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2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络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才能。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络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指导】 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进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互相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防止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

2、是最根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络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无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穿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才能已经有了进一步进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才能也是很有必要的

3、,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才能等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2课时 【知识构造】 因数和倍数1 学习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的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才能,浸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络、互相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4、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老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讨论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

5、倍数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老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老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老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答复。 老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答复,如:在20÷102

6、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刚同学们的答复,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互相依存的。 2.举例概括 老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老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老师同时板书。 老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表达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

7、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考虑并答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

8、3和6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

9、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 倍数与因数是互相依存的。“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

10、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