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 导论1.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同于对象范围,它要比对象范围宽泛。财政学的对象范围主要是阐述财政学的特有任务,弄清财政学所要探明的特殊矛盾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财政学的研究范围除对象范围外,还需要联系其他方面或学科来加以研究。2.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是否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

2、式。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它不同于财政学的对象范围。 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3.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主差异表现在何处. 现代财政学认为,传统的财政范畴,如税收、支出、公债、预算等只是财政学主题的一部分,必须跳出财政谈财政。 现代财政学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而且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相当大的影响。 总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能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到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有人提出

3、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等名称来代替财政学。4.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从本质上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从具体方法来说,包括历史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宏观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等等,但主要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及其统一。 第一章1. 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财政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只有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财政才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国家为了维持它的存在和行使它的政治和经济职能,就需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财富。国家产生后,国家财政也就产生了。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4、,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2.怎样理解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还是一个政治范畴"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由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运动,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属于经济范畴。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成为一定社会形态下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上一个特殊部分,亦应属于经济范畴。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有了人类社会就存在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又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不复存在。 财政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古今中外,不论何种性质的国家,财政都是作为一定阶级专政国家的分配工具,是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证的,所以,它属于

5、政治范畴。3.怎样理解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财政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联系。财政本身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就财政的自然属性这一层次来看,说到财政本质,就是指财政与信用、价格、工资、财务等的质的差异,或者指财政在同一社会或不同社会的共性。 就财政的社会属性这一层次来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财政还有着特殊的、反映不同社会性质的差异,如社会主义财政和资本主义财政在反映社会性质方面就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后者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己”。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财政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社会特征"财政的本质是财政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联系。财政

6、本身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社会主义财政和资本主义财政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国家主体性、强制性、无偿性。社会主义财政与资本主义财政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5.怎样认识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关系.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如果某类收支活动是私人的(或市场的),就断然不会是财政。财政的公共性又是发展的,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实现形式和存在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才真正得到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6.财政分配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怎样"生产决定财政分配;生产为财政分

7、配提供对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7.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相互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工资分配影响财政分配,工资增长的速度必然影响到国家财力状况。 财政分配影响工资分配,国家财力制约着工资增长的规模。 8.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为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价格分配影响财政分配,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必将通过企业、单位的财务成果反映到财政分配上来,并影响财政收支。 财政分配影响价格分配,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 。9.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影响信贷分配。第二章1. 我国存在市场失灵

8、的主要依据何在.市场失灵是指由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经济学假定的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前提与条件,因而一些问题不能依靠市场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在自发运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同样存在资源配置低效、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波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市场失灵。2. 如何全面理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既包括以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政府自身存在与发展等为内容的政治作用,又包括以矫正市场失灵为内容的经济作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政治作用和经济作用在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矫正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作用的边界,具

9、体包括:A.反对垄断,鼓励竞争;B.提供公共产品;C.克服外部性;D.控制风险和不确定性;E.促进社会公平;F.维护经济稳定。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措施也未必一定“灵验”,相反,其经济作用是有限的。主要表现为:A.政府决策失效;B.政府决策执行失效;C.“寻租”的存在。3. 应当怎样理解政府的行为目标.政府的行为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递进的目标层级系统,在该目标系统的底部是初级目标,然后是次级目标或中坚目标,然后是终极目标。初级目标着眼于具体的微观问题的解决,是次级目标的媒介;次级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媒介,从对市场失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边界的讨论中可以发现政府的次

10、级目标主要是公平、效率与稳定;政府的存在与发展是政府行为的终极目标,它居于在该目标系统的顶端或最后环节。政府的次级目标主要包括:公平;效率;稳定。4财政是否具有维护国家的职能.维护国家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维护国家机器存在和发展的功能与职责,是市场经济中政府政治作用在财政领域的延续与体现,决定于财政的社会属性(或者说政治性)。维护国家职能的目标是财政要保证以物质资料支持国家机器或者说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之所以具有维护国家机器存在与发展的功能与职责,主要缘于国家机器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国家机器在本质上依旧是人的要素与物质的附属物(即物的要素)所构成的,国家机器

11、的运行过程也就是履行国家职能的过程,国家机器的存在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社会成员对国家机器运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将推动国家机器的技术装备水平、国家机器中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并需要增加对国家政权建设的投入,这也会对财政分配提出要求。5. 如何理解财政配置资源、分配收入与稳定经济的三大职能的内涵及其与政府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财政的三大经济职能与政府三大目标的内涵财政的三大经济职能配置资源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特别是通过资金、财力的分配,引导人才和物力的流向,促进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功能与职责。分配收入的职能是指财

