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_第1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_第2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_第3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_第4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精粹-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支2、所有权派3、产权X4、按劳分配冰5、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X6、可持续开展冰7、经济全球化冰二、简做题1、简述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支2、简述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支3、简述我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4、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X5、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6、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的不同含义X7、简述可持续开展理论的根本原那么8、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含义X9、简述政府干预调节的必要性X10、简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派三、论述题1、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进程十2、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

2、必要性派补充内容:1、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展的根本脉络2、试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3、试论科学开展观4、试述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X2、国际收支失衡X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X4、升水与贴水冰5、贸易乘数十6、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二、简做题1、如何理解H-O模型冰2、简述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理论X3、什么是倾销倾销的危害有哪些X4、简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弹性法和货币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理论方法X5、试推导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中吸收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理论方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

3、义支6、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般处理国际收支失衡有哪些调节举措国际收支失衡的现实调节方法"7、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并阐述其政策含义支8、简析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X财政学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行为十2、寻租行为十3、公共物品派4、累进税率十5、起征点与免征额6、价内税与价外税支7、税收原那么8、国债限度十9、赤字财政冰10、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派二、简做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根本特征食2、简述财政职能的根本内容3、简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4、简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支5、简述经济根底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X6、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派7、简述税

4、负转嫁的条件十8、简述国债的功能9、简述国家预算的根本原那么支10、简述我国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派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货币层次支2、流动性偏好支3、倒逼机制十4、单一规那么十5、根底货币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支7、基准利率十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支9、利率与收益率X10、菲利普斯曲线冰11、滞涨冰12、货币政策时滞冰13、“特里芬难题冰二、简做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派2、简述金融创新的原因支3、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根本原那么X三、论述题1、试述金融工程的方法论背景XX2、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试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的重点X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

5、、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支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那么是指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而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根底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2、所有权派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说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3、产权X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4、按劳分配X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通行的分配原那么,其实质就是以

6、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或消费资料的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正比.5、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派经济增长一般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经济开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经济开展显然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经济增长可能会与经济开展不同步,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开展的现象.6、可持续开展X可持续开展指在严格限制人口、提升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展.7、经济全球化冰从广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代表着经济活动从国

7、内向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过程.因此,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融合的过程,是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二、简做题1、简述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支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那么,即资源配置的权利与行为人拥有的资产量成正比.2决策分散化.分散化的家庭和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据对本钱与收益的比拟,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承当相应的经济后果.(3)自由和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作为

8、契约经济,所有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和时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在时机均等、公平交易准那么的约束下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包括消费选择自由、开业自由、就业选择自由和交易自由.(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显示资源稀缺性程度的信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能自动协调微观决策.2、简述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支激进式改革(如苏联、东欧国家)试图通过紧缩货币、放开价格、全面推进自由化和私有化,在短时期内实现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其主要特点包括:(1)在政治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自由化策略,即通过引入多党制来推进民主化进程.(2)在经济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私

9、有化策略,即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3)在经济政策的重构上选择限制货币、放开价格,即实施所谓的休克疗法.渐进式改革(如中国)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认,也不是对原来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场全新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开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特点包括:(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即保持金字塔形的等级架构,通过原先等级架构中的领导人组织市场取向的改革,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扩大的过程中逐渐减小等级规那么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3)先试点,后推广.

10、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3、简述我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支(1)我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有:第一,把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按劳分配为主的条件下采取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决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开展水平.第二,根据“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的成效:即是否越来越开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越来越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越来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三,处理好改革、开展与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与开展中积极推进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第四,随着经济体制改

