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探测第一章:总论_第1页
大气探测第一章:总论_第2页
大气探测第一章:总论_第3页
大气探测第一章:总论_第4页
大气探测第一章: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探测学大气探测学2总论总论1云的观测云的观测2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气压的测量气压的测量4空气温度的测量空气温度的测量5空气湿度的测量空气湿度的测量63地面风的测量地面风的测量7降水的测量降水的测量8 蒸发的测量蒸发的测量9辐射和日照时数的观测辐射和日照时数的观测10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11高空探测高空探测1241.1 1.1 大气探测概述大气探测概述1.2 1.2 大气探测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大气探测的发展历史和趋势1.3 1.3 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1.4 1.4 气象仪器气象仪器1.5 1.5 大气探测的大气探测的“三性三性”要求要

2、求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51.1 1.1 大气探测概述大气探测概述v大气探测大气探测: : 又称之为气象观测,是指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又称之为气象观测,是指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v大气探测的意义和作用:大气探测的意义和作用: 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探测大气奥秘的重要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探测大气奥秘的重要手段。在大气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大气探测起到手段。在大气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大气探测起到了十分重要

3、的作用,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科学的基础。大气也是大气科学的基础。大气探测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以及国民探测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提供常规的资料和数据。经济各部门直接提供常规的资料和数据。6 6v大气探测的划分及研究内容大气探测的划分及研究内容: :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专业性气象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专业性气象探测 (1 1)地面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以目力或仪器对以目力或仪器对近地近地面层面层的大气状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包括云、的大气状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温度、湿度、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温度、湿度

4、、风、降水、蒸发、辐射能、日照时数、冻风、降水、蒸发、辐射能、日照时数、冻土深度、积雪和电线积冰等。土深度、积雪和电线积冰等。7 7(3 3)专业性气象探测:)专业性气象探测:根据不同专业研究根据不同专业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观测,如大气污染监测、农的需要而进行的观测,如大气污染监测、农业气象观测等。业气象观测等。(2 2)高空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利用气球、无线电探利用气球、无线电探空仪、气象探测飞机、气象火箭、气象雷达空仪、气象探测飞机、气象火箭、气象雷达和卫星等对和卫星等对自由大气自由大气的的 压、温、湿、风等压、温、湿、风等要素进行探测。要素进行探测。8 81.2 1.2 大气探测的发

5、展历史和趋势大气探测的发展历史和趋势v始创时期始创时期v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的时期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的时期v高空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高空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v高空和高层大气探测的迅速发展时期高空和高层大气探测的迅速发展时期9 9v始创时期:始创时期:直到直到1616世纪末发明了第一批气象仪器。世纪末发明了第一批气象仪器。 ( (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人们对大气中发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人们对大气中发生的现象以定性的经验观察推断为主生的现象以定性的经验观察推断为主) ) 在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在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板等,但没有对大气现象进行系统、连续板等,但没有对大气现

6、象进行系统、连续的记录。也称为目测和定性阶段。的记录。也称为目测和定性阶段。1010v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的时期: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的时期:-1593159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年,意大利人伽利略 发明了气体发明了气体温度表;温度表;-1643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年,托里拆利发明 水银气压表;水银气压表;-16591659年,瑞士人德索修尔发明毛发湿年,瑞士人德索修尔发明毛发湿度表;度表;-16651665年,波义耳发明年,波义耳发明 酒精温度表;酒精温度表;1111-18031803年,拉马契克进行了云状的分类观测;年,拉马契克进行了云状的分类观测;-18251825年,赫歇尔发明太阳辐

7、射表;年,赫歇尔发明太阳辐射表;-1818世纪初,建立了有组织的气象观测网;世纪初,建立了有组织的气象观测网;-世界地面气象探测网的建立是大气探测史世界地面气象探测网的建立是大气探测史上的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一次革命。1212v高空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高空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1818世纪末(世纪末(17831783年),法国人查理(年),法国人查理(J.A.chJ.A.charlesarles)在巴黎上空用氢气球携带温度表和)在巴黎上空用氢气球携带温度表和气压表对高空大气进行探测;气压表对高空大气进行探测;2020世纪初,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世纪初,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

