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资_第1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资_第2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资_第3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资_第4页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资料之一 中国化职业教育:理性、理论与理想 湖南农业大学 周明星教授引 言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的理论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邹韬也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一、时代背景:1.0红色崛起目标:政治独立;1979年1月1日: 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 1.0 时代结束的标志性事件。2.0蓝色崛起目标:经济腾飞;依靠低成本廉价人力资源打天下;世界经济奥林匹克成绩表(2009,单位:万亿美元)14(1)美国-14.25;(2)日本-5.07;(3)中国-4.91;(4)德国-3.35;(5)法国-2

2、.68;(6)英国-2.19; (7)意大利-2.09;(8)巴西-1.48; (9)西班牙-1.46;(10)加拿大1.32;(11)印度-1.24; (12)俄罗斯-1.22; (13)澳大利亚-0.92; (14)墨西哥-0.86;(15)韩国-0.80;(16)荷兰-0.79; (17)土耳其-0.59; (18)印度尼西亚-0.54;其中:就业岗位全球战争在全球最重要、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就业岗位争夺中中国脱颖而胜出;中国2.0时代的英雄在中国2.0时代经济起飞中,全国技能劳动者立下最大功劳;但同时中国2.0时代经济起飞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与环境、人和自然的冲突与对立;平等与均衡

3、:人与人的冲突与对立;世界银行数据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 0.16上升到目前的 0.47高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水平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中国3.0绿色崛起:目标人的解放;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生产发展上走向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向以人为本中国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主要目标: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第一部分:中国化职业教育之理性转型一、由生存型转向生机型生存型:职业教育是饭碗教育,但一时成了要饭教育,即要钱、要地、要设备。生机型:两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在北京举行。三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4、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上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二、由公正型转向公平型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来决定学生能够接受哪种水平的教育(重点大学、普通大学、高职;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中职)。其中公正不等于公平,目前这是一种看似比较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在这种公正之下,使中职学校沦为“弱势群体”。三、由学业型转向就业型考场成功到职场成功;四、由同质型转向异质型同质竞争到异质竞合;五、由工学型转向学工型1958年,天津国棉一厂等试行的“工学结合”,是以工厂为主体,与学校结合。其学习主体是工人,学习基地是工厂,是“以学促工”,结合的目的是

5、提高工人文化与技术。六、由技能型转向智能型核心能力能使人找到工作,资格证只能使人获得面试机会!英国核心能力指南2004年版第二部分:中国化职业教育之理论认知一、何为职业教育的理论?(一)、职业教育:1、概念:职业教育就是针对某种职业(特定劳动部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即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2、职业教育称谓演变职业教育称谓的演变Ø 我国解放前:百工教育 学徒教育西艺教育实业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职业教育Ø 我国建国后: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技术职业教育)Ø 国际上:学徒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职业或技术教育技术和职业

6、教育与培训 3、职业教育本质:图表人人性中介性生利性人人可生利生利为人人职业教育三大本质属性的逻辑关系图示总之:职教育本质技能授受!(二)、职业教育的理论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即关于职业教育存在的一般规律的知识,是在较高抽象层面对职业教育规律进行思考的结果。一般来说,应该涉及到职业教育领域的这样一些基本问题:(1)职业教育的称谓及内涵;(2)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属性;(3)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和功能等。它们具体反映了职业教育“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是对“职业教育”的事实描述和规范的理论论证,也是在构建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时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20世纪初,我国职业

7、教育学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出现一批职业教育基础性质的学科。直到1941年,何清儒出版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职业教育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功能,职业教育的分类,以及职业补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步构造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2、职业教育的理论要素: 职业教育理论要素由职业教育概念、职业教育变量、职业教育命题和职业教育假设这四个要素构成。3、职业教育理论形式:思辨理论、分析理论、演绎理论、模型理论;4、职业教育的理论层次职业教育的理论层次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理论宏观层次以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

8、释框架。职业教育理论的中观层次是以职业教育活动过程中某一方面教育现象或某一类型的活动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职业教育理论的微观层次则是一组陈述职业教育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5、职业教育的理论构建(一)、过程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对象的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语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语言的正确性。如下假设观察1观察2观察3观察4理论抽象理论经验经验层次:抽象层次:图一 理论建构方式命题观察1观察2观察3观察4理论抽象层次:经验层次:图

9、二 理论检验方式 二、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发展(一)、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发展的进程:(1)、近代实验奠基阶段的职业教育理论;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亦是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第一次揭示了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其在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思路选择上,强调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最大限度地收集材料,他教导科学实验者,既不要做只地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要做只顾自身利益而结网的蜘蛛,而要做既采集又加工的蜜蜂。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提倡用“劳动技艺”改造思想和完善道德的教育家。其和荻德罗编著的科学、艺术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其本质目的是在

