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是生物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初中生物学有关显微镜(一般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中考的热点。因此让学生扎实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例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解析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压片夹在载物台的两旁各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直径为50mm一面为平面
2、,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答案为B。例2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物镜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解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目镜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可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的用途在例1中已作阐述,故略。答案为A。考点2关于对光操作的要求对光是使用显微镜观察前的一个重要环节。(1)做到“三转”: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
3、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2)做到“一线”,即通过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的光线是一条直线。(3)“左视、右开”,即对光时一般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为了便于绘图)。最后通过目镜,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对好后不要再随便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地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例3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直e肾rAB0D解析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或观察物像时,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左眼注视目镜,用以观察视野;右眼同时睁开,用以绘图。答案为D。例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
4、骤,正确的顺序是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B.C.D.解析掌握对光做到“三转”操作要求,学会习惯用眼方式,记住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为止。答案为B。考点3关于视野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平面、凹面)是不同的。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凹面镜。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
5、光线。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例5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操作能帮助看清液泡的是A.使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B.使用平面镜和较大光圈C.使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D.使用平面镜和较小光圈解析看不清液泡的原因是视野内亮度太大。要想看清楚液泡,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些。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答案为Do例6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节准焦螺旋B.缩小光圈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反光D.把低倍
6、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解析为使视野亮度调亮,应换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调节准焦螺旋,主要是使镜筒作上下方向的移动的。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将变暗。答案为C。考点4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1)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2)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例7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小物体时,这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A.表面积B.体积C.长度或宽度D.像的面
7、积解析略。答案为C。例8实验室中有一组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40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目镜10X物镜40X目镜5X物镜10X物镜25XA.B.C.D.解析略。答案为D。例9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像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解析略。答案为A。考点5关于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例10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
8、胞如右下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X”和“10X”,如果将镜头换成“10X”和“20X”,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A.1个B.2个C.4个D.8个解析根据第一种情况解答。答案为Co例1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A.2个B.4个C.8个D.16个解析根据第二种情况解答。答案为B。考点6关于镜头的识别和使用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类,都是凸透镜。(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直插式),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X、10X或15X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长度和放大倍数成
9、反比。(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螺旋),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最短的刻有“10X”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X”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X”符号的为油镜。(3)各类镜头特征比较,如下:镜头种类无纹有螺K放大度倍数小见视代明暗物镜K大、暗短小火亮目镜K小火亮儿短大、暗O使用该显微例12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示意图)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和B.和C.和D.和解析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放大倍数越
10、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答案为G例13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解析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答案为:乙;乙和丙。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解如下: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一通光孔一标本(一定要透明)
11、一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一镜筒一目镜(再放大成虚像)一眼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即物像比实物要大,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上下左右同时颠倒)。(如下图示)显旗镣下物像(2)低倍镜、高倍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如下:物镜镜头长度工作距离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细胞大小细胞数目短远亮大小多长近暗小大少例14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解析本题有难度,但实际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成放大的倒像,即物像比实物要大,物像与实物相反,即上下左右同时颠倒。答案为A。例15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
12、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解析考查低、高倍(物)镜下的成像特点(见上表)。答案为Co关于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理解为: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实际偏在哪一方,装片就实际移向哪一方。总结规律如下:序号1234实际偏在方向右上方下方左上方下方希望移动力向左下方上方£右下方上方实际移动力向右上方下方左上方下方例16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A.向左
13、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解析物像实际偏在左上方,若想移至视野中央,则将载玻片移向左上方。答案为A。例17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转化为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解析物像转变为乙图发生的变化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由左下方移至了视野中央,物像P变成放大了的“P'。答案为
14、Bo关于转换使用高倍镜的操作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如下: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例18右下图是用显微镜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排序是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A.一一一B.一一一C.一一一D.一一一解析物像转变为乙图发生的变化是:成了放大的像。因此是换用高倍镜的结果。答案为Do例19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转为B图,其正确的操作移动玻片标本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
15、A图步骤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A.B.C.D.解析物像转变为B图发生的变化是:物像移至了视野的中央,并且放大了。所以发生的操作是移动了装片和换用了高倍镜。答案为考点10关于污物位置的确定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一般是通过转动目镜或调换物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从而判定污物所在的位置。具体方法是: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转,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例2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A.玻片上B.物镜上C.目镜上D.反
16、光镜上解析略。答案为C。例21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解析略。答案为: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平行训练题】1 .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A.反光镜B.光圈C.镜头D.通光孔2 .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B.对
17、光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镜D.高倍镜下用粗准焦调螺旋调焦3 .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若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应该选用A.较大光圈,平面镜B.较小光圈,凹面镜C.较大光圈,凹面镜D.较小光圈,平面镜4 .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小物体时,这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B.体积A.表面积C.长度或宽度D.像的面积5 .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A.5X、10XB.10X、40XC.15X、10XD.20X、40X6 .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裂蔡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一AECD7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BC一捌缠,物镜巳广就敢片U二裁戢片8 .右图是张明同学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物像,应该怎么办?A.用40倍物镜B.将标本向上移C.用4倍物镜D.将标本向下移9 .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