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读书笔记_第1页
汪曾祺作品读书笔记_第2页
汪曾祺作品读书笔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汪曾祺作品读书笔记【篇一:汪曾祺作品读后感】汪曾祺文集读后感最早开始读汪曾祺的作品,是在高中时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选梦故乡,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语文老师还专门开辟了课程给我们讲析其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我依然记得语文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我渐渐被汪老书中描写的世界吸引,几节赏析课下来,这本书已经被全部读完。我是一个局邮人,是汪曾祺正宗的同乡。他在许多作品里以局邮为原型所描写的南方小镇,和我所见到的这些年来的高邮有些一样、又不太一样。这些年来的高邮和别的所有地方的县城一样,竖起了高楼大厦,建起了宽阔的广场,从前小巷前后的住家都变成了整齐统一的住宅小区;但是如果在运河堤上向下望去,就能看

2、到有着密密麻麻老房子的街区和最初记忆里的高邮并无二致,要是再深入老城,走进那些幽深安静的小巷子,看到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和古旧的窗棱门板,就会觉得时光仿佛在此刻倒流,依稀能看见一些汪老作品中小镇的影子。汪曾祺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如话家常般平淡质朴。无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首先一定会不紧不慢地叙说故事发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样的表达就像是潺潺流过的河水,不喧闹、不沉闷、不因人事而变。晚饭花里开始的一段对于李家巷的表达就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

3、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往往寥寥数百字,一个恬淡的小巷景象就跃入眼帘。读汪老的文章,就好似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话语平常,但饶有滋味。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或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故事的情节或欢快、或悲伤、或挣扎、或无奈,但这些风景在他的笔下仿佛跃然而生,永远不会改变。汪曾祺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难遇见大悲大喜的描写。尽管他自己走过的人生岁月充满了艰难坎坷,但是藉由乐观的个性和率真的文笔,他

4、的文字里很难看到那段荒唐岁月留下的痕迹,一张张面孔都仿佛游离在时间之外,有着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活简单快乐,连仅有的不快也被一笔带过。人物心中那些欢乐或苦涩的瞬间,他并不会去刻意放大,而是以最平铺直叙的语言让这些情绪融入到周围的环境里。受戒的最后,小英子和明海的一段对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小英子突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说话呀!”明子说:嗯。”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说:耍一一!”快点划!”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

5、,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蛟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这段对话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刻意的心理描写,但是我们却能分明从明子的表清、声音和小英子的动作中充分感受到一种少男少女初恋情愫萌芽的喜悦。最后一段对于芦花荡的描写,单独看来平淡无奇,放在这里,却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活力和希望。而这份毫无修饰的纯真情感,无关名利,却很难让人不为之动容。再如大淖记事里巧云失身后的一小段描写:这种事在大淖不是第一次发生。巧云的残废爹当时就知道了。他拿着这十块钱,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邻居们知道了

6、,姑娘、媳妇并未多议论,只骂了一句:这个该死的!”巧云破了身子,她没有淌眼泪,更没有想到跳到淖里淹死。人生在世,总有这么一谱!只是为什么是这个人?真不该是这个人!怎么办?拿把菜刀杀了他?放火烧了炼阳观?不行!她还有个残废爹。她怔怔地坐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她想起该起来烧早饭了。她还得结网,织席,还得上街。她想起小时候上人家看新娘子,新娘子穿了一双粉红的缎子花鞋。巧云和十一子本已情投意合约定终身,却在这时候失了身,这本应是个悲愤交加的故事,换作现在的电视剧里,巧云恐怕是要哭哭啼啼地要死要活,痛苦一生。但是在汪老的文章里却看不到这份沉重。一番轻描淡写中,我们能够看清巧云和周围人的悲与愤,但更能看到

7、大淖人民生命中的韧性和顽强,另一种更重要的情感在这里占据着主导地位,那就是敬重生命。这是一种对生命最朴素的致敬。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挎着一个金丝蔑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给您称一一?”一一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短短的一段描写,将卖果人叶三的正直、细致

8、的个性和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平等、信任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叶三的秉性只是一个基调,小人物们往往有着不同于别人的长处,叶三的长处就是爱画、懂画。他的懂”不艰深晦涩,不附庸风雅,往往是出于对生活最简单最朴实的观察,而季匐民却偏偏欣赏他的率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叶三本身具备的特质,卖果人和大画家这两个有着很大阶层差距的人之间才会生出一种珍贵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感。在汪老日常讲叙式的笔下,这种情感显得格外悠远、坚贞,令人感动。汪曾祺曾在一篇访谈中说道: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汪曾祺的一生都在用笔挖掘寻常百姓身上的诗意和人性,以温情

