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小结仅供参考_第1页
流行病小结仅供参考_第2页
流行病小结仅供参考_第3页
流行病小结仅供参考_第4页
流行病小结仅供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四、简答题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案: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类。观察法包括:(1)描述性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照、队列研究。实验法主要是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人试验、社区试验)。数理法主要是理论流行病学。 论述题1.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答案:1.随着流行病学的发展其实际用途已深入到医药卫生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各个方面,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是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二)疾病的监测:疾病的监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很好的措施,监测的地区、时间、疾病以及方式都可以不同,监

2、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这是为了彻底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的工作,只有彻底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多发或流行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控制与防治。(四)疾病的自然史: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五)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这是对防治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 2.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新病例增加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患病率降低原因: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3.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表示。散发:是指发

3、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暴发:是指在一定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流行:是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3.1.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联系和区别:(1)计算公式不同: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比例。(2)应用不同:发病率常用于

4、衡量病程较短的急性病的发生情况病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患病率常用于衡量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存在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等提供科学依据。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稳定的时候: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流行病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其含义与暴发相近,均指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例如食物中毒、伤寒、痢疾、化学毒物中毒等。季节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一定季节内升高的现象。如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周期性,指疾病每隔一定的年限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如麻疹在疫苗普及应

5、用之前,在我国大中城市每隔一年流行一次。长期变动,又称长期趋势,只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型别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发生显著变化。 5.四、简答题1.现况调查的目的与类型是什么?答:现况调查的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3)确定高危人群(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现况调查的类型:(1)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2)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

6、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2为什么现况调查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答: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由于现况调查是收集是人群中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资料,无法区分新病例和旧病例,因此不能计算发病率,但可以计算现患率。 6.1.要掌握某一人群糖尿病的基本情况,请问应作什么调查?分析什么指标?答:应作抽样调查,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如人口数、调查的财力物力以及对结果的要求决定采用何种抽样方法。应分析当地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人群分布状况等。 6.2.现况研究的结果能否获得有关因果

7、关系的结论,为什么?  答:能,因为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可以根据获得的资料分析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 6.3.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 6.4.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答:普查必备的条件: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

8、较高。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普查的目的: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优点: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缺点: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 6.5.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答:目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

9、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特点: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无需对照组。 6.6.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如何防止?  答:常见偏倚: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防止措施: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

10、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7.四、简答题1. 简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2.如何防止和处理队列研究中的失访问题?3.分析队列研究资料时,可采用哪些率的指标?4.试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5.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6.队列研究中失访偏倚难以避免,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7.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异同 7答案:1答: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答: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

11、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3答: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等。4答: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5答:优点:可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可证实病因联系;结果稳定;可了解基线率;不存在回忆偏倚。缺点:耗资大、实施难度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难以避免。6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失访偏倚的控制问题。对于队列研究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

12、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7.答: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相同点:1)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2)均需设立对照组3)均能够检验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不同点:1)队列研究属于观察法,实验性研究属于实验法。2)实验性研究必须有人为的干预措施,队列研究则不需要。3)队列研究中的暴露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然后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而

13、实验性研究是随机分组,然后给其中一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8.1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

14、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9. 某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获得以下资料,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Ie0.96,非吸烟组肺癌年死亡率为I00.07,全人群中肺癌年死亡率为It0.56试计算RR值、AR值、AR、PAR、PAR,并分析各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各种指标的计算。RRIe/Io0.96/0.0713.7,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

15、的13.7倍;ARIeIo0.960.070.8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AR(IeIo)/Ie×l0092.7,表明吸烟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92.7;PARItI00.560.070.4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PAR(ItIo)/It×10087.5,表明全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87.5。 9. 四、简答题1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优缺点?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3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4病例对照研究中有哪些常见的偏倚?如何控

16、制?5举例说明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答案:1答:优点:病例对照研究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相对小,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缺点:易出现回忆偏倚;外部变量的控制可能不完全,混杂因素不好控制;选择对象时易出现选择性偏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没有办法确定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疾病的发病率;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此外,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2答:(1)在疾病

17、发生后进行,研究时疾病已经发生;(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回顾性获得;(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5)根据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3答:(1)病例组的选择 诊断要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被选择的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可疑病因)的可能性;此外,应尽量选择确诊的新病例。来源为被研究的总体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者随机样本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例一个时期内符合要求的连续病例。(2)对照组的选择对照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即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将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可以选择研究的

18、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代表性的非病例;医院中其他疾病的病人;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同时还应注意对照不患有与所研究疾病有相同已知病因的疾病。4答: (1)选择偏倚: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而产生。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主要是合理地选择病例与对照。若不能从整个总体人群中选择所有或绝大多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则应尽可能地从各类医院中选取病例,从多科室多病种选择对照。(2)信息偏倚:主要有回忆偏倚,其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弱点,很难避免。但某些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回忆偏倚的大小。例如对同一个被调查者可前后多次询问,或者由不同的调查员询问,然后比较其结果。(3)混杂偏倚:病例对照研究常遇到很

19、多混杂因素,其可能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控制的方法有三:用匹配法进行研究,将混杂因素作为匹配因素;分析时,用分层分析法,按混杂因素进行分层;进行多因素分析。5答:某年春季,在某地女性青年中发生了上百例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例,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她们的月经期。该病既往在该地十分罕见。调查者询问了其中50例TSS病例发病前1个月卫生用品的使用情况和品牌;同时又让每例患者各自提供3名无TSS的女性朋友,进行同样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TSS病例比她们的朋友更多地在月经期间使用某一品牌的月经棉。该年9月份市场上禁销该品牌月经棉后,TSS的发生率明显