10、为人们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完美的教育准备实用而全面的教科书。卢梭要求自己笔下的人物爱弥儿首先学习农业劳动,再必须学一门职业, 这种职业必须是一门诚实的职业,也就是要有实际的用处; 这种职业必须是合乎卫生的职业; (2)、从“ 实验教育学”到“ 实用主义”的职业教育理论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Pestelozzi, 1746 1827) 是实验教育学的先驱,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裴斯泰洛齐所进行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是分别在新庄和斯坦兹孤儿院进行的。继新庄孤儿院之后, 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孤儿院继续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在孤儿院里, 儿童们早晨两个小时( 6

11、 点至8 点) 、下午四个小时( 4 点至8 点) 学习功课, 其余时间安排劳动。19 世纪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 Georgkirschensteiner, 1854 1932) , 创立了“ 劳作学校”和“劳作教育理论”。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 Ernest Mermann, 1826 1915) 在20 世纪初期提出“实验教育学” 的主张。1905 年, 梅伊曼和拉伊(Wilhelm August Lay,1862 1926) 合作, 共同研究实验教育学, 将实验科学思想系统地运用与教育研究与实践。约翰·杜威( John Duwey, 1859 1952) 为这一时期大规模发展的

12、美国教育, 提供了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的有力支撑。他在我的教育信条( 1897) 、学校与社会 ( 1899) 、经验与教育(1938) 、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的引言 ( 1952)等著作中, 系统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3)、现代化产业集成与职教理论发展的系统化进程从20 世纪60 年代初以来, 职业教育就与青年失业问题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职业教育负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 也有责任解决学生离开学校后如何适应工作的问题。工业国家对青年就业极为关注。与此同时, 各国政府一直在促进职业教育, 创造就业的机会, 提供就业前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英国, 职业教育最初完全是雇主方面承担的责任。1964

13、 年颁布了工业培训法, 这项法令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扩大, 而且还规定在企业培训中应该包括业余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许多欧洲国家认为职业教育应该设计在广泛的基本技能基础上。他们正在致力于研究系统技能, 以便使个人能够适应各种技术内容类似的工作。然而, 为了培养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努力开拓一条新途径, 并扩大职业教育的目标。联邦德国在20 世纪后期对技术发展, 特别是对微电子学的发展的影响做了反复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微电子学的发展却给劳动组织创造了更大的施展技巧的余地。而技术的集成化带动了生产与产业的集成化, 从而也给21 世纪的职业教育提出了“ 职业技能集成

14、化和职教理论系统化”要求, 并使之逐步成为现代职教理论的精髓。总结: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世界职业教育研究的主题和领域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探讨怎样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工作场所及其他教育部门的联系,增强工人、雇主和职业教育与培训间的互相依赖性,从一个整体和开放的视角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改革,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和决策服务,已经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研究的共同追求。(二)、西方职业教育理论代表理论1、新职业主义理论西方各国正在进行产业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些变化带来了职业生活的深刻变革:(1)非熟练、半熟练工作大量减少,知识型工作大量

15、增加,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赖个体的知识、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态度;(2)固定工作减少,部分时间制工作增加,职业流动加快;(3)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导致工作类型和工作内容更新速度加快;(4)现代职业更多的是一种组织的工作,要依靠群体合作来完成,而不是靠个体独立工作来完成。新旧职业的交替导致传统职业不经意间消失,新职业不断涌现,这种变化把劳动者推向了市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最能使大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继续教育所需要的完美基础是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训练人的机械性技艺,而是要为个体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也不应是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的培训,而应是职业导向的教育

16、,其任务是在个体与他未来的职业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为达到这一目的,职业教育应传授学生职业世界中共同的、普遍的、核心的知识,即核心技能。于是,新职业主义的理论核心职业能力理论,以崭新的面目应运而生。2、双元制理论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3、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这种理论认为,在主体需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以及为解

17、决问题所具备的功能,明确的预期目标与能够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偏差和缩小差距的路径。路径的分解表现为工程分解为项目、部署分解为布局,项目的落实和布局的具体化体现为流程,同时,流程也是组织权责划分的重要途径。综上,企业管理中以流程及流程具体化为导向的管理思想、方法、技术集成为工作过程导向体系。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

18、以整合的形式存在。他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独立存着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能。5、全纳教育理论它起源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提出的。美国的全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将全纳教育定义为:提供均等的有效教育机会,为了培养学生作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中相适应的班级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支持。6、能力本位理论以职业能力为教育的基础,并以之作为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价标准;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学上的灵活和管理上的严格,通常采用适应个人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授予相应的职业

19、资格证书;7、职场学习理论美国宾州大学教授威廉姆·J.罗斯维尔在职场学习的一系列研究中系统地研究了学习者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此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本人及所在的组织应如何使自己更善于学习。在罗斯维尔关于“职场学习者”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一个“职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触发认识好奇信息加工应用反射评价,总共8个学习环节。 8、职业培训八代理论职业培训八代理论第一代理论:基本无管理的培训;第二代理论:培训与发展培训成为管理关注的焦点;第三代理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部门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发展部门;第四代理论:人力绩效改进人力资源发展的实践者已经转化 人力绩效改善专业人士;第五代理论:电

