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_工程管理_第1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_工程管理_第2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_工程管理_第3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_工程管理_第4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_工程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论文地震区建筑结构设防与不设防,震后结果大不一样。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开地震灾难,把握好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难的根本措施。文章依据实践阅历和对有关资料的总结,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探讨。地震是人类在繁衍生息、社会进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可怕的自然灾难。剧烈地震经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进展、人类生存平安和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带来严峻的危害。据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难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毁灭的城市有27个。地震之外的其它各种灾难,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沙灾、旱灾等毁灭的城市为

2、25座。因此,地震占灾难总数的52%。可见地震灾难确系“群害之首”。讨论表明,在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屋倒塌及其引发的次生灾难(约占95%)。很多次的震害告知我们,抗震设防是防备和减轻地震灾难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另一方面,我国作为进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力量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难可谓全球之最。上个世纪,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因此,粗略地说,我国的国土面积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灾难占1/2。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是我国减轻自然灾难、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进展,特殊是保障人

3、民群众生命平安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震害多发点地震作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简单性,要求在剧烈地震作用下结构仍保持在弹性状态,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既经济又平安的抗震设计是允许在剧烈地震作用下破坏严峻,但不倒塌。因此,依靠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是抗震设计的特点,提高结构的变形、耗能力量和整体抗震力量,防止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不倒是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一)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的薄弱楼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整体设计上存在较大的不匀称性,使得这些结构存在着层间屈服强度特殊薄弱的楼层。在剧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领先屈服,弹塑性变形急剧进展,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

4、,13层蒸吸塔框架,由于该结构楼层屈服强度分布不匀称,造成第6层和第11层的弹塑性变形集中,导致该结构6层以上全部倒塌。(二)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框架结构的构件震害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杜和边柱易发生破坏。除剪跨比小的短柱易发生柱中剪切破坏外,一般柱是柱端的弯曲破坏,轻者发生水平或斜向断裂;重者混凝土压酥,主筋外露、压屈和箍筋崩脱。当节点核芯区无箍筋约束时,节点与柱端破坏合并加重。当柱侧有强度高的砌体填充墙紧密嵌砌时,柱顶剪切破坏严峻,破坏部位还可能转移至窗洞上下处,甚至消失短柱的剪切破坏。(三)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变形力量差,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患病破

5、坏,在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的裂缝明显加重,甚至部分倒塌,震害规律一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块墙重于砖墙。二、抗震结构设计较合理的框架地震破坏机制,应当是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屈服可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形成。即:框架的抗震设计应使梁、柱端的塑性铰消失尽可能分散,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力量。(一)抗震计算中的延性保证从用楼层水平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关系来描述楼层破坏的全过程可反映出,在抗震设防的其次、三水准时,框架结构构件已进入弹塑性阶段,构件在保持肯定承载力条件下主要以弹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所以框架结构需有足

6、够的变形力量才不致抗震失效。试验讨论表明,“强节点”、“强柱弱梁、“强底层柱底”和“强剪弱弯”的框架结构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力量,极限层间位移大,抗震性能较好。规范通过构件承载力调整方法在肯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上述的强弱要求,且考虑了设计者的使用便利,采纳地震组合内力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表达式,只是要对地震组合内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公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综合大量试验讨论成果,影响不同受力特征节点延性性质的主要综合因素有:相对作用剪力、相对配筋率、贯穿节点的梁柱纵筋的粘结状况。(二)构造措施上的延性保证四川大地震实践证明,当建筑结构在大地 震中要求保持足够的承载力量来汲取进入塑性阶段而产生的巨大能量,

7、由于此时的结构在震中进入到一个塑性阶段,简单产生变形。所以,依据这种特点和抗震的要求,多发地震的国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均要求按延性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需保证结构局部薄弱区的承载力与刚度,保证了建筑构造的整体性,延性的增加也就提高了变形力量,这样可以削减地震的破坏性,提高了建筑的抗震力量。在结构布置上,按扩大了的柱端抗弯承载力进行设计,理论上可将柱屈服的可能性削减,保证“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但因各种缘由,如梁的实际抗弯承载力可能增大,高振型使柱中反弯点的转移等综合因素影响,要使柱中完全避开塑性铰是困难的,同时为实现“强剪弱弯”的要求,保证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也必需通过肯

8、定的构造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延性,详细做法如下:1.限制轴压比与纵筋最大配筋率合理的受力过程可明显提高构件延性,为实现受拉钢筋的屈服先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的破坏形态,以提高塑性铰区域的转动力量,规范限制轴压比与纵筋最大配筋率,同时对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也提出相应要求。2.限制约束配筋和配筋形式。加密塑性铰区内的箍筋间距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保证“强节点”、“强柱弱梁”、“强底层柱底”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及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有必要加密塑性铰区内的箍筋间距,这不但可提高柱端抗剪力量,还可约束核心区内混凝土,对纵向钢筋供应侧向支承,防止大变形下纵筋压曲,从而改善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规范对约束区纵筋的最小

9、直径、最大间距、塑性铰区域的最小长度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对箍筋肢距及箍筋形式提出了相应要求。随着工程应用中箍筋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对塑性铰区域内箍筋布置的要求是抗震构造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状况将导致高强度混凝土中约束箍筋配筋率的削减而降低结构的设计牢靠度,建议以配筋特征值代替原体积配筋率,同时鉴于约束配筋对柱端塑性铰区的良好约束作用,建议适当增大配筋量。3.限制材料。拒绝豆腐渣工程的第一关就是把握好材料质量,材料延性对确保构件(结构)延性极为重要,为此规范对材料也提出了相应的限制,如保证钢筋强屈比、延长率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消失的钢筋代换也提出了相应的限制。三、结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大量存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历年震害资料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严峻,其抗震设计中必需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