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_第1页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_第2页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_第3页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作者:刘召云,孙世民,王继勇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方面,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展望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道德风险、利益分配、信息流通和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应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可追溯体系;

2、电子商务 Abstract: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researches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t causes wide concer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reviews those research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me,organizational model,traceable system,e-commerce,etc. It also discu

3、ss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moral hazard,interest distribution,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distribution system,etc.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Key words: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organizational model;traceable

4、 system ;e-commerce 一、引言 在20世纪50年代物流研究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90年代以来成为研究实践的热点。Hau L.Lee(1992,1995)、Stevens(1993)、Evens(1994)、Harrision(1996)、Phillip(1996)、Wjndell(1995)等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了涉及不同范围的供应链定义。Houlihan(1985)、Jones(1984)、Sterens(1984)、Slott和West brook(1991)、Lee和Billingfon(1993)、Lamming(1996)等认为供

5、应链是物品从供应商向下流动到客户,而信息向着两个方面流动的一个由供应者、制造者、分销者、零售商和客户构成的系统。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马士华、林勇(2003)给出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售、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急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目前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源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尚存在混乱,相互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而没有澄清和理顺,以至我们无法用适当的标准对其进行命名并定义。国外与此研

6、究领域相关描述主要有“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Agri-Supply Chain”和“Agro-Supply Chain”,以及昆士兰大学Peter Nicholas教授使用“Agribusiness Supply Chain”和华盛顿州立大学Kenneth Cassavant使用“Food and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s”的表述,上述表述在国内目前尚无权威统一的译法。国内与此研究领域使用较多的名称有“农业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供应链”、“食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等。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为了生产销售共同产品而相互联

7、系、相互依赖的组织系统(孙剑,李崇光,2006),它类似一种超级组织(W.Stern,1996),它包括交换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是交换的推动器(E.Pelton,2002).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物流和销售等环节参与者的关系的管理,具体的组织形式表现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Johnson,Hofman,2004)。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 根据国外农

8、产品供应链成功运作和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内外研究者和农业管理者均得到以下结论:农产品供应链可以改变传统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个主体之间链接不紧密的关系,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工业化程度,是农产品经营者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农产品供应链可以解决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所涉及的效率与竞争力问题、公共健康与生物安全问题、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使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逐步缓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现如今发达国家如荷兰、日本、美国、欧盟等,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冷志杰(2006)指出国际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一

9、般被用来在最低成本下改进农产品质量,同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渠道,更多地被用于战略、战术和可操作的供应链规划、供应链的设计和绩效管理等。供应链理事会(Supply Chain Council)、国际食品和农业关联企业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AMA)、世界银行、国际食品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协会、Wageningen农业大学及农业链能力(ACC)中心都在致力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他们对农业供应链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会员中分享经验和成果,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运

10、作效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政府和农业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更晚。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有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利用CNKI检索表明,国内首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刊发于200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所要求的硬件设施及其管理理念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其研究仅局限于对整个或部分供应链进行初步分析、提出问题,给出政策阶段,缺少模型分析工具和建立供应链的方法论。因此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开发。不仅需要新的理论研究来支撑,还需要研究者进行较多的

11、实证定量研究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现存组织模式、合作机理模型及各环节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相关理论分析等方面。笔者将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农产品供应链内涵、主题、结构、要素、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体的不同特性,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蔬菜供应链、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供应链(棉花、非散装谷物等)及畜产品供应链(乳品、猪肉等)等领域。农产品供应链微观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供应链各环节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主题的研究,宏观方面的研究有政府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宏观调

12、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有效的预警、监督管理和惩罚等。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上主题关系的研究有:合作激励模型构建、投入信任理论分析、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和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通等问题。孙剑、李崇光(2006)指出,农产品经营管理的战略重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效率阶段、质量阶段、快速反应阶段。效率阶段存在于以生产为中心的供给经济时代,主要通过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质量阶段发生在农产品逐渐由供给经济时代向需求经济时代的过渡,这一时期市场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在农产品需求经济时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变化迅速,对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和产品特色等要求更严格。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日益呈现扩展

13、、深化、精细和外部交融之势,许多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涉及并结合了ISO9000、HACCP、TQM、透明化、冷链配送和可追溯性系统等已有的技术和理论。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为研究主题。方昕是我国生鲜供应链初始研究的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指出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黄祖辉、鲁柏祥(2005)等从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要素入手,

14、指出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不能仅依据一般的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与时间,而要考虑产品特性、技术支持、营销与竞争、组织成熟度、公共政策诸因素。蒋侃(2006)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供应链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协调的利益一体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韩美贵、周应堂(2007)指出生鲜农产品具有特殊的品质特性,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供应过程中都有导致污染和不安全的因素存在。通过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题,以生产基地为组织载体,以生鲜超市和综合超市为销售

15、载体,加强流通环节的物流管理,可以促进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 国内以生鲜农产品为主题的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黄祖辉、傅新红关于生鲜蔬菜供应链的研究,黄祖辉构筑了生鲜蔬菜链形成的物流主题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的二维空间理论模型;卢凤君、孙世民自2000年来一直致力于大中城市高档猪肉供应链构建的研究,他们指出构建以规模养猪场生猪供应商、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为猪肉制造商、超市和专卖店为销售商、中高收入的理性消费者为最终用户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提高我国猪肉质量的最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陈易一关于乳品供应链、徐晔关于水果产业链管理等研究。 (二) 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组织模式的研究 农产品

16、生产过程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有别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特殊性,主要是源物质和产品自身的生物性、物流控制的管理的高难度性、主体构成的复杂性、时间竞争的局限性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等。农产品加工业的日益深入引发了农业的深化改造,加之农产品供应链特殊的市场需求,这将促使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进行整合以提高链条的效率与绩效。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已较为成熟,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探讨和摸索。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中游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加快“农改超”进城,以城市连锁超市或大型仓储为主要消费地点,提供安全、快捷、高品质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业加

17、工企业,打造一条以加工与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张雨、吴俊丽(2004)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给出了农民销售合作组织、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组织和食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三种比较成功的食品供应组织模式。谭涛、朱毅华(2004)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的动因出发,提出了我国现行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和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两种主要的供应链整合模式,营造了一个符合当今转轨经济和开放经济环境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作约束机制的有效的组织模式。李晓明(2006)认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还是应以农民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为核心,即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处于链条

18、中游的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一条以加工与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邓俊森、戴蓬军(2006)基于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流通主体混杂等现状,提出了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和超市为核心企业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胡定寰(2006)指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农产品的“供应组织机构”有密切的联系,提倡采用“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杨为民(2007)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是农业生产松散性的再造,更是供应链管理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三) 农产品供应链可

19、追溯体系的研究 市场拉动因素对未来农业产生的影响,促进了对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可追溯性是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一个预防性策略,确保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实现能够检测和组织食品安全危险、保留新鲜食品卫生及特性的认证和诊断测试,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本因素。欧盟管理法规No.178 (2002)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年6月28日,日木农林水产省正式决定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推广到牡鲡等水产养殖产业,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时可以通过商品包装获取品种、产地以及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相关信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