20、下降。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病例对照研究。 10.四、简答题1.实验流行病学基本特点有哪些?2.实验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3.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 4.列出实验流行病学设计的要点。5.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 6.实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选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影响实验流行病学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答案:1.答:基本特点:(1)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2)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

21、方法措施等(3)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2.答:实验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相同点:(1)都是前瞻性研究(2)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3)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实验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不同点:(1)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2)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3)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3.答: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

22、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  4.答:实验流行病学设计的要点如下:(1)明确实验目的(2)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3)选择实验现场(4)估计样本含量(5)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6)设立可比对照(7)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

23、#160; 5.答:流行病学实验中应注意:(1)伦理道德问题(2)预实验  6.答: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1)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2)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7.答: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1)干预因素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2)第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3)第II型()错误 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4)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5)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11. 六、论述题1.简述适合筛检的癌症要

24、求,可进行早期筛检的恶性肿瘤有哪些?  2.请说明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异同点。 答案:1.答:适合筛检的癌症要求: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具有有效手段发现早期病变;具有有效的手段根治病变于早期阶段,远期预后明显优于中晚期治疗;符合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可进行早期筛检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2. 答:(1)目的不同:筛检试验是用以区别可疑患者与可能无病者。诊断试验是用来区别患者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2)观察对象不同:筛检是以健康或表面健康的人为观察对象。诊断试验是以患者或可疑患者为观察对象。(3)试验的要求不同:筛检试验要求快速、简便、灵

25、敏度高,最好能检出所有患者诊断试验要求科学、准确,特异度高,最好能排除所有非患者。(4)所需费用不同:诊断试验常常使用医疗器械或实验室方法,一般花费较高;筛检试验则应使用简单、价廉的方法。(5)结果的处理不同:筛检试验阳性者须作进一步的诊断或干预,而诊断试验阳性者要给予治疗。 12. 四、简答题1.混杂偏倚的基本特征2.选择偏倚的控制措施 答案:1.答:(1)时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2)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3)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2.答:(1)掌握发生环节(2)严格选择标准(3)研究对象的合作(4)采用多种对照 13. 六、论述题请描述如何控制混杂偏倚。 答案:混杂偏倚的控

26、制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采取随机化,匹配和限制的方法进行控制,使混杂因素在研究分组中分布一致,从而不会干扰暴露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此时,混杂因素在研究中与结局的关联被认为控制为“无关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无关联的现象并非混杂因素的真是效应。在分析阶段,可用过标准化率,分层分析以及多变量(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其中标准化率计算和分层分析均是以混杂因素在不同研究组间的构成不同,赋以不同的权重,再计算暴露因素调整的关联度(如OR或RR),一般不估计混杂因素的作用大小。而多变量分析是通过统计分析模型,将混杂因素和暴露因素对结局的独立效应均估计出来。 14.四、简答题1.简述因果推断的标

27、准。2.简述Mill法则的内容。3.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4.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5.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答案:1.答:因果推断的标准:   (1)时间顺序  暴露因素出现在前,发病或死亡或其他结局出现在后,这是判断因果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   (2)关联强度  关联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来表示。当相对危险度越大时,该关联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3)关联的可重复性  同一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人群中由不同的研究者获得同样的或类似的

28、结果。   (4)关联的特异性  指特定的暴露总是与特定的疾病相联系,这一条件原是针对传染性疾病而提出的,对于多病因的非传染性疾病,则是非必须的条件之一。   (5)剂量反应关系  疾病发生的频率随暴露因素的剂量、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此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较大。   (6)生物学合理性  所观察到的因果关联能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合理的解释。   (7)关联的的一致性  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  

29、(8)实验证据  用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某疾病发生频率的下降或消灭,则表明该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论证强度很高。2.答:Mill法则的内容:   (1)求异法  即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不同的特点。   (2)求同法  即从不同的个体或资料中寻找共同的特点。   (3)共变法  如果暴露因素的剂量(水平)发生改变,则它引起的效应(发病率)也应随之改变,在实际应用还应考虑疾病的潜伏期的影响。因而,如果实际研究中观察到暴露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则表明两者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 

30、60; (4)同异并用法  通过正反两组场合中分别求同,又在这两组场合之间对照求异,从而判断因果联系。   (5)剩余法  由被研究现象的剩余部分,去寻求未知因素。3.答: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4. 答: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

31、。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5.答: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15.六、论述题1.判断因果联系的8条标准是什么?分析其在病因判定中的重要性。2.举例说明什么是求同法。3.举例

32、说明什么是共变法。4.病因研究的过程序分为几个部分?其研究方法包括哪些?5.如何理解病因判断中的关联强度?6.如何理解病因网模型? 答案:六、论述题1.答:判断因果联系的8条标准是:联系的强度、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分布的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证据、生物学的合理性。在8条标准中,联系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联系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和分布一致性),是必须具备的标准,两个方面不可缺少。广义关联强度包括三个方面,只要具备一个方面即可说明问题,它反映的是疾病结局的概率是否有升高。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可重复性)和生物学的合理性是病因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符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联系的特异性标准也是推断因果联系的依据之一。例如特定的病原体和相应的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吸烟与肺癌中鳞状细胞癌的特异联系。特异性与多因多果并不矛盾。肺癌的病因除了吸烟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吸烟也不只是肺癌的病因,还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病因。有特异性,增加了因果联系的可能性,但是没有特异性并不能排除因果联系。实验证据(终止效应)论证强度较高,是比较严格的标准。能够提高论证强度的标准还有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