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是一项国家标准,主要针对手动托盘搬运车的设计、制造、性能要求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以人力为动力源的手动托盘搬运车,包括但不限于在仓库、超市等场所用于货物短距离搬运的设备。

根据这项标准,手动托盘搬运车应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并且在其设计上需要考虑到操作者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标准中详细列出了对手动托盘搬运车各个部件的要求,比如手柄、轮子、货叉等关键组件的具体规格和技术参数。此外,还特别强调了产品的稳定性和耐久度测试方法,确保产品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不易损坏。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26947-2023
  • 2011-09-29 颁布
  • 2012-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_第1页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_第2页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53.060

J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

Handpallettrucks

2011-09-29发布

2012-02-01实施

微ftT!质ff篇TF曇发布

GB/T26947—2011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金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序康、王军、周学军、徐柏松、丁冬华。

I

GB/T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动托盘搬运车(以下简称托盘车)的结构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载荷不大于3000kg,货叉上表面最大离地高度不大于300mm的手动托盘搬运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eqvISO2409=1992)

GB/T13306标牌

3结构参数

3.1托盘车的结构参数代号见图1和表1。

C

4

图1

结构参数代号

结构参数代号

结构参数代号

额定载荷Q

货叉最低高度A

货叉最大外侧间距6

载荷中心C

货叉最大起升距离h

装置宽度M

初始轴距J;

手柄高度h2

货叉宽度

工作轴距

货叉长度1

货叉厚度5

前轮轮距b3

总体长度h

货叉最小离地距离m

后轮轮距b2

装置长度

最小转弯半径Wa

注1:载荷中心——货叉长度的1/2(圆整至50mm)。注2:初始轴距——货叉最低高度时的轴距。注3:工作轴距——货叉最大起升距离时的轴距。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托盘车工作时环境温度为一20°C〜+45°C。

4.1.2托盘车作业的地面应坚硬、相对水平、表面平整。

4.2托盘车主要尺寸和性能

4.2.1托盘车主要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图1、图2、图3和表2的规定。

表2 单位为毫米

参数名称

要求

货叉最低高度 h

<90

货叉最大起升距离 Ai

>标称值

货叉最大外侧间距 b

6士(W1%

高度(手柄) h2

1100〜1300

拖车时手柄高度 A

700〜1000

拖车时手柄与前轮前沿的水平距离 B

>500

自重

标称重量的±10%

4.2.2手柄结构尺寸和性能要求如下:

a) 手柄的握杆部分应是封闭环形或类似的结构,见图4;

b) 手柄握杆的杆径D应为25mm〜35mm,见图4(非圆杆按最大外接圆尺寸确定);

c) 手柄握杆宽度F应大于100mm,见图4(杆部允许做成非直段式);

d) 控制杆应位于手柄握杆的封闭环形或类似的结构内部,而且利于操作的部位,使得操作者无需释放握杆即可进行操作,见图4;

e) 控制杆应有下降、中位、起升三个档位,其中:下降档无需在档位上停留,中位档和起升档应能在各自档位上停留,见图4。

F

F

说明:

D——杆径;

F宽度;

1——下降;

2——中位;

3 起升o

图4

4.3使用性能

4.3.1托盘车在无载和额定载荷下作起升与下降、推动和拖动以及转向等工作时,各构件动作应正常,货叉在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均应平稳上升和下降,不应有卡滞现象及异常声响。

4.3.2托盘车的控制杆工况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控制杆在起升档时摇动手柄,货叉应上升;

b) 控制杆在中位档时摇动手柄,货叉应保持静止,即货叉不能上升和下降;

c) 扳起控制杆在下降档时,货叉应能下降;

d)控制杆扳至下降档松手后,控制杆应能自动回到中位。

4.3.3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泵的容积效率不应小于90%。

4.3.4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10min时段内的货叉自然下滑量不应大于10mm。4.3.5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下降速度可控或自动限速到小于或等于100mm/s。4.3.6托盘车的操作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额定载荷Q/kg