12、政具有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占有、使用来调整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行为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与职责。稳定经济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总量平衡,并适度增长的功能与职责。政府的三大目标:公平、效率、稳定(2)财政三大职能与政府三大目标的关系。通过财政对资源配置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不足与问题,有利于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实现政府的效率目标。分配收入职能的目标是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各方面的分配关系与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实现政府的公平目标。稳定经济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实现政府

13、的稳定目标。6. 你是否认为财政应当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并说明理由。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对财政资金运动进行监督、控制,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的功能与职责,其目标是确保财政资金运动能以最小的代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财政的动因是财政活动参与者的有限理性及机会主义倾向所导致的非理性行为。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不仅是政府自我管理、克服政府失灵的内在需要,而且是也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第三章1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提供给任何人消费,每一消费者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这种消费无需通过竞争来实现。非排他性:

14、在国家法律制度的许可范围内,人人均可享受因公共产品的提供带来的任何利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与社会共同需要密切相关,是出于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或国家利益而提供的,这种产品本身就具有社会共同受益和整体消费的特点。2分析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影响.经济学所称的效率表现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公平可以从众多角度来认识,这里将公平规范在经济收入分配中来研究。效率与公平具有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是公共产品实现有效供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评价资源的配置状况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否最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率也不是唯一的标准,在不少情况下,还必须考虑社会公平的因素。3为什么有必要区别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私人产品、

15、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具有不同性质,应由不同的主体提供。区别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是确定其供给机制,实现三者供给的最大效率的基础。4公共产品实现均衡供给的理论分析有何重要意义.根据局部均衡理论,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均衡产量与价格的确定,是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来决定的,如果在这一前提下,社会边际效用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帕累托最优将得以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表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实现条件,其基本结论是:MSB = MBi = MSC (=1,2,3,n)上式中,MSB代表社会边际效用,MBi代表所有消费者的个人边际效用的总和,MSC代表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效用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实

16、现了帕累托最优。这种分析已具有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获得的受益程度来交纳税收的意义。林达尔均衡的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但由于消费公共产品“免费搭车” 的存在,为保证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优效率林达尔均衡又提示了应当有一种机制来促进社会各界利益均衡的实现,从而为处理政府征税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依据。5公共支出可能产生哪些的效应.试举例说明。公共支出可能产生挤出效应、收入和替代效应、分配效应。例如: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过多可能产生挤出效应。政府为社会提供的社会保

17、障支出越多,社会公众将会压缩自身在疾病、养老、意外等方面的支出;如政府对住房进行补贴时人们不仅可能增加收入,而且可能将节省下来的收入用于其他开支,从而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改善城市环境,可能使城市的房价房租涨价,居民因此可能付出更多的支出,但房地产商和房主的收入却可能上升,这里公共支出间接地产生了再分配作用。6安排财政支出为什么应将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结合起来.财政支出中的量入为出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政府应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这一原则要求从总体上看,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的制约。量出为入的含义是指应考

18、虑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量出为入肯定了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重要作用。量入为出与量入为出原则应结合起来考。首先应肯定量入为出是一国实现财政分配的相对稳定,防止财政收支不平衡和因此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最终选择,因此量入为出原则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是政府安排财政支出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量出为入原则的基础。其次,量出为入原则是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为保障必不可少的公共支出的需要而形成的,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把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支出原则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既避免财政分配的风险,又有利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实现,因此,二者不可偏废。7在财

19、政支出中应怎样实现公平原则"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指实现社会公平,具体表现为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支持对象,建立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适当的财政补贴制度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8怎样理解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首先强调的是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要求通过公共支出对资源的配置,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使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不断得到改善。不能忽视公共支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对财政支出中可以计算其直接经济效益的部分,仍然应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讲求厉行节约也是提高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

20、章1怎样理解财政支出的宏观与微观效果.财政支出宏观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一些主要的方面来理解:一是通过财政支出实现了国家的安全,这表现为财政支出能保证国家职能实现的基本需要。二是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在于通过财政支出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共问题、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问题、国民的基本生存与福利保障问题。三是通过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包括运用财政支出对社会总供需的相对平衡,对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的改善,对国家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财政支出的微观效果主要表现为通过财政支出给企业、集体、个人带来的直接利益。通过财政支出,

