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_第1页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_第2页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_第3页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_第4页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时期的建筑 公元公元220年年589年年 5 1 5 1 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 一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过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过渡期:渡期: 1 1 在在300300余年战火不断,社会余年战火不断,社会动荡动荡,生产力发,生产力发展缓慢。展缓慢。 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 .一些地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

2、到了自然经济阶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段。 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佛教的传播对于安定社会起了很教中寻找安慰,佛教的传播对于安定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大的作用。 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 2 2 中国大分裂的时代,中国大分裂的时代,王权受到削弱,王权受到削弱,士族势士族势力扩张力扩张. .封建势力增强。封建势力增强。 3 3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4 4 文化面貌上的转折文化面貌上的转折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促进了 佛教建筑(塔、寺、石窟)的发展佛教建

3、筑(塔、寺、石窟)的发展 和中国固有建筑相互影响和中国固有建筑相互影响 佛教建筑逐渐中国化和中国建筑雕刻化佛教建筑逐渐中国化和中国建筑雕刻化 建筑艺术风格,从秦汉的古朴凝重,转向魏建筑艺术风格,从秦汉的古朴凝重,转向魏 晋的柔和、精丽、圆润晋的柔和、精丽、圆润山水园林 宗白华说:宗白华说: 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 段。段。 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 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 认为认为“初发芙蓉初发芙蓉”比之于比之于“错彩镂金错彩镂金”是一

4、种更是一种更高高 的美的境界。的美的境界。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探索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探索冯远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图 范曾范曾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印度建筑的特征:雕刻化 自觉地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又促成了山水园自觉地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又促成了山水园问世。问世。5 5 风水体系的初步建立。风水体系的初步建立。 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 据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据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这样,风水就与建筑环能得到生气。这样,风水就与建筑环境间有了瓜葛。境间有了瓜葛。 魏晋产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辂因占魏晋产生了管辂、郭璞这样

5、的宗师。管辂因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 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璞是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璞是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人。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人。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 二二 魏晋南北朝建筑细部特征魏晋南北朝建筑细部特征1 1 屋顶屋顶 类型:庑殿、歇山类型:庑殿、歇山 坡度增加坡度增加 屋檐有生起屋檐有生起 脊饰丰富:鸱尾、鸟、火焰,制作精致脊饰丰富:鸱尾、鸟、火焰,制作精致鸱尾屋角屋角起翘起翘2 斗栱斗栱 类型:人字栱、斗类型:人字栱、斗栱栱出跳(出挑)出跳(出挑) 艺术加工:斗艺术加工:斗栱栱上有上有幽幽頁頁(读(

6、读“凹凹”,曾误读,曾误读“幽幽”)栱栱端有端有卷杀卷杀栌斗替木承阑额栌斗替木承阑额额额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中用在柱上的纵向联系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中用在柱上的纵向联系构件,承托斗拱和横向的梁架,用以增强柱网的构件,承托斗拱和横向的梁架,用以增强柱网的稳定。稳定。额在汉至唐时期称楣。隋以前的楣多压在柱顶额在汉至唐时期称楣。隋以前的楣多压在柱顶上,承托斗拱和梁。隋唐时,楣开始用在柱头之上,承托斗拱和梁。隋唐时,楣开始用在柱头之间,插入柱身,并分上下间,插入柱身,并分上下2 2层层, ,称为重楣。称为重楣。宋营造法式称上层楣为阑额,下层楣为由额宋营造法式称上层楣为阑额,下层楣为由额阑额阑额3 3 天

7、花天花 平平棊棊 一种比较讲究的室内吊顶,由方木相交构成正方形、一种比较讲究的室内吊顶,由方木相交构成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性的格长方形或多边性的格子,覆盖有天花板,绘子,覆盖有天花板,绘有彩画有彩画人字坡人字坡覆斗型藻井覆斗型藻井 4 梁枋梁枋 阑额阑额 叉叉 手手 蜀柱蜀柱 (童柱、(童柱、 侏儒柱)侏儒柱) 替木替木55柱柱纹饰消失纹饰消失种类减少种类减少加工圆滑加工圆滑梭柱梭柱66柱础柱础覆盆式覆盆式覆莲式覆莲式7 台基、门窗、栏杆4 2 4 2 秦汉建筑遗迹秦汉建筑遗迹 4 2 4 2 秦汉建筑遗迹秦汉建筑遗迹一一城市、宫殿城市、宫殿 1 1 秦咸阳秦咸阳 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

