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指导组成员_第1页
教学设计指导组成员_第2页
教学设计指导组成员_第3页
教学设计指导组成员_第4页
教学设计指导组成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指导组成员:白春会 王利民 刘秋秋 崔雅宁 李国华 赵静邢冀英 段乃凤 李建华 张秀环 刘志霞 周广忠第一课时:测 量金桥双语实验学校 任义合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3页测量。(估计长度、测量工具、统一长度单位、用厘米为单位测量和练一练1、2)。教材分析:1、 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后,使之体验出必须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2、 认识厘米,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3、 练一练:(1)量出手指的宽度;(2)量身边的物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2、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测量的概念,以厘米为单位正确进行测量。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操作、比一比及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测量知识。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大号铅笔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不讲课,下面谁能到前边给大家示范并说一说我们上课听讲、写字的标准姿势?”“老师相信大家今后听讲、写字的姿势一定会特别标准,按照一拳、一尺和一寸的要求去做。”“现在

3、大家的活动就是我们数学第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测量。学生示范并解释:胸距课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手距笔尖一寸。不用教师说学生会自觉用拳和尺来量。偶尔的数学课不像数学课,却通过小活动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这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但必要,而且充满着新奇和诱惑,更何况此处有意?渗透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究体验探究体验探究体验探究体验“谁愿意把你的铅笔放到黑板上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将铅笔粘在黑板上。“老师也准备了一支铅笔。”教师拿出一支大铅笔(特大号,相当于普通铅笔的3倍。)“观察摆在黑板上的这些铅笔,你发现了什么?”“那老师的铅笔长度大约等于几支普通新铅笔的长度

4、?”“究竟老师的铅笔长度大约等于几支普通新铅笔的长度,还是请同学到前边量一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楚,从哪开始量,怎样量的,老师的铅笔有几个普通铅笔的长。“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大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3支小铅笔的长度,也就是说老师的铅笔有3支普通铅笔那样长。”“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铅笔测量了这支大铅笔的长度,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你们自己想测量什么?用你身边的哪件物品去测量?”“那我们就同桌合作,选用你们身边的物品作工具,量一量课桌面的长度。”教师参与其中。“谁能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情况?”那老师可真有点想不通了,同样的课桌我们测量的结果怎么都不一样呢?为什么?课桌究竟有多长,老师想要一个统一的答案

5、应如何测量?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那好啦,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尺子是什么样子的?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几条1厘米长的线。请学生用手比一比1cm的长度。让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直尺,大家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找到数学书的上边(教

6、师手指),谁能估计一下这条边有多少厘米?那谁估计的最接近呢,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让学生测量统一的小棒长度。教师评价。(一)几名同学把自己的铅笔送上来。有的长,有的短;老师的铅笔比我们的长多了。学生估计后发言。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二)我想用铅笔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我想用橡皮测量数学书的长度: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测量。我们用铅笔量,课桌面的长大约等于3支铅笔的长度;我们用文具盒量,课桌面的长大约等于4个文具盒的长度;我们用尺子量,课桌面的长度大约等于5把尺子的长度;我们用手量,课桌面的长度大约等于6拃的长度;我们用的文具盒长,他们用的铅笔短;大家用的

7、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不一样。学生争论出:必须用同一的,而且一样长的工具来测量。学生同桌合作测量,结果都一样啦。(三)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尺子。有“厘米”;有0、1、2、3、4学生全体找出。学生试划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根据以上活动学生同组自由在直尺上找、在练习本上画2厘米、3厘米(四)学生观察、估计。学生测量。交流测量结果并说明是如何测量的。统一订正结果。学生体验成功。以物质疑并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发散思维中让学生发现“长短”。一开始就渗透估测意识。让学生经历用物品作工具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让他们进一步感知测量。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

8、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提高操作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不同结果中质疑,并合作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共同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后,使之体验出必须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实践应用小组合作,自学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教师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让

9、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学生自己量手指的宽、长,手一拃的长度等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测量延伸到课外。第二课时:米的认识金桥双语实验学校 周文凤 教学内容: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5页教学目标

10、:知识与技能: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亲自测量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内的长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小棍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一、创设情境二、感悟体验三、实践应用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指导)汇报测量结果黑板擦 铅笔 粉笔等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也可能有的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米尺进行测量。汇报交流时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用米尺测量又快又准。汇报测量结果。小棍长1米20厘米 让学生总结出结

