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6年1月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一)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升产业创新力(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二、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基础环境(一)科技发展基础(二)科技发展的环境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五、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三)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平台和体系六、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三)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2、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五)加强科技法制,科学普及宣传(六)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因素。“十一五”是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充分认识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自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全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一)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期间,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

3、地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总投入26531.75万元,其中政府引导投入资金1835.9万元。累计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06项,其中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1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5项,国家、省新产品计划项目36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9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214项,其它项目10项。对186项的抽样统计,项目实施后新增产值12.11亿元,新增利润3.93亿元,新增税金0.8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59%。“十五”期间,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在15户企业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提升了我市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企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力度,实施市级专利资助项目29项,申请专利344项,实施专利技术转化新增产值27.56亿元,新增利税6.57亿元,创汇2095万美元,为企业节约资金1.64亿元,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人才1.74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02%,(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围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新材料、盐化工、化纤纺织、机械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

5、程,组织实施了一批自主创新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了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1999年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来,我市已获得创新基金立项14项,获国家无偿资助820万元,居全省第三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板仓坝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加快,为实现“第二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通过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的实施及辐射作用,初步形成了连接富顺、沿滩、荣县的星火产业带,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

6、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二是通过实施农业科技信息化工程,全市各乡镇已实现了互联网乡乡通,改变了农村科技信息闭塞的状况。三是通过实施科技兴村示范工程,“科技兴村”示范村形成了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新格局,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探索出了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经验。四是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初见成效,重点支持了自贡黑山羊科技示范、优质夏季水果科技示范、奶牛科技示范、花卉科技示范、优质稻科技示范,初步形成了一批集新品种、新技术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三)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十五”期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全面实施了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和

7、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包括科技资源、机构、机制和创新环境为主要要素的科技发展支撑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支多门类、多学科、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据2004年R&D资源清查,我市各类科技人才40506人,每万人中拥有科技人才129人,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科技人才6152人,其中,高级科技人才122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9名,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06名。“十五”期间,市政府设立了科技杰出贡献奖,对为我市科技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重奖20万元,已有7名科技人员获奖。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初步形成。科技投入已逐步由过去依靠政府投入为主转变为以

8、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研究和服务机构发展。截止2005年底,我市拥有高等院校1所,综合技术学院4所,中等农业专科学校1所,各类科研机构1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户。科技政策环境的改善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自贡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纲要、自贡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自贡市科技杰出贡献奖评选办法、自贡市企事业单位技术要素参与分配试行办法、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自贡市人民政府

9、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等8部门关于自贡市市属自然科学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自贡市市属自然科学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极大地鼓励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对于稳定和吸引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十五”期我市登记的科技成果17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49项,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的成果179项次。登记技术合同877项,合同交易额3.67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36亿元。二、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五”期,自贡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因素制约着科技的发展,其主要制约因素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10、部分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发力量较为薄弱,规模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多数企业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科技人才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中专及以下科技人才占科技人才总量的45.8%,影响了科技人才群体学历水平、素质和整体效能的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高级职称科技人才仅占总量的3.03%,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才仅占总量的17.44%;此外,专家级科技人才仅124人,且年龄偏大,存在断层危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不适应科技经济发展要求。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条件整合不够,社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一方面在科技发展基础条件的配备上投入

11、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重复浪费现象,未形成科技资源共享机制,造成科技资源配置效益差,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应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投入资金不能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尽管我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逐年在递增,但比例小,总量少;二是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低;三是社会科技投入小,尤其是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技术开发、产业化的机制有待完善。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基础与环境(一)科技发展基础1、 较强的产业发展基础。我市工业基础较强,拥有世界六大硬质合金厂家之一的生产企业,全国最完整的井矿盐综合利用化工体系,全国最大的氯甲烷生产和联碱生产企业,国家级高

12、分子材料及炭黑科研生产基地,全国大型火电、核电及石油化工容器生产骨干企业,中国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化纤生产能力。这些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强大支柱。2、 较强的研发基础。在一些产业领域,我市具有国家级科研生产基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内一流的工程设计和质量检测中心,部分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拥有较为完备且能支撑相关研究开发的先进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3、 较好的区位条件。自贡地处川南经济区域,也处于成渝经济区的中段,成渝经济区是西南重要的经济区域,具有西南政治、经济、金融、商贸、文化中心地位,自贡与其周边地市在人才、科技、产业、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区域发展中可充分发挥

13、自贡的优势。(二)科技发展环境1、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我国经济正步入一个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科技需求旺盛,我市科技发展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已成为自贡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三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自贡市科技发展面临更为开放的国际环境,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网络、管理资源推动我市的科技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四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

14、创新体系的建设,一大批院、所将逐鹿优势领域和产业,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资源。2、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知识经济大潮扑面而来,自贡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二是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自贡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自贡市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自贡市经济的发展;三是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自贡市经济基础薄弱,区域创新能力不足对自贡市形成竞争压力;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体制不够完善,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较低,民营资本的科技投入规模较小;五是以企

