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_第1页
试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_第2页
试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1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二、细菌简单染色法及形态观察 3.三、革兰氏染色法 6.四、细菌的芽孢染色 8.五、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1.0六、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1.1七、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1.2实验二 微生物显微计数及活菌观察 13一、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及酵母菌的显薇计数暗视野 1. 3二、大肠杆菌活菌的运动观察 1.5三、放线菌及霉菌的水悬液观察 1.7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18一、培养基的常规配制程序 1.9二、细菌、放线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2.4三、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2.6四、高压蒸汽灭菌 2.7.实验四 微生物的别离与纯化 31一、微生

2、物的接种技术 3.1.二、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别离与纯化 3. 6实验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6实验六微生物深层培养生产a淀粉酶及其酶活测定48实验七 链霉素发酵及管碟法测定生物效价微生物发酵 51实验八硫酸二乙酯对枯草芽抱杆菌产生a淀粉酶的诱变效应56附 15 升发酵罐操作示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1.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局部组成。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

3、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图1-1。图1-1光学显微镜结构图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目镜只起放 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栏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一般的 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 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

4、, 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 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2. 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 分辨率 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 缩短使用的光波 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 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拟窄, 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 辨率, 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 提 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 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 当 空气为介 质时折射率为 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 1.51,和 载片玻璃的折射率 1.52相近,这样光线 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 香柏油进入物镜, 从而提高分

5、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 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3. 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 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 向下调至看到标本, 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除少数显微镜外, 聚光镜的位置都要放在 最高点。如果视野中出现外界物体的图像,可以将聚光镜稍微下降,图像就可以消失。 聚光 镜下的虹彩光圈即可变光栏应调到适当的大小,以控制射入光线的量,增加明暗差。2高倍镜观察 显微镜的设计一般是共焦点的,低倍镜对准焦点后,转换到高倍镜根本上也对准焦点, 只要稍微转动微调即可。 转换物镜后, 要同时调节虹彩光圈的大小,

6、使之与所使用物镜放大 倍数相同的刻度。稍微上下移动聚光镜,观察图像是否清晰。3油浸镜观察油浸镜的工作距离很小, 所以要防止载皮片和物镜上的透镜损坏。 使用时, 一般是经低 倍、高倍到油浸镜。 当高倍物镜对准标本后, 再加油浸镜观察。载玻片标本也可以不经过低倍和高倍物镜, 直接用油浸镜观察。显微镜有自动止降装置的,载玻片上加油以后,将油浸镜下移到油滴中,到停止下降为止,然后用微调向上调准焦点。没有自动止降装置的,对准焦点的方法是从显微镜的侧面观察,将油浸镜下移到与载玻片稍微接触为止,然后用微调向上提升调准焦点。使用油浸镜时, 镜台要保持水平,防止油流动。油浸镜所用的油要洁净,聚光镜要提高 到最高

7、点, 并放大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 否那么会降低数值口径而影响分辨率。 无论是油浸镜 或高倍镜观察,都宜用可调节的显微镜灯作光源。4. 考前须知显微镜是精密贵重的仪器, 必须很好地保养。 显微镜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镜箱或镜柜中, 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观察完后,移去观察的载玻片标本。2用过油浸镜的,应先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去,再用擦镜纸蘸着二甲苯擦拭2 3次,最后再用擦镜纸将二甲苯擦去。3转动物镜转换器,放在低倍镜的位置。4将镜身下降到最低位置,调节好镜台上标本移动器的位置,罩上防尘套。镜头的保护最为重要。 镜头要保持清洁, 只能用软而没有短绒毛的擦镜纸擦拭。 擦镜纸 要放在纸盒中, 以防沾染灰

8、尘。 切勿用手绢或纱布等擦镜头。 物镜在必要时可以用溶剂清洗, 但要注意防止溶解固定透镜的胶固剂。根据不同的胶固剂,可选用不同的溶剂,如酒精、丙 酮和二甲苯等, 其中最平安的是二甲苯。 方法是用脱脂棉花团蘸取少量的二甲苯, 轻擦,并 立即用擦镜纸将二甲苯擦去, 然后用洗耳球吹去可能残留的短绒。 目镜是否清洁可以在显微 镜下检视。 转动目镜,如果视野中可以看到污点随着转动,那么说明目镜已沾有污物,可用擦 镜纸擦拭接目的透镜。如果还不能除去,再擦拭下面的透镜,擦过后用洗耳球将短绒吹去。 在擦拭目镜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取下目镜时, 都要用擦镜纸将镜筒的口盖好, 以防灰尘进入 镜筒内,落在镜筒下面的物镜

