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二)_第1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二)_第2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二)_第3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二)_第4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二)高炉 2009-09-11 20:06:10 阅读3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1、送风制度的调整高炉炼铁是以风为本,要尽量实现全风量操作,并且要稳定送风制度,以维持好合理炉型,煤气流分布合理,炉缸活跃。选择风量的原则:风量必须要与料柱透气性相适应,建立最低燃料比的综合冶炼强度在1.01.1t/m?d的概念,是高炉炼铁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冶炼每吨生铁消耗风量值(不富氧)燃料比,Kg/t540530520510500消耗风量,m/t13101270124012101180消耗风量,m/t13101270124012101180以上为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风

2、机的选择为:送风量为炉容的二倍左右。目前中小高炉大多数是选择大风机。1)固定风量操作进行脱湿鼓风可使一年四季送风量均衡。稳定操作制度,三个班的要求要统一,实行固定风量操作要求各班装料批数4711.51724303756炉喉矿层厚,m0.510.460.410.400.430.450.440.46炉喉焦层厚,m0.650.590.440.430.460.480.470.49目前,原燃料质量的不断改善,有降低矿批量趋势。大高炉的焦批厚在0.650.75m,不宜小于0.5m。宝钢焦批在800mm。调负荷一般不动焦批,以保持焦窗透气性稳定。焦批的改变对布料具有重大影响,操作中最好不用。高炉操作不轻易加

3、净焦,只有在出现对炉温有持久影响的因素存在才用(如高炉大凉、发生严重崩料和悬料,设备大故障等)。而且只有在净焦下达炉缸时才会起作用。加净焦的作用:有效提炉温,疏松料柱,改炉料透气性,改变煤气流分布。跟据情况采取改变焦碳负荷的方法比较稳妥,不会造成炉温波动。调焦炭负荷不可过猛,变铁种时,要分几批调剂,间隔最好1-2小时。高冶炼强度,矿批重要加大。喷煤比提高,要加大矿批重。加大矿批重的条件:边缘负荷重、矿石密度大改用密度小时(富矿改贫矿)、焦炭负荷减轻。减小矿批重的条件: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在矿批重相同的条件,以烧结矿代替天然矿;加重焦炭负荷;炉龄后期等。改变装料顺序的条件:调整炉顶煤气流分布,处

4、理炉墙结厚和结瘤,开停炉前后等。为解决钟阀式炉顶布料不均,使用布料器可消除炉料偏析。布料器类型:马基式旋转布料器可进行0、60、120、180、240、360六点布料。仍有布料不均现象,易磨损。快速旋转布料器转速为1020转/分,布料均匀,消除堆角。空转螺旋布料器与快速旋转布料器结构相同,旋转漏斗开口为单嘴,没有密封。 布料器不转时要减轻焦炭负荷1%5%。6)可调炉喉7)料线料线越高,则炉料堆尖离开炉墙远,故使边缘煤气流发展。料线应在炉料碰炉墙的撞点以上。每次检修均要校正料线0点。中小高炉炉料线在1.21.5m,大型高炉在1.5m2.0m。装完料后的料线仍要有0.5m的余富量。两个料R下降相差

5、要小于0.30.5m。料线低于正常规定的0.5m以上时,或时间超过1小时,称为低料线。低料线1小时,要加8%12%的焦,料线深超过3m时,要加10%15%的焦炭。高炉低料线时间长,就应休风,也不允许长期慢风作业。否则会造成炉缸堆积和炉墙结厚。8)判断装料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煤气利用率:CO2/(CO+CO2)值,好为0.5以上,较好为0.45左右,较差为0.4以下,差为0.3以下。煤气五点分析曲线:馒头型差,双峰型有两条通道,喇叭花型中心发展,平坦形(双燕飞)最好。炉顶温度,好的标准:中心500左右,四周150200。 四周各点温差不大于50。CO2含量表示能源利用情况:2000m以上高炉应在2

6、0%24%1000m左右高炉为20%22%1000m以下高炉为18%20%。13、热风制度的选择高炉炼铁热量来源:碳素燃烧(焦炭、煤粉)占78%, 热风带入热量19%,炉料化学反应热3%。1)炉缸热量表示方式:物理热:铁水和熔渣的温度,一般为13501550,正常值为1450。化学热:生铁含Si量。炼钢铁控制在0.3%0.70%. Si含量0.5%为宜。铸造铁为在指定范围,两炉之间含Si波动 0.2%风口区理论燃烧温度:215050炉渣碱度也可以表述炉缸工作热状态。炉渣溶化温度是炉缸温度调整手段之一。2)影响热制度的因素影响炉缸温度方面因素:风温、富氧、喷煤、鼓风温度和湿度、焦炭负荷,炉料下降

