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武汉轻工大学金融双学位金融市场学论文题目: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以中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为例专业: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姓名:徐*学号:12*8日期:2014年12月4日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以中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为例摘 要我国国债市场自1981年重新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已经历了近35年的发展历程。如今,我国国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与成熟市场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国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市场角度来说,我国国债市场处于被分割状态,从发行机制上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即主要针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
2、行机制进行研究,对我国国债市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望对我国国债发展有所帮助。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前人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结果,概述有关国债市场发展的观点及研究;第三部分我国国债市场研究:回顾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轨迹,分析我国国债发行机制的变革并提出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的现况及研究,为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的不足给出建议及改正;第四部分为总结:通过对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的研究及发展的分析,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中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国债购买主体
3、;存在问题;发展及建议ABSTRACTChina's bond market since 1981 to resume has issued bonds, has had a history of nearly 35 years. Now, China's bond market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but compared with the mature market countries there are still gaps, ther
4、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affect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ational deb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market perspective, China's bond market is separated state, se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rom the release mechanism. This paper is mainly aimed at the issuing mecha
5、nism of China's bond market research,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market, in the hope that the national debt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assistance.The paper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China
6、9;s bond market, aim and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of China's bond marke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view of our national debt market view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predecessors, summary of the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market; the third part: reviews the develo
7、pment trajectory of China's bond market, analysis of China's national debt mechanism reform and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in China's bond market issuance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a's bond market issuance mechanism, insufficient give advice and
8、correction for China's bond market issuance mechanism; the fourth part is the summar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ssuing mechanism of China's bond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market outlook.Keywords: Chinese Treasury market; release mechanis
9、m;The Treasury to purchase subject; problems; 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目 录第1章 绪论 .2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第2章 文献综述 .3第3章 我国国债市场研究 .43.1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轨迹 .4 3.1.1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 .4 3.1.2 我国国债种类 .5 3.1.3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行市场 .63.2 我国国债发行机制变革 .73.3 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8 3.4 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建议及改正 .8第4章 总结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 绪论1.
10、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债是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自从1981年起我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发债规模逐渐扩大,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我国国债市场也随之历经了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并且持续推出多种创新举措。我国融资格局也由财政主导不断发展为信贷主导,形成如今以信贷融资、财政融资及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与发展,在不久的未来,债券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国债将成为重要的积极性财政政策工具。中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国债的支持,在国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国债市场化已成为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债的发行方式充分体现其作为金融商品的属性,是一国国
11、债市场发展程度的标志。国债发行在筹集财政资金、保障财政政策实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各类投资者投资需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国债釆用市场化的招投标发行方式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在一级市场招投标的系统建设、技术支持、招投标方式、参与者成熟程度等方面已经具备足够的经验和基础。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国债发行现状,一方面为国债期货的推出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目前国债发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国债期货的功能,对我国国债市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望对我国国债发展有所帮助。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论文将采用理论分析来对观点进行说明。从债券发行机制的发展入手,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同
