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风筝》教案_第1页
21课《风筝》教案_第2页
21课《风筝》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你们有没放过风筝?放风筝时,你有什么感受?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在放风筝时都有着同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风筝,看看文中的“我”看别人放风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小兄弟之间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2、正字、正音伶仃:(líng

2、60;dng ;孤独,没有依靠) 憔悴:(qiáo cuì;瘦弱,不好看)嫌恶:(wè ;厌恶) 惊惶:(huáng ;惊慌)瑟缩:(sè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下列各题。阅读习惯:手握笔即兴批注。(1)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2)3-4自然段写了什么?(3)5-11自然段写了什么?(4)12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1)看到北京天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故

3、乡的风筝时节。(2)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的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3)中年时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件事;(4)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着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三、深入探究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见到风筝,人之常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提问回答: 写“我”心情的“惊异和悲哀”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奠定全文的基调。3、讨

4、论问题:(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严厉管教? (3)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明确:(1)我:嫌恶、鄙视 小兄弟:最喜欢(2)我:不许放 毁风筝(3)小兄弟:看得出神、惊呼跳跃 苦心孤诣偷着做蝴蝶风筝)4、“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明确:因为“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5、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 明确: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玩乐的活动当然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在这种

5、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又很希望小兄弟能够成才,而又“恨铁不成钢”,所以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6、从小兄弟喜欢风筝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小孩? 明确:从看别人放风筝的表现:天真、活泼;从他所做的蝴蝶风筝与众不同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聪明、善于创新的特点。7、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明确:第五自然段,中年时,“我”偶然读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

6、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此时,“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知道了自己的脚下不只践踏了一只风筝,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践踏了小兄弟的创新精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事情。8、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错,就应该改正,我做错了,也渴望补过,希望自己沉重的心能够轻松起来。那“我”的心轻松了吗?为什么没有轻松?请在611段中找出答案。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五、课后作业练习册积累与阅读部分。第二课时一、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字词和全文

7、大意。二、继续上一节课的问题:1、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错,就应该改正,我做错了,也渴望补过,希望自己沉重的心能够轻松起来。那“我”的心轻松了吗?为什么没有轻松?请在611段中找出答案。“我” 向兄弟提起旧事,承认自己年少胡涂,希望得到兄弟的宽恕。可是,兄弟已全然忘却,无从宽恕他,所以“我”的心只得沉重着。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明确:“我“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来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全然不自知;“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

8、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简单一点说,就是因为(点击幻灯),所以我心中有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三、把握文章的主旨。通过我们阅读文章,不能只把主要内容弄懂,还应该尽量去找出潜藏于字里行间中的信息。请讨论,谈一谈你对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学生讨论,自抒己见,教师引导: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四、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A、有手足情;B、有“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C、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D、有小兄弟毫无怨恨的思想内容;E,还集中表达了“我”的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无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