21、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市场主体),促使生产者能积极使用先进技术,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与节省资源,并引导消费者的行为。2坚持财政透明度原则对财政支出效果有何意义.财政透明度原则能规范财政收支,提高财政预算质量。能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与控制。3怎样进行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要全面考查分析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的内容,包括对真实的成本、效益及个人损益、直接与间接的成本与效益、有形与无形的成本与效益、中间与最终的成本与效益、内部与外部的成本与效益的调查测算,并将社会效益作为确定公共支出的主要因素。按严格的程序来分析公共支出的成本与效益。一般而言,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过程应有五个阶段:确

22、定问题;设计分析;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提供成果。在这五个阶段中前三项是必要的准备工作,第四项是实际的成本效益分析操作,第五项是在分析基础上为公共支出项目提供决策依据。进行成本效益的数量与质量分析,数量分析是运用可能收集到的一切原始资料,对效益与成本进行最佳估计、鉴定与比较,最后评定支出项目的社会价值。质量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效益分析难以用数量来分析时采用的方法,其目的主要是对一些非经济效应进行考查。4公共支出项目应如何进行决策性选择"对公共支出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之后,应通过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比较,为支出决策服务。包括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的性质、对项目进行预算分析、分析项目方案的排

23、斥性与关联性、分析项目方案的分割性、分析项目的投资标准及运用。公共支出项目的比较分析,包括对同一项目的各种投资标准进行比较和几个项目的同一投资标准的比较,分析各种投资标准的特征与局限性,以供决策时考虑。将预算资金配置给最适当的项目。5计划规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含义是根据各项目及各项目所包含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并通过预算制度进行控制的方法。这一方法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决策者的目标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选择其中的最佳决策。其次,分析达到目标的机会成本和外在成本,决定是否由公共预算支出来实现。第三,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成本效益分

24、析确定应采纳的目标。最后,由政府的专门机构根据项目的工作特征将项目的进行交给各不同部门去完成。6怎样利用成本效率方法来评价公共支出计划"成本效率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指出某项支出计划是有用而且有价值的。利用成本效率分析方法来评价支出的效果,要通过对多种方案的评价来实现。成本效率方法评价成本应合理运用有常数成本和最小成本标准。7公共劳务收费的价格应怎样确定.财政分配中的公共劳务,是指国家各职能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总称。对公共劳务进行收费的关键:合理确定不同性质公共劳务的消费价格。对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公共劳务可以实行免费供给,对混合产品性质的公共劳务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低

25、价、平价、高价。第五章1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家活动规模扩大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2怎样理解“租税容忍水平”的变化.在正常年间,人们对“可忍受”的租税负担似乎相当稳定。财政支出规模不可能有太大的扩张。当国家面临 “激变”而影响全社会共同利益时,纳税人的税收容忍水平将会提高。当“激变”渡过后,人们对战后政府出于调整需要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持支持态度,可以保持较高的租税容忍水平。3发展阶段增长论是如何解释政府公共支出的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公共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到经济发展中期,公共积累支出

26、在整个社会总积累中所占比重会下降。当经济进一步发展进入成熟期,公共积累支出与公共消费支出将出现新的较高增长。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转移支出占GNP的比重,则取决于政府再分配的目标。4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刺激作用。国家职能的扩张和社会活动规模的扩大与复杂化。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压力。社会福利的改善。物价影响。国际关系的复杂化。5财政支出规模过度扩张有何问题.应怎样有效控制这种现象.财政支出过度增长的主要问题:第一,政府财政支出过度扩张能影响人们关于目前消费和储蓄的选择,会解除个人的预防动机;第二,过度的财政支出

27、会产生负面效应:财政投资性支出的过度增加,会减少(或挤出)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消费性财政支出过多,会对个人消费支出安排产生替代作用,形成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第三,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可能增大国债发行,而国债发行越多,造成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越大;第四,财政支出的过度增加,可能刺激利率的上升,外资流入,本币对外币的汇率上扬,这将使出口成本扩大,影响出口收汇,形成国际收支逆差。怎样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第一,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应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合理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总量,财政支出应当有多大的规模,其增长的总量应如何决定,从根本上讲要看

28、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一般情况下,公共支出的增长速度不应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第三,控制财政支出结构的增长,应在不同时期因各种社会经济因素要求进行的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同支出结构的增长,进行科学的测算与比较,应当在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规模与增长总量的前提下来确定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增长。6试用量度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来评价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程度.财政支出总额是反映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数指标,通过财政支出总额可以直观地表现国家一定时期内直接运用的财力。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财政收支具有总体上的数量对比关系,财政多收可以多支,财政支出规模可以扩大。反之财政支出规

