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薛 捷,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摘要: 对共性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我国在共性技术开发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在共性技术开发上应该采用 “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式。关键词: 共性技术; 官产学研合作; 创新平台一、引 言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定义, 现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 或进一步的观察, 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

2、过程的潜力。 国内学者李纪珍在其研究中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 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 而马名杰、胡小江、项哲学等学者在研究中则强调, 共性技术是一种竞争前技术( Pre- competitive) , 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 是基础研究形成商业应用的基础, 并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由上述学者和机构对于产业共性技术所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都突出了共性技术的一些共同特点, 如共性技术处于竞争前阶段, 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可能导致

3、严重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等。基于这些特点, 本研究认为, 共性技术作为 “ 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 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 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 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世界各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成为一种潮流,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研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特点和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

4、进行研究, 提出可供借鉴的方面, 以期为我国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二、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1. 各国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共性技术政策在发达国家的技术政策中确立了地位, 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对研究开发活动的宏观调控与支持力度, 对研发活动的投入体现出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国家行为。 从世界各国对共性技术的开发模式来看, 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主要有以美国、欧盟、加拿大等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政府的作用不一样, 对于共性技术的支持所采取的具体方式也

5、不一样, 本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举措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见表 1) 。2. 各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 ( 1) 各国政府加强了自身在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指导产业共性技术对于各国产业的快速发展, 巩固和提升各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和竞争优势意义重大, 进而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因此, 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本国共性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 如美国在 1991 年 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就提出了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 这一报告也预示着西方国家过去长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使科技发展保持正确的方

6、向, 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欧盟则通过欧洲科技发展框架计划、尤里卡计划( EUREKA) 以及欧洲科技合作计划(COST)等来推进“ 欧洲研究区”的建立, 以联合欧洲各国的科技力量,努力落实各项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 增强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日本政府对于共性技术发展的把握则要更早一些 , 早 在 20 世 纪 60年代, 日本的通产省就开始了技术预测工作, 到了 80 年代, 日本政府更是明确提出日本的 “ 技术立国”战略, 同时制定相应的“产 业 科 技 研 究 开 发方针要点”, 以期全面推动日本重要行业关键 共 性 技 术的 发 展 。这一战略使得日本能够在电子信

7、息、 先进制造、 集成电路等领域集全国科技、 产业界 之 力 进 行 开 发 , 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某些技术领域赶上和超过了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成为他们的强大竞争对手。 这也表明了政府在共性技术开发方面发挥指导作用的重要性。 ( 2) 对共性技术的支持已在各国的技术政策中得到体现由前面对于共性技术特征的分析可知, 共性技术的外部性可能导致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又往往可以帮助一个国家缩小技术差距或者形成行业的技术优势。面对这些问题, 各国都选择了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对共性技术的研发进行直接干预, 支持共性技术研究已成为各国国家技术政策的一项重要原则。如美国的半导体制

8、造技术联合体 ( Sematech) 、 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 PNGA) 、先进技术计划( ATP) 等大型合作计划, 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联合体( VLSI) 、第五代计算机计划, 欧盟的 “ 框架计划”、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计划( ESPRIT) 、尤里卡计划( EUREKA) , 韩国的共性技术开发计划等, 都是依靠国家技术政策来推进共性技术开发的实例。此外, 各国还常常为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大量基础基金, 以稳定研究队伍, 同时保证技术研究的顺利进行。 像美国最重要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机构 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 NIST) , 2003 年的预算超过了 9 亿美元; 德国

9、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的研发经费中,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基本经费就占到了 1 /3, 剩下的 2 /3 则是政府委托研发项目合同经费和企业委托项目合同经费; 韩国负责基础性研究的生产技术研究院( KIST) 每年的政府拨款则高达约 2 亿美元; 而日本在很多基础性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上更是采取了全额资助的方式。 ( 3) 各国政府对于共性技术的支持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产业、 不同的共性技术在外部性特征、离市场开发应用的距离、市场失灵的程度、企业的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也导致了各国政府在共性技术开发上的干预和资助程度的不一样。 如果共性技术的外部性特征明显, 距

10、离市场应用较远, 基础性强, 而且行业内的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较低, 那么政府的介入程度一般就比较深入, 资助额度也会比较大。如日本政府为了开发能够跨行业应用, 增强本国企业生产自动化能力的共性技术, 就实施了下一代制造计划 ( NGM) 并承担了全部开发费用, 而美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加拿大的国家研究委员会 ( NRC) 、 韩国的生产技术研究院( KIST) 等都是承担具有这类特征产业共性技术的主体。 对于离市场应用较近、企业开发能力较强的共性技术, 政府就应该减少投资, 而应引导企业成为开发主体。 如美国的数字电视大联盟( GA) 、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 MCC)

11、等研究计划就是以企业为主体。 ( 4) 合作研究已成为各国共性技术开发的主要形式合作研究开发除出了被认为有利于广泛利用各方资源、提高技术开发效率之外, 还被各国认为是有利于共性技术扩散的有效组织形式, 因此, 合作研究被作为政府资助的首要标准。 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政府对于合作研究的共性技术开发都给予了一定的资助, 在重要领域, 政府甚至亲自牵头组建合作组织, 以促进产业界与科技界以及大学的合作。 这一点在日本和韩国的科技计划中得到很强烈的体现, 而在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合体( Sematech) 计划、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 PNGA) 、欧洲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战略( ESPRIT

12、) 等计划中, 同样也可以看到政府在推进合作研究上所作的努力。 ( 5) 企业在各国共性技术开发中的地位突出共性技术研发中产业界作用日益突出, 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接合点, 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只有企业成为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主力军, 技术发展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 国外的经验证明, 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良好的 “ 官产学研”合作, 在促进共性技术的开发和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吸收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究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政府和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以便对复杂产品体系在系统水平上协调 R&D 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如美国政府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形成的 “ 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 PNGA) ”战略

