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教案_第1页
《礼记》二则教案_第2页
《礼记》二则教案_第3页
《礼记》二则教案_第4页
《礼记》二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学目标】?1. 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 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3. 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完成大道之 ?行也1 r /第一课时学习虽有嘉肴?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帖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 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等等。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自主?

2、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读准注意,认准字形?嘉肴(y do)自强(qig) 兑命(yu ?学学半(xi??弗学(f。??教学相长(zh <ng)?2.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词?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 . I 1m j 1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2 2) 一词多义?学学学半(xi co)(教导)?学学半(xue)(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4)通假字?兑命:“兑”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学”同“ ?xi心”,教导3

3、 .礼记简介?了解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着作。战国至秦汉问儒家论着的汇编,相传 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扫清文字障碍。?2 .自读课文,对照诠释了解文章的意思。3 .虽有嘉肴写的是什么内容?【交流点拨】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 “教学相长”的道理。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交流点拨】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2 .解读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此句的大意?【交流点拨】即使有美味的食物

4、,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甜、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 不知道它的好处。?(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交?流点拨】虽有异想,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步骤四探究主旨把握主题?1 .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2 .读完课文,你有何体会? ?【交流点拨】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 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3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 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5、,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 .总结课文?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 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 享。?2 .拓展延伸?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背诵感悟最深的【交流点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I I L【板书设计】?虽有,嘉?肴)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不学,不知其善 ?学一一知不足一一自反教一一知困一一自强教学,相长)?/ . I 1%第二课时学习大道之行也?【导学目标】?1 .以诵读为

6、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背得好,背得快。2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 . 了解圣贤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 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 这个理想的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 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世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 的梦的实现而加

7、倍努力吧!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飞 £ J1天下为公(w选贤与能(j !)?讲信修睦(m。??矜(gu?男有分(f时??货恶其弃于地也(wO?2 .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2)古今异义?讲信修睦古: 培养。今:修改?女有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 )?词类活用?选贤与能(动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3 .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8、“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提顿:【交流点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二)疏通文意?1 .结合文下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 .小组讨论、质疑、解疑(三)整体感知?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理清脉络质疑问难?1 .默读课文,把短文分成三层:【交流点拨】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9、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谋大同”:是全文的总括。?2 .朗读课文,思考:“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大道之行”指什么?【交流点拨】“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 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 的大同社会。?步骤四探究主旨把握主题?1 .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交流点拨】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 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2 .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交流点拨】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的再现“大 同”社会的生活风貌。?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 .总结短文?'J同学们,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 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2 .拓展延伸?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