8、,也是秦统一六国、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 秦孝公十二年(前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定都到秦二世三年(前)定都到秦二世三年(前 207)秦朝灭亡)秦朝灭亡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公里的咸阳 塬上、渭河的北岸。塬上、渭河的北岸。 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咸阳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对咸阳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1974 1975 年发年发现了咸阳宫遗址现了咸阳宫遗址 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城址北部的

9、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线附近的地方,有一组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它坐落在秦时的 上原谷道的上原谷道的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 西侧为西侧为 1号遗址,东号遗址,东侧为侧为2号遗址号遗址 1号号 遗址址是一组东西对称的高台宫殿,由跨越遗址址是一组东西对称的高台宫殿,由跨越 谷道的谷道的阁阁把二者连成一体把二者连成一体 六国宫殿六国宫殿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咸阳塬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咸阳塬 上仿建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的皇宫了六国的宫室扩建的皇宫 阿房宫阿房宫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始皇三十五年(公元

10、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上林年),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朝宫。阿房宫即朝宫的前殿。计划以苑中,开始兴建朝宫。阿房宫即朝宫的前殿。计划以阿房宫为中心,建造许多离宫别馆。据史记记载:阿房宫为中心,建造许多离宫别馆。据史记记载: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 十十 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 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 之咸阳。之咸阳。 阿房宫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阿房宫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公里

11、,南北约0.5 公里,后部残高约公里,后部残高约8米米2 2 汉长安(汉长安(p43,p50p43,p50) 汉长安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由汉长安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由 军将出生的杨城主持工程军将出生的杨城主持工程 90 年间随经济发展逐步建成,建造过程:年间随经济发展逐步建成,建造过程: 桂桂 宫宫 兴乐宫兴乐宫长乐宫长乐宫未央宫未央宫北北 宫宫明光宫明光宫 (秦)(秦) 又称东宫又称东宫 建章宫建章宫 北墙依渭水而建,墙体曲折多变;有北墙依渭水而建,墙体曲折多变;有“南象南斗,南象南斗,北象北斗北象北斗”之说,故称之说,故称“斗城斗城” 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其中长乐宫和

12、未央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其中长乐宫和未央 宫最为著名。长乐宫由秦兴乐宫修复而成,宫最为著名。长乐宫由秦兴乐宫修复而成, 西汉初年,刘邦在此居住。西汉初年,刘邦在此居住。 未央宫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未央宫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室殿、清 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等殿等40多座宫殿楼多座宫殿楼 阁。从西汉开始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阁。从西汉开始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 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皇帝都在此处理朝政,成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皇帝都在此处理朝政,成 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 经过勘测,前殿位居全宫的正中央,基

13、址南北长经过勘测,前殿位居全宫的正中央,基址南北长 350米,东西宽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约米,最高处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陵造成的 礼制格局:近似方形、城墙的每面各辟有三个门(旁礼制格局:近似方形、城墙的每面各辟有三个门(旁3门),门),每门有三个门洞,与史书记载每门有三个门洞,与史书记载“方轨十二方轨十二”、“三涂洞开三涂洞开”的建城制度相符合。城南郊设的建城制度相符合。城南郊设 礼制建筑群、礼制建筑群、8街街9陌(陌,东西向道路)陌(陌,东西向道路) 附设附设7座陵城,强制迁徙富豪来此居住,用以削座陵城,强制迁徙富豪来此居住,用以削 弱地方势力弱地方势

14、力 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高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米,宽宽1216米。墙外米。墙外有宽有宽8米深米深3米的壕沟米的壕沟 建章宫位于上林苑内建章宫位于上林苑内二二 陵墓、坛庙陵墓、坛庙 1 1 骊山陵(秦始皇陵)骊山陵(秦始皇陵) 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 下层台东西下层台东西345米,南北米,南北350米米 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高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高43米米 内垣周长内垣周长25公里,外垣周长公里,外垣周长63公里公里 中国历中国历 史上最大的陵墓史上最大的陵墓 文献记载:文献记载: 以铜为椁,以铜为椁,上画天文景宿之备,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上画天文景宿之备,

15、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丘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珍异宝,充满其中五丘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珍异宝,充满其中 陪葬:兵马俑陪葬:兵马俑杨鸿勋观点1. 宫墙有三道。2. 秦始皇陵地上是 九层之台。3. 封土上有土木享堂.2 2 汉陵汉陵 制式制式 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方上”) 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 陵城陵城周以城垣,驻兵周以城垣,驻兵 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王墓葬的一种葬式。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王墓葬的一种葬式。黄肠黄肠,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即柏木黄心,