12、时分析中国债券发行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发行债券方式应用,借鉴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发行机制的相关实践经验,同时必须坚持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促进发展,提出优化中国债券发行方案、完善债券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目的和方法;提出将要研究的问题;说明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前人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结果,概述有关国债市场发展的观点及研究;第三部分我国国债市场研究:回顾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轨迹,分析我国国债发行及流
13、通机制的变革并提出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国债市场的现况及研究,为我国国债市场的不足给出建议及改正;第四部分为总结:通过对我国国债市场的研究及发展的分析,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第2章 文献综述中国国债在三十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长期专注于中国国债市场的发行机制。张志超、郭玲、谢志军、逯涛等是在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研究和实践方面比较突出的几位。张志超、郭玲在完善中国国债发行机制探讨一文中介绍了中国国债发行机制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国债拍卖参与者的资格限制宜放宽、应设定最低投标量和投标价格、规定自营商的基本承销额不足取、对中标价格的确定应加
14、以规范、对一级自营商的自有账户国债购买量应加以限制以及完善相关市场制度。谢志军在国债发行方式比较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比较典型的几个国家的国债拍卖方式、特点及对国债拍卖的实证研究。国债拍卖作为国债发行最重要的方式,与其他发行方式相结合,构成了国债的价格形成机制。各国的国债市场和经济体系不同,相关的发行方式各有特点,拍卖基本都采用单一价格拍卖、多价格拍卖两种形式,西班牙采用了独特的混合拍卖形式,中国国债拍卖目前也采用类似的拍卖方式。同时,他提到关于哪种拍卖方式更优的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不同品种和在不同的市场体系下有着不同的结论,多数研究支持单一价格拍卖相对于多价格拍卖占有优
15、势,一部分研究的结论是两种拍卖方式的区别不显著,西班牙对单一价格和混合价格拍卖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混合价格的拍卖利润更高。逯涛在关于影响凭证式国债发行的因素及对策一文中提到伴随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国债在发行和兑付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及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建立新的国债发行体系,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才能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资金的来源。第3章 我国国债市场研究3.1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轨迹3.1.1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财政出现了较大的财政赤字,国务院决定重启
16、国债,并与1981年1月1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为我国国债发行提供最早的法律依据。1981年正式发行国债,1988年实行国债的流通和转让。自次,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国债进入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以前我国国债发行方式为行政分配与承购包销,自1996年以来我国国债开始通过拍卖来进行发行。在经过国家宏观政策管理以及各层参与者的努力之下,国债发行已经形成了以各大商业银行以及证券经营机构为主体的国债销售网络,实现了国债一级市场由零售市场到批发市场的转变。在整个国债的发行中实施了多种招标方式,如单一价格招标、划款期招标、收益率招标等,这些方式保证了国债发行价格的公正合理,提高了国债发
17、行效率,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投资利国利民已是人所共知。从1981年到2010年,我国国债发行量不断增加。2006年我国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后,财政部开始定期滚动发行关键期限的国债和短期国债,为2008年底出台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中配套的国债发行提供了政策保障。2010年-2012年国债发行量虽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处在整体上升时期。经过多年调整,我国逐渐形成国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品种并存,短、中、长期兼备的利率期限、利率结构和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国债市场体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国债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国债市
18、场也在不断完善。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债市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此前提下,概括性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3.1.2 我国国债种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国债可以按照债券形式、付息方式、票面利率和发行期限等进行分类:(1)按债券形式分类(我国目前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投资需求、不可流通且记名的国债品种。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按照记录债权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电
19、子储蓄国债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记账式国债:以电子记账形式记录债权,由财政部面向全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可以记名、挂失、上市和流通转让的国债品种。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采用无纸化形式,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性好。(2)按付息方式分类(我国目前发行的国债可分为贴现国债和附息国债)贴现国债:在票面上不规定利率,往往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债券。附息国债:利息一般按年或半年支付,到期归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3)按票面利率分类(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和浮动利率国债)固定利率国债:指票面利率在发行时确定,在国债的整个存续期内保持不变。浮动利率国债是:指国债付
20、息的利率一般为相同期限的市场利率加上一个固定利差来确定。在我国国债市场上,浮动利率国债的利率一般参照定期存款利率确定。(4)按债券发行期限分类(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1年以内中期国债:1年以上,10年以下长期国债:10年以上3.1.3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行市场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之初,主要采取行政摊派方式,由财政部门直接向认购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个人)出售国债,带有半摊派的性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债发行市场始于1991年。该年4月,财政部第一次组织了国债承销团,有70多家国债中介机构参加了国债承销。1993年建立了一级自营商制度,当时有19家金融机构参加,
21、承销了1993年第三期记账式国债。 所谓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财政部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竞销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 ,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发行市场顺畅运转。1994年,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国债发行着重于品种多样化,推出了半年和一年期短期国债和不上市的储蓄国债。1996年开始采取招标发行方式,通过竞价确定国债价格,市场化程度大为提高。例如:对贴现国债采取价格招标,对附息国债采取收益率招标,对已确定利率和发行条件的无记名国债采取划款期招标。同时,推出了3个月、6个月、1年、3年、7年和10年等7个不同期限的国债品种,其中3个
