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体积的练习课_第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体积的练习课_第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体积的练习课_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体积的练习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填空。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倍。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 ,相当 于圆锥的 倍。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老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

2、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读题后,老师可以先后提问:这道题什么?求什么?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指名学生答复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读题后,老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展计算吗?为什么?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分别指名学生答复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

3、。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读题后,老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1练习十二的第10*题。老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 。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 。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2练习十二的第11*题。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

4、。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X=9.6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3练习十二的第12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

5、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

6、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