8、空大气的探测;升空,进行高空大气的探测;19191919年年法国人法国人巴洛(巴洛( R.BureanR.Burean) ) 第一次用无线探空仪探第一次用无线探空仪探测大气,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新途径;测大气,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新途径;高空气象要素探测系统的发展是大气探测发高空气象要素探测系统的发展是大气探测发展的展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1313v高空和高层大气探测的迅速发展时期高空和高层大气探测的迅速发展时期:19401940年开始用测风雷达追踪气球进行高空风年开始用测风雷达追踪气球进行高空风的测量;的测量;19451945年美国将雷达首次应用于气象观测,之年美国将雷达首次应用于气象

9、观测,之后发射了气象火箭(后发射了气象火箭(100km100km以下)和探空火箭以下)和探空火箭(500km500km以下)实现高度上的突破;以下)实现高度上的突破;1960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1号号; ;19661966年地球静止卫星云图传真成功,是遥感技年地球静止卫星云图传真成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标志,是大气探测的术发展的标志,是大气探测的第三次革命第三次革命。1414近几十年来,除了天气雷达、气象卫星近几十年来,除了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外,声雷达、风廓线仪、激光雷达、红外外,声雷达、风廓线仪、激光雷达、红外辐射仪、微波辐射仪等遥感设备被

10、应用到辐射仪、微波辐射仪等遥感设备被应用到大气探测中,正在逐步地进入常规大气探大气探测中,正在逐步地进入常规大气探测的领域。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测的领域。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大气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大气探测的内容。大气探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探测的内容。大气探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阶段。15v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取得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探测能力显了显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探测能力显著增强,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观测方著增强,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观测方法、观测网的设计和观测工具的配合得法、观测网的设

11、计和观测工具的配合得到重视,直接探测和遥感技术并存,各到重视,直接探测和遥感技术并存,各取所长,综合利用。取所长,综合利用。现代大气探测是综合性探测系统的发展现代大气探测是综合性探测系统的发展16(1 1)传感器与测量仪器)传感器与测量仪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将取代应用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将取代应用了400400多年多年玻璃液体温度表。玻璃液体温度表。17利用振筒传感器制成的振筒气压仪替代利用振筒传感器制成的振筒气压仪替代了水银气压表用于日常业务测量。了水银气压表用于日常业务测量。18翻斗雨量计普遍应用于降水量自动测量翻斗雨量计普遍应用于降水量自动测量中,取代人工观测。中,取代人工观测。19各种辐射

12、表广泛应用于辐射测量中,准各种辐射表广泛应用于辐射测量中,准确度大大提高。确度大大提高。20探空气球进行高空探测探空气球进行高空探测21L L波段雷达:波段雷达:是现阶段我国最为先进的测风是现阶段我国最为先进的测风雷达。雷达。22气象卫星遥感仪器从最初的成像辐射仪发展到谱气象卫星遥感仪器从最初的成像辐射仪发展到谱分辨率达到分辨率达到1cm1cm-1-1的超光谱分辨率辐射计,形成了的超光谱分辨率辐射计,形成了图谱合一的辐射遥感仪器。图谱合一的辐射遥感仪器。23微波辐射计测量大气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垂微波辐射计测量大气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垂直积分量及分布的能力。直积分量及分布的能力。24风廓线仪应用到大气