滚动力/N

起升操作力/N

转向操作力/N

下降启动力/N

启动阻力

滚动阻力

<500

<200

<100

150

200

<150

500<Q<l000

<300

<200

250

300

1000<Q=Cl500

<400

<300

350

300

1500<Q<2000

<500

<400

400

300

2000<Q<2500

<860

<580

400

400

2500<QsC3000

<1000

<750

400

400

4.4结构强度

托盘车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进行1.33倍额定载荷试验后应无永久性变形和损坏。

4.5可靠性

托盘车经额定载荷下连续作升降动作2000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液压系统漏油、焊缝开裂、零件断裂、零件脱出、车轮脱胶、车轮龟裂以及货叉和结构件无大的视觉变形,整机还应能正常工作。

4.6安全阀

托盘车液压系统中应装有过载保护的安全阀。

4.7液压系统密封性

托盘车的液压系统密封性应可靠,无渗漏油现象。

4.8表面质量

托盘车外露表面应光洁、美观。油漆(或喷涂)应均匀,不应有裂纹、起皮、流挂及起泡等缺陷。漆膜的附着力不应低于GB/T9286—1998中规定的2级质量要求。

4.9安全警示

对托盘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应提出文字或图形警示。

4.10制动器

配有制动器的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应能在5%的硬质平整的混凝土斜坡上停止5min。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在进行试验前,托盘车应具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5.1.2试验环境温度为10°C〜35°C。

5.1.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

5.1.4试验场地应为硬质、清洁、坡度不大于0.5%的平整光滑的混凝土地面。

5.1.5试验仪器应在试验前进行校对和检定(有效期内可不重复检定)。

5.1.6试验载荷的质量与托盘车的额定载荷一致,其误差为1%。

5.1.7试验时,试验载荷应均匀分布在货叉的上表面。

5.2试验方法

5.2.1主要尺寸和性能参数的测定

托盘车在无载状态下,进行表2内容的测定。

5.2.2手柄结构尺寸和性能的测定

托盘车在无载状态下,进行4.2.2内容的测定。

5.2.3无载试验

托盘车在无载状态下,控制杆放在起升档,均匀摇动手柄,观测货叉能否平稳地上升到最大高度,然后扳起控制杆,观测货叉能否均匀地下降至最低位置,再作转向、拖拉试验,观测是否有异常。

5.2.4额定载荷试验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测试方法同5.2.3。

5.2.5控制杆工况

托盘车在无载状态下,控制杆工况的试验内容如下:

a) 将控制杆扳至上升档,摇动手柄,观测货叉能否上升;

b) 将控制杆扳至中位档,摇动手柄,观测货叉能否保持停止(无上升和下降现象);

c) 将控制杆扳至下降档,观测货叉能否下降;

d) 将控制杆扳至下降档后再释放手指,观测控制杆是否自动回落到中位档。

5.2.6泵的容积效率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预升货叉使载荷离开最低位置后,将手柄全程连续摇动5次,测出活塞杆或柱塞的起升行程,再测出泵芯的实际最大行程,按式(1)计算出容积效率。

式中:

D——活塞式油缸为油缸内径,柱塞式油缸为柱塞杆径,单位为毫米(mm);

d——活塞式泵体为泵缸内径,柱塞式泵体为泵芯杆径,单位为毫米(mm);

H}——手柄全程连续摇动5次时活塞杆或柱塞的起升行程,单位为毫米(mm);

H2 粟芯的最大实际行程,单位为暈米(mm)。

容积效率测2次取平均值。

5.2.7货叉自然下滑量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把货叉起升到约Ai/2处,将控制杆放置在中位档,用百分表测定叉根处在

10min时段的总下降值为货叉自然下滑量。

5.2.8下降速度可控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将货叉升到最高位置,操作控制杆,使其从中位档的位置向下降档位置方向缓慢扳动或移动,此时货叉的下降速度与控制杆的扳转角或行程大小呈递增关系,为下降速度可控。

5.2.9下降速度自动限速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将货叉升到最高位置,操作控制杆从中位档的位置快速扳至下降档的位置,此时的货叉将按自动限速的最高速度下降,按式(2)计算出实际下降速度,共测3次,取平均值。

