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贸易方略_第1页
有色金属贸易方略_第2页
有色金属贸易方略_第3页
有色金属贸易方略_第4页
有色金属贸易方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开展有色金属贸易的分析报告一、有色金属概述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之一.我国经过近50年的开展,有色金属工业已经形成了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等门类齐全、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2003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的产量1205万吨,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第一生产大国.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最常用的10种有色金属:铝、铜、铅、锌、银、镁、锡、钛、汞、狒,其中铝、铜、铅、锌四种常用金属的产量占全国有色金属产量的90%以上.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汽车、冶金、包装、国防和高科技等重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在国民经济开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这个行业的开展与宏观

2、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开展相应增加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企业的效益就会转好.反之,经济不景气,工业增长率下降,相应地会降低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经历1999-2001年的低位徘徊和2002年的小幅回暖后,2003年受供货趋紧、需求增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产量增长,价格稳步上扬,行业景气指数迅速上升的局面,国内有色金属市场资源加快增长,消费需求旺盛,价格全面上扬,有色金属行业出现了全面复苏.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中,银的资源增势最为强劲,全年新增资源14.5万吨,增长52.9%.其次是铝,全年新增资源637.3万吨,比上年增长28.8%.铜、铅、锌、锡,以及铜材、铝材的新增资源与上年相比

3、也分别增长15%、19.2%、12.9%、16.9%、22.5%和23.4%.受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国际行情涨势较猛的影响,国内价格迅速攀升.2003年,有色金属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比上年上升8.03%.其中,铜、铝、铅、锌平均销价分别上升14.14%、5.54%、5.47%和2.71%.2004年至2005年铜、铝、银、锌、锡等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态势.需求拉动是有色金属行业全面复苏、增长的主要因素:首先,有色金属是初级产品,是其他工业部门的原材料.2003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加,市场对有色金属特别是铜、铝等需求不断增长,成为推动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其

4、次,前几年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走势低迷,导致铜精矿、氧化铝、铅锌精矿等原料生产开展缓慢,出现明显供给缺口.而全球主要有色金属工业跨国公司原来坚持的限产方针,使世界主要有色金属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库存缩减、供给短缺.从国内看,铜、铝等有色金属供给缺口较大.第三、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稳中有升,支撑了国内市场价格.在近期世界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原材料供给紧张,我国一些有色金属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其中,国产铜精矿和铅精矿仅能分别满足生产需求的20%80%,氧化铝也因受到铝土矿资源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其产量仅能满足电解铝行业原材料需求的60%.200

5、4年全球铜产量约为1597万吨,出现56万吨的缺乏,镇供给缺口到达5万吨以上.我国有色金属市场今年延续了去年的态势,需求规模继续上升,价格出现一定的涨幅2005年中国精铜产、需量分别为225万吨和360万吨,其中约有135万吨的供给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预计2005年下半年以后,铜的缺口将缩小.从未来价格走势来看,由于国际国内铜市高度相关,预测2005年年底-2006年国际铜价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因此,2005年年底-2006年国内铜价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经过充分调整后,有色金属价格将重拾长期上涨的牛市格局.2005年国内各种铜产品的消费量可达360万吨,我国早在2002年已经超过美

6、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铜消费国;国内各种铝产品的消费量已超过300万吨;铅消费量接近60万吨,锌消费量已接近100万吨,在世界上都居第二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有色金属消费国.随着中国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有色金属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中国的有色金属由自然资源条件所决定形成有进有出的格局:铜、铝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进口,铜、铝在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口额中一直占90%左右;1995至2004年,世界精铜消费增长了37%,2004年精铜消费量到达1652.9万吨.同期中国精铜消费增长量超过了两百万吨,增长了181%,占全球的份额由9

7、%增加到19%,从2002年起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精铜消费大国.有色金属锌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由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自2004年以来国内外锌锭差价一直保持在人民币1000元/吨以上.由于价差过大,进口已有利可图,跨市套利者出现,导致锌金属进口的增加.总之,国内锌价高于国际锌价,将继续吸引进口,这也是促使中国从净出口变成净进口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锡、锡、鸨、稀土等是中国有色金属出口的传统产品.2004年主要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额到达15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贸易国之一.我国是有色金属资源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均资源贫国,铜、铝等大宗有色金属资源并不理想.随着我国有色金属产量

8、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原料供给已经显得越来越突出,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矿山面临着资源危机.2004年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料价格将不会在短时间内下降.第一,2004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依然强劲;第二,全球及我国有色金属的供给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弥补强大的需求缺口.2005年这种格局仍在持续.众所周知自从2003年春天美国经济进入持久、广泛的复苏以来,美国以及全球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而各种领先经济指标也都显示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到新一轮扩张之中.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同时伴随着的通货膨胀,商品期货价格也进入到一个上涨阶段.为了预防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

9、美联储已经连续九次加息,利息已经从加息前的1%调高至3.25%.而美国的经济开展的增速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放缓的迹象.中国政府为了抑制2003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也采取了宏观调空的举措在2004年4月25日和10月28日连续两次调高银行利率.就是在这样的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2005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的GDP增长仍然高达9.5%.由此可见本轮全球经济扩张的力度非同一般.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扩张周期的大背景下、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的有色金属贸易市场前景之广阔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尽早的介入有色金属贸易领域.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市场牛市的回调阶段.二、开展有色金属贸易的

10、意义我们的优势:在三年多的有色金属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市场拼搏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做经验,业务顶峰时,贸易资金量达17亿元;拥有包括CODELCO、BHP等一批优秀的、实力雄厚的国际客商和国内贸易商,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国内贸易渠道,我们有信心运用成熟的、标准的操作,能将风险降到最低.1、国际贸易自2003年以来,我们已经从事了三年的有色金属的国际贸易,这期间和全球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拥有了很不错的客户关系和私人友谊.如全球最大的铜商智利的CODELCO公司、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的BHP公司以及SAMPRA和三星等公司.2、国内贸易我们在进口的电解

11、铜的国内市场的销售中,我们也已经和国内最大的有色贸易市场长江有色的国内的铜商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合作.如和诚峰、万向、柏银等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公司.通过这几年电解铜贸易,我们在国内电解铜市场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目前国内处于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之下,电解铜开证比拟困难.而且目前国内电解铜价格低于国际电解铜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等待国内市场好转后,才能根据市场行情开证运作电解铜的进口贸易因此,基于目前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现状考虑,我建议我们应该先将有色金属的国内贸易做为切入点,先在上海长江有色市场将有色金属的国内贸易做起来.再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将有色金属的国际贸易连动起来.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 可以充分的利用我们现在拥有的客户资源,将有色金属的国内贸易开展起来,既拓宽了生意渠道又稳固了客户关系.2、 可以趁此时机挖掘人才,充分利用现有人员的业务优势,循序渐进的将有色金属贸易做大做强.3、 可以给集团公司带来可观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以电解铜为例:如果公司投入500万操作资金,电解铜的价格平均每天都有200-300元的波动,如果我们根据市场情况保守的估计平均一个月操作一次通常可以做两次,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是500万RMB,一年的销售额只是国内贸易这一块就将到达6000万RMB,如果一年中我们能够开出三单500吨的信用证,一年下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