7、速度,矿石含铁品位等。影响热量消耗方面因素:原燃料数量和质量,炉内间接还原程度,冷却水冷却强度(包括漏水),煤气热能利用,高炉操作水平(料速,崩料,悬料等)。影响炉内热交换的因素:煤气流分布和流速,布料方式,炉料传热速度和热流比,炉料粒度、密度和气孔形式。炼铁设备和企业管理因素:炼铁设备运行状态,冷却设备是否漏水,称量的准确度,高炉操作水平(四个制度稳定)。14 渣制度的选择高炉造渣制度要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渣铁易分离、脱硫能力高,炉渣流动性好(粘度低),稳定性好。1) 对造渣制度的要求在优化配矿时,要选择初成渣生成晚,软熔区间窄,对炉料透气性有利,初渣中FeO含量少。希望炉渣熔化温度在130

8、01400,粘度小于10泊左右,可操作的温度波动范围大于150。要求炉渣能自由流动的温度为14001500,粘度小于2.5泊,粘度转折点在大于13001250。炉渣在正常温度下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希望炉渣从流动到不流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称之为长渣。温度波动25,二元碱度波动0.5时,有稳定的物理性能。 有足够的脱硫能力,在炉温和碱度适宜条件下,硫负荷5Kg/t时,分配系数为3050。对高炉衬砖侵蚀能力较弱在炉温和碱度正常条件下有较好的熔化性、流动性、稳定性,脱硫性,能冶炼出优质生铁。3) 炉渣性能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高炉内成渣区是炉料透气性最差的地方,占高炉煤气压头损失的70%80%。所以要

9、求炉渣熔化温度高,熔化区间窄,流动性好。初成渣中FeO一定含量,可改善初渣流动性,在下降过程中,被直接还原成金属铁,是个吸热反应。温度低,造成初渣可能会凝固,降低料柱透气性,引起炉墙结厚、结瘤。终渣FeO含量降低1%,渣温提高20。渣中FeO0.5%为正常值。渣中CaO、MgO的浓度高有利于脱硫,FeO含量高不利于脱硫。低料线会使炉渣脱硫能力降低。含CaF2的矿石,易生成低熔点的炉渣,对脱硫不利,且侵蚀耐火砖。用含CaF2的矿石进行洗炉有好效果。提高MgO含量可改善高含Al2O3的炉渣流动性。含量Al2O3达18%的炉渣,配加12%15%的MgO后,炉渣性能得到改善。建议MgO在球团生产中配加

10、,比加在烧结矿中有利。一般炉渣MgO含量为7%8%。炉渣流动性最好的成份:炼钢铁CaO/Si02在1.05-1.2,铸造铁CaO/Si02在0.8-1.05,MgO在6%-9%。CaO+MgO在48%-50%为宜。MgO不超过20%。4) 造渣制度的调整熔剂炉料要避免加到炉墙边缘,防止炉墙结和后瘤。l洗炉剂要加到炉墙边缘l碎铁等金属附加物加到中心l5) 不同铁种对二元炉渣碱度要求硅铁炉渣碱度为0.60.9,铸造铁为0.81.05,炼钢铁1.051.20,锰铁为1.21.7。15 中部调剂方法调剂高炉中部区域(炉腹至炉身下部)炉体冷却系统的冷却制度,使之有适宜的热流强度,有益于形成合理炉型,进而

11、促进煤气流的优化。中部调剂也是治理炉墙结厚的好办法。热流强度是通过监测冷却水的温差来计算,炉型控制和煤气分布。冶炼炼钢铁时炉腹和炉腰区的热流强度应在3040MJ/m2?h,冶炼铸铁铁为3850 MJ/m2?h。正常冶炼的高炉冷却设备水温差值:炉腹、炉腰为68,不能长期低于5。炉身下部46,中部35,上部24。调剂水压幅度一般在20Kpa,但下限不得低于50Kpa,避免水速过低。上限不超过150Kpa(夏季南方企业可高一些)。16 高炉炼铁操作制度调整的原则1)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对炉况波动做出准确地判断。早,少量进行科学调整,把炉况大波动消失在萌芽之中。2) 各操作参数要有灵活可调的范围,各操作参数要留有余地。3)正常生产条件下,先采用下部调剂手段,其次为上部调整,再次为调整风口面积。特殊情况下采用上下部同时调剂。4) 恢复炉况,首先恢复风量(高炉炼铁是以风为本),处理好风量与风压关系,相应恢复风温和喷煤,最后调整料制。5) 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