式中:

v 速度,单位为毫米每秒(mm/s);

h,—货叉起升距离,单位为毫米(mm);

t—货叉下降所用时间,单位为秒(s)。

5.2.10操作力

5.2.10.1启动阻力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升起货叉使试验载荷离开地面后,将控制杆放置在中位档,手拉测力计(如手持式弹簧秤)作用于手柄上,沿箭头方向缓慢拉动,使托盘车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启动状态时的最大拉力,二个方向各测一次,取平均值,见图5、图6。

5.2.10.2滚动阻力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升起货叉使试验载荷离开地面后,将控制杆放置在中位档,手拉测力计(如手持式弹簧秤),作用于手柄上,沿箭头方向缓慢拉动测力计.使托盘车的运行速度达到0.5m/s±0.1m/s并保持此速度时的最大拉力,二个方向各测一次,取平均值,见图5、图6。

5.2.10.3起升操作力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起升货叉使试验载荷离开地面后,将控制杆放置在起升档,手拉测力计(如手持式弹簧秤),沿手柄摇动的切线方向测出手柄上的最大拉力,见图7,共测2次,取平均值为起升力。

图7

9

5.2.10.4转向操作力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升起货叉使试验载荷离开地面后,将控制杆放置在中位,再将手柄摇至距地面高度900mm±50mm处,并保持此高度,然后手拉测力计(如手持式弹簧秤),沿转向的切线方向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转动状态时的最大拉力,见图8,两方向各测1次,取平均值为转向力。

单位为毫米

5.2.10.5下降启动力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升起货叉到大约么/2处,将控制杆放置在中位,并使手柄处于直立位置,手拉测力计(如手持式弹簧秤),作用于控制杆的尾部上见图9,缓慢拉动控制杆.测出货叉开始下降时的最大拉力,共测2次,取平均值为下降启动力。

5.2.11安全阀

托盘车分别在额定载荷和1.2倍载荷下做起升试验。

注:超载试验的质M0,不应大于托盘车系统和结构件允许的极限值,一般取1.15-1.25倍的额定载荷。

5.2.12结构强度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先升至最高,再在货叉上施加上0.33倍额定载荷的静载荷,静置持续时间为15mino

5.2.13可靠性

托盘车在额定载荷下,以(18+5)次/min的频速摇动手柄,使货叉由最低位升到最高位,然后将控制杆扳至下降位置,使货叉降到最低位置为1次升降过程,连续升降2000次,试验结束后,复试5.2.3无载试验。

注1:试验载荷底面高度为托盘车货叉最低高度h再加10mm〜15mm,使托盘车的货叉能够顺利进人。注2:连续试验可能使泵的温度升高,当泵外部温度达65°C时允其冷却后再试。

5.2.14液压系统密封性

按5.2.13做完可靠性试验后,用餐巾纸擦拭泵芯、活塞杆、阀杆等滑动表面和液压零件、管路、螺塞的机械联接处以及液压零件的焊缝等部位,查看是否有渗漏油的迹象。

5.2.15表面质量

托盘车的外表面按4.8要求目测检查。漆膜的附着力按GB/T9286—1998的规定进行试验,任取三处,结果取最低值。

5.2.16制动器

在额定载荷下,将托盘车停在5%的硬质平整的混凝土斜坡上,观测5min,上下坡各做一次。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托盘车出厂交货前应进行出厂检验。

6.1.2采用抽样法检验批量生产的托盘车。

6.2型式试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设计、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6.3试验项目

托盘车试验项目见表4。

表4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手柄结构尺寸和性能要求

控制杆工况

货叉最低高度h

货叉最大起升距离h.

货叉外侧距离b平行度误差

高度(手柄)a2

拖车时手柄与前轮前沿的水平距离B

表面质量

自重

无载试验

额定载试验

泵的容积效率

自然下滑量

下降速度可控或自动限速

操作力

安全阀

表4(续)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结构强度

可靠性

液压系统密封性

制动器

注1:“△”表示应做项目。

注2:未配置制动器的托盘车不做制动器试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每辆托盘车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其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并标明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型号;

b)

额定起重量;

c)

产品规格;

d)

自重;

e)

生产日期及出厂编号;

f)

制造商名称。

7.2包装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