9、上。二、细菌简单染色法及形态观察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来进行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的观察是实验室常用方法, 然而, 微生物 尤其是细菌 细胞小而透明, 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于菌 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 更不易识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 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 借助于着色的反衬作用, 可以更清楚地 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某些细胞结构, 因此,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不同类群的微 生物,微生物的染色及形态结构的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根本技术。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料, 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10、发色基 团赋予化合物的颜色特征, 助色基团那么给予化合物能够形成盐的性质, 仅含发色基团的苯化 合物称色原即使带有颜色也不能作为染料,因为它不能电离,不能与酸或碱形成盐,对 微生物或其他材料没有结合力,很容易被洗脱或机械方法除去。染料通常都是盐,分酸 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在微生物染色中, 碱性染料较常用,如常用的美蓝即亚甲蓝 、 结晶紫、碱性复红、蕃红即沙黄 、孔雀绿等都属碱性染料。这局部实验着重于细菌的染色观察, 同时也进行放线菌、 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形态学观 察。其目的是使同学在掌握细菌染色观察技术的根底上, 了解其他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方 法;初步认识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稳固课堂知

11、识,增强感性认识。一目的要求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根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稳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二根本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 适用于菌丝体 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 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细菌细胞通常 带负电荷, 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局部带正电荷 酸性染料电离时, 其分子的 染色局部带负电荷 ,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 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比照, 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 美

12、蓝、 结晶紫、碱性复红等。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着色快,时间短,菌体呈红色;美蓝染色液着色慢,时间长,效果清 晰,菌体呈兰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色迅速,着色深,菌体呈紫色。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 pH 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 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三实验材料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斜面培养物。2染色剂: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3仪器或其它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 苯,擦镜纸,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步骤1涂片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或用接种环挑取12环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于玻片中央, 用接

13、环以无菌操作的方法, 分别从以上菌种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 混匀并涂 成薄膜。假设用菌悬液或液体培养物 涂片, 可用接种环挑取 23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图 12。载玻片要洁净无迹;滴生理盐水和取菌不宜过多;涂片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厚。2 枯燥室温自然枯燥或烘干。3 固定涂面朝上,通过火焰 2 3 次。此操作过程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 载玻片上; 同还可以杀死菌体; 增加菌体与染料的结合力。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 面不烫手为宜 ,否那么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4 染色将玻片平放于玻片搁架上,滴加染液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草酸铵结晶紫染

14、色约1 min,或吕氏碱性美蓝、或石炭酸复红染色12 min。5 水洗倒去染液, 用自来水冲洗,直至涂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水洗时,不要直接用水冲洗 涂面, 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经涂面流向另一端,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 落。6 枯燥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吸干,也可烘干。7.镜检涂片干后镜检。涂片必须完全枯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图1-2简单染色无菌操作及涂片、枯燥和热固定过程图片说明:1.取接种环;2.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3.摇匀菌液;4.灼烧试管口; 5a5b.取菌液或从斜面 上取菌苔;6取菌完毕,再烧试管口,塞上棉塞;7a7b.涂片,从斜面上取的菌与载玻片的水滴混匀后涂片;8

15、涂片完毕,灼烧接种环;9固定;10.染色;11.水洗;12.吸干五实验报告内容根据观察结果,绘出两种细菌的形态图。六思考题1. 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2. 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枯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3. 如果你的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 怎样呢?三、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了解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二根本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 1884 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sin Gram 氏创立,而后一些学者在此基 础上作了些改进。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

16、法的根本步骤是: 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 再用碘液媒染, 然后用乙醇 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蕃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存初染剂蓝紫色 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 ,该 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是由这两类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 同决定的。 实际上,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 像简单染色法一样, 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 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 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 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不同的。 革培养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 由肽聚糖形成