16、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凑黄肠题凑”始于上古,多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刘胥的寝陵 金(银)缕玉衣金(银)缕玉衣东汉东汉 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墓表、使纪念性增强墓表、使纪念性增强.实例实例茂陵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汉武帝的陵墓

17、地面存方上地面存方上 四面周垣,设门阙四面周垣,设门阙 陵区植树陵区植树沂南汉代石墓沂南汉代石墓 位于山东沂南县位于山东沂南县 东汉晚期,墓主无考东汉晚期,墓主无考 沿南北轴线,分沿南北轴线,分 前、前、中、后中、后 3个个 墓室墓室 东侧附室东侧附室3间,后为厕间,后为厕 所;西侧附室所;西侧附室2间间 前、后、中室各有一前、后、中室各有一 8 角中心柱,上部斗拱硕角中心柱,上部斗拱硕 大大 墓门和墓室有画像石墓门和墓室有画像石 3 3 汉长安明堂辟雍遗址汉长安明堂辟雍遗址 建于西汉元始四年建于西汉元始四年 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

18、 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 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间,墙内四隅各有 曲尺形配房曲尺形配房1座座 围墙外绕圆形水沟,一说为辟雍围墙外绕圆形水沟,一说为辟雍 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推测为十字轴线对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推测为十字轴线对 称的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室,呈井字形构图; 中层四中层四“堂堂”。八。八“室室 ”;底层是附属用房;底层是附属用房 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明堂上圆下方之说 可能上层中央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可能上层中央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 中心建筑的尺度,如不计算四

19、面敞廊,每面约合中心建筑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理想方案相同步,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理想方案相同 三三 阙、石祠阙、石祠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建筑。建于在城门、宫殿、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建筑。建于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府第前(内)。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祠庙、陵墓、府第前(内)。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是两旁各一;两旁各一; 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子母阙”。 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古代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古代“缺缺”字和字和“阙阙”字通用,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1 1 高

20、颐墓阙高颐墓阙 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 建于东汉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阙的一部分。的一部分。 东西两阙相距东西两阙相距13.6米,米, 东阙现仅存阙身,西东阙现仅存阙身,西 阙即高颐阙保存完阙即高颐阙保存完 好好 为现存为现存30座汉代石阙座汉代石阙 中较为完整的一座中较为完整的一座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 类型类型 子母阙子母阙 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 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 刻一只口含组绶刻一只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古代玉佩上 系玉用

21、的丝带系玉用的丝带 ) 的雄鹰的雄鹰 2 2 平阳府君阙平阳府君阙 位于绵阳市芙蓉桥西岸位于绵阳市芙蓉桥西岸 双阙,一南一北,相距双阙,一南一北,相距26米米 用巨石、板石堆砌而成用巨石、板石堆砌而成 阙高阙高35米米33冯焕阙冯焕阙 位于四川渠县北赵家坪位于四川渠县北赵家坪 冯焕是东汉安帝时人,曾冯焕是东汉安帝时人,曾 任幽任幽 州刺史州刺史 ,东汉延光元年(,东汉延光元年(121年)年) 被陷害下狱被陷害下狱 双阙,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双阙,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 高高 4.38米,仿木结构米,仿木结构 庑殿式屋顶庑殿式屋顶 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 叠成顶部

22、叠成顶部4太室阙太室阙 、少室阙、启母阙、少室阙、启母阙 三阙都位于河南登封,均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公元三阙都位于河南登封,均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公元lO7年年至至l25年)并称汉三阙年)并称汉三阙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太室阙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上有篆隶铭文和雕刻画太室阙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上有篆隶铭文和雕刻画像,内容为车马出行、马戏、倒立、斗鸡、羊头、玄武、像,内容为车马出行、马戏、倒立、斗鸡、羊头、玄武、犬逐兔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犬逐兔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太室阙太室阙 (1940年摄年摄) 启母阙启母阙 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启母庙因启母启母庙前

23、的神道阙。启母庙因启母 石而建,石而建,阙身的画像保存较完整的有阙身的画像保存较完整的有6O余幅余幅 少室阙少室阙 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 蹴(蹴(cu)鞠图鞠图 孝堂山石祠孝堂山石祠 位于山东长清县孝堂山顶位于山东长清县孝堂山顶 建于年建于年四四 园林、住宅园林、住宅1 1 建章宫建章宫 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三辅黄)建造的宫苑三辅黄图载:图载: “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汉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阁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汉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阁道,可从

