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检测方案_第1页
锚杆检测方案_第2页
锚杆检测方案_第3页
锚杆检测方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锚杆(索)检测方案*检测中心二OO*年*月*日、工程概况*工程拟进行锚杆(索)抗拔试验,现制定预应力锚杆(索)、土层锚杆检测方案、预应力锚杆(索)检测(一)试验目的、依据及数量1、试验目的预应力锚杆抗拔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试验依据预应力锚杆抗拔试验的主要参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预应力锚杆的试验”要点及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吩,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等有关规定执行。根据设计要求,参照预应力锚杆试验要点,预应力锚杆抗拔试验最大加载量为设计承载力的1.2

2、倍。3、试验设备及加载装置图1锚杆试验示意图采用手动油泵一千斤顶系统进行加载,加载装置示意图见图1。试验数据从压力表及百分表中读取。千斤顶、压力表及百分表均经计量检定,且均在有效期内。4、检测数量规定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预应力锚杆验收试验的数量不少于预应力锚杆总数的5%,不得少于3根。5、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锚杆锚固段浆体强度达到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时75%可进行锚杆试验。由于本工程基坑较深,在检测前,在需在待测锚杆前,搭好试验平台。在地下连续墙前预留0.81.0m自由段。(二)试验标准本次锚杆试验参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进行。(三)试验

3、方法1、验收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得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增加验收锚杆的数量。2、永久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临时性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2倍。3、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初始荷载直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0倍,分级加荷值直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50、0.75、1.00、1.20、1.33和1.50倍。4、验收试验中,每级荷载应稳定510min,并记录位移增量。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在110min内锚头位移增量超过1.0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

4、45和50min时记录锚头位移增量。5、加荷至最大试验荷载并观测10min,待位移稳定后即卸荷至0.1N,然后加荷至锁定荷载锁定。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6、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判定验收合格:拉力型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所测得的总位移量,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自由段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110min锚杆蠕变量不大于1.0mm,如超过,则660min内锚杆蠕变量不大于2.0mm。本次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Q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50kN)的1.2倍,即60kN。加荷等级及位移测读时间如表2所示。加荷等级及观测时间表2加

5、荷等级0.3Nu0.5Nu0.65Nu0.8Nu1.0Nu1.2Nu0.1Nu观测时间(min)5551010155三、土层锚杆试验土层锚杆的试验设备与预应力锚杆试验设备一样,在这里不再赘述。1、试验标准及数量土层锚杆试验参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锚杆试验要点)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9)有关土层锚杆验收试验要求进行试验。土层锚杆验收试验的数量应不少于总数的5%,不少于5根。2、测读要求本工程土层锚杆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u。锚杆验收试验加荷等级及锚头位移测读间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始荷载直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倍;2)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宜按表3规定进行;土层锚杆验收试验加荷等级及观测时间表3加荷等级0.1Nu0.25Nu0.50Nu0.75Nu1.0Nu1.2Nu观测时间(min)555101015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若锚头位移不大于0.1mm,可加下一级荷载;否则,要延长加载时间,知道在2小时内的位移小于2.0mm4)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后观测15min,卸荷至0.1Nu并测读锚头位移。3、锚杆验收标准:满足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为合格:1)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