29、模必须压缩。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财政分配对GDP的占有额度。但应有的合理界限,否则会削弱民间积累,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财政支出弹性与边际财政支出倾向。前者反映财政支出增长与GNP(或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后者说明在GNP的增加额中,用于增加财政支出份额的大小。7你对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有何看法.对改革开放前的财政支出规模的评价;改革开放后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8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总量与GDP(GNP)总量;财政支出规模; 国家、社会的基本需要支出和发展性支出;经济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制度。9应怎样优化我

30、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配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配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压缩行政管理经费。调整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结构。增加对文教科卫的支出。加强财政支出对社会救济、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的保障力度。此外,加快我国的各项制度的改革完善,也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的重要的前提条件。10分析财政的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社会总供需的影响。购买支出指政府为购买特定的商品和劳务所安排的支出,其支出的实现是以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为条件。转移支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的社会成员或特定的社会集团所给予的部分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政府这类支出的实现不需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物。这种分类能较为准确地分析政

31、府公共支出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增加购买支出势必扩大社会总需求,压缩购买支出,社会总需求也将相应缩小。转移支出只有部分会间接增大社会总需求。11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作用是什么.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国防行政支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支出、经济建设投资支出。这种分类可以反映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活动及国家职能范围的变化,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出在国家职能的不断完善和巩固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分类可以对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期或类似的发展阶段中的财政支出进行比较,达到相互借鉴的作用。12财政支出为什么有必要划分为有偿性支出与无偿性支出"财政支出划分为有偿性支出与无偿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本身的特征

32、是采用无偿性财政支出的主要原因。社会发展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一般采用无偿性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有限性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要求,是财政支出采用有偿形式的最直接原因。所有制也是影响财政支出形式的因素之一。如在实行国有制条件下,政府可以对国有企业直接进行无偿性投资。第六章1怎样合理确定行政管理支出.以政府应有的职责范围为前提而合理配备的行政机构的基本需要。国家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可能为政府实现行政管理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国家财政收支总量及行政经费占财政收支的比重的历史数据比较,特别是通过对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比较研究。2怎样提高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

33、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精简、改革管理机构。在定员定编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在支出管理上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堵塞违纪。3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制度与对内对外的政策。国家经济力量。国际环境。国防军事现代化的压力。除此以外,一些国家国防支出需求的确定也可能受军事当局、国会、总统及其顾问看待国家可能面临的危险的基本态度的影响。4分析科教文卫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互为条件。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5应根据哪些要求来确定科教文卫支出.正确区分各类科教文卫事业所提供的服务的属性,即分析其是属于

34、公共产品还是混合产品或私人产品,并以次作为政府确定怎样支持其发展的基本依据。有必要确定政府用于科教文卫支出的重点。这可以使一定的政府公共支出对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公共支出的边际效用。第七章1政府投资有哪些重要特点.政府投资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因此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的高低,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投资甚至可以允许亏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通常不进入竞争性领域,只能是对市场投资行为的补充。政府投资通常用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和基础产业等大型项目与长期项目。政府投资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2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对政府投

35、资的影响。随着国家的出现,也同时开始了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或干预。一是在自然经济时期,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政府投资也经历了一个增长过程;三是在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进入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许多国家还通过政府援助和补贴等形式支持国家认定行业的发展。一国管理经济的制度模式,会直接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其结构中的比重。一般而言,在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方向也成为决定社会投资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对正常的经济活动并不进行直

36、接干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市场投资主体的不足,并主要投资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教育、社会事业及国防安全的投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政府投资的范围已大为扩展,政府投资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一般不会进入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行业。即使是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也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政府投资日益向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调节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及产业转变,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

37、扶持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府投资的主要范围。3基础产业及其构成对社会经济生活有什么影响.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产业链中或居于“上游”环节,或为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共同服务”,基础产业及其构成直接制约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基础产业及其构作为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的固有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如果基础产业部门发展滞后,势必产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瓶颈效应”,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如果基础产业规模过大,发展过分超前,则将形成巨大的浪费。基础产业只有与主导产业和各经济部门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社会公共部门与事业部门

38、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4用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来说明基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均衡增长理论强调在整个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全面地得到发展,以实现工业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非均衡增长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从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出发,实施非均衡增长战略,即不同时发展各工业部门,而是集中力量首先发展一部分工业,然后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工业部门的投资,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均衡发展理论是将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门研究其必要性;非均衡理论是从资源的有效配置出发,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如何把有限的资源