11、革的不断深入,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治民主化等.(2)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政治企业家行为标准的模糊化导致腐败现象日趋严重.第二,地方政府官员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对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的无视,导致地方的可持续开展能力下降.第三,地方与地方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地方封锁,产生了所谓的“诸侯经济现象.第四,“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方式导致获得试点权的企业或地方因能持续获得垄断性租金而获得优先开展的时机,相反,其它企业或地方那么开展水平相对缺乏,进而导致不同阶层、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12、.4、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X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第一,产权的排他性.产权主体必须对交易对象拥有明晰的、唯一的产权,即产权归属非常明确.一旦确立了排他性产权,产权主体就可以在规那么允许的范围内和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条件下,自由支配、处分产权,并独立承当产权行使的后果,包括收益与本钱.第二,产权的可分割性或可别离性.产权的可分割性是产权可转让性的前提条件.产权的可分割性不仅使产权在量上是可以度量的,而且可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可分割性的权利时实行专业化分工,获取由分工

13、带来的增量收益.第三,产权的可转让性.产权的主体能根据收益最大化的原那么自由地处置归其所有的资产,包括局部或全部权利的让渡.第四,产权的有效保护.有效率的交易不仅需要明确地界定产权,而且要求有效地保护产权.5、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X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收入分配关系上的一个表达,按生产要素分配那么表达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那么.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通行的分配原那么,其实质就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

14、或消费资料的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正比.按生产要素分配中通行的那么是所有权标准,要素所有者依据其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标准支配着收入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所有权标准支配着收入分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收入分配中,劳动标准和所有权标准,二者兼而有之.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的分配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因此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要借助于价格机制来实现.按要素分配就是按所有者提供的要素和要素价格来分配,这种分配建立在等价交换

15、根底上.按劳分配中通行着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等量劳动相交换不仅不能脱离等价交换,而且必须借助于等价交换来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和物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的积累和资本积累,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升.6、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的不同含义X经济增长一般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经济开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

16、变革.经济开展显然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经济增长可能会与经济开展不同步,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开展的现象.7、简述可持续开展理论的根本原那么可持续开展指在严格限制人口、提升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展.可持续开展的理论内涵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根本原那么:(1)持续性原那么.可持续开展观念坚持人的开展与自然生态运行和谐开展,并最终效劳于人的原那么.(2)公平性原那么.可持续开展观念强调每一代的开展既应维护当代人的公平开展,也应维护代际间的公平开展,即应处理好社会开展过程中的经济开展与自然资源储藏、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本代人

17、开展与后代人开展、阶段性开展与持续性开展、内源性开展与派生性及一体性开展的协调统一关系.(3)共同性原那么.可持续开展观表达了在国际开展事务中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具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应力求平等合作、共同协调开展的思想.8、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含义X从广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代表着经济活动从国内向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过程.因此,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融合的过程,是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员流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实现经济互动的四个根本途径.首先,要实现产业的

18、跨国转移,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的跨国流动缺一不可;其次,随着产业转移的实现,商品、资金、技术等的跨国流动又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互动是以产业转移为纽带而发生的.产业转移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因此其根源在国内,外部因素起着强化作用.9、简述政府干预(调节)的必要性X(1)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10、简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派(1)根本目标:效率、增长、稳定.一般来说,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是效率,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为人们获得最大利益的手段.经济增长的原始推动一般是资本积累,它会引起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因此,

19、保持经济的“稳定就成为一个社会的客观要求,政府需要通过刺激、诱导生产活动而使就业、收入和物价得以稳定.经济福利.效率和增长这样的根本目标最终要服务于经济福利的实现,经济福利根据所谓的人类生存的根本构成要素,可以区分为最低的生存需要和超过根本需要的精神、文化需要.分配公正.国民收入一般采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初次分配所遵循的是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那么,追求的是效率目标;再分配是一种以保证根本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平等分配.政府较好的选择是把以上两种分配原那么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2)具体目标: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通常是计算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物价稳

20、定.物价稳定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而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常借助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充分就业.是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产业结构高级化.开展根底产业,扶持支柱产业,调整夕阳产业,谋求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合理布局及资源的最正确配置.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核心是外汇供求的平衡,而外汇平衡的物质根底是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将直接影响国内总供求的情况.三、论述题1、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进程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中,我国根本走了一条闭关锁国的自我开展道路.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

