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放缩法_第1页
不等式放缩法_第2页
不等式放缩法_第3页
不等式放缩法_第4页
不等式放缩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问题。裂项放缩法主要有两种类型:(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对32O13n1,2,3±2n例1设数列an的前n项的和Sn设Tnn1,2,3±,证明:Tii1(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n (n 3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例2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62,an 1 an(an 1 1), bn an 1,数列bn的前 n 和为 Sn, Tn S2n S. ;( I )求

2、证:1(ii)求证:当n 2时,S2n7n 11122n2n 1市,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2n 1 1点评:关键是将(2n11)(2n1)裂项成点评:此题(II )充分利用(1 )的结论,Tn递增,将Sn裂成S2 nS?n 1S2 n 1S?n 2L S2 Si S的和,从而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2、迭乘放缩 法:放缩法与迭乘法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迭乘形式,相乘时消去中间项。用于解决积式问题。例3已知数列an的首项为ai3,点3n,3n1在直线3xy0(nN*)上。,不等式若Cnlog3an2(nN),证明对彳£意的nN111(1)(1+)L(1+)33n1恒成立.CCC点评:此题

3、是证明积式大于根式,由于左边没有根式,右边是三次根式,立方后比较更容易处理。(1+一)3(竺,)3可以看成是三个假分式的乘积,保持其中一项不变,另两项cn3n2假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加1,加2,则积变小,(?口)3竺3n竺旦,3n23n23n13n3n23n1而通项式为的数列在迭乘时刚好相消,从而达到目标。3n23、迭代放缩法:通过放缩法构造递推不等关系,进行迭代,从而求解11i2例4已知数列Xn满足,为2,JN*,证明:Xn16(5)n1点评:此题将目标式进行放缩得到递推不等关系,进行迭代,找到解题途径。4、等比公式放缩法:先放缩构造成等比数列,再求和,最后二次放缩实现目标转化。已知数列an的各

4、项均为正数,且满足aiani12,一an2an(nN),记an1bn2ana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为,且f(Xn)(I数列bn和3的通项公式;(II)求证:f(X,)f(X2)f(X2)f(X3)f(X、n)n(nf(Xn1)反思:右边是一,感觉是n个一的和,而中间刚好是n项,所以利用n1(一 f(n )(f( n)0),试着考虑将边是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想到2222养+缩小成1Cn(Cn是等比数列),从而找到了此题的突破口。5.放缩后转化为等比数列。例?bn满足:b1,bnibn2(n2)bn3(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bnn(2)Tn3D3b23ba-A,求证:3bn点评:把握“bn3

5、”这一特征对“bn1bn2(n2)bn3”进行变形,然后去掉一个正项,这是不等式证明放缩的常用手法。这道题如果放缩后裂项或者用数学归纳法,似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值得体味!5、比较放缩法:比较法与放缩法的结合,先进行比较(作差或作商),再进行放缩。例6在单调递增数列an中,ai1,a22,且a2n1,a2n,a2n1成等差数列,a2n,a2ni,a2n2成等比数列,n1,2,3,.(I) 分别计算a3,as和a4,a6的值;(II)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将an用n表示);(III)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Sn4n,nN*.ann2点评:此题在作差比较中实施裂项放缩,进而得到最后结果小于0

6、,从而得证。6、单调函数放缩法:根据题目特征,构造特殊的单调函数,再进行放缩求解。2例 8 设函数 f(x) x bln(x 1),其中b 0 ?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111八In123都成立.nnn111分析:欲证上述结论,直接作差比较In1(-八),无从下手;接着想到令nnn111g(n)In-1(飞一),判断函数g(n)(nN*)的单调性,由于定义域为正整数,nnn不能用导数,只能计算g(n1)g(n),其结果还是很难处理;联想到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132数,将命题加强,令一X(0,),判断函数h(x)x3x2ln(x1)(x0)的单调n性,如果在(0,)单调,则函数g(n)也单调7