39、分配于最有生产潜力的产业中,非均衡增长理论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均衡增长,是通过非均衡增长的手段来实现均衡增长的目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对产业部门发展的研究,以及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基础产业发展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怎样合理确定基础产业的投资规模.确定基础产业投资的直接依据是基础产业的发展规模,而基础产业应保持多大的规模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可能密切相关。从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基础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的固有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如果基础产业部门发展滞后,势必产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40、瓶颈效应”,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如果基础产业规模过大,发展过分超前,则将形成巨大的浪费。政府对基础产业进行投资时,一是基于基础产业本身的作用和满足国民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政府的财政能力。实际上,合理确定基础产业的规模,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防止因基础产业投资过剩而造成对社会资源的大量占用,从而挤占了其他产业部门与社会事业发展的资源,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6政府为什么有必要扶持农业.其扶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政府扶持农业的必要性是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关系国

41、计民生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提供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运行提供物质资料,也将对国民经济部门提出新的需求,从而推动各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断发展;第三,农业是支撑整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作为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是社会财富与生产积累的重要源泉,通过农业的基础作用,还将为其他经济部门创造积累资金提供条件。政府扶持农业的主要途径是:一是政策扶持。通过税收政策、价格政策、财政补贴及信贷政策等扶持农业;二是科技扶持。通过对农业科学研究与推广的投资与扶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三是直接投资。通过对农业的直接投资

42、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7如何正确运用WTO的农业协议的规则,调整我国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支出的政策措施.农业协议把国内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分为三类:一是基本上不会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造成扭曲的支持政策,称为“绿箱政策”;二是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的政策,被视为“黄箱政策”;三是一些与农产品限产计划有关的补贴,称为“蓝箱政策”。自农业协议生效以来,各成员国开始调整国内补贴政策。从总体上看,调整的总趋势是:各成员国利用“绿箱政策”的补贴力度逐步加大,但进展缓慢,在发达成员国家“黄箱政策”的补贴依然很高,同时,“蓝箱政策”也在一些发达成员国家开始启用。而在发展中成员国家,大多数农业支持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43、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削减“黄箱政策”,而是如何用足用好“绿箱政策”。而“蓝箱政策”在发展中成员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少运用。中国作为发展中成员,在加入WTO后,应正确运用WTO的农业协议的规则,调整我国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支出的政策措施,一是用足用好“绿箱政策”,如对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者的直接补贴;二是合理运用“黄箱政策”,如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采取的支持和补贴措施,包括农业投资补贴、对低收入或资源贫乏地区生产者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补贴等;三是研究和探索运用“蓝箱政策” 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8分析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国家物资储备是抵御自然灾害和重

44、大意外事故的物质基础。国家物资储备是克服社会产品供求不平衡的重要条件。国家物资储备对保障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利益的重要作用。第八章1简要分析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普遍性。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其保障的对象应包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福利性。社会保障是在社会成员面临生活困难时政府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这种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其范围既包括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又涉及到社会成员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条件等。强制性。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强制实施的,并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规定。互济性。对每一个社会保障的享受者而言,其社会保障

45、基金的扣除、储存、分配和使用,存在着数量和时效上的差别。这样,社会成员之间就可互相调剂.2你认为社会保障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社会保障的内容应该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由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家属遭遇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其收入中断而提供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具体又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及遗属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生活困难的孤、寡、老、弱、病、残者,以及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失去父母瞻养的儿童和国家规定最低收

46、入标准的困难户等,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资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3怎样认识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意义"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首先,由于市场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公平。其次,市场因其自身能力和特点限制无法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广泛而可靠、有效的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筹集建设资金,增强宏观调控能力。4财政补贴有何基本特征"政策性。财政补贴的依据是国家在一定时期

47、内的政策目标,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价格的相关性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会加大财政补贴的支出,财政补贴进入市场后,必然使原来的相对价格体系发生变动。灵活性。财政补贴可直接针对具体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补贴方式和补贴金额,更迅速、更直接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形式和政策的需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兼并性。收入效应是指财政补贴的领受者在领受财政补贴后,其实际收入增加,购买能力提高。替代效应是指财政补贴可以通过改变相对价格体系,影响人们在补贴品可以替代的范围内,更多地倾向于购买补贴品,并相对减少其他商品的购买,从而发挥对消费与生产的调节作用。5如何合理运用控制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不得影响市