21、为中央、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新时期的根本路线,对外开放成为党的根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根本国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三个主要目标和任务:即,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开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2001年,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契机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对外开放根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开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平安.2、阐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必要性X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有其要性.这是由于:(1)政府干预是实现经济开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2)政府干预是开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觉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需要.(3)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调节缺乏的需要.补充内容:1、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展的根本脉络改革开放30年来

2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经历了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等不同的阶段,并逐步从此前高度集权的方案经济体制转向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跨入现代的工业社会,由相对封闭的自我开展思路调整为努力融入全球化市场进程的实践.事实上,在每一个不同的经济开展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都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时代倾向性: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围绕放权让利进行讨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方案与市场关系进行讨论研究;新世纪以来关注和研究的更多地那么是对产权制度的改革.综合而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开展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

24、关注资源配置;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2、试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原有根本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一系列创新的理论观点后不断形成的.核心理论观点有(逐一展开,很重要!):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25、.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理论.3、试论科学开展观(1)科学开展观产生的背景科学开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开展趋势,总结世界各国开展的实践经验,着眼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的根底上而提出来的.(2)科学开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开展是科学开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开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首先,科学开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为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条件.其次,以人为本的开展观是在扬弃民本与物本开展观根底上的科学开展观,是社会开展观

26、演进的一次质的飞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开展是科学开展观的根本内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开展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表达了经济开展、社会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的统一,表达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表达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统筹兼顾是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开展观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开展政策、采取开展举措的实践运用中,要求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谋划、兼顾各方、协调开展.要能够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CopyrightSmartlion?统筹国内开展与对外开放.(3)科学开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开

27、展观是开展观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开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科学开展观不仅对丰富和完善开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实现人民的发展权提供了根本方针.具体表现在:科学开展观为开展观提供了价值理念、指明了价值目标;科学开展观拓展了开展观的范围、完善了开展观的理论根底;科学开展观指明了开展观的实现途径.开展观的贯彻实施,既有赖于主体自主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又离不开国家的保证、调节与干预.4、试述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解:(1)在理论层面上,由于分工可以提升劳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贸易开放使得分工体系从国内跨越国界,

28、意味着分工的深化和开展,于是,不难推断,贸易开放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并推动经济增长.具体来看,产品、效劳、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的跨国流动,不仅满足了实现分工利益的最根本要求,即市场边界的不断扩张,同时也使得经济增长突破了在一国范围内面临的生产投入方面的约束;在市场竞争和要素流动过程中,技术外溢、干中学、制度变迁等动态效应实际又进一步强化了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2)从现实情况来看,实行外向型开展战略的国家一般较实行内向型开展战略的国家有着更好的经济增长表现,并且早期实行内向型开展战略的国家在进行以更高的外向型为目标的改革后,经济运行往往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而言,贸易开放对于一国进口水平

29、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规模经济的实现、各产业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外资的流入以及国内贸易部门技术的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贸易开放最终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如何,还要看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否促成或配合有益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制度变革和结构调整过程.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X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方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通过征收关税,进口国可以提升进口商品的本钱从而削弱其竞争水平,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s,简称NTB是指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举措.

30、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也称为直接的数量限制,是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这类举措有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举措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规定,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最低进口限价、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等.2、国际收支失衡X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升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的困难.即对外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开展,因此需要进行调

31、整.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派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根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在上下限范围内波动.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治理的浮动情况.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4、升水与贴水X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与近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近期的要高,贴水那么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利息较高的大多呈贴水.5、贸易乘数十贸易乘数

32、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应用,用来分析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描述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贸易乘数原理主要揭示了自发的出口变动与其引致的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增加出口有利于提升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6、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X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集中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方面:1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本钱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本钱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2贸易转移指产品从低本钱供给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本钱供给国成员国的过程或现象.贸易创造对于经济开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贸易转移那