17、的网状结构组成、 壁厚、 类脂质含量低, 用乙醇或丙酮 脱色时细胞壁脱水、 使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 透性降低, 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 留在细胞内, 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存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那么不同, 由于其细胞壁 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 它与碘和结晶紫 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 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那么

18、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 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响; pH 很低时,那么可都呈负反响。革兰氏染色反响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 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采用标准的染色方 法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将介绍被普遍采用的 Hucker 氏改进的革兰氏染色法。三实验材料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斜面培养物。2染色剂: 革兰氏染色液。3仪器或其他用具同实验一。四实验步骤1制片 取菌种培养物按常规涂片、枯燥、固定。要用活泼生长期的幼龄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 涂片不宜过厚, 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 性;火焰固定不宜过热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2初染滴加结晶紫

19、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染色12 mi n,水洗。3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4脱色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残水,将载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缺乏,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脱色时间一般约 20 30s。5复染用蕃红液复染约 2 min ,水洗。6镜检枯燥后, 用油镜观察。 菌体被染成蓝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 被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 7混合涂片染色按上述方法,在同一载玻片上, 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菌作混合涂片、染色、镜

20、检进 行比拟。五实验报告内容列表简述 2 株细菌的染色观察结果说明各菌的形状、颜色和革兰氏染色反响。六思考题1 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2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响,你 怎样运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为对照菌株进行涂片染色,以证明你的染色结果正确性。3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4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 题?5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6你认为革兰氏染色中,哪一个步骤

21、可以省去而不影响最终结果?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采用?图1 3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染色效果四、细菌的芽孢染色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二根本原理芽孢又叫内生孢子en dospore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以及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由于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当用石炭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单染色时,菌体和 芽孢囊着色, 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 游离的芽孢呈淡红或淡蓝紫色的 圆或椰圆形的圈。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

22、色法。芽孢染色法的根本原理是: 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 在加热条件下染 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 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 而芽孢一经着 色难以被水洗脱, 当用比照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存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 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三实验材料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的斜面培养物。2染色剂5%孔雀绿溶液, 0.5%蕃红水溶液。3仪器或其它用具小试管,滴管,烧杯试管架,载玻片,木夹子,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制片: 按常规涂片、枯燥、固定。2染色:加数滴孔雀绿染液于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一端,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料冒 蒸气并开始计时,维持

23、 5min 。加热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3水洗: 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直至流出的水无色为止。勿用瀑水对着 菌膜冲洗,以免细菌被水冲掉。4复染: 用番红染液复染 2 min 。5水洗: 用缓流水洗后,吸干。6镜检: 干后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芽孢囊及营养体为红色。五实验报告内容绘图表示枯草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注意芽孢的形状、 着生位置及芽孢囊的形状特征。 六思考题1. 说明芽孢染色法的原理。用简单染色法能否观察到细菌的芽孢?2. 用 Schaeffer-Fulton 氏染色法加热染色时, 假设因一时疏忽玻片上的染液被烘干, 此时能 否立即补加染液?为什么?3. 假设

24、涂片中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孢, 很少看到芽孢囊及营养细胞, 你认为这是什么 原因?五、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放线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二根本原理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取。放线菌细胞一般呈分枝无隔的丝状,纤细的菌丝体分为在培养基内部的基内菌丝和伸出培养基外表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上局部化成孢子丝,呈螺旋状、波浪状,或分枝状等,其着生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还能分泌水溶性色素到培养基内。孢子丝长出孢子,孢子的形状多种多样,外表结构各异,孢子也具各种颜色。由于大量孢子的存在,使菌落外表

25、呈现干粉状, 从菌落的形态特点容易同其他类微生物区分开来。这些形态特点都图14放线菌菌丝形态是菌种鉴定和分类的重要依据。三实验材料1菌种灰色链霉菌培养好的菌落平板及菌苔斜面2. 其它物品载玻片及盖玻片、0.1 %美蓝染液。四实验步骤1. 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用接种铲取下一小菌苔的一薄层培养基,平置于载玻片上,然后分别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注意放线菌菌丝直径的大小,孢子丝的形状。哪种菌的孢子丝呈螺旋状?2. 孢子形状的观察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分别取少许灰色链霉菌涂布于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0.1%美蓝染液,将盖玻片轻轻盖在染液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在 高倍镜下观察孢子丝及

