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周历史学案_第1页
14、15周历史学案_第2页
14、15周历史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高效课堂”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主备人:王丽 参备人:毛振华(25课时 第十四周)【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明清皇宫,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重点】 了解明清皇宫,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 【课前尝试】(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看谁能准确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明清皇宫: (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 、 三重。明清皇宫 建筑布局:(看图体会)。 三大殿: 、 、 象征政

2、权中心。 后三宫: 、 、 。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的建筑群。1987年被 平定为 【课堂探究】故宫的布局和长城的作用 【课后检测】1、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故宫里的社稷坛象征( ) A、国土 B、祖先 C、民族 D、皇帝 3、故宫的整体布局特征是( )A、依地形地势布局 B、对称布局 C、以皇宫为核心布局 D、沿河流布局4、明长城东起( )A、鸭绿江 B、山海关 C、居庸关 D、嘉峪关5、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是( )A、皇城 B、宫城 C、京城 D、外城 第22课 科学技术于世俗文学主备人:王丽 参备人:毛振华(2

3、6课时 第十四周)【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成就;分析世俗文学兴起的原因。【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课前尝试】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科学技术:科学家著作简单内容评价科技发展特点特点出现原因【课堂探究】文学:作品作者简评世俗文学概况:出现原因:【课后检测】1、李时珍的科学名著是( )A、本草纲目 B、 医典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2、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时( )A

4、、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3、贴切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小说史(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4、如果你想了解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可以阅读上题答案中的哪部作品( )5、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A、戏剧 B、诗歌 C、小说 D、杂文6、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部小说叫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写的是在国内经商破产的小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贩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1000多个重“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拣了个宝贝,卖得了5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

5、衍,家道殷富”。(1)根据所学知识,这应该是什么时期的那一类型的文学?出现这种文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些什么人?这类作品主要反映的什么社会风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主备人:王丽 参备人:毛振华(27课时 第十五周)【学习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课前尝试】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2

6、)下面的航行图有些模糊,请你标出郑和远航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3)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课堂探究】2、闭关政策(1)什么是闭关政策?请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课后检测】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 印度半岛 B、刘家港 印度洋上的波斯湾C、福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整和下西

7、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6、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1)从图中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2)沿着郑和的船队远航路线,做

8、一次畅游,看一看看一看能到达今天的那些国家?比一比谁到达的国家多。(3)郑和下西洋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日益减少。到清代统治者对外交往长期实行什么政策?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主备人:王丽 参备人:毛振华(28课时 第十五周)【学习目标】1、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2、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学习重点】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课前尝试】1、明清经济发展:(1)“康乾盛世”指的

9、是什么?(2)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课堂探究】2、明清时期,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近代化方面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1)传统的农耕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们观念的变化是什么? 【课后检测】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后期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A、康熙 乾隆 B、康熙 雍正、乾隆 C、顺治 康熙 D、康熙 顺治 乾隆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 A、农耕文明 B、工业文明 C、商业文明 D、手工业文明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5、“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1)记者(以下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