24、未央宫直至建章宫章宫 布局布局: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 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的布局 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山 史记史记孝武本纪载:孝武本纪载: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建章宫建章宫 1、壁门、壁门2、神明台、神明台 3、凤阙、凤阙 4、九室、九室 5、井干楼、井干楼

25、 6、圆阙圆阙 7、别凤阙、别凤阙 8、鼓簧宫、鼓簧宫 9、娇娆阙、娇娆阙 10、玉堂、玉堂 11、奇宝宫、奇宝宫 12、 铜柱殿铜柱殿 13、疏囿殿、疏囿殿 14、神明堂、神明堂 15、鸣銮殿、鸣銮殿 16、承华殿、承华殿 17、承光宫、承光宫 18、兮指宫、兮指宫 19、建章前殿、建章前殿 20、奇华殿、奇华殿 21、涵德殿、涵德殿 22、承华殿承华殿 23、婆娑宫、婆娑宫 24、天梁宫、天梁宫 25、饴荡宫、饴荡宫 26、飞、飞阁相属阁相属 27、凉风台、凉风台 28、复道、复道 29、鼓簧台、鼓簧台 30、蓬莱、蓬莱山山 31、太液池、太液池 32、瀛洲山、瀛洲山 33、渐台、渐台 3

26、4、方壶山、方壶山 35、曝衣阁、曝衣阁 36、唐中庭、唐中庭 37、承露盘、承露盘 38、唐中池、唐中池一一城市城市1 1 北魏洛阳北魏洛阳 宫城、皇城、外郭三重宫城、皇城、外郭三重 礼制格局及变通礼制格局及变通加强了南北中轴线加强了南北中轴线依礼制格局布置官署、太庙、太社依礼制格局布置官署、太庙、太社对佛教的重视:对佛教的重视:永宁寺永宁寺 2 2 南朝建康南朝建康 礼制格局:延长了南北中轴线礼制格局:延长了南北中轴线 风水格局:玄武门、青溪、朱雀风水格局:玄武门、青溪、朱雀 主山主山 防御:设东府城、石头城防御:设东府城、石头城二二 陵墓陵墓1 1 型制型制 于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

27、或避邪各一对于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避邪各一对 不设享堂不设享堂 规模变小规模变小2 2 实例实例 梁萧景墓梁萧景墓 萧景(萧景(477477年年-523 -523 年),字子昭,梁武帝叔年),字子昭,梁武帝叔 父萧崇之之子。少好学,长于辞令。父萧崇之之子。少好学,长于辞令。 神道石柱神道石柱 避邪避邪 北齐义慈惠石柱北齐义慈惠石柱 位于河北定兴县,是一个墓地的标志位于河北定兴县,是一个墓地的标志 约建于北齐天统三年至武平九年间(约建于北齐天统三年至武平九年间(567567570570) 石柱用石灰石累迭而成,通高石柱用石灰石累迭而成,通高6.656.65米,分基础、米,分基础、 柱身和

28、石座三部分。石柱下方是两层方台和一柱身和石座三部分。石柱下方是两层方台和一 层莲瓣组成的墓座层莲瓣组成的墓座 八角形柱子上段,为呈四边形的刻题铭,刻在各八角形柱子上段,为呈四边形的刻题铭,刻在各 面的面的“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 ” 全文共全文共3,4003,400余字,余字, 柱头:仿木结构佛殿柱头:仿木结构佛殿 生起生起 梭柱梭柱三三 园林园林11概况概况 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 园发展,山水成为园林的骨干。构山要重岩园发展,山水成为园林的骨干。构山要重岩 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纡,合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

29、涧道盘纡,合 乎山的自然形势。乎山的自然形势。 园林中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同时园林中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同时 配以楼、馆、配以楼、馆、 亭;造成山顶有楼,跨水为阁亭;造成山顶有楼,跨水为阁 ,流水成景的极妙自然意境。,流水成景的极妙自然意境。 叠石造山的技术亦己提高。叠石造山的技术亦己提高。 文献记载:文献记载: 吴魏明帝起景阳山於方林园吴魏明帝起景阳山於方林园 重岩复岭,深溪洞壑,高山巨树,悬蒿垂罗,崎重岩复岭,深溪洞壑,高山巨树,悬蒿垂罗,崎岖石路,涧道盘纡,景色自然。岖石路,涧道盘纡,景色自然。2 2 类型类型 私家宅园私家宅园 北魏自武帝迁都洛阳后,大量的私家园林也随之北魏

