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保护_第1页
平遥古城保护_第2页
平遥古城保护_第3页
平遥古城保护_第4页
平遥古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平遥古城保护启示摘要作者以山西平遥古城保护考察亲历为依据,一方面从平遥古城历史价值、城市与建筑特点、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以及政策措施等角度展开介绍与论述;另一方面,对比南通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现状,以平遥古城保护经验为基础进行探索,努力为南通中心城区的保护与发展展示美好前景。关键词平遥古城;南通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08年10月,本人有幸赴山西、陕西一线考察历史文化保护情况,在为期10天的考察行程中,参观学习了诸如山西省平遥古城、静升镇王家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样板区。置身其中,我们在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给予巨大震撼的同时,从规划角度思考了对待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瑰宝应持有的

2、态度,同时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对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与个性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相信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会对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我们以山西省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利用为例,对比南通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现状,从历史价值、城市与建筑特点、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1986年,平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时下许多文化古城为兴商业而被肢解破坏的时候,平遥却完好地保存了下

3、来,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同时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其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平遥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旧称古陶工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

4、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止匕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另外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由平遥古城历史沿革及历史格局的表征意象,我们觉得其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县城的标本,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汉民族按照传统礼制规范营国营城的

5、典型实例,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其二,清道光年间在古城内创办的日昇昌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业的先河,是中国最早实行金融票号汇兑业务的雏形;其三,平遥古城拥有大量丰富的国家重点文物以及完整的街巷格局和传统民居,至今保存着古城整体历史风貌;其四,平遥古城展现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民居建筑和民俗文化,记载了中国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建筑、艺术特征。转而看南通中心城区,虽其在地理位置上与平遥古城相距甚远,地域特色也更偏近于江南水乡婉约灵动的特质,而非表现出黄土高原清末至民国(1阑5-1942粗犷隽永的表征。但二者从城市营造及城市格局角度来看,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了以汉民族传统

6、礼制为基石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同时,南通中心城区除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所具有的沉淀外,其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的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经营的城市。中科院院士吴良镭先生更认为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范围内,从唐宋至今并存的6处。由此可见,相较平遥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据统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南通中心城区既一样拥有古城的历史积淀与风范,同时独有浓重的近代城市发展印记。我们认为,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南通中心城区不亚于平遥古城。但稍显遗憾的是,南通中心城区在近代城市格局演变及当代

7、城市化浪潮中,历史风貌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1921年拆除城墙,1950年拆除城门,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所引起的局部地区的拆建。南通中心城区现状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主要是寺街、西南营历史街区,以及散布在城区各处的历史建筑,包括钟楼、谯楼、滨濠河近代历史建筑等。今日的平遥古城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成为游客眼中充满魅力的旅游圣地,专家学者心中中国古城保护的样板。回首往昔,平遥古城也曾遇到过诸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政策措施如何引导等问题,与南通中心城区当前面对的问题相似,所以平遥古城的成功经验对南通全面起步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8、平遥古城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关键是顺应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历史城市只有适应发展的需要,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才有可能得以不断丰富积淀和延续传承。保护平遥古城旨在传承文明,促进古城永续发展。重视古城保护,并非为了静止地守住历史遗产,而是为了古为今用,不断延续历史文脉,增强古城的生机和活力。实际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尤其对于同一民族和同一地域,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观念、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经营理念、里坊和街坊居住制度、礼制文化等等,均与现代文明存在遗传进化的基因,这就是传统文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同一性遗传基因在一定时空动

9、态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现代城市发展体现出历史城市的文化特色和风韵。这是历史城市生命力能够不断得到延续的根本所在,也是能够使保护与发展并举成为现实的关键。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平遥古城,发展旅游经济,早在80年代中期,平遥就已确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思想,山西省人大也立法颁布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省级立法,科学规划依法保护了古城格局和历史风貌。同而南通中心城区的保护,我们时政府引导全民参,对尚有居住功能和经营功能的临街铺面和院落的整修,实行免二减八”(即两年免征房租税金、八年减半征收)的优惠倾斜政策,先后吸引了64户古玩商出资对68处400余间铺面和院落进行

10、了原计原味的维修。对电线、路面等基础设施改造,实行部门投资、政府补贴”和政府直接投资等方法。认为应该借鉴平遥古城的成功经验,承认保护与发展这一矛盾的存在,顺应客观规律,以保护为前提和准则。但保护并不代表停滞或倒退,而是延续南通古城的历史文脉,动态地反映南通城自唐宋、明清、近代、当代的整个历史过程,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古城注入活力与生机。和平遥一样,南通历届政府也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从八十年代南通第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就已将寺街、西南营、濠河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保护控制。1992年完成的濠河风景区规划,对全面维护古城格局和濠河两岸文化古迹、公共绿地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邀请清

11、华大学编制了中国近代第一城规划研究,重点对南通市区近代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调查,列出120余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提出了整体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初步构想。2004年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了南通“一街三片”详细规划,规划对寺街、西南营、濠南3个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明确,对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街巷、院落提出了保护措施和保护要求,对周边建筑风貌、高度、视廊提出了控制要求,为历史街区的实施保护提供了依据。2005年委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编制了南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规划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多层面、多层次的保护框架,对南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

12、统的融合,从“一城三片”、古城格局、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分类保护范围和控制要求,为南通历史文化的系统保护提供了基础。同时还编制完成了南通市历史遗迹、遗址保护规划、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图录等专项规划,确立相关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6年又编制完成了濠河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规划对区内的环城水系、古城格局、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名木古树等项目分别提出了紫线、蓝线、绿线等控制要求。实施了分类保护,并对每个地块进行了容量、密度和高度控制,为濠河的全面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我们对平遥古城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具体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广泛吸收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

13、功经验,主要概况为五种模式,藉此希望对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具体实施层面有所帮助,从而充分发挥南通中心城区的文化遗产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五种模式为观瞻模式、实用模式、体验模式、纪念模式与复合模式。观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古城和古建筑的遗址、遗迹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如钟楼、谯楼等。它们作为历史的记载和实证,完全按其现状保存,辟为博物馆、游览场所或展品。通过提供观瞻的模式,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实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建筑。它与观瞻模式的区别在于不仅可以参观瞻仰,而且可以直接使用。按照文化遗产原有使用功能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实用程度,我们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类具体

14、方式。(1)延续原功能原有使用功能和文化特征仍然保存下来,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着作用。通过一种鲜活的形态传承历史信息与历史文脉。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连同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和社会生活形态一起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让后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和历史文化。(2)贴近原功能原有使用功能已有部分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其文化特征仍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寻找与原来功能贴近的合适用途,展示文化遗产内涵,起着传承历史信息和文脉的作用,使人从实用和感受中获得对文物和历史建筑文化内涵更加深刻的理解。(3)更新原功能原有使用功能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保留其历史形态特征和历史信息的同时,

15、赋予新的功能。为原使用功能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历史建筑寻找新的用途。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所具有的公共空间的相通性,给历史建筑赋予时代发展的新功能。方法是不改变其外观形态和传统风貌特征,但可根据使用需要,改善其内部设施条件,使人在感受历史信息和历史文化的同时,享受现代文明。体验模式:这种模式建议主要与休闲旅游结合,如利用历史街区原有民居大量开设的民俗客栈、茶馆、饭店等,让人们从这些历史建筑和营造的历史环境氛围中去悉心体验和感受古老的生活形态及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纪念模式:南通现存的寺街、西南营里历史名人众多,相当适合这样的开发利用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利用曾经在历史和近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建筑环境与构筑物,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