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_第1页
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_第2页
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_第3页
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_第4页
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1讲种群和群落讲种群和群落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2016高考导航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适用于全国卷考纲要求考纲要求高考印证高考印证201320142015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T31(3)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T31(2)T31(1) (2)3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T31(4)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5实验: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量的动态变化(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探究水族箱(或鱼缸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中群落的演替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备考策略备考策略

2、1.命题趋势:命题趋势:(1)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群数量增长规律。(2)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与演替。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与演替。2备考指南:备考指南:(1)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增长模型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增长模型和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和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2)比较法记忆比较法记忆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2015高考全国卷高考全国卷,T31,节选,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

3、为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头,则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

4、加,其原因是增加,其原因是_。2.2头头km22头头km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其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合理答案也可)2(2013高考全国卷高考全国卷,T31,节选,节选)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关的问题;(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比

5、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和_。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随机取样随机取样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A_、B._、C._、D._、E._、F._。调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调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_和和_。种群密度种

6、群密度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样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2)区分区分“S”型曲线和型曲线和“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J”型曲线型曲线前提条件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无限曲线曲线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曲线曲线种群增长速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率曲线有无有无K值值_K值值_K值值有有无无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降低降低提高提高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竞争竞争捕食捕食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栏

7、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现象现象_现象现象常呈常呈_分布分布决定决定因素因素植物:植物:_;动;动物:栖息空间和物:栖息空间和_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盐碱度的差异及_不同;不同;生物因素:生物生物因素:生物_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分层分层镶嵌镶嵌阳光阳光食物食物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特点自身生长特点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3)群落的演替包括群落的演替包括_。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8、命题点命题点1以概念图、曲线图为载体以概念图、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查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800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增加增加不变不变减少减少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N2、P2数学数学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

9、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4最大捕捞量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1)种群数量达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2)最大日捕捞量应该对应种群密度最大时。最大日捕捞量应该对应种群密度最大时。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C 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10、D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C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命题点命题点2以表格、曲线为载体以表格、曲线为载体,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C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样方法样方法不能不能垂直和水平垂直和水平竞争、捕食竞争、捕食垂直分层垂

11、直分层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D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B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栏目栏目导引导引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六生物与环境3(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质检,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质检,T36)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植物园、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植物园、农田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如表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不能推出的结论是所示。由表中数据不能推出的结论是()样地样地类群数类群数个体数个体数第第1层层第第2层层第第3层层第第1层层第第2层层第第3层层人工广场人工广场绿地绿植物园某植物园13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