11、论。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有的用手感知有的会看一看1米到自己哪儿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1米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1厘米这么长,100个这么长就是1米。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黑板左右两边的长门上下两边的长课桌的长墙围的宽花池的宽我小弟弟的身高我家电视的宽先让学生用手比划1枝铅笔的长,再比划2、3、4、5、枝铅笔的长度,从而估计出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5或6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最后进行汇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了,现在呀,请

12、你们用尺子来测量一下桌子上物体的长度,好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1、 总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测量课桌的比赛,看那个组测量的又快有准。测量每组事先准备好的1米多长的小棍。教师找两名学生一起测量讲台的长。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需要用米作单位?2、知道1米有多长小朋友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那么你们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让学徒手比划1米的长度,1米的高度 。 3、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让学生观察一下米尺上的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13、,数一数有多少个1厘米。4、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小朋友们,你们能从教室中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吗?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1、 先估计,再测量。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先估计教室中的黑板、门、讲台等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2、 完成练习题第二题 3、 让学生回家测量加中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为后面的测量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同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1米

14、长的小棍的测量以及1米20厘米的书写既是对用米做单位的再次体验,又为后面的练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一把米尺为准,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这种徒手做动作既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又是让学生再次体验,从而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从而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观念,并通过数自己探索出1米=100厘米。联系生活实际,第三次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已经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5、、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对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巩固练习。第三课时:分米的认识孙静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六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有多长。2、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感到快乐。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

16、、电脑课件、长纸条。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景创设探究与体验教师先展示两根线绳(一根长1米,1根长1厘米):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比一比,看一看老师手里的绳子大约有多长?你们的眼力可真好,简直就是火眼金睛了 。看:老师这还有一根线绳(师拿出1分米的线绳)。请同学们再用手比一比,并想一想:这根线绳与刚才拿出来的这两根线绳比较有什么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说:这根线绳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教师板书:分米(dm)1、认识1分米的实际长度。(1)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尺子,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

17、0厘米,看看10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这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就是1分米。用左手比一下,1分米有多长。再用右手比一下10厘米有多长。两个手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让学生齐读两遍。再伸出你的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手腕到指尖大约有多长?(2)现在我们大家来在教室里找一找,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纸条,量出1分米、2分米、3分米的长度给同桌看,互相验证一下是否准确。2、认识米与分米的关系。(1)我们再来数数

18、,米尺上有多少个1分米。1米和1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好了,现在想想,你已经学会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可真聪明,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电脑出示)50分米=( )米100厘米=( )分米=( )米3米=( )分米40厘米=( )分米学生用手比划并争相回答:一根长1米,一根长1厘米。学生自由发言:这根线绳比1厘米的线绳长,比1米的线绳短。学生自己数,自己比。学生用手比。学生可以得出1分米=10厘米学生能感知大约有1分米长。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汇报。学生想象回答。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出1米里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小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通过师生动手

19、操作,巩固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长度单位“分米”。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理解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用手反复比划,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通过观察想象,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时内化所学知识。达到对分米的真正体验。有了上面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米和分米,米、分米、厘米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信学生能学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时的反馈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检验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实践应用1、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检查一下你学的怎

20、么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运用今天你学会的知识出两道题,考考其他组。2、数学活动:谈话:同学们,假期里去旅游,你坐火车买票了吗?你知道乘火车时购买儿童票的有关身高的规定吗?(出示情景图)可以根据图或自己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身高的规定?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适当地指导点拨。改变以往教师单一出题的形式,由学生出题来考其他的同学,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加大了训练的力度。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学生身边的数学,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并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课时:量 一 量崔巍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选用合适

21、的工具测量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3. 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具准备:米尺,记录卡片。教学过程(即活动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创设情景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为了调查同学们的发育情况一会儿要对你们进行全方位的体检,我们几个班主任老师商量,为了节省时间,测量自己身体的这一项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长到老师这儿领取一张体检表格,以便我们及时记录.你们可以使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工具,认真完

22、成此项任务,一会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谁是出色的小小测量员.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长到老师那儿领取一张体检表格,以便记录。兴高采烈地准备认真完成此项任务,争取当上“出色的小小测量员”。充分把握教材资源,通过情景的再现,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争当出色的小小测量员这一情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探究与体验探究与体验探究与体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好了同学们,我们各小组都基本测量完了。下面我们小组间交流一下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呢?”到底是1米29厘米高还是125厘米高呢?一个用米,一个用厘

