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班 级: 生物工程0701班 姓 名: 何卫 学 号: 200722153017 设计小组:赵彩云、邓世林、陈来玉、何卫、何艺设计课题: 培养基连续灭菌系统设计 设计时间: 2010-9-30 指导教师: 杨忠华老师、周卫老师目录一、前言 (11.1 设计任务 (21.2 技术背景 (2二、计算过程 (42.1塔式加热器设计 (42.2 维持罐的设计 (52.3 换热器设计 (7三、参考文献及资料 (8四、结束语 (10一、前言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2、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以发酵工程为核心

3、内容的生物技术在不断发展,当前,借助微生物培养进行产品生产已涉及医药、化工、轻工、能源、环保等领域,随着发酵工程趋向设备大型化、高效和自动化,对规模化的生产工艺操作和装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酵过程技术性强,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然而,“染菌”,即在微生物纯种培养过程中,除目的菌以外还有其他微生物存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生产实践表明,在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中,除了人为操作因素,设备造成的发酵染菌占了很大比例。培养基连续灭菌系统是发酵工艺中显而易见的至关重要一环。所谓连续灭菌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连续灭菌时,培养

4、基能在短时间内加热到保温温度,并能很快被冷却。因此可比在分批灭菌更高的温度下灭菌,而保温时间则很短,这样就有利于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提高发酵产率。相较间歇灭菌而言,连续灭菌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包括营养质量保留较多,易于放大,易于自动控制,糖损较小,灭菌周期缩短,发酵罐利用率高、腐蚀较小,蒸汽负荷均匀。但是连续灭菌系统的设备比较复杂,投资较大,适用于大型发酵罐、大规模发酵生产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因此企业投资规划时需要衡量生产效益的实际情况。1.1 设计任务培养基连续灭菌系统。1.2 技术背景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一般有实消和连消两种方法,连消即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通过专用消毒装置,连续不断的加热维持保温

5、和冷却,然后进入发酵罐的灭菌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低压蒸汽喷射器的连消工艺,该工艺既可以提高培养基的灭菌效果,又可以节约大量的蒸汽和冷凝水。连续灭菌工艺有很多优点:1、采用高温、快速灭菌,物料受热时间短、营养成分破坏少,消后物料质量好。2、灭菌时间短,发酵罐的利用率高。3、蒸汽负荷均衡,锅炉利用率高。4、适宜采用自动控制减低劳动强度。5、培养基连续灭菌系统设备。培养基连续灭菌系统设备由配料罐(池、送料泵、预热罐、连消泵、加热器、维持罐和冷却器7个关键设备组成。连续灭菌的工艺流程为:配料预热连消泵连消塔维持罐冷却器发酵罐。培养基在连消塔中加热达到灭菌温度后,自维持罐的底部进入维持罐,逐渐上升,

6、然后从罐上部侧口处流出罐外。这段培养液的停留时间为维持罐的保温时间,即实际灭菌时间。连消时如果培养基流速太快,在维持罐内停留时间太短,则会造成灭菌不彻底,而引起染菌,若培养基流速过慢,培养基成分破坏就增加,培养基质量就不能保证,因此,在连消中除温度严格按规定控制外,流速也需稳定。连续灭菌的成败关键在于培养基在维持罐的温度和时间是否符合灭菌的要求,这一点除了必须严格操作控制外,维持罐的设计合理是非常重要的。二、计算过程2.1塔式加热器设计培养液比热计算培养基料液中固形物含量8%w =,固形物比热为0 1.55/(C kJ kg C =,所以有01 1.2/C C w w kJ Kg C =+-=

7、加热蒸汽用量计算(m p w kF c t t S kg s c t -=- 蒸汽焓12768/I kJ kg =,蒸液焓2696.27/I kJ kg =, 4.226/(w C kJ kg C =24s SV d w =内因有20/s W m s =,30.273/V m kg = 连消塔的塔径 1.4D m =内 取停留时间25S =,则2.5H w m =取培养基进口管径=0.1m d在蒸汽导管口开孔,选取开孔的小孔孔径为=5mm d 孔,开孔率0.9=,则计算可以得到开孔数220.1=0.9=3600.005d n d =内孔(个 2.2 维持罐的设计灭菌前培养基料液中细菌密度 71

8、0m o C =个/L选定灭菌后细菌密度为 0.001m s C =个/L维持罐中的表压0.6m a P P =,料液体积340m V =那么 7176-=+= 所以,可以得到 10.55K S -=轴向彼克列数Pe ,流体在管中呈活塞状态;0Pe =,流体呈全混合状态;1000Pe ,流体呈目标流动状态。设1000Pe =,0.5m/s =,则有 达姆科勒数(142.322a Pe D =-= 又有 a D K =可以计算得到 1.38minaDK=灭菌流量为350m/hV= 管道管径0.188md=选取管道为2005型号的无缝钢管,则管道长度为L=需要进行校核验算,验证1000Pe是否成立

9、,否则需要重新选型。校核:5036000.49m/s=雷诺数43Re 3.110310d-=由1zlPeD dwd=,zD为轴向扩散系数0.08150.6780.292RezDwd=zlPeD dwd=<不符合要求,选型失败。该为选取流速0.6m/s=,则 0.17md=选取管道为1805型号的无缝钢管,则管道长度为L=则计算可以得到 0.612m/s =Re 3.4710310d -=最终得到 113671000z lPe D d wd =>符合要求。故培养基的平均停留时间1.28min ,选取1805型号的无缝钢管,总长度为46.17m 。实际维持罐内停留时间 4 5.12mi

10、n o =则维持罐体积 34.267m o V G =选取高径比/ 1.3H D =, 1.6m D =,则计算得到2.08m 2.1m H =连消泵选用8060200IR -型号。2.3 换热器设计蒸汽用量计算21(40(2768D c T T D -=直直其中31000/m kg =, 1.2c =,21135,80T C T C =,则有通过计算得到 3=0.93m D 直冷却水用量计算3334010 1.2-=142m -水(9530(502810板式换热器冷却阶段 21m c Q =水(T -T 选取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1135,80T C T C =,则平均温度为12m =392T

11、 T T C += 薄板传热系数87.2/K kJ C =,料液 9530C C 冷却水 5028C C 则逆流平均温差m =63.8t C 。选取薄板长为2m L =,则换热面积为mQ A KL t = 板式换热器预热阶段薄板换热器每小时热量3621(5010 1.255 3.310Q Gpc T T kJ =-=三、参考文献及资料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结束语 结束语 经过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 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 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

12、存 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这次设计,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 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计算、誊写,这其间的蚊虫 叮咬和焦虑烦躁,唯有我辈自知。不过在即将结束的时刻回味时,心 里还是怀有一些成就感的。 发酵工程这一门课程具有很强应用性要求, 课程设计就是理论联 系实际,应用课本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模拟的过程。在课程设计的过程 中,我们一方面对发酵工程的基础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逐渐开始融 会贯通;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工厂设备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更 深刻体会设计之艰难的同时, 也消除了以前心中怀有的对于设计的那 种神秘感。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初步掌握了发酵工程的基础知识、 设计原则和 方法;学会了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 和技巧;掌握了各种结果的校核方法,能画出工艺流程、发酵设备结 构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生 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增强了 10 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分析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