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3 3节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1、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 2 2、碳循环图解、碳循环图解 3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质循环1 1、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组成生物体的C C、HH、OO、N N、P P、S S 等元素等元素,在在生生物群落物群落和和无机环境无机环境间的间的反复循环反复循环运动。运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具具有有全球性全球性, ,又叫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循环发生在:循环发生在:生物圈生物圈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2、境之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物物 质:质: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的特点: 1 1、全球性、全球性 2 2、反复循环利用、反复循环利用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误的是 ( ) A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C、HH、OO、N N、P P、S S等化学元素等化学元素B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C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D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间反复出现、

3、循环利用及时反馈及时反馈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碳是构成生物体的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基本元素,约占生物体,约占生物体干重的干重的4949,碳链是有机化合物的碳链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没有碳就没有生命。2 2、碳循环、碳循环2 2、碳循环、碳循环 无无 机机 环环 境境生产者生产者 消费者消费者光光合合作作用用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呼呼吸吸作作用用捕食捕食分解者分解者呼呼吸吸作作用用或或分分解解作作用用煤、石油煤、石油燃燃烧烧作作用用(1 1)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什么形式存在?(2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

4、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3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4 4)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5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7 7)碳循环的特点)碳循环的特点? ?(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COCO2 2 和碳酸盐)和碳酸盐)食物链食物链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2 2、碳循环、碳循环(1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

5、物体内的存在形式:(3 3)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形式:)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形式:(4 4)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5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CO2 2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总结总结(7 7)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8 8)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9 9)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

6、粒体叶绿体、线粒体 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学燃料的燃烧化学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2 2、碳循环、碳循环(3 3)图中)图中D CD C过程是通过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作用实现的,C DC D过过程是通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作用实现的,B DB D过程是通过过程是通过_作用作用实现的。实现的。C CD DB BA A(1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 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 A、B B、

7、C C之间之间的传递是以的传递是以 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系统各成分中A A为为 ,B B为为 。2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 A、B B、C C、D D是生是生态系统的成分,态系统的成分,D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为大气,请据图回答:C C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光合光合呼吸呼吸分解分解COCO2 2及时反馈及时反馈(4 4)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_。(5 5)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A.A.光合作用光合

8、作用 B.B.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C.C.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D.D.微生物分解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线粒体、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3 3、温室效应、温室效应COCO2 2 (主要)(主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气候变化频繁等气候变化频繁等(1 1)温室效应与哪种气体有很大关系?)温室效应与哪种气体有很大关系?3 3、温室效应、温室效应(2 2)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哪些?)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哪些?(3 3)温室效应的原因:)温室效应的原因:(4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森林、草

9、原等植被的破坏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特点特点范围范围 联系联系(1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3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单向流动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逐级递减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载体载体动力动力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间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案

10、例案例1 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准备土壤准备土壤实验组:实验组:土壤灭菌处理土壤灭菌处理 对照组: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土壤不做处理准备落叶准备落叶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片数量与大小基本一致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片数量与大小基本一致分别埋入落叶分别埋入落叶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 ,检测树叶分解情况检测树叶分解情况1.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2.2.作出假设:作出假设: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3.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1 1)材料用具:土壤、烧杯、玻璃棒、试管、蒸馏

11、)材料用具:土壤、烧杯、玻璃棒、试管、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案例案例2 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2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淀粉酶能将能将淀粉淀粉分分解为解为还原性糖还原性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通过(麦芽糖、果糖、葡萄糖),通过碘液碘液检检测,可以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证明淀粉被分解;通过;通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3)实验步骤:(见课本)实验步骤:(见课本P102)4.4.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结果及结论:(1 1)结果:)结果:(2 2)结论: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结论: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项目项目 A1A1试管试管A2A2试管试管B1B1试管试管B2B2试管试管实验实验结果结果不变蓝不变蓝有砖红色沉有砖红色沉淀淀变蓝变蓝无砖红色无砖红色沉淀沉淀淀粉糊淀粉糊+ +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 +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淀粉糊淀粉糊+ +蒸馏水蒸馏水+ +碘液碘液淀粉糊淀粉糊+ +蒸馏水蒸馏水+ +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淀粉糊淀粉糊+ +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 +碘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