22、月、7年和10年国债是新品种,3个月国债是目前最短期国债,7年和10年则是目前最长期国债,又是附息国债,在国债品种与期限结构上开始同国际接轨。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其基本结构是:以差额招标方式向国债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如商业银行和财政部门所属国债经营机构,销售不上市的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以定向招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定向国债。这种发行市场结构,是一种多种发行方式配搭使用,适应我国当前实际的一种发行市场结构。3.2 我国国债发行机制变革 在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的最初几年里,我国基本上采取政治动员与行政分配相结合的强制分配方式。这种
23、方式与市场经济平等、自愿的原则严重背离,发行难度相当太。投资者缺乏投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单纯地认为是为国家尽义务。当国债发行难以为继时,从1985年起相继进行了改革。但这类改革不是考虑根据市场要求改革发行方式,而是单纯附加优惠条件来吸引投资者,比如缩短国债期限、提高国债利率等。由于发行方式这个根本点没有改革,人为造成了还债高峰不期而遇并加重了还本付息的困难。陷入了不良的债务循环。这时,政府才意识到必须对发行方式进行改革。 1991年试行由证券中介机构承购包销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采用行政分配与之并存的方式进行过渡,所以又带来了条块之问的朦撩与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2年采取了由
24、地方承购包销。而在地方与中央之间仍保留着指标和任务的行政关系。这种方式远不能适应国债发行犀连年增长的要求。特别是当金融环境发生不利于国债发行的变化时,问题更为严重。从1992年下半年起,国民经济超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开始充分显露,国使的发行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1993年又不得不采取1990年以前行政分配指标的发行方式。1994年政府决定中央财政赤字不再向银行透点,而靠发行长期或短期国债来解决,这样,国债发行规模扩大了,发行主体的压力也增大了,从而使国债发行方式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以承购包销方式为主,完善和扩大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组建全国性的国债承购包销团。因而使1025亿元的国债发行计划得
25、以顺利完成。1995年1年期记帐式国债试行指标方式发行,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国债发行机制已经成熟。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深化。1996年以来我国国债不仅实际发行量超过2000亿元,而且发行机制也有了重大改革,1996、1997年我国在国债发行方式上取得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996年1月8日196券首次采取西方国家常用的贴现方式并取得成功,随后的296、496、596券全部运用贴现发行,标志着我国国债发行方式向国际化标准迈进了坚实的一步;(2)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得到加强,在国债发行市场发挥重要作用;(3)在竟标方式上有新突破,696付息券采取荷兰式竞争招标,而896则采取美国式竞争
26、招标,体现了招竞标手段的多样化和市场性的加强;(4)在发行时间上,一改1995年集中发行模式,增强了国愤市场供求的均衡性。也是在1996年,享有信息、资金优势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大量持有国债并参与二级市场大肆炒作,其结果是,一方面引起监管部门对银行资金流人股市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引起其他机构及个人在降息后从发行市场上买不到国债的抱怨,从而导致了1997年2500亿、1998年2700亿国债的发行方式发生了重大逆转,即所有的国债均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国债均不上市流通。3.3 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债拍卖的
27、参与者资格限制,使拥有购买国债资格者大大减少。 我国对国债拍卖的参与者的资格限制比较严格,规定只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财政部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拍卖。社会个人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只能购买凭证式国债,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不能直接参加国债投标。但是通过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债发行比较成熟的国家,对于国债拍卖参与者的资格限制都比较宽松。以美国为例,美国任何居民、机构投资者,既可以向自营商购买国债,也可以直接向联邦储备银行购买;可以亲临购买,也可以邮购;可以参加竞争性投标,也可以参加非竞争性投标。3.4
28、我国国债市场发行机制建议及改正购买国债主体的选择 国债认购主体的不同,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国债发行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常常因为购买国债主体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国债的认购主体可以分为民问组织和公共机构。民间组织又可以分为企业和居民个人。企业有银行企业和非银行企业。公共机构则有中央银行和政府部门。以上的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作为国债的买者,并且其购买行为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按照经济影响的不同,通常可把国债的认购主体分为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银行系统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非银行系统包括公众和政府部门。第一,公众认购国债。公众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工商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基础银行以外的
29、各种投资者。公众在所有的国家都是政府债券的最主要承购者。而公众认购公债基本是出于投资或储蓄的目的。公众承购政府公债,一般只会造成政府支出与民间支出的转换,不会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但有可能引起市场利率的短时波动。因此,公众认购国债的经济影响一般是“中性”的,即对社会的总需求既不会产生扩张性影响也不会带来紧缩性影响。第二,政府机构认购国债。政府机构认购国位实际上仅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资金转移,或说是政府各部门银行存款帐户之问的资金余缺调剂,也就是说“是从政府的一个口袋转入另一个口袋”。一般不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任何扩张或紧缩性影响。只不过随着政府机构认购国债而使一部分资金使用权转交给财政部。从而使资金在使用方向或是具体用途上发生变化。所以,政府机构认购国债的经济影响完全是“中性”的。第三,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商业银行认购政府债券的经济影响取决于商业银行本身有没有超额准备金。如果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那么通过资金的使用和转移,在经济中增加相当于认购债券额一倍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那么其购买国债的经济影响则与社会公众购买国债的影响相同。第四,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中央银行认购政府债券。一般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从财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技术护理课件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大班健康《好看好闻好喝的茶》课件
- 办公文具采购协议
- 文化传播苗木采购合同
- 中国珠宝行业现状
- 企业消防知识宣传
- 阿克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东学院《中国著名建筑识图与赏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中医药大学《儿童文学翻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世界艺术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 ESS嗜睡量表评分标准(Epworth 嗜睡量表(ESS))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合作社组织架构图
- 《你知道吗?》罗鸣亮
- 彩色简约鱼骨图PPT图表模板
- 公司职工薪酬福利制度薪酬福利制度
- 高中英语各种教材词组汇总大全(超级实用)
- 内燃机机油泵转子系列参数
- 高温导线规格及安全电流计算
-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英剧本(共2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