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乌弄龙水电站库周交通复建工程茨中桥项目满堂支架设计(现浇肋板梁施工)m国电建POWERCHINA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乌弄龙茨中桥项目部二0五年十二月一日文件名称满堂支架设计(现浇肋板梁施工)编写审核批准版次1修改0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1日实施日期2014年12月20日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3总体施工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4扣件式满堂支架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4.1基础处理错误!未指定书签。4.2支架预压 错误!未指定书签。4.3满堂支架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5支架受力计算错误!未指定书签。5.1 荷载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砼自重 错误!未指定书签。模
2、板、支架自重 错误!未指定书签。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堆放荷载 错误!未指定书签。倾倒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载 错误!未指定书签。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错误!未指定书签。5.2支架内力错误!未指定书签。5.2.1 荷载计算错误!未指定书签。支架顶方木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5.2.3 立杆强度稳定性验算错误!未指定书签。现浇肋板梁施工满堂支架设计1编制依据1.1新编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1.2钢结构设计规范1.3五金手册1.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5桥梁支架安全施工手册1.6投标文件及设计图纸2工程概况本项目左岸引桥采用1*19.5m现浇肋板梁,由7片T形肋、两道端横梁、两 道中横梁组成;采用C40
3、砼,方量为138.1m3;钢筋制安55.65t。3总体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0#桥台至1#墩坡面采用人工开挖台阶,搭设扣件式满堂 支架形成作业及承重平台,在平台上完成现浇肋板梁施工,混凝土浇筑采用10m3混凝土罐车水平运输,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25t吊车配合吊罐入仓。4扣件式满堂支架设计4.1基础处理将现有坡面虚渣人工清理干净,然后沿横桥向将坡面开挖至台阶状,台阶开挖形成然后浇筑20厚C30砼,部分台阶采用C30砼小挡墙形成;基础处理需做 好排水工作;开挖形成的台阶及小挡墙基础面形成 2%的内倾坡,确保基础稳定; 横桥向台阶基础顶面必须平整,确保均匀受力。4.2支架预压采用砂袋按分60%
4、、80%、100%三级荷载进行预压,纵向加载时从跨中向两端进行对称布载,横向加载时,从中心向两侧对称布载。每级加载完成后,每间 隔12小时对支架沉降量进行测量,当支架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小于2时,方可 继续加压。测点每间隔5米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置 5个观测点进行观测; 在预压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在预压过程中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的标准为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V 1。预压完成后支架两侧对称、 均衡、同步卸载,将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 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及地基的下沉,根据下沉量重新调整支架。4.3满堂支架设计钢管规格:© 4
5、8*3.5横桥向立杆:间距为0.7m;顺桥向立杆:间距为0.6m;顺桥向及横桥向水平杆:层距为120,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为20;顶托:立杆顶部设置顶托,顶托高度为 30;方木:顶托上顺桥向设置10*10方木40道,方木中心间距为30; 竹胶板:顺桥向方木上铺设2.5厚竹胶板形成作业平台及底模系统。详见附图1现浇肋板梁满堂支架图5支架受力计算5.1荷载分析支架所受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内外模板、上承方木自重荷载,施工人员, 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以及浇筑、倾倒混凝土及振捣时产生的荷载等。砼自重根据计算,S跨中二13.1m2, S跨端二23.4m2。考虑钢筋重量后混凝土自重取 263,荷载分项系数
6、1.2,分别计算跨中和跨端荷载:跨中:13.1*26*1.2=408.72跨端:23.4*26*1.2=720.72 模板、支架自重分项系数1.2外模面积:跨中=13.98m2跨端=13.98m2内模面积:跨中=19.2m2跨端=0m2内模采用5方木和1.5厚竹胶板的组合模板,外模采用2.5厚的竹胶板,木材重度为7.53,将模板自重乘以1.3系数作为模板、支架自重。跨中=1.2*( 13.98+19.2)*0.05*7.5*1.3=19.4跨端= 1.2*13.98*0.05*7.5*1.3=8.18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堆放荷载1.4, 取 12倾倒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载1.4, 取 22振
7、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1.4, 取 225.2支架内力荷载计算跨中:408.72+19.4+( 1+2+2)*1.4*8=484.12跨端:720.72+8.18+( 1+2+2)*1.4*8=784.9支架顶方木计算在顶托上部,方木布置情况为:顶托上横桥向设置10*10方木23道,每道长12m;横向方木上顺桥向设置10*10方木40道,方木中心间距为30,材质为马尾松,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176表8-6,其顺纹弯应力为12,按简支梁计算。由于立杆横距为0.7m,纵距为0.6m,则作用于方木上的均布荷载为:跨中:484.12*0.3/8=18.15跨端:784.9*0.3/8=29.43弯矩M
8、:跨中:2/8=18.15*0.7/8=1.59跨端:2/8=29.43*0.5/8=1.84截面抗弯模量W:跨中:2/6=0.12*0.12/6=2*10-4m3跨端:2/6=0.12*0.12/6=2*10-4m3则方木强度为:跨中:(T 1.59*103/2*10-4=7.95 <12跨端:(T 1.84*103/2*10-4=9.2 <12523立杆强度稳定性验算立杆步距1m,即立杆计算长度为1。21+2*0.仁1.2m,普通钢管支架材料为 48, 5 =3.5 (Q235)钢管,立杆本身自重较大,在计算单根立杆受力荷载时,应 考虑立杆本身自重。钢管脚手架截面特性如下:钢管
9、截面特性外径0, d ()壁厚t()截面积A (2)惯性矩1 (4)截面模量W(2)回转半径i ()母米重量()483.54.8912.195.081.583.845134.5213.085.131.73.55截面抗弯模量:5.082截面惯性矩:12.194 跨中荷载:484.12*0.6/15+489.3*10-6*7.85*103*【15*1.2+ (0.7+0.6) *15 *10-2=14.4跨端荷载:784.9*0.6/15+489.3*10-6*7.85*103*【15*1.2+ (0.7+0.6) *15 *10-2=15.6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Q235钢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弹性模量()2.06*105钢管截面特性构件类别容许长细比【入立杆双排架210单排架230横向斜撑、剪刀撑中的压杆250拉杆350Q235钢管抗压强度:205截面回转半径:1.58截面面积:A0=4.892长细比为:入120/1.58=75.9<210满足要求。立杆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范本 工伤
- 代理钻床销售企业合同范本
- 京东商城合同范本
- 人事中介合同范本
- 保险合作合同范本
- 前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 募资合同范本
- 2024年普洱市澜沧县县第二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工程师招聘笔试真题
- 椎间孔镜的手术配合
-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饮食文化
- 员工互评表(含指标)
- 美国电话区号一览表
- 【MOOC】英语口语进阶-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时间规划局中文版
- 2024-2030年中国干细胞美容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霉菌的形态和结构》课件
- 人群聚集或集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5篇)
-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脑梗死护理常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