23、米,长度单位不统一,怎么进行比较呢教师评价。第五小组能够做到积极质疑并自己先找答案,非常好,颁发给他们一颗积极钻研星,其他小组要向他们小组学习。听了各小组的汇报,我们大家想一想在测量物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师小结: 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下物体长度,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物体,那就是一个出色的小小测量员。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我的现在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手长、脚长,其他的小组合作完成。测手长时,我们6个人很快就完成了。可小力却测的很慢,原来她用老师的米尺测 ,费了好大劲,可就是比不好。我们告诉他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选

24、用合适的工具,这样会方便很多。小组二:对,我们组在测身高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开始时用小尺一截一截的测,再把结果加起来可不但速度慢,测量结果也不是特别准确。后来我们见其他小组在用米尺测身高。就改用了米尺,果然既快又准确。小组三: 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是全班最高的,他125厘米。小组六::我们组小A最高,他1米29 。小组六:我知道,要先统一一下长度单位, 小A 1米29厘米 就是129厘米,129厘米比125厘米长,因此我们组小A最高。小组四:我们组在测量一步的长度时出现了问题:有的说从前脚尖到后脚跟间的距离叫一步的长,而有的说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间的距离才算。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小组五:

25、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的距离算一步的长度。小组七:我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还利用剩余的时间测了课桌间的距离,椅子的高度。生一: 要统一长度单位。生二: 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生三: 第一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这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的互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测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是必不可缺的。实践应用这节课还有15分钟的时间

26、,我们到操场上,运用刚才总结的测量物体的方法,分小组进行测量比赛,测量你身边的任何物体,作好记录,完成后在小组间交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到操场上进行测量活动。 把剩下的课上15分钟的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来到户外,通过小组活动,在学生的互相检查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让他们逐渐学会认识他人,学会合作学习第二单元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张翠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

27、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 学生逐个进行有的说出想法。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名?男生比女生少多少名?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前两个问题随学生的提问解答)、 口算练习页练一练的第三题、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咱们学校有一支非常出色的少年合唱队,他们为我们学校争得了很多的荣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出示课件或挂图)合唱团的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合唱团女生有名,男生有名,教师出示(女生有名,男生有名)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

28、系,激发学习兴趣。探究与体验学生列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这些想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提不出这种算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要求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应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么要求我们可以怎样算呢?请大家独立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供同桌互相交流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体

29、会算法的多样化,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实践与应用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小组内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做完后订正。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摘桃子。设计一个摘桃子的游戏,比一比看谁摘到的桃子最多。、完成身边的数学。教师出示图和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

30、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 学生用小棒操作,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班内交流摆法。学生列式并汇报。请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操作:摆出根小棒,再摆出根小棒。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页的小棒图。要想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列出算式,通过操作在思路上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

31、垫和孕妇。探究与体验学生独立操作,摆完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全班汇报。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一至两人板书。做完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得。全班交流算法,让板书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得。交流时重点说清十位上的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自由读一遍。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想法:()()()学生独立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得。那么加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前面我们已学过了用竖式来计算加法,下面同学们用竖式来试着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刚才的计算,大家想一想怎样做笔算加法?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

32、的汇报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除了可以用竖式计算之外,加我们还可以怎样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丫丫的算法如学生说不出教师不要强求。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题,把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和班内交流,自己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实践与应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得。引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独立连线完成。全班订正。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狗吃骨头。如有条件也可制成动画设

33、计成有趣的游戏。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三课时 回收旧电池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罗燕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a)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能发现加法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b) 培养估算的意识。初步体验估算在生活和计算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a)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法估计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 结合回收旧电池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增强自觉进行环保的意识b)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

34、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改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一号旧电池,相应的教学课件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首先进行谈话。导入:“课下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旧电池,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你们知道旧电池的危害吗?” 教师出示本班男女生回收旧电池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并充分说一说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问题。、重点放在“男女生共回收旧电池多少节?”这个问题上。同时在统计表第一行最后一格写上“合计”两个字,并问学生“合计”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回收旧电池多少节应该怎

35、样列式呢?” “那么25+48=等于多少呢?”学生畅所欲言,将他们收集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学生观察统计表,并充分说一说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如统计表告诉了我们我班男生回收旧电池25节,女生回收旧电池48节。观察统计表提问题。讨论合计的意思生列出算式“25+48=”,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自了解乱扔废旧电池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而不是由教师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观察统计表,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与体验1、估计师:请你估计一下我们大约回收了多少节旧电池?教师把学生估计的结果记在