48、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财政补贴只是调节经济运行的辅助手段,否则形成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资源的有效配置。财政补贴要具有专向性。补贴的专向性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一是企业专向,即政府只对某些特定的企业进行补贴;二是行业专向,即政府只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或产业进行补贴;三是地区专向,即政府只对其领土内特定地区的企业进行补贴;四是禁止性补贴,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等。财政补贴的规模要充分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如果财政补贴支出过大,超越了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导致长期巨额的财政赤字,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消极影响。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的同时应设法增强被补贴对象的“造血功能”。

49、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补贴改善被补贴对象的外部环境或者提供投资引导、信息服务等使被补贴对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自力更生。第九章1财政收入有哪些作用.政资金的作用。 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收入再分配、改善资源配置、稳定经济。2财政收入的征收原则有哪些.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3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税收。国有经济收入。政府收费收入。债务收入。4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包括哪些内容.分析价值构成的财政意义是什么.财政收入价值构成的含义。 价值构成分析的内容:从转移价值来看,从劳动者工资来看,从企业利润来看。 价值构成分析对正确合理组织财政收入、明确征收对象、选择收入形式和征收方法有重要意义。5财政收入形式

50、构成的变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形式结构的含义。基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基于公共品供应的特殊性。基于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出于短期融资的需要。6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其他因素包括价格、意外灾难和管理水平等。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意义是为了使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有一个适度的水平。7什么是财政收入的调节作用.收入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初分配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是要通过再分配手段去进行调整的。而在所有手段中,首先选择的就是财政收入手段。改善资源配置。财政收入在改善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常

51、认为是比较间接的。稳定经济。政府稳定经济的作用从财政收入活动方面来看,主要是根据不同经济波动周期中的总供求状况去调整财政收入的规模。8财政收入形式构成的选择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基于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基于公共部门供应的特殊性。基于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出于短期融资的需要。第十章1社会公共费用的筹集和补偿为什么有必要通过税收来实现.社会公共费用的筹集和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满足人们公共需要的公共品,而公共品由于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而必须由社会最高权力机关用一种特殊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摊方式来配置资源。税收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使它必然成为社会公共费

52、用的筹集和补偿的最佳方式。2. 如何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为什么说它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分配范畴,如国债、收费、国有资产收入等的特点.为什么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税收的形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最高代表身份,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税人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指作为社会最高代表的国家不需要对单个具体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而占有和支配一部分资源。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和税收制度,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国家发行公债虽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它却使国家作为债务人对公债持有者具有直接的偿还关系。国家发行货币,

53、虽然事实上无需偿还,但也意味着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规费收入则是以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种服务为前提的,因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无偿性。国有资产收入是国家占有资产或者资源所形成的经济性质的收入。因此,它们同税收有着显著的区别。国家发行公债虽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最终是要偿还的,而且,国家发行公债过多,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一般而言,国家发行货币形成的政府收入和规费收入量小,不能构成重要的、固定的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入虽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的减少,国有资产收入也随之大量下降。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作为规范、透明、可持续性的最主要的政府收入大都

54、以税收为主。3. 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家提的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迄今为止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税收制度主要应符合两大原则,即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所谓受益原则,是指每个纳税义务人应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得到的受益大小而相应纳税,即政府各项公共活动的费用,应根据各人所享受该项服务利益的多少,而分摊给个人。相同的受益缴纳相同的税,不同的受益缴纳不同的税。所谓纳税能力原则,是指按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纳税。它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征管费用最少;二是征税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税收的征管费用最少包

55、括征税的行政费用最少和纳税者的奉行纳税费用最少。征税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是指某种税收的课征,对私人或企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中的最佳决策产生扭曲最少4.我国在当前应采用的税收原则是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税收制度,以充分发税收应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合理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的治税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来确立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税收原则。我国的税收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所谓的财政原则,是指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原则,这是由税收这一国家分配手段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所谓的税收公平原则应包含两层含义:经济意义上的公平和社会意义上的公平。所谓的效率原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

56、税收的征收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即经济效率原则;二是指最少征税费用原则。5.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就越大,可供公共部门分配的资源也越多,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越高。政府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实际上反映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的规模。这在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范围也要受历史、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政府融资结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越高。税制和其他因素。一个充分、有弹性、经济相融性较好的税收制度,有利于保持可持续的宏观税负水平。此外,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等,也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一定影响。6税收转嫁有哪些基本形式.根据转嫁的途径和方向,税收转嫁大致可分为如下形式。前转(顺转)。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后转(逆转)。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压低生产要素进价(如降低工资)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消转(转化)。纳税人对其所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