15、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六是科技经济结合尚不够紧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机制不够健全。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促进我市老工业城市改造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坚持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16、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构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国际和东部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我市的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坚持产业升级原则。围绕老工业城市改造和加快丘陵型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口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三是坚持整合集成原则。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强化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合作,推进科技创新的网络化和社会化,发挥科技创新系统的整体集成效应。一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

17、用,创造环境,优化机制,激发其创新热情,释放创业潜能。五是坚持优化环境原则。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信息环境、人才环境,提供完善的科技服务,营造良好技术创新环境。(三)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较为完备的、有区域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科技进步机制;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五大产业集聚,加速老工业城市改造;大力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壮

18、大基层科技队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实施重点科技项目200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每年递增20%以上。到2010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政府科技投入达到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及其关键技术、盐化工产业及其关键技术、机械装备产业及其关键技术、化纤纺织产业及其关键技术、信息产业及其关键技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支撑平台,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

19、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育种攻关和引进优质新品种为重点,组装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促进自贡主要品种和主导产业品种优质化;以优势农业精深加工技术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手段,提升农业技术和生产经营水平,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切实建设好星火富民新村科技示范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区(县)及农业信息化示范乡(镇)等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到2010年,全市主要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92%。积极开展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工作,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事业科技工作体系,重点加强自贡生态保护及环境

20、治理技术研究,人口与健康技术研究,自贡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技术的引进开发研究,提高社会发展的科技实力,促进自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2010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力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活动的保障能力,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2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0个。五、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1、新材料产业及其关键技术在有

21、色金属材料方面,重点研发硬质合金纳米新材料技术、硬质合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技术陶瓷等超硬材料技术、超细硬质合金深度加工技术、特种鸨铝合金制品深加工、钻金属粉、大规模硬质合金数控刀具技术、新型电光源材料技术等。在高分子合成材料方面,重点研发氟橡胶、硅橡胶、聚苯硫醴产业化技术、氟树脂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特种树脂及各种胶粘剂技术、医用高分子药品与材料技术、化工设备与防腐等新材料技术,发展宽分子胶种和多用途专用品级产品,加大应用加工技术研发,大力推进特种环氧树脂的研发、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硅氟复合制品技术开发。在特种炭黑材料方面,重点研发和“绿色轮胎”配套的低滚动阻力炭黑、特种导电炭黑、高性能

22、高档色素专用炭黑、高质量塑料专用炭黑等新技术和系列品种的研发,开发高能效富氧生产工艺技术、炭黑改性处理技术及炭黑生产污染防治技术、高性能机动车用减震密封制品、精细橡胶制品以及新型塑料母粒产品的研发,炭黑、白炭黑及其它聚合物用纳米材料的研发。在特种焊接材料方面,重点研发新型药芯焊丝关键技术,喷涂材料新技术,喷焊、堆焊新材料技术,新一代洁净化微合金强韧性化高性能焊接材料技术,新型功能化焊材、差别化焊材技术,能源节约型焊接材料技术等。2、盐化工产业及其关键技术在盐化工方面,重点通过技术创新,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盐化工技术的集成度,重点研究开发大型化真空制盐成套技术及装备,支持开发多品种盐、医用盐、保健盐

23、系列产品,延长盐化工产品链,壮大盐化工产业集群。在精细化工新技术方面。重点发展四氯转化技术、氯化丁基橡胶关键技术、氯代始技术、橡塑助剂、特种溶剂技术的研发。加速发展农药乳化剂系列产品的研发,饲料添加剂等专用精细化学品研发,高浓度复混肥、无公害蔬菜专用肥研发。3、机械装备产业及其关键技术大力推进电站锅炉技术提升,重点研发大容量、高参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的火电机组关键技术,600MW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000MW级超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核电锅炉技术,脱硫脱硝环保装备技术。数控装备积极推进高精端数控加工装备研发。重点在多维坐标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加工中心、功能部件,以及与之

24、配套的开放控制技术、网络化数控技术、智能控制与维护技术等的研发。泵阀制造和分离设备研发重点开发大口径高压长输管线球阀系列产品,新型节能型、环保型滤水设备,液压润滑设备,滤油设备以及新型分离技术。力争建成国内大型长输管线球阀产业化基地。4、化纤纺织产业及其关键技术积极推进高性能差别化、新型功能性、生态可降解等高技术合成、复合化纤研究开发和环保型化纤生产技术的应用。重点开发超细、高效永久抗菌、阻燃、低熔点双组分复合抗静电短、抗起毛起球短等纤维品种,并实施产业化。积极推动纺织产业链技术引进与应用,扩大化纤纺织生产能力,形成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力争建成新型化纤材料基地。5、信息产业及其关键技