7、、二项式定理放缩在证明与指数有关的数列型不等式时,用二项式定理放缩特别有效。二项式定理放缩法有两种常见类型:(1)部分二项式定理放缩法:即只在式子的某一部分用二项式定理放缩例6已知数列an满足a!a(a2),a-一堇学J(nN).an2(I)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 an ;2n 1(n)如果a1时,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试求出Sn,并证明当n3时,有L±L±±.21SBS4Sn10反思:为什么会想到将Sn(2n 1)(2放缩成1)(2n 1)(2n 1)?联想到± L 一1 ±2 3 n (n 1) n 11,因为要证明L10而

8、SS3S4一曰 个数Sn是列前n项的和,最后通过放缩很可能变成f (n)(f(n) 0)10 10的形式,而一应是由1S3放缩后裂项而成,1/11£乔 2(3 5)(2n 1)(2 n 1)(2n1)(2n 1)2 2n 1 2n 1),此时刚好得到,LS3 S4Sn110,接下来就要处理2n12n1,想到用二项式定理。(2)完全二项式定理放缩法:整个式子的证明主要借助于二项式定理。例7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且对任意的nN*,都有anO,$、a3a2La.(I)求a1,a2的值;(ll)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III)证明:a2n1a;na2n1点评:利用二项式定理结合放缩法

9、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紧密结合二项式展开式的特点,联系需证不等式的结构,通过化简、变形、换元等手段使问题得以解决。二、放缩法的注意问题以及解题策略1、明确放缩的方向:即是放大还是缩小,看证明的结论,是小于某项,则放大,是大于某个项,则缩小2、放缩的项数:有时从第一项开始,有时从第三项,有时第三项,等等,即不一定是对全部项进行放缩。k(k 1)(k3、放缩法的常见技巧及常见的放缩式:k(k 1) k(2)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1)根式的放缩:111;kk1.2k.kk1真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减一个正数,则变大;假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减一个正数,则变小,如nn1;,n1n2n12n2n2n1(3)

10、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2、n2nYn2n(4)二项式定理放缩:如2n12n1(n3);(5)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如:|an印|aa1|a34、把握放缩的尺度:如何确定放缩的尺度,不能过当最难把握的问题。这需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抓住欲证命题的特点刃而解。再看例2,若构造函数f(n)则f(n1)f(n)(111nn212223L422S/2(11尹前后不等号不不能确定11(1-23-2n2222nnnn2Ann2Aa2|L|anani|(n2)。是应用放缩法证明中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迎f(n)f(1)1n)11223零)(11271%。2022122121217n11(nN*),歹12L17

11、n11)3班12f(n)的单调性,此时放缩过当,此题不适宜用单调函数放缩n),则f(n1)f(n)2n2)1n.221(121,11n222221n32n11-0,所以1 22 22cLc0,所以S2nf(n1)f(n),从而f(n)(nN*)递增,(12)成立此时用单调函数放缩法可行。同样的题干,稍有调整,我们所用的方法便有不同5、放缩法的策略以及精度的控制例10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Lan2SnSn120(n2)(I)数列右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II)求Sn和an;2(III)求证:S;S2SLS;简解:(1)(2)SiA,an2n2n(n1)(n2)(3)证法一

12、:当n1时,SS2S21±),-成立;当n2,n211n44(13LS2114(1)n证法二:综上所述,S211)(2n1)i(2n14n24n2(2n12(1点评:两种证法的不同在于策略的选择不同。方法一是将1122第二项起,要分类讨论;而方法二是将111一放大成4n2。明显4n14n111)2n12(12n1)12放大成2-亦,需从4n24n2比4n4n大很多,一比2更接近2。从中可以发现放缩后的式子越接近放缩前的式子,4n4n14n4n缩小放缩度,提高放缩精放缩程度越小,精确程度越高,保留的项就越少,运算就越简单。因此,在放缩时,要尽量度,避免运算上的麻烦。选取的例题都是高考或模拟考中的压轴题,有一定难度,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放缩法是证明数列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