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_第1页
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_第2页
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 1 :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第一课 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 C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参加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参加少量唾液,并摇匀。2 将两支试管放入37 C -40 C的温水中。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 2-3 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参加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参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实验结论】 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考前须知: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 C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2.参加碘酒后摇匀。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

2、的试管中淀粉变蓝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而参加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 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所以没有变蓝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响,那么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 中的淡。实验 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第二课 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 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 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 内,观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 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方法二:【实验步骤】内充气,观察现象。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

3、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 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 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 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链接: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待瓶内氧气消 耗尽,火柴就熄灭了。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 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考前须知: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局部后,在往集

4、 气瓶里吹气。2.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用时较多,会影响 其他操作的深入进行,可直接用嘴向保鲜袋中吹气来收集呼出的气体,把燃着 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保鲜袋中,观察现象。实验 3 :研究凸透镜的作用第五课 凸透镜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实验材料】光聚 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实验步骤】 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假设没有光聚座就 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大致成一直线,并使火焰、 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 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形成蜡烛的像吗?像是什 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 利用凸

5、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考前须知】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 上。实验 4 :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第七课 保护眼睛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实验材料】 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实验现象】 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

6、体。【实验结论】 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考前须知】1. 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2. 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链接: 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趣味制作 1:制作潜望镜制作材料:一块30厘米XX7.5厘米的平面镜、双面胶、剪刀、小刀、圆 规、铅笔、尺子制作步骤:1. 在硬纸板上画画三条平行线:从一条长边开始,每

7、隔7.5 厘米画一条。在第三格距顶部 7.5 厘米处画一横线,剪掉边长为 7.5 厘米的小正方形。另一 端第一格剪一个直径大约为 4 厘米的圆孔。2. 沿三条平行线折叠做成一个长方形盒子,用双面胶把两面镜子固定在盒 子里面,使镜面对着镜面,并与盒子秤 45 度角。3. 在盒子底部粘一硬板纸做底,把剪下来的小方形粘在顶部。潜望镜就做 好了。趣味制作 2 :制作单筒望远镜制作材料:两个纸筒、玻璃胶、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一段不锈钢线制作步骤:1. 把一个纸筒的一端装上凸透镜凸透镜用不锈钢线绕制的弹性圈固定,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并涂上玻璃胶,作为单筒望远镜的物镜。2. 将另一个纸筒插入这个纸筒内,要

8、求恰能自由伸缩而又不易脱落。3. 在与凸透镜相对的纸筒一端装上凹透镜凹透镜同样用不锈钢线绕制成 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璃胶作为目镜,就成了一个单筒望远镜。考前须知: 从这个自制的单筒望远镜的目镜一端观看远处景物, 如不清楚,可调整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实验 5 :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第十课 种子发芽了实验材料】 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在瓷盘里分别放相同数量的种子,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 有水的瓷盘里

9、的大豆发芽了。【实验结论】 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考前须知:1. 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2. 适量加水,尽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3. 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实验 6 :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第十课 种子发芽了【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步骤】:1.在瓷盘里分别放相同数量的种子,倒入相同、适量的水。并覆盖棉纱布。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3. 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放到室温环境中的大豆发芽了, 放到冰箱冷藏室中的大豆没【实验结论】 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考前须知:1做此实验时,水不宜

10、过多。期间,要根据情况不断加水,尽量使瓷盘 中水保持不变。2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实验 7 :认识花的内部构造第十二课 植物的花【实验材料】 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实验步骤】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局部。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防止损坏 【实验现象】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局部构成 考前须知: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实验 8 :观察雄蕊和雌蕊第十三课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来认识雄蕊和雌蕊的内部构造【实验材料】 镊子、放大镜、几朵完整花、刀片。【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一

11、个花药,用手摸,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内有什么结构。2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 【实验现象】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考前须知: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实验 9 :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第十八课 斜面【实验材料】 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假设干或用铁架台 、小车。【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 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3 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或用铁架台调节 ,在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斜面上用测力计

12、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4比照分析所得数据。【实验结论】 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 10 :杠杆的作用实验第十九课 杠杆【实验材料】 杠杆尺、钩码、铁架台。【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 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 10 厘米处各挂一个钩码。3 在杠杆尺的左边 10 厘米处挂两个钩码,右边 5 厘米处挂四个钩码。4 在杠杆尺的左边 10 厘米处挂两个钩码,右边 20 厘米处挂一个钩码5. 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 比拟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学习

13、文档 仅供参考【实验现象】杠杆尺平衡【实验结论】至V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至V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 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实验 11 :滑轮的作用实验第二十课 滑轮【实验材料】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 用力的大小。3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 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4 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 5把 2、3 、4 的数据与 1 的数据做比拟。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考前须知: 使用测力计向下拉动测力时,注意指针归零。趣味游戏 长杆游戏教参 217 页实验 12 :齿轮的作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