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1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2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3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4页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教师姓名 白彦茹 职 称 教 授 二级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 各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 2017年10月编制 目 录一、课程基本情况2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21、课程性质和地位22、课程设计理念2三、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32、能力目标33、素质目标3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3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32、课程教学设计53、课程考核标准15五、课程实施建议161、师资条件162、教学设施163、教学资源17六、其他说明17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1900000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授课学期1课程名称公共教育学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层次本科

2、考核性质考试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 哲学等专业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说课观课议课、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等学时分配总学时32理论28讨论4实验实训上机见习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师范生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1、课程性质和地位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有别于其他综合大学的标识性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科学、哲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公共教育学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树立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人格与责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创新”的三维目标出发,旨在通过学习,使师范类生了解教育领域的基本知识,领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先进思

3、想,并能依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及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逐步学会理解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德育、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问题,养成问题意识和反思习惯,不断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开设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提高解决学生各种问题的技能技巧,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坚定师范生从教的信念,获得从教的教育智慧,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创造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以哲学、普通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

4、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说课观课议课、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等课程的基础。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基本原理、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根据教师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国家教书育人的使命和师范生以及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注重课程设计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上体现教师的必备的各种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坚定师范生的教育信念,努力改革并不断构建教育学课程内容、

5、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积极开发、优化与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为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实践平台机会,促进师范生能基本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获得一定的课堂技能、专业能力及从教的教育智慧,能够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做准备。三、课程目标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必修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师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儿童观,坚定教育理想信念,逐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运用中小学教育规律和方法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学会把握教育技能技巧,形成一定

6、的师德品质,培养师范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我校师范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公共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形成教育教学技能。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发展师范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其具有独立的、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学研究意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师范生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谦逊

7、好学、求真务实等方面的素质。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教师观及先进的学生观,培养热爱学生、热爱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四、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章节名称学习目标课时1导论 走进教育学(1)知识要点: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任务;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和主要教育思想。(2)能力解读:能厘清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树立问题意识。领会教育学研究与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理论素养。(3)素质要求:理解学习教育学的重要价值与基本路径;明确研究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学以致用,学会研究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4

8、2第一章 教育本质论 (1)知识要点:掌握教育的基本涵义及其教育的本质属性;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科学解释并理解四种教育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把握各个历史形态教育的特点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2)能力解读:通过对教育涵义的探寻,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领会教育的构成要素,可以增强师范生的整体意识;了解教育起源与发展历程,明辨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3)素质要求:通过教育基本知识的学习,能理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本质的思考,能拓展视野,不断更新观念;通过教育历史发展与未来教育趋势的把握,能激励师范生参与学习,促进自我更好成长。23第二章 教育功能论(1)知识要点:掌

9、握教育功能的涵义及不同维度教育功能的类型。(2)能力解读:教育的个体发展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的关系。(3)素质要求:教育功能论对教师的教育观带来什么启示。24第三章 教育目的论(1)知识要点:掌握教育目的的基本涵义及其教育目的的类型与功能;了解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与各种价值取向流派;熟悉并理解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正确领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表现与区别。 (2)能力解读:通过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明确培育人的规格质量与标准;领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增强教师培养人的责任意识;了解我国教育方针政策,能增强教育改革的热情。(3)素质要求:通过教育目的理论的学习,不断反思教育活动的目的观;进而

10、拓展视野,不断更新观念;通过我国教育目的的探究,增强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25第四章 教育制度论(1)知识要点: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教育制度的特征和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理解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2)能力解读:了解并领悟我国学制发展沿革与现代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掌握发达国家学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 (3)素质要求:能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改革的思路。26第五章 教师素质论(1)知识要点:掌握教师的职业认知、自我设计和发展策略;了解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途径;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化与终身学习的关系。(2)能力解读;深入理

11、解作为教师应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结构;掌握并践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形成相应的专业化技能。(3)素质要求: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坚持生涯规划、终身学习、不断发展。47第六章 学生发展论(1)知识要点: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心理学、教育学视域的学生全面发展理论;把握学生的本质属性与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合法权利与义务;掌握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学生个性发展与时代特征;理解师生关系的概念、作用、变化以及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2)能力解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确认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

12、属性;领会现代学生观,能够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寻求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的路径;能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特点变化以及建构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3)素质要求:能够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识学生、分析学生;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善于分析处理师生中的矛盾与冲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8第七章 课程编制论(1)知识要点:掌握并理解课程的基本涵义;能够把握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了解课程类型及其课程编制理论。 (2)能力解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课程,确立正确的课程观;运用课程类型理论分析各国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课程理论流派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3)素质要求:熟悉影

13、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并能结合实际加以分析;能运用课程理论分析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改革方案,增强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自信心。29第八章 课堂教学论(1)知识要点:掌握教学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论、教学过程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设计原理、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2)能力解读:理解树立现代教学观,理解教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革新趋向,简述有效教学的基本涵义。(3)素质要求:运用现代教学观分析当代我国中小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学校教学功能的思想,分析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分析有效教学的策略;思考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教学

14、的启发所在。410第九章 学校德育论(1)知识要点:掌握学校德育的概念、德育目标理论、德育过程理论、德育模式理论、德育设计原理、德育方法理论以及德育途径形式。(2)能力解读:理解树立现代德育观,理解学校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能理解德育过程规律、德育方法及其革新趋向,并能够领会有效德育的基本涵义。(3)素质要求:学会运用现代德育思想与观点分析当代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学校德育功能的思想,分析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合理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分析有效德育的策略;思考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变革经验给我们的启示。411第十章 班级管理论(1)知识要点:掌握班级、班级管理的概念、原则;理解班级管

15、理的四种模式的概念及其要求;了解班集体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能够把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2)能力解读:培养师范生学会设计与组织主题班会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3)素质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组织管理一个良好班集体的策略,并学会思考怎样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班主任。22. 考核要求: 公共教育学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其课程内容较为综合,理论性和实践性也很强,要求高,有一定难度。在考核要求上严格按照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进行命题,并根据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提出要求,成绩考评包括如下三项:(1)平时成绩30% (包括作业10%、出勤10%、课堂问答和讨论10%);(2)期中考试30% (

16、开卷、闭卷、书面作业等均可);期末考核40% (闭卷,百分制评分,时长120分,全校统一命题考试)。本课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为主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际发展。(详见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按照国家教师资格鉴定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熟悉行业或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讲授质疑式、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合作讨论式、读书报告式、观摩体验式、调查论文式、训练多样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六、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教科院有一

17、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公共教育学教师队伍;公共教育学作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不断完善本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编制与制定;2017年8月出版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概论教材,并逐步完善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指导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建立了本课程的专题网站与省视频课程网站以及教学课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等,运转正常。(二)教学设施为了实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在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的教室上课,观看教育教学、主题班会活动等视频,并能在一体化实训室(目前没有)进行模拟教学、试讲、说课等方面训练。(三)教学资源1、使用教材:白彦茹主编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8版。2、教学参考书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4)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7)李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8)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