13、风廓线连续监测中,风廓线仪应用到大气风廓线连续监测中,为研究大气运动提供实时连续的风场数据。为研究大气运动提供实时连续的风场数据。25(2 2)监测网)监测网 从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表以来,经过四从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表以来,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建成了由多种手段组成的世界天气监测网成了由多种手段组成的世界天气监测网(WWWWWW),它由各种探测平台、探测仪),它由各种探测平台、探测仪器、资料处理方法和传送手段组成,已器、资料处理方法和传送手段组成,已能对大气进行比较全面的监测。能对大气进行比较全面的监测。26参加全球气象资料交换参加全球气象资料交换2

14、7参加区域气象资料交换参加区域气象资料交换2829自自20022002年建成了年建成了594594个自动个自动气象站(气象站(20042004)3030自自20022002年建成了年建成了3157331573个自动气个自动气象站(象站(20102010)3132333435全球地基观测系统的分布图全球地基观测系统的分布图气象站(红色)观测船舶(蓝色)气象站(红色)观测船舶(蓝色)36全球高空探测网分布示意图全球高空探测网分布示意图截止截止2001年年10月上半月月上半月37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全球气候观测系统38全球空基观测系统全球空基观测系统39v从目前已有的各种技术来看,可以预测从目前已有的各

15、种技术来看,可以预测到,在未来到,在未来15152020年内,大气探测将向年内,大气探测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1)地面气象观测以自动气象站为主,)地面气象观测以自动气象站为主,组成自动遥测网。组成自动遥测网。(2 2)电子探空仪、)电子探空仪、GPSGPS探空仪取代机械探探空仪取代机械探空仪应用于业务系统中,使高空气象探空仪应用于业务系统中,使高空气象探测更加智能化,达到更高的精度。测更加智能化,达到更高的精度。40(3 3)各种遥感设备加入到大气探测业务中,)各种遥感设备加入到大气探测业务中,成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检测的重要设成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检测的重要设备。备。

16、(4 4)GNSS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应用于大气探测中,与进一步发展的卫星监于大气探测中,与进一步发展的卫星监测网组成互为补充的天基、地基综合监测网组成互为补充的天基、地基综合监测网。测网。(5 5)气象卫星遥感探测向全天候、多光谱、)气象卫星遥感探测向全天候、多光谱、更高分辨率定量探测方向发展。更高分辨率定量探测方向发展。411.3 1.3 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v观测站的分类观测站的分类:(1 1)国家基准气候站(基准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基准站)是国家气候站的骨干;是国家气候站的骨干;一般一般300-400300-400公里公里设一站,

17、每天观测设一站,每天观测2424次。次。(2 2)国家基本气象站(基本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基本站)是国家天气气候网中的主体;是国家天气气候网中的主体;一般不大一般不大于于150150公里设一站,每天观测公里设一站,每天观测8 8次。次。42(3 3)国家一般气象站(一般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一般站)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的补充;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的补充;一般一般5050公公里左右设一站,每天观测里左右设一站,每天观测3 3次或次或4 4次。次。(4 4)无人值守气象站(无人站)无人值守气象站(无人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定。项目和发报

18、时次可根据需要而定。(5 5)高空气象站:)高空气象站:一般一般300300公里设一站,每天探测公里设一站,每天探测2 2次或次或 3-4 3-4次。次。43v观测方式观测方式:(1 1)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人工器测)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人工器测(2 2)自动观测)自动观测v观测任务观测任务:(1 1)观测)观测(2 2)记录处理)记录处理(3 3)编发气象报告)编发气象报告44v观测项目观测项目:4546v观测程序观测程序:(1 1)人工观测程序:)人工观测程序: 一般应在正点前一般应在正点前30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仪器,尤其注意湿球温度表球部的湿润状仪器

19、,尤其注意湿球温度表球部的湿润状态,做好湿球溶冰等准备工作。态,做好湿球溶冰等准备工作。 45456060分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湿分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气压、地温、雪深度、降水、风向风速、气压、地温、雪深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47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可在4040分至正点后分至正点后1010分钟内进行。分钟内进行。 日照在日落后换纸,其它自记仪器的换纸时日照在日落后换纸,其它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自定。间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自定。 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