26、孢子的形态,有些制片也能观察到无隔的气生菌丝。五实验报告内容1. 描述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菌落特征。2. 绘图: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的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六思考题1. 放线菌为何属于原核微生物?2. 放线菌与细菌菌落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六、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霉菌菌落特征。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观察霉菌的个体形态。二根本原理霉菌是由许多交织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在潮湿条件下,生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并在形态及功能上分化成多种特化结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 有的有横隔,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如青霉、曲霉,有的菌丝没有横隔如毛霉、根霉 。菌丝的直径比

27、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十几倍。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颜色各异。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镜观察。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三实验材料1菌种黑曲霉、毛霉的斜面培养物。2.其它物品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 滴加一小滴蒸馏水,然后用接种针从菌苔边缘挑取少许菌丝体置 于其中,使其摊开,轻轻盖上盖玻片注意勿出现气泡,置于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1观察黑曲霉菌丝体有无横隔、足细胞,注意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着生状况及形状。2观察毛霉的无横隔菌丝注意菌丝

28、内常有气泡,不是横隔、孢子囊柄、孢子囊及孢囊孢子。孢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五实验报告内容绘制黑曲霉、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六思考题总结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黑曲霉、毛霉个体形态上的异同。七、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并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生长及繁殖方式。二根本原理酵母菌细胞的个体形态、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大多数酵母菌为单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大 小约为15X 530 m、,最大可达100m。各种酵母菌有其一定的大小和形态,但也随菌 龄和环境条件而异; 即使在纯培养中,各个细胞的形状、大小亦有差异。有些酵母菌细胞与其子代细胞连在一起成为链状,成

29、为假丝酵母。大多数酵母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大 而厚,湿润、较光滑,颜色较单调多为乳白色,少有红色,偶见黑色。酵母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些酵母能形成假菌丝。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时,应注意其细胞形状; 无性繁殖是芽殖或裂殖, 芽体在母体细胞上的位置,有无假菌丝等特征;有性繁殖形成的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状及数目。图1 - 5酵母菌形态结构箭头示出芽细胞三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2. 染液及溶液7.6%孔雀绿染液,0.5%蕃红染液。3. 其它物品载玻片及盖玻片等。四实验内容个体形态特

30、征与出芽繁殖的观察:酵母细胞较大,用水浸片法观察, 即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小滴无菌水或滴 加0.1%美蓝液一小滴,无菌操作用接种 环取酿酒酵母少许并注意酵母菌与培 养基结合是否紧密,置于无菌水或美蓝 液中,使菌体与其混合均匀。将盖玻片 斜置轻轻盖在液滴上。制片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及出芽方式。五实验报告内容绘图:酿酒酵母的菌体、出芽方式。六思考题1. 酵母菌和细菌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2. 在同一平板培养基上假设同时有细菌及酵母菌两种菌落,如何识别。3. 细菌、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菌落特征如何识别?个体形态有何差异?实验二微生物显微计数及活菌观察一、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及酵母

31、菌的显微计数暗视野一实验目的学习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直接计数法测定样品中酵母细胞数。二实验原理利用血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计总数的方法。因为计数器载片和盖片间的容积一定,所以可以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内微生 物总数。0.10mm1/400mmXB-K-25口-1 -_ 1,方格网平面團U-LILTTJr放大后的计数室25X16放犬后的中方格C応个小方格12X45789侧面图放大后的计数室 16X25>图2- 1两种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器是一只特制载玻片。载片上有两个方格网,每一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其 中间的一个大方格用来做微生物计数, 所以又称为

32、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 一种 是每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每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麦氏血细胞计数板。另一 种是一个大方格分 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希里格血细胞计数板。 但是不管哪一种,一个大方格,都等分成25X 16或16X 25 400个小方格。图2 1因为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毫米,载片与盖片间距离为 0.1毫米,所以每个计数室1个大方格 体积为0.1立方毫米。测出每个中方格菌数,就可以算出一个大方格的菌数,由此推算出 毫升菌液内所含的菌数。三实验材料1.器材血球计数板、计数器、显微镜。2.菌种酿酒酵母菌液。四操作步骤1.1)2)3)4)血球计数板的操作取一

