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1页
四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2页
四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曰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知识打下根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教学难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碎纸屑两个气球挂气球的支架幻灯片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1、讲述:在枯

2、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噼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光,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呢?2、学生讨论。二、导入新课:1、实验:体验静电现象:1用梳子接触细小的纸屑,观察:梳子吸引纸屑了吗?为什么呢?2用梳子梳一梳头发,再来慢慢接近纸屑,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3用梳子梳一梳头发,慢慢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体验来交流各自的意见。3、归纳小结:这些现象就是静电现象。3、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以学生感性知识为根底,弓1导其上升为理性知识:1用梳子接触细小的纸屑,观察:梳子吸引纸屑了吗?为什么这时的

3、梳子不能吸引细小的纸屑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也就不能吸引纸屑了。2用梳子梳一梳头发,再来慢慢接近纸屑,为什么这时却能吸引纸屑了?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梳子外表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这时,梳子带负电荷,纸屑带正电荷,在它们相互接近时,就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3用梳子梳一梳头发,慢慢靠近头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梳子与头发会相互吸引,这跟上面的道理一样。4、实验:幻灯演示并板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同样的道理,在枯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

4、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噼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光,这些现象都是静电正电和负电之间所形成的现象。6、举例:1观察P2插图:小女孩摘掉头上的帽子时,由于帽子与头发摩擦各带上了相反的电,所以帽子与头发相互吸引。女孩手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带上了相同的电何,头发之间相互排斥,形成刺猬状。云与云之间带有不同电荷时,放电形成闪电和雷声。7、作业:P3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2课时总序第 2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

5、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知识打下根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教学难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碎纸屑两个气球挂气球的支架幻灯片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学过程:一、继续教学后面的内容:不一样的电荷1、提出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而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它们分别带上了不同的电荷呢?2、学生讨论。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归纳: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

6、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梳子外表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梳子和头发就显示带不同的电何了。二、实验一辅以幻灯:1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指名学生说一说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试着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3、在学生说的根底上,小结:这个实验说明,当我们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时,气球带上负电荷,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时,头发被感应而带上了相反的正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被气球吸引过来了。三、实验二:1、将两个气球紧挨着

7、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学生讨论交流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学生汇报讨论交流结果。4、在学生汇报的根底上归纳小结: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时,羊毛制品带上了正电荷,而两个气球带上了负电荷即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两个气球相互排斥。四、让电荷流动起来:1、讲述: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称其为静电静止不动的电的缘故。2、怎样才能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呢?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8、:板书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2、另一个是要有电路一一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于电源、电路才正常工作的。作业:P3第3、4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2、点亮小灯泡第1课时总序第 3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2、认识电源、电源的种类及其作用。3、知道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电路及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教学难点: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和什么是短路。实验器材: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幻灯片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掌握连接简

9、单电路。2、观察和描述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知道电的一些根本知识。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教学新知: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你知道的电源有哪些吗?2、学生讨论,然后指名学生答复。3、归纳:我们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二、实验:小灯泡的构造出示实物并辅以幻灯片,增大可见度:1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并板书:1玻璃泡2灯丝3金属架4连接点2、猜猜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试着画一画电流的路径,可让学生用手指比画电流流动的线路,确认正确无误后,用笔在图上标出电流流动的路线。三、实验让小灯泡发光:1观察P6图中小灯泡的几种连接方式,思考哪

10、种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种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试着画一画电流流动的路径。然后操作检验。2、分析小灯泡的这几种连接方法:图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小灯泡亮。图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小灯泡不亮,短路。让学生阅读P6方框中的内容:短路一一当电池的铜帽和锌壳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现实生活中的电路起火,往往就是电路短路所引起的。图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底接触,小灯泡亮。图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

11、纹与电池旁的外壳绝缘,小灯泡的锡粒接触电池铜帽,小灯泡不亮,断路。四、进行用电平安教育:1学生齐读取后一段。2、讲解: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更不能私自攀爬电杆、变压器架,以免发生悲剧例:双手截肢甚至死亡的后果。作业:P6第1 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3、简单电路第1课时总序第 4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组装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2、尝试让学生在增加电池盒、小灯座和开关的器材条件下,组装简单电路3、探索使更多小灯

