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1.gif)
![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2.gif)
![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3.gif)
![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4.gif)
![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d8072ae4-2059-4bf2-bfd9-091fd6678c58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文化交际课程重要参考论文及著作目录著作类1 .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毕继万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2 .陈原:社会语言学:关于若干理论问题的初步探索,商务印刷馆,1984年。3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4 .法斯特:体态与交际(孟小平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5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6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7 .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8 .高慎盈:体语之谜,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9 .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
2、院出版社,1988年。10 .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 .顾建光:文化与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12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3 .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5 .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16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3年。17 .季羡林、张光璘: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18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
3、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9 .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20 .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2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22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23 .刘丹霞: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4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25 .马兰德罗、巴克:非语言交流(孟小平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26 .沙莲香:中国民族性(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27 .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4、。28 .中小龙:文化语言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29 .宋莉:跨文化交际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30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31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32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33 .魏光奇:天人交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4 .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35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36 .夏锡华,张冬贵:英语国家文化小知识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37
5、 .萧芳芳:洋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38 .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39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0 .姚亚平:文化的撞击一一语言交往,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41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42 .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92年。43 .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44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5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46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6、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47 .祖父江孝男:简明文化人类学(季红真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48 .Hall,E.(1976)BeyondCulture.AnchorBooks.49 .Prosser,M.(1978)TheCulturalDialogue:AnIntroductionto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HoughtonMifflin.50 .Guo-MingChen,W川iamJ.Starosta.(2007)Founation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1 .Willianms,R.(1983
7、)Keywords:AVocabularyofCultureandSociety.FontanaPress.论文类1 .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2 .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2期。3 .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4 .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5 .程棠: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6 .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7 .高一虹:“文化定型
8、”与“跨文化交际悖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8 .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域”与“超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10期。9 .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10 .郭金鼓:语言能力相差悬殊的双方实现交际的可能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11 .何道宽:介绍一门新兴学科一一跨文化的交际,外国语文教学,1983年第2期。12 .何道宽:比较文化之我见,读书1983年第8期。13 .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14 .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1期
9、。1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外语研究1994年第1期。16 .胡超: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中国外语2005年第3期。17 .胡超:“天人合一”观与跨文化交际,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2期。18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4期。19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20 .黄次栋:语用学与语用错误,外国语1984年第1期。21 .贾玉新: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外语学刊1992年第3期。22 .贾玉新、宋莉: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调查报告,外语界1993年第期。23 .李红:试论对
10、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6期。24 .乐黛云: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1期。25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1992年第1-2期。26 .林大津: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3期。27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28 .卢微一: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阐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 .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30 .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
11、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31 .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32 .邱文生: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色彩上的差异,外语学刊1994年第4期。33 .沈家贤: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4 .盛炎:跨文件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35 .束定芳、王虹: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外国语1992年第3期。36 .王健勤: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一一学习者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世界汉语就教学1995年第3期。37 .王振亚: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外语界1993年第1期。38 .王宗炎:自我认识
12、与跨文化交际,外国语1993年第1期。39 .王宗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4期。40 .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41 .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外语学刊1990年第3期。42 .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43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44 .张占一:如何理解和解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45 .张占一:交际文化琐谈,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46 .赵贤州: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数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 电子商务物流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研究
- 电子商务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与实施
- 电能服务品质在公共设施中的提升方法
- 年房屋出租合同范本
- 共同抚养孩子的离婚协议书
- 房产抵押担保协议书范本
- 体育用品品牌加盟协议书范本
- 研究生教育创新与未来职业发展趋势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呼吸科护理培训简介
- 建筑施工合同:水库大坝工程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生物含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心水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 体育赛事直播服务投标管理办法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模拟题及答案(单选+多选+判断)
- 2024年5月26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 高三冲刺毕业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工厂安全保安服务管理制度
-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