20、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程的最大值为原则。 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仪器的布设状况确定,但气压的多少和观测仪器的布设状况确定,但气压的观测时间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的观测时间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动。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动。48(2 2)自动观测程序:)自动观测程序: 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各站自定,但站内必设备,具体时间,各站自定,但站内必须统一;须统一; 正点前约正点前约1010分钟查

21、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时数据是否正常; 00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49 00-01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显示正点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规范中常时及时按规范中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成记录的统计完成记录的统计规定处理;规定处理; 01-03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按照各类气象报告的时效要求完成各种定按照各类气象报告的时效要求完成各种定时天气报告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时天气报告

22、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50v时制、日界和对时时制、日界和对时:时制:时制: 人工器测日照采用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目均采用北京时北京时。 日界:日界: 人工器测日照以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24时时为日界,其余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20时时为日界。为日界。 51对时:对时: 台站观测时钟采用北京时。台站观测时钟采用北京时。 自动气象站以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自动气

23、象站以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时钟;值班员每天时钟;值班员每天19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北京时采集器时钟,当与北京时相差大于相差大于3030秒时秒时,在正点后调整。在正点后调整。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台站,观测用钟表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台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要每日1919时对时,时对时,保证误差在保证误差在3030秒之内秒之内。52v地面气象观测场地面气象观测场:环境条件要求:环境条件要求: (1) (1) 观测场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观测场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影响。四周空旷平

24、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影响。四周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观测场四周障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在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仪器的受光面上,在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的物体。 53 (2)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3) 观测

25、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4) (4) 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遮蔽图。 (5) (5)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54观测场设置:观测场设置: (1) (1) 观测场一般为观测

26、场一般为25m25m25m25m的平整场地;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16m(东西向)(东西向)2020m 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10m。 (2)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高度(精确到和拔海高度(精确到0.10.1米),其数据刻在米),其数据刻在石桩上,埋设在观测场内的适当位置。石桩上,埋设在观测场内的适当位置。 55 (3) (3) 观测场

27、四周一般设置约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1.2m高的稀疏围高的稀疏围栏,围栏所用材料不宜反光太强。场地应平栏,围栏所用材料不宜反光太强。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草高不能超过20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3-0.5m-0.5m宽的小路(不用沥青铺面),只准在宽的小路(不用沥青铺面),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小

28、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6 (5)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或埋设电缆管,用以铺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或埋设电缆管,用以铺设仪器设备线缆和电源电缆。电缆沟(管)设仪器设备线缆和电源电缆。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并便于铺设和维护。应做到防水、防鼠,并便于铺设和维护。 (6) (6) 观测场的防雷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观测场的防雷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57仪器设施布置:仪器设施布置: 要要互不影

29、响,便于观测操作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1)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安置在南边; (2) (2)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 m4 m,南北间隔不小于,南北间隔不小于3m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3m; (3) (3)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观测仪器;应从北面接近观测仪器; 58 (4) (4) 辐射观测仪器一

30、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观测仪器感应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观测仪器感应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 (5) (5) 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时,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时,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日照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日照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台上,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仪器顶平台上,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59观测场仪器布置参考图观测场仪器布置参考图60v观测方式观测方式: 直接探测直接探测飞机探测飞机探

31、测气球探测气球探测 遥感探测遥感探测主动遥感(如雷达探测)主动遥感(如雷达探测)被动遥感(如卫星探测)被动遥感(如卫星探测)v观测项目观测项目: 主要有大气温度、压力、风速、风向和湿度等。主要有大气温度、压力、风速、风向和湿度等。611.4 1.4 气象仪器气象仪器v对气象仪器的要求对气象仪器的要求:(1 1)长时间内保持一致的准确度。)长时间内保持一致的准确度。(2 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3 3)操作与维护方便。)操作与维护方便。(4 4)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简单。)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简单。(5 5)具有耐久性。)具有耐久性。62v气象仪器的分类气象仪器的分类:就