12、泡亮起来的组装方法,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经验。教学重点:尝试让学生在增加电池盒、小灯座和开关的器材条件下,组装简单电路。教学难点:探索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组装方法,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经验。实验器材: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小灯泡2个、导线4根教学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和不同局部。教学过程:一、引入:板书课题一一3、简单电路1、发给每组1号电池1节、小灯泡2个、导线4根,请各小组把小灯泡点亮,根据上一节课的经验,学生会很容易完成任务。2、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是不是有点不

13、方便?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室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3、观察结果:电灯日光灯有灯座固定。4、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指导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要注意:1安装电池时要分清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位置在哪,不要颠倒。2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不要强行拧小灯泡的玻璃泡,造成损坏一玻璃泡松动或脱落。正确的方法应是手指揑紧小灯泡的金属螺纹旋转固定。3导线怎样装在弹簧接头处,教师可演示弹簧接导线的方法。二、学生分组实验,组装简单电路:1、连接小灯座、电池盒,在操作中掌握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2、当学生能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后,请一组

14、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3、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向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2可以“先画电路图再动手,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3让学生把设计的实验方案以电路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按照思考后的方案去动手做。4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首先使用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5让学生将将各种连接电路的方法,用电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4、根据各小组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15、6、活动延伸:在学生完成汇报后,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电路知识,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开展。作业:P8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4、做个电路检测器第1课时总序第 5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解决电路出故障这一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和方法。2、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3、培养和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解决电路出故障这一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和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16、问题的实践活动。实验器材: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幻灯片等教学方法:1、利用电路检测器判断电路故障在哪。2、通过排除电路故障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辅以幻灯: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冬,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强调: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3、再出示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如小灯泡坏了、没电的电池、导线断了等并提出冋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二、探究活动;1什么地方出故障了?学生可以试一试电路中什么地方出了故障,如:电路中,连接2个小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了 3个小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了2个小灯

17、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 1个小灯泡也不会亮。在学生实际操作后可引导他们分析与思考:电路中什么地方出故障了?在整理记录后,统计共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测。2、做个电路检测器:1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3归纳同学们的意见: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替换法: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4在此根底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应用。3、制订检测方案: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按照上面的方法来进行,按部就班,有条不紊。4、讨论交流:1分组汇报:

18、把自己小组的检测方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然后进行集体的评议。2各小组要根据本组找到的原因,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5、强调平安事项: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查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三、拓展延伸: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课后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在家长的指导下,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方面的材料,积累自己的知识库。作业:P10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5、导体与绝缘体第1课时总序第 6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导体,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绝缘体。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19、在电路中都是重要的组成局部。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导体,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绝缘体。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器材: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 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片铅丝铝丝铁丝等各种绝缘体和导体幻灯片。教学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方案,并完成设想的任务。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1、演示简单电路幻灯:1观察简单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动的。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将剪断的导线的两个金属头接上,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

20、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时,小灯泡不亮。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二、新授:1板书课题一一导体与绝缘体2、告诉学生:像刚刚实验中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3、实验:制订一个“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案:先让学生自行思考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然后阅读教科书“检测一块橡皮导电性的过程 ,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在学生理解“检测一块橡皮导电性的过程的科学与标准性之后,再操作“检测一块橡皮导电性的过程。4、实验:检测木片 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 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片铅丝铝丝铁丝等各种绝缘体和导体:在一个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余种供

21、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5、表达与交流: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然后在实验的根底上对20余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6、对插头、卷笔刀和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等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局部能使小灯泡发亮,有的局部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即它们是由导体和绝缘体两局部组成的。7、讨论教室里的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平安用电的教育: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2、,描述绝缘材料和导体材料的各自用途,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局部,注意平安用电。8拓展延伸幻灯:课后收集注意平安用电资料,如:为什么湿手不能按开关?为什么不能用湿抹布擦拭电器设备?等等作业:P13第1 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6、做个小开关第1课时总序第 7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2、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需要导体来做,有的地方需要绝缘体来做。3、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形状,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重点:认识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教学难