30、自武帝迁都洛阳后,大量的私家园林也随之经营起来。据经营起来。据洛阳伽兰记洛阳伽兰记记载:记载: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寺庙园林寺庙园林 此时贵族舍宅为寺之风盛,佛寺中亦多名园此时贵族舍宅为寺之风盛,佛寺中亦多名园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3

31、 3 实例实例 金谷园金谷园 建于西晋,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建于西晋,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 位于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位于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园主石祟园主石祟 石祟,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石祟,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 退居退居 “ “河阳别业河阳别业”,即金谷园,即金谷园。据他自著据他自著金谷诗金谷诗: 余有别庐在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余有别庐在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 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礁鱼池土窟,其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礁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为娱目欢

32、心之物备矣。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 地形既有起伏,又是临河而建,把金谷涧的水地形既有起伏,又是临河而建,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河边可垂引来,形成园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河边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园中养鸡鸭等钓,岸边杨柳依依,园中养鸡鸭等 陈洪绶陈洪绶 金谷园图金谷园图王诜金谷园图王诜金谷园图风水风水 (又称堪舆),中国古代方术之(又称堪舆),中国古代方术之一,是中一,是中古代建筑选址时对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和禁忌古代建筑选址时对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和禁忌的概括。的概括。建筑建筑 阳宅(都邑、村落、祠社、宅第)阳宅(都邑

33、、村落、祠社、宅第) 阴宅(陵墓)阴宅(陵墓)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气候、地貌、地址、生态、景观等因素气候、地貌、地址、生态、景观等因素一一风水术的几个概念风水术的几个概念1 1 气气 风水术风水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核心范畴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核心范畴“气气”上上 荀子荀子王制王制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 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 贵也。贵也。 水火水火 气气 草木草木 气、生气、生 禽兽禽兽 气气 、生、生、 知知 人人 气、生、知、义气、生、知、义 可见,荀子将可见,荀子将气看成

34、无生和有生物共同存在的基础。气看成无生和有生物共同存在的基础。 淮南子淮南子 天文训天文训: 天地未形,天地未形,故曰太始。太始生虚廓,故曰太始。太始生虚廓, 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 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大意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只有太始,太始导出元气,大意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只有太始,太始导出元气,元气有轻有重,轻者上升为天,重者下降为地。这重的气元气有轻有重,轻者上升为天,重者下降为地。这重的气和轻的气便是阴、阳二气。和轻的气便是阴、阳二气。 乐记乐记有这样的文字:有这样的文字: 地气上升

35、,天气下降,阴阳相磨,天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磨,天地 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 时,暖之以明,而百化兴焉。时,暖之以明,而百化兴焉。周语周语记载:幽王二年(前记载:幽王二年(前780年),伯阳父讲地年),伯阳父讲地震的原因:震的原因: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管子管子枢言枢言说:说: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故曰:有气则生,

36、无气则死,生者以其 气。气。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风水的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着风水的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着聚气这个这个 问题展开的。问题展开的。2 风水风水 风与气风与气 水与气水与气 3 堪舆堪舆 风水术的主要别称。风水术的主要别称。 “堪堪”通通“勘勘”,有勘察之意;,有勘察之意;“舆舆”本指车厢,有负载本指车厢,有负载之意,引喻为疆土、道路和方向;之意,引喻为疆土、道路和方向; 堪舆的原意是勘察土地和预测前景,即相地和占卜。堪舆的原意是勘察土地和预测前景,即相地和占卜。 史记史记: 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

37、日可取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 (娶)妇乎?五行家(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家曰小凶,辩讼不决辩讼不决 可见堪舆属古代占家的流派之一。可见堪舆属古代占家的流派之一。 当时堪舆家主要是根据天文与地理的对应关系来占卜吉凶当时堪舆家主要是根据天文与地理的对应关系来占卜吉凶的,即的,即易经易经中所说的中所说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故许慎,故许慎之之淮南子淮南子注曰:注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后来后来“堪舆堪舆”逐渐成为逐渐成为“相地相地”的代称。的代称。4 4 形法、形势宗形法、形势宗 也称江西派,注重山脉、河流、土地、景观也称江西派,注重山脉、河流、土地、景观 的审辨的审辨5 5 理气宗理气宗 也称福建派,侧重于建筑方位理气的推演,也称福建派,侧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