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潜水计算公式1、公式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2、公式2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r0为基坑半径(m)。3、公式3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1为基坑中心距A河岸边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距B河岸边的距离(m);b=b1+b2;r0为基坑半径(m)。4、公式4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
2、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5、公式5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h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h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6、公式6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r0为基坑半径(m);S为水位降深(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m为含水
3、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7、公式7(1)、b>l(2)、b>l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r0为基坑半径(m);S为水位降深(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8、公式8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hs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匚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9
4、、公式9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2为上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k1为下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H1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M1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h0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10、公式10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3、k2、k1为上、中、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H1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M1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M2为中层含水层厚度(m);h0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二、承压水计算公式1、公式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
5、(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2、公式2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r0为基坑半径(m)。3、公式3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1为基坑中心距A河岸边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距B河岸边的距离(m);b=b1+b2;r0为基坑半径(m)。4、公式4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
6、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5、公式5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6、公式6、l<0.3M,b<2l(2)、l<0.3M,b>2l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7、公式7式中:Q为
7、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匚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8、公式8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h为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距离(m)。9、公式9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
8、基坑半径(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H'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10、公式10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11、公式1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
9、坑半径(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H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匚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1、公式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L为基坑长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2、公式2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rw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
10、3、公式3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二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4、公式4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L为基坑长度(m);H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5、公式5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s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
11、(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rw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匚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6、公式6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h为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距离(m)。H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7、公式7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基坑半径(m);l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12、;H'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d为井间距之半(m);rw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二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四、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1、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i为水力坡度,开始抽水时i=1;k为渗透系数(m/d);D为钻孔直径(m);H为含水层厚度。2、管井井点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小为单井单位长度出水量(m2/d);a为经验系数;l为过滤器浸没长度(m);d为过滤器外径(mm);五、水位降深计算公式1、潜水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S为某点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x1x2.xn为某点到各井点中心的距离;n为井数量。2、承压水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某点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阈值空间技术结合怀旧实践:胶片摄影的情感连接研究
- 边缘计算控制-洞察阐释
- 功能性药膏消费者行为分析-洞察阐释
- 运动防护用品品牌忠诚度构建-洞察阐释
- 探索为人父母的核心职责与价值: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研究
- 加勒比海地区的生态与文化保护研究
-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 量子通信技术革新中的水下中继器市场研究报告
-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及市场分析研究
- 假体周围骨折个案护理
- 金铲铲教学课件
- 2022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能源站运营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广东卷) 含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质量分析报告
- 竹制品企业可行性报告
- 四川省金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巴洞铁矿开采工程环评报告
- (2025)时政热点必考题库(附答案)
- 林地转租合同协议书范本
- 审计人员廉洁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