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_第1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_第2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_第3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_第4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用三支试管各取5.0mL、0.01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另1J滴入0.1molL1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实验编号0.01mol”:隈性KMnOa溶液OdnwbL"溶液水反应温度TC反应时间再15,0mL5,0mL020125-25,0mLVL0niL2032035,0mL5,0mL05030实验1、3研究的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V=mLo(2)小组同学在进行(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

2、始时很慢,一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对此该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d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乙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因,故速率加快。(3)为比较Fe3+、CJ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FcCIi的由CuW,液It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为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Q溶液改为CuC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答案】温度4.0产物Mn2+可能对该

3、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分液漏斗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作对比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一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一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另一个方面从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用;(3)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子不同,尽量让阴离子相同,减少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入手。【详解】(1)实验1、3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但温度不同,所以反应速率不同是由温度不同导致的,故实验1、3研究的是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2研究的是H2QO4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此时反应温度相同,KMnO4的浓度相同,故表中V=4.0mL(2)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Mn2+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增加,生成的Mn2+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3)由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在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必须保证在其他的条件相同,所以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可以避免由于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干扰;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时间,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快。【点睛】本题通过保持其他外

5、界条件一致而改变一个条件来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性较强。2.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1:取8mL0.1moil1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FeC3溶液56滴,振荡;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KSCN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3+,来验证是否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KI溶液过量,Fe3+完全转化为

6、Fe2+,溶液无Fe3+猜想二:Fe3+大部分转化为Fe2+,使生成Fe(SCN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醛比水车5且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醛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可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B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实验1:在试管A加入少量乙醛,充分振荡,静置实验2:若产生蓝色沉淀则猜想二”成立32【答案】2Fe2I2

7、Fe12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则猜想一”不成立在试管B中滴加5-6滴K4Fe(CN)6溶液,振荡【解析】【分析】【详解】32.1 1)KI溶放与FeC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2Fe2I2FeI2;(2)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4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溶液中加入乙醍,充分振荡,乙醍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则猜想一”不成立实验2:在试管B中滴加5-6滴K4Fe(CN)6溶液,振荡3 .研究+6价铭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浓口卷6_,过量印v无明显变化瞿绿色

8、溶激2aiL0.1molL&CnOi檐黄色漕酒已知:C2O72-(橙色)+H2O=2CQ2-(黄色)+2H2H=+13.8kJ/mol,+6价铭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是”或“否”),理由是c(Ci2O7)(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尸(选填“增大”,c(CrO4)“减小”,“不变”);(4)分析如

9、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需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实验iiiiiiiv是否加入Fe2(SO4)3否否加入5g否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阳极均为石墨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实验ii

10、中Cr2C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实验iii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zOz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答案】溶液变黄色否Cr2O72-(橙色)+H2O?CrO42"(黄色)+2H正向是吸热反应,若因浓H2SQ溶于水而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而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橙色加深就是增大c(H+)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减小大于Ci2O72-+6I-+14H+=2Cr3+3l2+7H2OC2O72-+6e-+14H+=2Cr3+7H2O阳极Fe失电子生成Fe2+,Fe2+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Fe

11、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2-,Fe2+循环利用提高了Cr2O72-的去除率【解析】【分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对比实验;注意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详解】(1)由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及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向重铭酸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以减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试管c和b(只加水,对比加水稀释引起的颜色变化)对比,试管c的现象是:溶液变为黄色。(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

12、影响。我认为不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故填否。理由是:C2O72-(橙色)+H2O?CrO42-(黄色)+2H+正向是吸热反应,浓H2SO4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溶液会变为黄色。但是,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的橙色加深,说明上述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橙色加深只能是因为增大了c(H+)的结果。(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溶液的pH增大,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2O7)减小,而c(CrO4)增大,故幽丝减小。c(CR2-)(4)向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溶液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加入过量稀H2SQ后,溶液变为墨绿色,增大氢离子浓度,上

13、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rO42-转化为C2O72-,Cr2O72-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将氧化,而在碱性条件下,CrQ2-不能将氧化,说明+6价铭盐氧化性弓II弱为:Cr2O72-大于CrO42-;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Q72-+6I-+14H+=2Cr3+3l2+7H2Oo(5)实验ii中,Cr2Q72-在阴极上放电被还原为Cr3+,硫酸提供了酸性环境,其电极反应式是Cr2Q72-+6e-+14H+=2Cr3+7H2Qo由实验iii中Fe3+去除Cr2Q72-的机理示意图可知,加入F&(SC4)3溶于水电离出Fe3+,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故F