33、么是在一体化过程中应予注意的情况.二、简做题1、如何理解H-O模型X(1) H-O模型的根本内容根本论点有三:第一,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拟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总是出口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需要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第二,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比方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即要素禀赋不同,那么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本钱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第三,国际贸易的结果一般会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要素报酬工资、地租、利息等的差异缩小

34、,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2) H-O模型的根本内在逻辑关系: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根底;价格绝对差是由本钱绝对差决定的;本钱绝对差是由要素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差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的供给那么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3) H-O模型的政策含义: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须考虑的.4对H-O模型的评价:该模型从一国根本经济资源优势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是H-O理论有益的方面;但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35、同时该理论比拟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另外对于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也影响了该理论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2、简述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理论X略,见大纲P3533、什么是倾销倾销的危害有哪些X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倾销有以下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这里的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1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

36、海外市场份额.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倾销厂商为了弥补在海外市场低价策略的损失,使本国消费者长期处于垄断高价之下,无法享受合理的消费权利.实际上,倾销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是以侵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3扰乱出口国的市场秩序倾销厂商低价销售行为会创造一种虚假的竞争优势,引发国内其他生产厂商的过度竞争,造成出口国物质与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按比拟优势进行配置时的使用效率.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1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开展;2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3威胁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和新兴产业的建立;4对第三国的影响:在进口国市场上存在第三国出口产品竞争的情况下,倾销产品导致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

37、,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减少.4、简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弹性法和货币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理论方法)X(1)弹性法是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进行的,其核心是根据进出口的价格需求条件,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到达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弹性法发挥作用的条件包括对方不报复,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同时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弹性法的使用存在着J曲线效应,即本币贬值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

38、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2)货币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国内货币供给限制国内需求,进而调整国际收支的变动.即国内货币供给是国际储藏(可以视为进出口的差额)与国内信贷额之和,于是国际储藏的变动(国际收支的变动)是国内货币供给减去国内信贷额的结果.如果信贷额的发行大于对货币供给的需要,国际收支便会恶化,反之那么改善.所以限制信贷发行和出售储藏资产是调整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注:.货币供给=国际收支+信贷,国际收支=货币供给-信贷5、试推导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中吸收法(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理论方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支吸收法采用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

39、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治理.根本公式如下:Y=C+I+G+(X-M),其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出口,G为政府开支,M为进口.变换后为:X-M=Y-(C+I+G)设BOP=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那么有:BOP=Y-(C+I+G),令A=C+I+G为吸收,那么有BOP=Y-A如果A大于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那么改善.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整国民收入,一种是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升总体生产力,这要求有闲置的资源.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

40、.与弹性法相比,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以及进口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并且在理论和政策上无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6、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般处理国际收支失衡有哪些调节举措(国际收支失衡的现实调节方法)*(1)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该举措表达在出口所得需根据官方汇率出售给指定银行,进口用汇需得到有关当局的批准,本币出入境受到严格治理,个人用汇受到限制,实行外汇管制的目的在于集中使用外汇,限制进口数量,保持国际收支的平

41、衡.派(2)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举措.包括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汇、进口许可、进口审批、卫生检疫制度、进口垄断、国内歧视性采购、征收歧视性国内税收等,目的在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贸易角度调整国际收支.除此之外,也可从鼓励外资流入等方面调整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工程,这些就需要该国在对外开放的政策、根底设施、引进外资的环境等各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7、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并阐述其政策含义支(1)贸易乘数理论的提出: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2)贸易乘数公式的推导:从总需求角度有

42、: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令t=G,变换:C+I+X=C+S+M即:I+X=S+M设dl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那么有:dldX=dSdM.1.变形后:dl+dX=(dS/dY+dM/dY)dY,dY=()IJ(dI+dY)dS/dYdM/dY假设令dS=d40dY11那么有:一=(=一),即为贸易乘数(个人注:出口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奉献率).dXdM/dYm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在出口增加时,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国民收入最终增加的倍数就越大;反之那么越小.在现实中,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总小于1,即出口扩大所增加的收入中总

