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钠(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7.81C,沸点882.9Co钠刚切开时,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但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量大时发生爆炸。钠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纯碱和一种气体氧化物。金属钠往往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1)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2)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锄(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但比金属钠更活泼,遇水即在表面发生剧烈的反应并发生爆炸,该反应

2、可表达为:回+国可播性气体BfI(舒盘小)(3)推测溶液A中可能含有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离子(填微粒符号),并设计3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对此猜想进行验证。限选试剂:MgCl2溶液、CuSO4溶液、Na2CQ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酗: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铁。方案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1取少量溶液观察。A于试管中,滴入_,振荡如果观察到则预测成立。2取少量溶液观察。A于试管中,滴入_,振荡如果观察到则预测成立。3取少量溶液荡观察。A于试管中,滴入_,振如果观察到立。则预测成【答案】隔绝金属钠与氧气(空气)2Na+2CQ=Na2CO3+COOH酚酬:溶液/石蕊溶液无色酚配变红/

3、紫色石蕊变蓝MgC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解析】【详解】(1)根据资料,钠刚切开时,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但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说明金属钠很容易跟氧气反应,所以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隔绝金属钠与氧气接触;(2)因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纯碱和一种气体氧化物,所以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点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2Na+2CO2Na2co3+CO;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Rb【Rb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根据A中含有OH-回事国(誓重舞)+卜熠.气、B),可见无色溶液;为了验证OH-的存在,可以设计方案1.加入酚酗:溶液/石蕊溶液如果出现酚酗:溶

4、液变红/石蕊溶液变蓝,则说明溶液中含OH-,猜想正确;方案2,加入MgCl2溶液,因为MgCl2+2NaOH=Mg(OH)2J+2NaC|所以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OH-,猜想正确;方案3,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CuSQ溶液,振荡观察,因为CuSQ+2NaOH=Cu(OH2J+N&SQ,所以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OH-,猜想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根据提供信息完成任务的题型,读懂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对于氢氧根离子的鉴定方法有多种。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6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

5、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请列举有力的证据取论证褒贬两方面的观点。要求:表达完整,因果关系清晰明确一个角度举出一个事例即可字数分别控制在30字内。有益处:;有害处:。酶【答案】ADG

6、H12O6+602=6CO2+6H2OCQ+H2O=H2CQ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解析】【详解】(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

7、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故答案:AD(2)生物体内的葡萄糖(05Hl20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酶为:Q5H12O6+6O2=6CO2+6H2O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C3;(3)观点一: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论据:有益处: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B

8、、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0、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论据:弊: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此外,乙酸钾(CRCOOK、磷酸二氢钾(KH2PQ)、碳酸氢

9、钾(KHCQ)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卜表)。融雪剂中各成分质量分数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项目技术标准A组B组CMA类NaCPH6.59.07.27.49.07冰点/CV-20.0-23.2-21.0-21.0-18.融雪化冰能力/mL>712.510.710.311溶解速度/s&190132167152106混凝土质里腐蚀/%<1.01.120.400.131.10(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

10、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2) A、B组融雪剂均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3) 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答案】24:71混合物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碱性AC【解析】【详解】(1) 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24:(35.5X2)=24:71。(2)根据图示可知,A、B组融雪剂均

11、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根据题意,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A组中含有14%的氯化钙、36%的氯化镁,B组只含有15%的氯化钙,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故A组比B组腐蚀性强。(3) CMA类融雪剂的溶液pH=9.0,大于7,故呈碱性。(4)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故选项正确;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对应的数字最小,能力最弱,故选项错误;C、根据表格,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选项正确。故选AQ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

12、之一,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流程为:经实验测定发现,提取液温度是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因素之一。以绿茶为原料,在其他条件最优的情况下,测定茶多酚提取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提取率不断增加,在45分钟时达到最大值。超过45分钟时,茶叶中其它成分也随之提取出来,导致提取率下降。茶多酚的提取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很多人喜欢饮茶的原因是。(2)若在实验室提取茶多酚,则操作的名称是。(3)请你对喜欢喝茶的人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答案】茶叶有保健功能,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过滤用70c的水泡茶或泡茶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等【解析】(

13、1)由题意可知,茶有保健功能,同时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是很多人喜欢饮茶的原因;(2)若在实验室提取茶多酚,出去茶渣的操作应为过滤;(3)根据短文科普知识,对喜欢喝茶的人提出一条建议:泡茶时选择适合的水温、有胃病的人不要过量饮茶或饮浓茶。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

14、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宥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

15、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二晨化瑰林或«o/r二Y地皮夫三层工年涅至一七1S601P001910T55Tmo1553moTS聂二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

16、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降彼大三中二兼化碳液度的务.身玲如殂以破好存C瑛摘获)开发、利用斫能源等复等将二象化碳宜霞井安全国存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天然气B煤C酒精D.石油(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A.19001910B,19101940C,19401980D.1980以后(4)人类为降低大气

17、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写出一条即可)等。(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答案】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ABD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BC【解析】(1)由题可知,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

18、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故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2)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BD(3)由图可知,在19001910年段,图一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但是在图二中该年段的温度却在降低,故选A;(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绿色出行,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5) A、二氧化碳气体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平衡的话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故正确;C人类大面积的推行工业,难免会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正确;D、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有一点的限度,过多

19、产生二氧化碳,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就会出现温室效应,错误。故选BG6 阅读科普短文,依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木糖醇(化学式为QHLQ)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它的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75%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答出一点即可)。(2)木糖醇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条件略去)。(3)木糖

20、醇的用途是(答出一点即可)【答案】白色或晶体或极易溶于水或有甜味有机物2C5H12O5+11O2=10CO2+12H2O清洁牙齿或做甜味剂或提供能量等【解析】【详解】(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有甜味;(2)木糖醇属于有机物,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5H12O5+11O2=10CO2+12H2O;(3)木糖醇的用途是:清洁牙齿、做甜味剂、提供能量等。7 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2H5O2N)、丙氨酸(X)、丁氨酸(C4H9O2N)、戊氨酸(C5H11O2N)等

21、。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2CH2COOH.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已知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QH7O2N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解析】【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解】(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c3H7O2N。故填:c3H7O2N。(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o故填:NHzCHzCOOH+NaOH=NH2CH2COONa+H2O。【点睛】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