14、e3+更易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Fe2+,Fe2+在酸性条件下把Cr2Q72-还原为Cr3+O如此循环往复,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Q72-,Fe2+循环利用提高了C2Q72-的去除率。由此可知,实验iv中Cr2Q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是:阳极Fe失电子生成Fe2+,Fe2+与Cr2Q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Q72-,故在阴阳两极附近均在大量的Fe2+,Fe2+循环利用提tWj了Cr2Q72的去除率。【点睛】本题中有很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图片给出的,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能从图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关键

15、信息,并加以适当处理,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4 .SQ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Q2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Q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Q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Q2的吸收液。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Q溶液和NaQ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Q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Q):V(NaQH)=。NaQ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C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3)甲同学认为BaC2溶液可以做SQ的吸

16、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Q与BaC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Q,所以BaC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Iht1海孤海罐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Q,产生BaSQ的原因是: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2溶液反应生成BaSQ沉淀。为证明SQ与BaC2溶液不能得到BaSQ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

17、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试管B中试剂是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O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高温【答案】2CaCQ+2SQ+O22CaSQ+2CQ1:2C02+OH-+HSO-=CaSQJ+H2OA中产生的SQ与装置内空气中的02进入B中与BaC2溶液反应生成BaSQ沉淀饱和NaHSQ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SC2与BaC2溶液不能得到BaSQ沉淀,不能用BaC2溶液做吸收SQ的吸收液【解析】【分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由于反应放热,浓硫酸有可能挥发,进入B中,和BaCb溶液反应生成BaSQ白色沉淀,不能确定B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18、硫酸和BaC2反应产生的BaSQ还是二氧化硫和BaC2反应生成的BaSQ,所以要先除去可能存在的硫酸,需要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既不吸收二氧化硫,又可以除去硫酸,然后再通入BaC2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aC2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aC2溶液不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实验结果是除去了硫酸后BaC2溶液中没有产生沉淀,所以得出结论:SO2与BaC2溶液不能得到BaSQ沉淀,不能用BaC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详解】(1)在高温下石灰石与SQ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C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喜是+2SO2+O2°2CaSQ+2C3(2)当生成等

19、物质的量NaHSQ时,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需要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由于二者的浓度相等,则需要的溶液体积之比是1:2。要把亚硫酸氢钠转化为氢氧化钠,需要加入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SQ-=CaSQJ+H2Oo(3)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另外一种可能是A中产生的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B中与BaC2溶液反应生成BaSC4沉淀。为排除浓硫酸酸雾的影响,B中应该盛放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为防止空气中氧气的影响,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

20、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说明有SC2产生,所以结论是SO2与BaC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2溶液做吸收SQ的吸收液。【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一反应物质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意义一联想。具体分析为:(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4)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6

21、)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5 .某小组同学对FeC3与KI的反应进行探究。(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序号操作现象实验I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b溶液54滴(混合溶液pH=5)溶液变为棕黄色实验n取2mL实验I反应后的溶液,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实验I中有Fe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2)写出实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证明Fe3+与发生可逆反应,实验I在用量上的用意是(4)在实验I的溶液中加入CC4,实验现象是,取其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溶液,并未看到明显的红色,其原因为(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22、)(深入探究)20min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I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n溶液红色变浅。(5)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忆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氧化为I2,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4)因I2易溶于CC4,则实验I的溶液中加入CC4,振荡静置后可观察到下层呈紫色,上层呈浅绿色;在2Fe3+2I-?2Fe2+l2平衡体系中,萃取后I2的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Fe3+的浓度极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溶液,Fe3+与SCN的反应不明显,无法看到明显的红色。(5)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氧

23、化为I2,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向试管中加入5mlO.lmolKI溶液和2滴淀粉溶液,加酸调至PH=5,20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c(I-)浓度低、c(H+)浓度低。6 .为探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对可逆反应“2Fer+2=2Fe2+l2Hv0”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3mL0.005mobL'F&S<%h溶液(pH约为1)棕黄色溶漉分成三等份J-1mLHq11inolL1n85陪板实Sftir溶液iiHill_目G,星|说明:0.005molLT1的Fe2(SO4)3溶液颜色接近于无色。(1)

