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复习提纲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c8f35699-6190-44ea-b64b-39b237983cc3/c8f35699-6190-44ea-b64b-39b237983cc31.gif)
![河中石兽复习提纲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c8f35699-6190-44ea-b64b-39b237983cc3/c8f35699-6190-44ea-b64b-39b237983cc32.gif)
![河中石兽复习提纲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c8f35699-6190-44ea-b64b-39b237983cc3/c8f35699-6190-44ea-b64b-39b237983cc3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中石兽清代纪日匀【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既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转转一作:再转)然则
2、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原文注释】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m【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i)【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c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e)铁钳(pc),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是:这】非木柿(fa)【木柿: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苗)【湮:埋没。】于
3、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原来是。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e)【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1)断【臆断:主观判断】欤
4、y【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_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但凡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
5、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整体感知】河中石兽是廷j1yh土纪日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考
6、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文学常识】1. 体裁:文言笔记小说纪四,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幽
7、默,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2. 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日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重点词句】1.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一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阅十余。今义:阅读。是:占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击:古义:发语词击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去2.一词多义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
8、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3. 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4. 汉字通假。“颠”同“癫”,疯。钳:同“耙”,整地的农具5.注音:圮p?曳v5棹zhco;柿fd;湮ym;溯suo【课文理解】1. 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2. 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四种寻找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口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
9、,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3. 中心思想: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4. 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
10、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似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5. 写法探究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挖苦性。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
11、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认,【课文练习】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一寺临河干阅知其一盖石性坚重(4分)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求之下流,固颠临十余岁尔辈不能究物理2.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如是再啮。古义:;今义: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
12、义:3.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4.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语句。(4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5.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答复。6.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7.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答案】1. 靠近;倒塌;经历;只。一起,都你们这些人。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本来。2. 这样;判断动词。事物的道理;物理学。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因其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他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转正申请书
- 入社团申请书
- 2015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分层作业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2万有引力定律练习含解析教科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珍珠鸟教案2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种植保险服务合同范本
- 工程师申请书
- 工伤补助申请书范文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表(完整版)
- 2025年有机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即兴口语(姜燕)-课件-即兴口语第二章PPT-中国传媒大学
- “克勤克俭、厉行节约”PPT课件:如何过“紧日子”
- 项目配置管理计划范本(完整版)
-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 (高清版)JGJ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 生物质发电厂燃料收、储、运方案
- 游戏机卡伦刷卡系统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