33、个清洁的血球计数板,将洁净的专用盖玻片放置在计数室上;把在液体培养基上室温培养了2448h的酿酒酵母菌悬液进行稀释,以每小格有35个酵母菌为宜;摇匀稀释的酵母菌液, 用无菌滴管吸取少许菌液,沿盖玻片的边缘滴一小滴 不宜太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两个计数室各滴一滴;注意:加菌液时不得使计数室内有气泡,静置5 min ;将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方格网,然后转到高倍镜下进行观察和计数。2.计数方法1)不同规格的计数板的计数方法略有差异,一个大方格是16个中方格的16X 25,25个中方格的应当数4角4个中方格即100个小方格的菌数;一个大方格是25X 16,除取4角4个中方格

34、外,还要数中央一个中方格即为80个小方格的菌数。注意:酵母菌的芽体到达母体细胞大小的一半者,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位于两个中方格间线上的酵母菌,只统计此格的上侧和右侧线上的菌体数,即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2)每个样品重复计数 23次每次计数结果不应相差太大,否那么重新操作,求平 均值;3)16X 25计数板: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每毫升菌液所含的酵母菌细胞数;100个小方格内菌数总菌数/ml =0 格400 10000稀释倍数100=每个小方格内菌数x 4X 106X稀释倍数25X 16计数板:总菌数/ ml80个小方格内菌数80400 10000稀释倍数=每小方格内菌数X 4 x 106x稀释倍

35、数五实验报告内容记录计数结果并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酵母菌细胞数。六思考题1在滴加菌液时,为什么要先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菌液?能否先滴加菌液再盖盖玻片?2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时,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如何预防?3计数细菌数目时此法是否适用?二、大肠杆菌活菌的运动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在暗视野中观察细菌的运动。二实验原理鞭毛flagellum,复flagella是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 具有运动功能。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诃,直径为0.01l0.02。 观察鞭毛最直接的方法是用电子显微镜, 用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染料沉积在鞭毛上,加粗后的鞭毛也可用光

36、学显微镜观察。 在暗视野中,对水浸片或悬滴标本中运动着的细菌,也可根据其运动方式判断它们是否具有鞭毛。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单凭肉眼观察也可初步推断某细菌是否存在着鞭毛:在半固体 含0.3%0.4%琼脂直立柱中用穿刺法接种某一细菌,经 培养后,假设在穿刺线周围有呈混蚀的扩散区,说明该菌具有运动能力,并可推测其长有鞭毛,反之,那么无鞭毛;根据某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外形也可推断它有无鞭毛,一般地说, 如果该菌长出的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那么,边缘极不圆整,说明该菌运动能力很强,反之, 假设菌落外形圆整、边缘光滑、厚度较大,那么说明它是无鞭毛的细菌。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生菌鞭毛的构造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三

37、局部组成。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基体的构造上稍有区别。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鞭毛最为典型,现以大肠杆菌的鞭毛为例。它的基体basal body由四个盘状物即环ring组成,最外层的 L环连在细胞壁 最外层的外膜上,接着是连在肽聚糖内壁层的P环,第三个是靠近周质空间的S环,它与第四个环即M环连在一起称 S M环或内环,共同嵌埋在细胞质膜上。S M环被一对Mot蛋白包围,由它驱动 S M环快速旋转。在 S M环的基部还存在一个 Fli蛋白,起着键钮 的作用,它可根据细胞提供的信号令鞭毛进行正转或逆转。目前已清楚地知道,鞭毛基体实为精致、超微型的马达,其能量来自细胞膜上的质子动势proton moti