23、点: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需要导体来做,有的地方需要绝缘体来做并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实验器材:手电筒电池电池盒木块图钉导线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幻灯片教学方法:1、思考制作小开关需要哪些材料。2、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过程:一、观察手电筒出示实物并辅以幻灯:大多数学生都有用过手电筒的经历,但是可能大多数学生没有仔细观察过手电筒。首先观察手电筒各局部使用的材料,哪局部是导体做的,哪局部是绝缘体做的。最好手电筒的外壳是透明的,这样容易观察到它的内部结构。这种手电筒的外壳一般是塑料做的,前面灯罩内有一个拧小灯泡的小灯座。小灯座的螺纹将和小灯泡的螺纹连接,并

24、连接一根金属片,金属片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的一个触点,开关的另一个触点连接另一金属片的一端,这个金属片的另一端与手电筒后端连接,并将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小灯座的底部有一个金属的接触点,接触点和小灯座的螺纹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接触点的一端和小灯泡下边的连接点接触,另外一端和电池的正极连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手电筒里的电池和小灯泡的安装方法,分析电流的路径,并试着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二、实验:做个小开关1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手电筒的电路图思考:如果这个电路一直通着电,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电池很快耗尽怎样才能自如地控制小灯泡的亮、灭呢?2、学生分组讨论。3、按照讨论所用什么材料来做小开关,设计并制作小开关

25、。三、实验:在简单电路中安装小开关,测试能不能控制电流的通断。1讲述:在一个简单的电路中,至少要有电源、导线、用电器三局部。2、现在我们加上制作的小开关,在我们这个简单的电路中,就有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四局部。3、我们这个电路如果成功了,小灯泡就会被控制亮灭,如果没有成功,找一找问题出在哪?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稳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四、实验:试一试,组装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1先设计怎样才能组装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2、画出电路图。3、按照画出的电路图,组装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4、全班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

26、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作业:P16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电-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1课时 总序第 8 个教案课型:实验课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 月曰教学目标:批注1、指导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2、探究不同电路连接方法的区别。3、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教学难点: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这是最容易搞混淆的内容。实验器材:电路检测器4个接线柱的盒子电池和电池盒小灯泡和小灯座幻灯教学方法: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

27、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接线盒内电路是怎样连接的:1、在这局部活动中,让学生研究一个盒盖上有四个接线柱,内部连有导线的封闭盒子,盒子的内部导线是如何连接的,不能直接看到,只能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里面导线的连接情况。根据检测后填写表格:【幻灯】通路用“2;断路用“X表示121 31 4232434通路断路2、提醒学生正确掌握检测的方法:检测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做到任意每两个接线柱之间都进行检测,既不能遗漏也不要重复检测。启发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检测,如:1 21 31 43、根据检测情况,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并与同学们交流。然后

28、用铅笔把连线画下来。二、比拟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1简述:这局部内容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并掌握简单电路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板书:并联连接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X1串联连接2、实验:1电池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注意观察:1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节电池并联连接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1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节电池串联连接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小结;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而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比拟亮。2小灯泡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注意观察:1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个小灯泡并联连接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1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个

29、小灯泡串联连接起来使用又有什么特点?小结:两个小灯泡并联连接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都是1.5V,所以比拟亮;两个小灯泡串联连接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0.7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这与上面电池的并联和串联连接不同,注意区分,不要弄混淆了。作业:?基训?P11 1、2、3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第1课时总序第 9个教案课型:实验、观察课编写时间:年 月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批注1、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身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认识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3、培养学生搜

30、集资料和利用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身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教学难点:认识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实验器材:幻灯片 多媒体课件 油菜花或迎春花、白菜花镊子 资料卡教学方法:1、解剖花,并观察花的各局部的特征。2、观察花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幻灯片】:1、讲述:在植物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开花的植物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局部组成?二、观察植物的身体【多媒体课件】:1看一看,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哪些局部组成?2、分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

31、式与大家交流观察结果。3、汇报小组讨论结果。4、归纳并板书: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组成。三、观察油菜花:1解剖油菜花【辅以多媒体演示实验】:1解剖一朵油菜花,把这朵油菜花的各个组成局部分别粘贴在纸上,并按从1外到里的顺丿予,分别在表f里写上它们白勺名称和数量等:主要局部颜色数量气味其他发现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指导学生用“花蕾一一盛开的花一一,快要凋谢的花一一已经凋谢的花一一长出小果荚一一小果荚长成油菜荚来描述油菜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多媒体】:一株油菜上的花不是同时开放的,但它们都经历了相同的过程,只是时间先后不同而已。如有的还是花雷,有的已盛