9、抚慰人间苦难,以善意反观世间百态,仿佛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每一个人这世间的苦难终究都会过去,希望一直都在”。阅读汪曾祺,需要一些耐心,需要一些幽默,更需要一些善意和爱。【篇二:汪曾祺作品精选读后感】读汪曾祺作品精选有感我的深度阅读的对象就是汪曾祺老先生,我对他的影响很淡很淡,也许是因为汪老这个人本来就并不招摇,在二十世纪40年代,汪老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了,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失去了成为文学泰斗的时机,而这场灾难无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他的文字也开始变得成熟和淡淡的忧伤。我之前在邂逅集中看见了一个对未来有着无限希望的阳光青年,如果我注定要孤独一生,那就让我站着,寻找那孤独的轨迹,我相信,孤

10、独有一天会死去。”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霎时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这样,汪曾祺在文坛创出了一番天地。之后,汪曾祺在张家界知青下乡,他体会了十年之苦,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有他自己的影子,比方他形容的一个女工程师,因为一个莫须名的罪名,被划成右派,这和汪曾祺的经历多么的相似啊!他可以尽情地说出自己的内心的真正的想法。有他对这段生活的美好回忆,比方一篇小说七里茶坊,里面他和自己的同事们一起说说笑笑,似乎留下了一连串欢声笑语,但我总觉的,这中间包含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伴随了汪曾祺的平淡的文字出现了神奇的效果,我们带来一口袋筱面,顿顿饭吃筱面,而且都是推窝窝。筱面吃完了,三套大车会又给我们捎来的。”刚

11、出届的筱面,真香!用蒸筱面的水,洗洗脸,我们就蘸着麦熬子做的大酱吃起来,没有油,没有醋,尤其是没有辣椒!可是你得相信我说的是真话:我一辈子很少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那是什么时候呀?一九六O年!”这两年他常发牢骚小王也有些不平之气。”仿佛有一种对时代的埋怨,我常常读着他的小说想流泪,自己似乎也到了那个时代,感受他的苦痛,这应该也算是他的优越之处吧。这样的文字在汪老的散文中却没有表达,他饱尝了天下的美食,对于美食文化兴致勃勃,他的友人曾这样评价他:我和汪曾祺同桌吃过饭,在座的宾客都把他视假设一部毛边纸印刷的木刻菜谱。听其用不紧不慢的江浙腔调讲解每一道名菜的做法与典故,这比听他讲小说的写作方法还要有意

12、思。好吃的不见得擅长烹调,但会做的必定好吃汪曾祺先生是两者俱佳。”这边可以表达了。还有汪曾祺对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就是以平静的口吻来表达,并不加任何感情的修饰,这与他认真的写作态度和他豁达平淡的人生态度是有关的。撇开了这些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我更喜欢读他的两篇代表作,一篇是大淖记事,一篇是受戒,我更喜欢受戒,可能是更富童真,但其实,当读了很多遍以后,我开始觉得这与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他依然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像冲破世俗束绅,渴望自由的感觉,这也是汪曾祺毕生追求的,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被称为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践行的是大儒式的风格,他以天下博爱为己任,把普及苍生作为自己的信念。读

13、完了这本并不算厚的汪曾祺作品精选,好似是与一位文化名人隔了时空对话,他在平静而又耐心的表达,我在不知疲倦地听着,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味道,浓浓的乡土文化味道。【篇三: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可以当笑话看的散文读汪曾祺散文有感我一直讨厌散文,不止是因为考试要考,而且还因为呆板无趣,看着想让人睡觉,每次看着看着都是迷迷糊糊,让人讨厌。所以我的书架上什么书都有,就是没有散文集,。像什么朱自清、老舍、巴金等人的散文实在是除了被迫才读几篇,否则几乎不看,因为这是在太无聊了。但是,相比之下我认为汪曾祺的散文要比其他人好多了,他的散文轻松自在,而且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丝隐秘的幽默,让人嘴巴一咧,会心一笑。他的手

14、法很有意思,总会在文中一些微妙的地方加上几句看似文不对题的几句话,却又在无意间把文章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在这本书中他的跑警报很有意思写出了西南联大在昆明时逃飞机轰炸时的许多趣事,当预行警报的灯笼挂出,人们从驿道撤入郊区的深山老林,警报响起后,男生手里提了一大袋零食在宿舍门口等人,直到女生出来了以后上去嗨

15、”一声以后欣然地并肩走出后门带着闲适的心,嘴里啃着零食,又因为是跑警报所以不能悠哉悠哉的,得带一些危险感,但还是显得不紧不慢。让人不得不感慨道:原来跑警报也可以这样”又比方说五味他用了幽默的笔法写出了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趣闻,比方山西人的酸,四川人的麻辣,无锡的甜,当然包括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的臭豆腐。是的,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当我仔细回想一下后,也就发现原来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是根据这篇文章改变的吧。我当然也喜欢他的端午的鸭蛋就连上课时也很想知道老师到底是怎样上这节课的。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一对父子之中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那无与伦比的孩子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早春的时候带着一大堆孩子在田野上狂奔,我”初恋时,父亲在一旁给我出馒主意,这种父亲哪里能够看见:如此民主而且回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