25、术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服务业信息化进程。重点支持三维CAD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企业集成系统、区域网络制造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六类关键技术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推广应用三维CAD系统,提高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推广应用ERP系统,推进企业管理集约化与现代化;三是推广应用企业集成系统,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企业集成,为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与软件平台;四是进一步优化完善企业集成系统平台,区域性服务托管(ASP)公共服务;五是引进区域制造网络系统,商务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和供应链协同等关键技术,开发典型区域制造网络专业平台和制造网络系统,构建数

26、字化企业群体。6、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强化高新技术的科技攻关,为高新技术、优势资源、新材料、盐化工、化纤纺织等产业集群化提供技术支撑。(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1、促进主导产业良种优质化以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育种攻关为重点,加强杂交水稻、玉米、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育种攻关,加快引进优质农、畜、林、水产优质新品种新技术,优先开展自贡品牌优势农畜品种的改良、选育、换代。2、推进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和无公害化以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为重点,加强主要农作物良种高产栽培、节本增效、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配方施肥、重大动植物病虫害

27、防治、优良畜禽、水产繁殖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3、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以优势主导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研究与开发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发优质猪、羊等肉类现代化加工技术,结合名牌战略,积极开展引进和开发优势农作物、果蔬、畜禽等精深加工技术。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4、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重点,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组培技术在一些农作物主导品种上的应用和工厂化育苗,积极开展生物农药、生物化肥和生物饲料的研究推广,适时建立设施农业的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深化并全面实施农业信息“三电”工程,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

28、推广应用各类农业“智能化专家系统”。5、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生活殷实、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科技富民示范村”;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培训体系,建立一个星火培训中心和6所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建立农业科技引进管理机制,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建设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10个农业信息化示范乡(镇)。(三)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1、加强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技术研究,建立生态系统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围绕空气质量和河流污染环境治理保护,研究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工艺,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和低成本回用技术,锅炉烟

29、气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固体垃圾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的监测监控技术及设备。2、加强人口与健康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地方病防治技术研究,积极支持建立老年、妇女儿童群体性防疫保健监控体系,重视现代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重大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建立现代科技实验室,促进医药卫生科技事业发展。3、积极开展新药及其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重视开发地方中药材资源,支持中药材专业协会以打造道地中药材为重点,建立GAP基地,支持各类中医药GMP生产企业积极引进、研究和开发新药、中医药药品技术。4、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城市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等,提高全社会抗灾减灾的应急能力。

30、针对自贡市自然灾害的特点,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气象数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空中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防洪抗旱及节水农业、生物(病虫、鼠等)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加强“3S技术”等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5、城市建设技术研究和社会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为重点,以城域网建设为龙头,加速城市智能网络、交通智能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四)加快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和体系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现代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促使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以多种途径融入企业、融入技术市场,形成符合市场经济

31、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通过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全面融合。2、构建区域自主创新平台围绕五大产业集群,构建资源共享的多元化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多元化投资机制为主,积极创建和完善主导产业的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业发展的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研究的重点实验室。通过支撑平台建设,攻克一批行业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延伸制造工艺和产品技术,力争在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高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率,带动产

32、品结构升级,引导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向五大产业集聚,推进五大产业集群化。重点加快“自贡特色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10个主导产业的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创建支撑产业集聚化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推进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3个,进一步完善博土后工作站,实施产学研示范企业10个。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启动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路线图计划,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加快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建设科技评估中心、技术经纪事务所、各种类型的企业

33、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配套的技术支撑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科技项目评估中心、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科技信息中心、计量检测中心、安全评价中心、临床试验中心等一批技术支撑机构;搭建创新要素产业化的对接平台,加快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和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积极发展科技行业协会、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价机构等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培育形成一支包括法律、会计、资产与信用评估等服务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管理企业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4、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区域科技合作与交流。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西

34、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利用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通过学术交流、智力和成果引进等形式吸引国内外人才参与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全市自主创新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际科技合作体系。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来我市工作,积极选派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国外培训I、学习,加大智力的引进和交流的力度。以项目为载体,鼓励高等院校、大院大所、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研究开发。5、加快科技风险投融资体系建设构建风险投资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与

35、风险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条件成熟时可吸纳国外风险投资资金,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担保基金和支持科技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制定有关风险投资方面的政策,研究解决有关政策和管理问题,改善和规范投资环境。六、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速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的跨越发展对于实现我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发展科学技术及产业化中的重大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

36、力度。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政策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更新观念,围绕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任务,并将各项任务逐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形成财政、企业、民间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各级政府重视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依法实施科技投入,努力做到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重点企业要提取产品销售额的2%5%勺资金用于技术开发。构建我市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资金,充分利用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吸引国外风险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确保创新体系建设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要进一步改革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方式,减少重复交叉,实现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独立,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和效率。(三)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深化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配套改革,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吸纳、使用和激励的政策环境,培育和引进一大批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