32、开,有的花瓣凋谢了当油菜花凋谢了,留下的局部就是小果荚,小果荚长大后就成为油菜的果实。3、回忆和总结: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油菜花,我们认识到了什么?关于油菜花结出油菜果实的过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什么呢?作业:?基训?P13第1 2、3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新的生命-2各种各样的花第1课时总序第10个教案课型:实验、观察课编写时间:年 月日执行时间:年 月日教学目标:批注1、培养学生观察花、外形特点和记录花的特点的能力。2、知道花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不同构造。3、认识并掌握在花的构造中哪些局部与果实和种子有关。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花、外形特点和

33、记录花的特点的能力。教学难点:认识并掌握在花的构造中哪些局部与果实和种子有关。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桃花模型各种各样的花教学方法:1、根据提示能完成花的专题研究。2、通过观察,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并能将研究结果表述出来。教学过程:一、【播放多媒体课件】:1、春天到了,迎春花、桃花快要开花了,我们来观察一下开花植物的花,然后,用你喜欢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2、学生记录。二、观察花的构造【桃花模型】:1、观察桃花由几局部组成?每个局部有哪些特点?2、指名学生答复,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3、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进行小结:1桃花有四局部组成:【板书】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分别介绍这四局部:你们知道这四局部有什么

34、作用吗?大家可讨论一下。花萼:颜色是绿色的,形状像叶片,起保护作用。花瓣:颜色是粉红色的,形状像勺子,起保护作用和吸引昆虫前来米集花粉的作用。雄蕊:颜色是黄色的,形状像头簪,起产生花粉的作用。雌蕊:颜色是绿色的,形状像一个葫芦,起接受花粉,使子房变成果实的作用。三、先观察书上梨花、海棠花、迎春花、玉兰花插图然后开展讨论:1、思考:这些花的结构是不是也和桃花相同呢?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3、在小组发言的根底上小结:这些花的结构与桃花相同,也有四局部,这些花叫完全花。但有些花的结构与桃花不同,没有四局部,如南瓜花、黄瓜花,它们只有三局部,还有只两局部如小麦化,柳树化只有一局部,这叫不完全

35、花,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完全花花的分类1不完全花作业:?基训?P15第1、2题教学后记反思:课题:新的生命-5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总序第14个教案课型:实验、观察课编写时间:年 月日执行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批注1、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和作用。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动手进行研究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和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动手进行研究的能力。实验器材:浸泡过和没浸泡的几种植物的种子小刀镊子放大镜烧杯培养皿吸水纸天平等教学方法:1、进行比照实验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2、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学过程:一、引入植物传播种子以

36、后,种子将在新的环境中萌发,那么种子 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二、新授:一浸泡种子:1、观察浸泡过的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外 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用天平分别测量没浸泡的种子和浸泡过和种子,看种子吸收了多少水分。二实验:种子的内部构造:1用小刀和镊子将种皮剥开,观察它们的种皮是什么样 的?推想种皮有什么作用?2用镊了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呢?3、像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而且,豆类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胚里还有胚根、胚芽和子叶三局部。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局部,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

37、株植物。三、实验:发芽的蚕豆:1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2、在盘子里浇上一些水,并保持棉花的湿润。3、将蚕豆放在窗台上,持续观察蚕豆的变化,弄清以下问题:1子叶有什么作用?2胚根有什么作用?3胚芽有什么作用?4、这个实验需要几天的时间观察,在观察时注意蚕豆种子在萌发时,先长什么?后长什么?子叶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业:?基训?P20种子的萌发教学后记反思:实验教案一 教学导入提出问题:小鸡是从哪里来的?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是怎样出生的。二阅读 从蛋到鸡1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的根底上进行描述, 而后教师

38、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 述: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小白点,这个是鸡蛋的胚盘,是由受 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第二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段时期 胚胎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成,逐渐长出喙和羽毛。第五幅图是出生 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 最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 晾干后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觅食了。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小鸡出生过程的认识不断完善;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小鸡 生活趣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现象的神奇,鼓励学生观察鸡蛋结构的兴趣。 特别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只有公鸡和母鸡 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鸡,而且它们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