32、其测量方法而言,可分两类。就其测量方法而言,可分两类。(1 1)接触式仪器:)接触式仪器:仪器的感应元件与被测仪器的感应元件与被测物质直接接触,以测出被测物质的气象特物质直接接触,以测出被测物质的气象特性。性。(2 2)遥感式仪器:)遥感式仪器:利用被测物散射、反射、利用被测物散射、反射、发射出来的电磁波或声波,以测出被测物发射出来的电磁波或声波,以测出被测物的气象特性。的气象特性。63v气象仪器的属性气象仪器的属性: 对每一种大气探测仪器,必须充分了解仪对每一种大气探测仪器,必须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才能达到正确使用和取得符合器的性能,才能达到正确使用和取得符合要求的观测资料。要求的观测资料。

33、稳定性:稳定性:仪器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率。仪器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率。准确度:准确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真值)接近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真值)接近的程度,可以通过仪器误差值表示,分为系程度,可以通过仪器误差值表示,分为系统性误差和偶然性误差,其值越小,准确统性误差和偶然性误差,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度越高。64灵敏度:灵敏度:就是它的示度在被测要素改变单就是它的示度在被测要素改变单位物理量时所移动的距离、旋转的角度或位物理量时所移动的距离、旋转的角度或显示输出量的大小。显示输出量的大小。 即:指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即:指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表输出的变化。如果被测要素的物理

34、量改如果被测要素的物理量改变变x,x,相应仪器相应仪器示度改变示度改变量为量为y y,则灵敏则灵敏度表示为:度表示为:y/y/x x。65 例如例如: :玻璃温度表的灵敏度的单位为玻璃温度表的灵敏度的单位为10mm/110mm/1. . 由于由于观测者的感官功能有一定限度观测者的感官功能有一定限度,要求正,要求正确迅速地读出仪器示度,就必须要求仪器具确迅速地读出仪器示度,就必须要求仪器具有适当的灵敏度。但片面要求高灵敏度也是有适当的灵敏度。但片面要求高灵敏度也是不实际的,会使仪器变的庞大。不实际的,会使仪器变的庞大。 如:灵敏度如:灵敏度1m/11m/1的的温度表温度表,5050的的测量范测量

35、范围的话围的话,温度表起码要,温度表起码要50m50m高。高。66惯性(滞后性):惯性(滞后性):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 具有两重性,一般要求惯性的大小由观测具有两重性,一般要求惯性的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任务所决定。 如:探空仪的惯性不能太大,否则如:探空仪的惯性不能太大,否则, ,在上升过程在上升过程中就不能准确反映温、湿、压随高度的变化;中就不能准确反映温、湿、压随高度的变化; 而地面气象台站使用的观测仪器就要求具备一定而地面气象台站使用的观测仪器就要求具备一定的惯性,使其具备一定的自动平均的能力。另外,的惯性,使其具备一定的自动平均的能力。另外,惯性太小,观测员将无法靠

36、近仪器读数。惯性太小,观测员将无法靠近仪器读数。67分辨率:分辨率:导致一个测量系统响应值变化的导致一个测量系统响应值变化的最小的环境改变量。最小的环境改变量。它与量程及灵敏度有它与量程及灵敏度有关,仪器性能的改变也会影响分辨率。关,仪器性能的改变也会影响分辨率。量程:量程:仪器的测量范围,仪器的测量范围,取决于所测要素取决于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和测量的要求。的变化范围和测量的要求。 如:利用一支温度表测量某一地区常年气温,则如:利用一支温度表测量某一地区常年气温,则要求其量程要求其量程2020t t5050,-20-20和和5050为该为该地区地区100100年一遇的最低、最高气温。年一遇的最低、最高气温。681.5 1.5 大气探测的大气探测的“三性三性”要求要求大气探测工作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大气探测工作是在自然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