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公路路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高等级大路建设的快速 进展 ,不行避开会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文章着重介绍了软土路基的成因、变形特点、处理方法比选、施工工艺,探讨了软土路基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供同行 参考 。一、软土路基成因所谓软土,比规范中的定义广泛,包括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湿粘土。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亲密相关。路基干湿状态是由土中含水量的凹凸打算的,而含水量的凹凸取决于各种湿源的作用和连续时间。由于路面宽、路基低、排水设施不全或失效,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向路基内渗透、地下水位上升,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土的水稳定性差等缘由,导致路基软化。二、脆弱地基变形特点为
2、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需要弄清晰脆弱地基的变形特点。它主要有三大特点:变形量大;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侧向变形比一般的土体大。变形量大:脆弱土体主要指淤泥或淤质土,其自身的含水量较大,水份不易自流出来;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软土主要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大,但单个孔隙教细,孔中的水很难流淌,透水教低,饱和土受荷载作用后,水不能尽快排出,变形也只能渐渐进行,其变形过程要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侧向变形:比一般土体大,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比一般土体大。三、脆弱地基处理方法在了解软土的三大特点之后,结合平日的实际施工状况,重点介绍几种脆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下面重点介
3、绍前几种的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和作用。1.抛石挤淤适用范围:路基位于水塘、鱼塘、藕田、泥砂、流砂或不易抽干水或无法挖除淤泥或淤泥较深或水不能自流的地方。处理方法:在其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石块块径掌握在50-80cm之间,并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掌握在常水位以上50cm左右,铺平后,用轮式压路机或拖式压路机振动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明显的再下沉现象为止;假如抛填深度较深,肯定要分层抛填压实,其每层厚度掌握在5080cm,整段处理完后,在其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有必要时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再进行填筑土石方。并把此过程称为
4、路基的原地面处理。作用:由于抛填了大块径的石块,可将路基底的大部分淤泥挤出,在路基底部形成一个坚硬的骨架结构,并在大石块间填筑了小的石块,通过压路机振动碾压,石块与石块间嵌固的更紧,整体承受荷载的力量增加,对今后承受路堤的整体压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2. 敷设盲沟适用范围:一般水田或淤泥深度在2米以下的稻田或不易自流干水的地方。作用:通过敷设盲沟,能大大降低土体的水位,能将土体内的大量水分排入盲沟,并通过盲沟排出路基以外,并通过日晒,使土体达到比较干的状态。盲沟的结构形式有两种:矩形盲沟和梯形盲沟。处理方法:首先沿大路横向每10米间距用人工或机具挖成矩形沟或梯形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上的采纳1
5、50150cm的盲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下的可依据状况采纳其他几种形式。其次,沿大路纵向设置纵向盲沟,其间距掌握在10米左右;第三,在挖好的盲沟中填充块径在3050cm的不易被水泡软化的石块,填满后在其上面铺设10cm的碎石,并在碎石上铺一层土工布,防止盲沟内水上溢,防止土尘下漏,堵塞盲沟,影响排水效果;第四,在上面回填一层土石混和料,摊平压实直至合格。把此过程称为路基原地面处理。3.换填软土适用范围:路堤填方高度小于3米且软土层不厚,一般软土层厚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地基段。处理方法:将深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挖掉运往弃土场堆放或倾倒,然后利用挖方出来的好料或从借土场取来的好料进行分层回填
6、压实直至合格。施工时要特殊留意天气的变化,要求每个换填段必需在同一个工作日完成,对面积大或长度长的段落要求必需分段进行换填,否则未完成遇雨将全功尽弃。同样将此过程称为路基的原地面处理。作用:通过换填好的填方材料,经过压实达到路基基底的承载力要求,能有效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力和路堤的自重,是最简洁的施工方法。4.碎石桩适用范围:软土深度在15米以内且路基处于高填方地段。作用:(1)挤 密作用,对土体产生两个方向的横向挤压力。一个是成桩过程中沉管对四周土层产生较大的横向挤压力;另一个是在填入孔内碎石振动挤压时对土体四周产生的横向挤压力,使桩四周的孔隙减小,增加密实度;(2)消散孔隙水,加快地基固结。
7、碎石桩的材料可使桩因土体的渗透力量高出许多的优势,能形成竖向排水管,让土体内的水排出地面,排出路基外,加快路基排水固结。施工方法:(1)碎石桩的几大掌握指标:平面位置应按正三角形或梅化形部置桩的直径多数采纳50-100cm桩的长度其长度不能大于15米桩的部置范围一般不少于路基款度的1.2倍(2)用于碎石桩径相同或接近的钻孔机根据事先部置好的位置进行钻孔,并清除孔内的泥浆或水,边倒入碎石边进行振动使碎石达到密实;(3)在碎石顶设置一层30-50cm的碎石垫层,使附加应力合理地传递到复合地基上。由于此种施工较为简单,且费用较高,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较少应用,而多用于涵洞的脆弱地基处理上。结语:每一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均有其针对性、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必需依据详细条件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才能取得抱负的处治效果。对能达处处理效果的方法进行使用阶段技术牢靠性、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工期、对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福建三明市鸿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屈原列传》《苏武传》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1课时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Module 11 Unit 1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2024年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南昌市红谷滩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核湖南矿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第一课 电脑的大管家 操作系统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2024年12月四川鑫耀产城融合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招聘管理人员及专业工作人员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4《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教学设计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
- 05G359-3 悬挂运输设备轨道(适用于一般混凝土梁)
-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 股骨颈骨折ppt精品
- 2023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毛泽东诗词鉴赏分析
- 小学数学-纳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量具检具清单
- 江苏市政工程计价表定额计算规则
- YY/T 1833.2-2022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2部分:数据集通用要求
- 自然辩证法概论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痛点和方向,机械工程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