20、子化学习开始关注新的学习技术怎样影响人力资源发展成为专业人士角色;第六代理论:职场学习和绩效;第七代理念:职场学习者;第八代理论:学习和绩效实施都被称为“学习和绩效专业人士”。9、现代学徒制理论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交替式学习和培训,整个学制大概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2/3的时间在企业培训,在企业培训期间享受学徒工资,而且随着技能的进步工资也会逐步提高;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关系和权益由法律合同保障。在吸取了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学徒制已初现雏形,形式多样化,如初见成效的“订单”培养模式、初具体系的“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CDIO模式、初具“现代学徒制”雏形的“师带徒,徒拜师”模式和

21、初显身手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一模式。10、终身职业教育理论终身职业教育理论为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既不会伴着职业的转换或工种的变更而停止,又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中断,职业教育只有成为扩展到每个人的整个的职业生涯的终身职业教育,才能使其更好地迎接知识信息时代大潮的挑战。(三)、借鉴意义1、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2、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的血液;3、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 三、中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一)、中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实业依附型:实业教育;职业发展型;职业教育;政治需求型:半工半读、耕读教育、

22、校企合作;人性假设型:面向人人的教育、资助贫困生、学徒制;(二)代表理论1、工学结合理论;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2、校企合作理论; 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3、半工半读理论; 半工半读是指以学校为教育主场所,企业实践为辅助,技能学习与普通文化知识学习并进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强调学

23、习者的劳动与智能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4、就业导向理论;指职业教育的开展以就业为指挥棒,它是相对于升学导向而被提出来的。2005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5、集团化办学理论; 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6、新学徒制理论;“新

24、学徒制”源来澳大利亚,随着其学徒制的不断发展,1996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将学徒制和受训生制合并,统一称为“新学徒制”,起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是为了帮助青年人、学校辍学者和失业者重返劳动力市场,为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市场的灵活性而推出的重大举措。“新学徒培训制”的实质是把实践工作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将实际操作与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有机结合,颁发全国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三)研究热点第一是现代体系的内涵和规律研究。第二,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研究。第三,加强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制度研究。第四,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第五是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

25、合作、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第六,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研究。第七,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研究。第八,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第九,加强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第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第三部分:中国化职业教育之理想选择一、中国职业教育现有模式评析(一)师徒制模式师徒制模式是指徒弟拜师傅,跟随师傅学习某种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师徒之间形成亲密关系的一种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1、师徒制的优点一是由于学徒培养期较长,便于徒弟全面、系统、精心地向师傅学习,便于技术、技能、经验、诀窍等的世代承传。二是师徒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利于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促进,使整个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2、师徒

26、制的缺点师徒制模式属于个别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徒弟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首先熟悉所有工序。因每道工序很少单独教授,大多是在平时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因此学习周期长,培养效率低。同时,个别师傅因竞争需要或其他原因,对技艺的传授保守,甚至不将一些身怀绝技传授给徒弟,因此导致一些真门绝技失传。(二)学校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是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对受教育者所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活动。1、学校教育模式的优点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有利于人才的集中培养,快出人才。 有利于人才的系统培养,出好人才。 2、学校教育模式的

27、缺点看成是一次性就业教育。 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沟通不畅,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畅。 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轻视实习和实践。 学校教育的封闭性。 (三)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形式。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紧密联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地把学生在学校课堂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实行,“l+l+l”、“l+2”、“2+l”等多种培养方式。1、校企合作模式的优点校企合作模式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转型的需要;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培养经济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2、校企合作模式的不足政府促进力

28、不足;多方协同力不够;(四)四元驱动模式: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为驱动力;四元驱动模式是指职业教育充分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在行业组织的协调和支持下,学校和企业之间广泛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联合培养人才方式,集成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的功能,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协调,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四元共同驱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这里的“四元”是指与模式实施有密切关联的四个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及学校。 图:四元驱动模式图实施四元驱动模式的意义(l)有利于调动四方力量共同驱动

29、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2)有利于端正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3)有利于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二、中国职业教育理想模式构建(一)、政府推动,校企和合:“政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所谓“政校企”一体,是指政府主管部门、技工院校和相关企业(行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时又以各自的社会需求目标为依据,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共商技工教育事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收集共享用工信息人才输送、校企合作协调、促成合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一局、两处、一室、一会)企业政府学校共赢“政企校”一体的形式图示(1)政府支持,校企合一“校企合一”有别于“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就业时与工作环境的距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2)政府搭台,引企入校“引企入校”模式,是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按照企业生产方式运作,学校选派实习指导教师辅助企业进行实习管理和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