43、会有一局部用于购置本国产品,这样便可循环往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一轮一轮地增加.1r,一,一一【注】m=dM/dY定义为边际进口倾向,贸易乘数(一)即为边际进口倾向(m)的倒数.mM=M0mY(3)贸易乘数的政策意义:贸易乘数说明了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它在就业方案和进出口安排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由于对外贸易乘数是边际进口倾向的倒数,所以,其最直接的政策含义是,一国的出口收入不应过多地用于进口外国的产品而应更多地购置本国产品,这将有利于乘数的增大,从而带动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出口收入的增量局部应尽量少用于进口,以扩大出口对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贸

44、易乘数的政策含义并不完全在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促进经济的开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它与就业目标也紧密相关.比方,出口能够刺激出口部门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促进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这有利于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时机.(4)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总的说来,贸易乘数向我们揭示了对外贸易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乘数理论对于经济的促进机制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尤其是该理论阐明了进出口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该理论的适用性受到了较大限制.8、简析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X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静态债务指标为:(1)经济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

45、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关系,其值应小于30%.(经济债务率=未归还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x100%)(2)出口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未归还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其值应小于100%.(出口债务率=未归还外债余额出口收入X100%)当年还本付息M100%)出口收入(经济现值债务率未归还债务现值国民生产总值X100%)(2)出口现值债务率:等于未归还债务与当年出口总收入之比,标超过临界值的60%,为中等债务国家,以下那么为轻度债务国家.20%为临界值,并且当实际指(3)偿债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

46、收人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其值应小于20%.(出口债务率1995年起,世界银行开始采用现值法,即用债务的现值替代名义值来衡量一国的债务水平.(经济现值债务率未归还债务现值出口X100%)除了一般指标之外,还要注意债务结构指标,即债务的币种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的来源结构及债务的利息结构.CopyrightSmartlion?(1)经济现值债务率:等于未归还债务现值与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80%为临界值.财政学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行为十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当任何本钱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

47、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力被提供.2、寻租行为十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3、公共物品X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效劳.4、累进税率十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假设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根据与之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

48、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5、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收的数额.6、价内税与价外税支以税收和价格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局部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7、税收原那么是指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那么,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治理状况的根本标准.8、国债限度十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所谓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

49、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二是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9、赤字财政冰指政府有意识、有方案地利用预算赤字,以熨平经济波动,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10、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派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发动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二、简做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根本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

50、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加总.(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异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得不对称的少量费用.(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甚于局部,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

51、只能是对“M局部的抽取.2、简述财政职能的根本内容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发动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一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工程,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4)经济开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

52、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开展.3、简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举措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短缺和过剩、信息缺乏、官僚主义、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等方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原因:一是投票规那么的缺陷导致政

53、府决策无效率;二是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三是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鼓励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二是缺乏降低本钱的鼓励导致的无效率.(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有些政府干预形式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由于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4、简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支(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那么

54、.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升.认为现代工业的开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与威斯曼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如战争)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开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3)经济开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开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

55、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开展提供社会根底设施;在开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到达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根底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效劳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4)官僚行为增长论.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效劳的部门.美国经济学家尼斯克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因此,官僚机构通常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一是

56、千方百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二是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须的投入量.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5、简述经济根底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X(1)政府直接投资,无偿提供方式.这种方式是指政府直接进行根底设施投资,并由政府弥补全部生产本钱,向公众免费提供,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这是一种最根本的根底设施投资方式.这类根底设施由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2)政府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方式.这种方式是指政府直接进行根底设施投资,由特定的政府部门进行非营利性经营,资金来源主要是收费.这是一种常见的根底设施投资方式.这类基础设施有机场、码头、邮政等.(3)财政投融资方式.财政投融资方式是指以国家的信用为根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4)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BOT).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根底设施建设工程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由其组建一个工程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