24、实验中要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才能进行实验n,目的是。(2)实验n中,i的现象是,该实验证明。(3)实验n中,iii的化学平衡向移动(填芷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iii的现象是溶液变浅,该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如果前一空填能”,则下一空不填;如果前一空填不能”,则iii的目的是。(4)实验n中,ii的现象是,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5)除了上图中的方法外,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答案】反应达平衡状态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不能为实验豆做参照溶液颜色变得比也更浅

25、加热(加入浓碘水)【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可逆反应2Fe3+2=2Fe2+I2AH<0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详解】(1)实验中要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即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才能进行实验n;(2)实验n中,i中为Ag+与的反应,现象是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证明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实验n中,iii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iii的溶液变浅,并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为加水稀释,使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降低;值的目的是为实验五做参照;(4)实验n中,ii的溶液颜色变得比iii更浅,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5)若要使该可

26、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加热或者加入浓碘水。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不考虑溶液混合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参加反应的物质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KMnO4溶液(含硫酸)H2C2O4溶液H2OV/mL,一ic/molLV/mL,一ic/molLV/mLA29320.0240.i06BTi20.0230.iVi8C3I320.02V20.iiti(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i=,Ti=;通过实验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

27、率的影响。(2)C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时间ti(填法”或之")8s,弟实验的反应速率v(KMnO4)二。(用含有ti的式子表示)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并以此分析造成n(Mn2+)突变的可能的原因是:。【答案】1293RCv0.0Z3timolL1s1生成的Mn"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Mn2+)突增【解析】【分析】(I)实验A、B,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同温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H2c2。4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解答;(2)实验B、C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

28、反应速率的影响;先根据醋酸和高镒酸钾的物质的量判断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及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出反应速率;(3)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应速率突然增大。【详解】实验A、B,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c2。4浓度,故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高镒酸钾和草酸的浓度相同,用量也相同,根据实验1可知溶液总体积为6mL,所以Vi=l.0mL;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温度Ti=293;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B、C符合;(2)实验B、C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29、3温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ti8s,C组实验的反应速率0.02mol/Lv(KMnO4)=11s10.02-=3tlmol?L-1?s-1;(3)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说明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Mn2+)突增。8 .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I.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molL-1H2QO4溶液、0.010molL-1KMnO4溶液(酸性)、蒸储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物理整V(OJOmalL'1

30、HjCq溶液)耻奥幅水)mLr(D.OIOmoI*U溶液)加1乙2.0040502.004.0231.0口4025(1)上述实验、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应填写On.测定h2c2O4XH2O中x值已知:M(H2c2。4)=90gmol-1称取1.260g纯草酸晶体,将草酸制成100.00mL水溶液为待测液;取25.00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Q;用浓度为0.05000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2)请写出滴定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

31、最合理的是(选填a、b)。(4)由图可知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mL。(5)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滴定终点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为。(6)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若由于操作不当,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气泡,引起实验结果(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滴定前未用标准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引起实验结果(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答案】温度1.0溶液褪色时间/s5H2c2O4+2MnO4-+6H+=10CQT+2Mn2+8H2Ob20.00锥形瓶中颜色变化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偏小偏小【解析】【分析】【详解】I、(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只有温度不同,所以实验、

32、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表中数据,只有H2c2O4浓度可变,在保证溶液总体积(2.0mL+4.0mL=6.0mL)不变条件下加蒸储水稀释H2c2。4溶液,所以a=6.0mL-4.0mL-1.0mL=1.0mL。因为本实验是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所以必须有能够计量反应速率大小的物理量,KMnO4的物质的量恒定,KMnO4呈紫色,可以以溶液褪色所用的时间来计量反应速率,所给仪器中有秒表,故时间单位为“s”,表格中“乙”应该是“溶液褪色时间/s”。II、(2)H2c2O4分子中碳原子显+3价,有一定的还原性,常被氧化为CC2,KMnO4具有强

33、氧化性,通常被还原为Mn2+,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所以滴定中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C4+2MnC4-+6H+=2Mn2+10CC2T48H2C;(3)KMnC4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所以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KMnC4溶液,a不合理,答案选b;(4)图中滴定管精确到0.1mL,估读到0.01mL,从上往下读,滴定前的读数为0.90mL,滴定后的读数20.90mL,消耗KMnC4溶液体积为20.90mL-0.90mL=20.00mL;(5)滴定实验中减小误差的关键操作就是要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所以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KMnC4呈紫红色,当KMnC4不足时,溶液几