13、联盟、与柯达和摩托罗拉公司成立的 “ 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 MCC) ”战略联盟, 日本通产省联合富士通、日立等 5家公司组成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联合体( VLSI) 等。 二是资助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开 发 。 如 美 国 先 进 技 术 计 划 ( ATP) 1990 年 到1995 年资助的 266 个项目中, 36%的资助给予合资公司和联合体 ( 三个以上的公司) , 而在 1990 年-1998 年期间, ATP 计划共立项 431 个项目, 总投入 28亿美元, 其中, 一半以上由产业界投入, 大大提高了美国产业界依靠科技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欧盟框架计划也同

14、样重视企业在共性技术开发中的地位, 尤里卡计划( EUREKA) 便吸引了上千家欧洲高技术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参与。除了在投入上资助, 各国还非常注重吸引企业加入共性技术开发队伍的软环境建设。如美、欧、日等国在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共同做法就是在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上向企业倾斜, 通过授予企业专有权, 鼓励企业积极从事共性技术研究和扩散。三、对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启示1.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产业共性技术进步共性技术政策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 也同样适用于奉行技术追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未健全, 在技术发展上正处于从引进、模仿、消化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之中,

15、 企业很难主动进行共性技术的开发并成为共性技术开发的主导力量。 因此, 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的共性技术开发模式就不太适合我国国情。 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的进步。面对由于共性技术的外部性特征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 政府必须要发挥其在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完善共性技术开发的环境, 加快共性技术的快速转化。 ( 1) 政府应明确开发共性技术的巨大意义共性技术是在基础研究或者基础科学之上的集成性创新和自主创新, 其研究和开发对于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 为企业后续的竞争性技术开发和自主技术创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发展共性技术对于我国

16、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只有明确了开发产业共性技术的重要意义, 才能强化以集中资源、突出共性、突破重点为特点的政策理念, 推进产业组织政策、财政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相关政策的配套, 同时采取有针对性、有效率和有利于共性技术扩散和应用的组织方式, 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确定技术方向, 设立 “ 共性技术发展基金”, 确立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合作框架, 促进“ 官产学研”合作进行共性技术的开发。 ( 2) 政府应致力于解决共性技术开发的双重失灵问题政府要积极干预, 作为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来发挥作用, 克服在共性技术开发中所遇到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 首先, 要积极地

17、开展共性技术的预测和共性技术开发计划的制定, 这也是实施共性技术开发的基础。在共性技术的预测和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采用政府牵头, 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参与的方式, 选择那些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予以优先发展。这种多方参与的方式还可避免共性技术与市场需求、研究部门与生产部门脱节的问题出现。其次, 政府要加强财政支持强度, 加强对产业共性技术研究, 综合考虑共性技术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程度、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等因素, 体现国家 “ 有所为”的政策取向, 对基础性强、公共品特征明显的共性技术加大投入力度, 同时引导相关的研究院所、研究型大学

18、以及企业成立合作组织来对这类共性技术进行研发, 以加快共性技术的开发速度。 ( 3) 政府要完善共性技术合作开发的环境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完善社会支撑体系, 同时通过制定合作框架、提供补贴、减少税收等方式, 为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提供一个有利于合作与发展的空间, 减少合作的交易费用和文化、利益的冲突所导致的低效现象, 推进研发合作链条的创新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形成, 从而引导共性技术的合作、开发和扩散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 4) 政府要推进共性技术的快速转化政府要对共性技术的扩散和转化进行引导, 对合作开发各方主体的利益进行协调与补偿, 采用合理的扩散形式以使行业内的企

19、业能够快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共性技术, 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竞争性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达到通过共性技术的开发推动产业整体进步、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目的。2. 我国应鼓励发展 “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来开发产业共性技术共性技术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影响面广的特点, 政府关注的焦点是基础性研究开发活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问题, 大学和科研院所则主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 而企业则主要关心面向消费市场的科学技术的商业应用。 因此, 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之间就需要一个衔接, 也即对共性技术的开发。 在我国的现阶段, 依靠政府、大学、科研院所或者企业任何一种组织的力量来单独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

20、, 实力都还显得有些薄弱, 而学习发达国家在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经验, 联合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力量, 优势互补, 高效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则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有效形式。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 “ 官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联合基础研究和市场应用研究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式( 见图 1) 。采用这种合作形式来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必须要注重两点: ( 1) 要注重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作用在基础研究方面, 研究型大学和大型科研院所是最重要的研究主体, 因此, 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共性技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源。 进入国家 “ 985 工程”的 38 所高校都是以科研为主的大学, 其

21、学科门类齐全, 具有良好的科研设施和环境, 有利于开展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科研课题。在有研究型大学参加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中, 大学研究能针对企业所需, 将产业技术与科学研究结合,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接受研究成果, 具有很高学术声誉和造诣的大学研究人员能够吸引产业界相当多的资金, 同时产业界也很少限制大学对技术成果的公开发表。 与此同时, 我国还有一批基础好、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且已建立良好运行机制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科研院所, 如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大院大所一直是从事共性技术和战略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骨干力量, 这类行业性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且具有长期从事共性技术研究和技术扩散的经验。 因此, 积极鼓励和引导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承担共性技术研究课题, 充分发挥其创新源作用, 对当前组织共性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共性技术成果的开发, 而且有利于共性技术成果的扩散和企业的商业应用。 ( 2) 要注重发挥企业在共性技术平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其在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由于共性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差异化的商业产品、工艺和服务, 这些都影响到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难度较大、引进困难、风险高、开发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都很大, 但如果考虑到 “ 官产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