36、黑板上。(有60多节,有70多节)2、检验估计的准确性师:谁说的更准确一些呢?、师 :同学们想到的办法真多,经后当遇到这样的题,你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又快又对的办法进行计算。学生估计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可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20加40等于60,5加8超过10,所以有70多节。我用48+20=68,再用68+5=73,所以有70多节。i. 学生可以用竖式计算还可以40+20=60,8+5=13,60+13=73。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在检验估计的准确性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估计的方法。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同时复习两位数加们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算法

37、,鼓励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实践与应用师:下面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闯关游戏,相信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你们小组一定能顺利闯关。闯关游戏第一关,营救小蝌蚪出示动画片,大头蛙:“同学们,这里藏着许多小蝌蚪,如果你们能很快的估计出算式的结果就能把这些小蝌蚪救出来!如果你们小组顺利的救出三只小蝌蚪你们就能通过第一关,祝你们成功。”将练一练第一题制成如下的课件,点击一次出现一道算式,学生估计结果正确后出示一只小蝌蚪。每个小组准备三道算式。第二关,动物医院出示动画片,大头蛙:“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动物医院,请你们来当小医生,如果你能把小动物身上的错题改正过来,你就帮小动物治好了

38、病,你也能顺利的闯过第二关,祝你成功。”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第三关,小蝌蚪找妈妈出示练一练第三题,出示动画片,大头蛙:“同学,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三关,请你帮小蝌蚪找妈妈,如果你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你就顺利的通过了第三关,祝你成功。”若学生闯关成功,刚最后放出绚丽的礼花伴有热烈的掌声,向学生表示祝贺。小组选三名同学完成第一题的营救小蝌蚪的闯关游戏。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改正后的正确算式,展示小组一名学生的改错情况。在书上完成连线。以游戏的方式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方式练习估算,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到估算“快”的特点。以治病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醒学生做

39、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游戏,使学生在完成练习后享受成功的体验。板书设计:(略)第四课时 设计乘车方案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综合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2、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丰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全面,仔细,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究、讨论。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出示

40、情境图)师:同学们今天要请你们来当一回校长助理,帮校长设计一个乘车方案。你们说好不好?出示要求: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100名同学参加野外宿营活动。租来两辆车,请你做一个乘车方案。出示教材14页各年级参加的人数的统计表和车型情况。请你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情境图的含义。(既统计表中各年级的人数,以及车上显示的限乘60人的含义)以帮助校长设计乘车方案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观察情境图,了解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为学生设计乘车方案奠定基础。探究与体验一、 引导学生设计乘车方案。1、 下面请你自己先想一想你想怎样设计这个乘车方案?2、 请你把你设计的乘

41、车方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吧。3、 谁愿意把自己设计的乘车方案告诉全班的同学呢?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注意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设计的几种不同的乘车方案。二、 讨论怎样安排乘车最合适1、 同学们刚才设计出这几种乘车方案,你觉得哪一种乘车方案最合适呢?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理由。2、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3、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总结。三、 讨论二十几加三十几结果可能是多少?师问:谁知道二十几加三十几可能是多少呢?你能举例子说明吗?给学生几分钟思考的时间后,指名学生回答。二十几加三十几可能是五十几也可能是六十几,若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可做为参与者提出来。若学生有较全面思考的好方法,教师应给矛肯定。学生独立设计

42、乘车方案。小组交流设计的乘车方案。全班交流设计的乘车方案。小组交流,怎样安排乘车最合适。全班交流,怎样安排乘车最合适。思考几分钟后回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里应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全面,仔细,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实践与应用1、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对,下面我们来估算一下这几道题的结果,比一比谁估计的比较准确。下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看看你们

43、估计的是否准确呢?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一只漂亮的信鸽在送信,它们的信应该送到哪里呢,请你用线连一连。3、 口算,计时完成的书上。4、 自主小天地用1、2、3、4、5中的任意两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再做加法。如:12+21=33请你也编一些这样的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连线。在书上完成口算题。审题,看清题意后自己试着编题。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两位数减两位数公园道小学 吴庆莲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

44、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祖国情感和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教学准备:北京申奥画面、课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境创设同学们,今年在奥运会的故乡雅典举行了第28届奥运会,你们知道下届奥运会在哪座城市举行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那令人激动的时刻吧!(教师放课件)看完后说说感受。学生看课件,然后说说出自己的感受。雅典奥运会刚刚开完,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从学生最近的感知区入手,通过看画面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产生自豪感。探究与体验实践与应用1北京申奥成功了,全体中国人都感到很高兴,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说出: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北京和多伦多伦多一共多少票?可让学生直接列式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