34、乎是无色,当H2QC4完全反应后,再多一滴KMnC4溶液,溶液立即显红色,此时我们认为是滴定终点,为防止溶液局部没有完全反应,故还要持续摇动锥形瓶30s,所以滴定终点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6)先求H2c2O4物质的量,再求H2c2C4XH2C摩尔质量。SthCjOj+2MnO4+6ir=2Mn?t+10CO2T+8H2O5mol2mol0.05mol/Lx0.02L2mol5mol列比例式:瓯CO历就0.05mol/L?).02L'解得砒C2O4尸0.1mOl/L。则1.260g纯草酸晶体中H2c2O4物质的量n(H2C2O4)=0.1LX

35、0.1mol/L=0.01mol,即H2C2O4xH2O的物质的量=0.01mol,H2QO4XH2O的摩尔质量-1.260g.”八丫MM(H2c2O4)126.090.M126.0,x、2。0.01molM(H2O)18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气泡,使得KMnO4溶液体积读数偏大,根据上面的计算式可知n(H2c2O4XH2O)偏大,H2c2O4XH2O的摩尔质量偏小,x值偏小。若滴定前未用标准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KMnO4溶液浓度偏小,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偏大,根据上面的计算式可知n(H2c2O4xH2O)偏大,H2G2O4xH2O的摩尔质量偏小,x值偏小。【点睛】当探究

36、某一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即所谓控制变量法。另外,人们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测量反应速率。9.(1)&cr2O7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aq)+H2OQK一2crO42-(aq)+2H+(aq),平衡常数表达式已知:在水溶液中K2cr2O7为橙红色,K2crO4为黄色)往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色;向已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硫酸溶液呈色;此实验现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力和温度),平衡就会向着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在KMnO4与H2Q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

37、;写出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QC4(弱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Mn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此反应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填字母)A.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B.生成的cQ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c,反应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D.在酸性条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强(3)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I2+2S2O32-=&O62-+2r,其中Na2&O3溶液均足量)实验序号体积V/mL时间/sNa28O3溶液淀粉溶液碘水水10.02.04.00.0t18.02.04.02.0t26.02.04.0Vxt3该实验

38、进行的目的是淀粉溶液的作用是表中Vx=mL,比较t1、t2、t3大小,试推测该实验结论:222cCrO4cH【答案】K=黄橙减弱溶液紫色褪色时间5H2c2O4+2MnO4+cCr2O726H+=10CO2?+5Mn2+8H2OC其他条件不变,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显色剂,检验I2的存在4.0tl<t2<t3其它条件不变,增大浓度加快反应速率【解析】(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哥之积比上反应物浓度哥之积,所以c2CrO42c2HK=;反应Cr2O72-+H2O?2CrC42-+2H+,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根离cCr2O72子中和氢离子,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溶液呈黄色;加入过量硫

39、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溶液呈橙红色;如果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力和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根据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的时间比较反应速率;KMnO4与H2c204(弱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Mn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8H2O+10CQT;A.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由于反应开始时溶液中氢离子就存在,反应速率比较慢,说明氢离子不是反应速率迅速加快的原因,故A错误;B.生成的CO2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生成二氧化碳逸

40、出,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应该减小,故B错误;C.反应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由于反应刚开始时,溶液中镒离子浓度较小,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镒离子浓度增大,镒离子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故C正确;D.若是因为酸性条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强,则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就应该很快,故D错误;故答案为C;(3)为了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除了Na2&。溶液的浓度不同外;淀粉作为显色剂,检验碘的存在,可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快慢;应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即应使溶液体积均为16mL,故Vx=4.0mL;由于在三个实验中Na2s2O3溶液的体积,而混合后溶液体积相同,故混合后Na2

41、S2O3浓度下,可知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所需时间T的大小t1Vt2Vt3,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10.某化学小组利用硫代硫酸钠进行了相关的实验。I.已知:N&GQ+H2SO=Na2SO+SO2T+SJ+H2O,某同学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序号反应温度/CNaS2Q溶液稀HbSOH2OV/mLc/(mol/L)V/mLc/(mol/L)V/mL2010.00.1010.00.50040V0.10V20.50V320V40.104.00.50V5(1)该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V2=,V3=;(2)若V4=10.0,V5=6.0,则实验、可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n.利用反应:12+2N&SO_Na2SQ+2NaI可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Mr=158)的纯度,现在称取wg硫代硫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