38、ve potential。据计算, 鞭毛旋转一周约消耗 1000个质子。把鞭毛基体与鞭毛丝连在一起的构造称钩形鞘或鞭毛钩hook,直径约17 nm,其上着生一条长约1520 口的鞭毛丝filament。鞭毛丝是由许多直径为4.5 nm的鞭毛蛋白flagellin亚基沿着中央孔道直径为2 nm螺旋状缠绕而成,每周 为810个亚基,鞭毛蛋白是一种呈球状或卵圆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万6万,它在细胞质内合成,由鞭毛基部通过中央孔道输送到鞭毛游离的顶部进行自装配。因此,鞭毛的生长方式是在其顶部延伸而非基部延伸。图2 2即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鞭毛的构造模式图。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鞭毛结构较为简单。枯草芽抱杆菌鞭

39、毛的基体仅有S和M两个环,而鞭毛丝和钩形鞘那么与革兰氏阴性菌相同。图22革兰氏阴性细菌鞭毛的构造鞭毛的功能是运动,这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taxis即趋向性的最有效方式,其运动方式主要是作旋转运动。鞭毛的着生方式有,端生、周生和侧生等三种类型。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2.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四实验步骤1. 取一洁净的血球计数板或载玻片;2. 在载玻片上滴23滴无菌水;3. 取接种环,灼烧,在试管斜面上取一环大肠杆菌,在滴有无菌水的载玻片上制成菌悬液;4. 用滴管取一小滴滴在盖玻片上,并将盖玻片扣在血球计数板的凹槽上,或直接将盖 玻片盖在菌悬液上,放在显微镜

40、下进行观察。五实验报告内容描述大肠杆菌的运动方式。六思考题为什么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运动要将可变光栏调到最小暗视野?三、放线菌及霉菌的水悬液观察一实验目的观察了解不同菌丝的形态以及孢子的形态、着生方式。二实验原理放线菌细胞一般呈分枝无隔的丝状,菌丝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上局部化成孢子丝,呈螺旋状、波浪状,或分枝状等,其着生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菌丝呈各种颜色, 有的还能分泌水溶性色素到培养基内。孢子丝长出孢子,孢子的形状多种多样,外表结构各异,孢子也具各种颜色。 由于大量孢子的存在,使菌落外表呈现干粉状,从菌落的形态特点 容易同其他类微生物区分开来。这些形态特点都是菌种鉴定和分类的重要

41、依据。图2 3霉菌菌丝示意图A无隔多核菌丝;B有隔单核菌丝;C有隔多核菌丝。霉菌mo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hypha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mycelium。菌丝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管状,直径约为 210 m,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到几十倍。霉菌菌丝有两类图2 3:无隔膜菌丝,整个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多个核。其生长过程只表 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裂殖增多以及细胞质的增加,如根霉、毛霉、犁头霉等。有隔 膜菌丝,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成串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有些菌丝, 从外观看虽然像多细胞, 但横隔膜

42、上有小孔, 使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自由流通, 而且每个细 胞的功能也都相同,如青霉菌、曲霉菌、白地霉等绝大多数霉菌菌丝均属此类。在固体培养基上, 局部菌丝伸人培养基内吸收养料, 称为营养菌丝; 另一局部那么向空中 生长,称为气生菌丝。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即孢子丝。三实验材料1. 菌种灰色链霉菌,黑曲霉,毛霉。2.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四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同实验一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 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别离、培养、鉴定以及菌种保藏等方面

43、。 培养基一 般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 pH 。一般细 菌、放线菌适于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中, 而酵母菌和霉菌那么适于生长在偏酸性的环境 中。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须将培养基调节在一定 pH 的范围内。迄今为止, 培养基的种类极其繁多。 按培养基的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 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动物、 植物、 微生物或其它天然有机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其优点是营养丰富、 价格便易; 缺点是成分不能准确确定且不稳定。 实验室常用的牛肉汁或

44、麦芽 汁培养基即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指完全利用种类和成分的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是各成分 均为且含量稳定,缺点是价格较贵。实验室常用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即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是指由天然有机成分和化学试剂混合组成的培养基。实验室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即为半合成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 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 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参加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1.5%2%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半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参加0.2%1 %左右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液体培养基是指培养基中不加凝固剂琼脂,培养基呈液体状态。按培养基的用途,可

45、将培养基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参加某些特殊营养物质, 促使某种持殊性能的微生物迅速生 长,有利从混合菌群中别离出所需种类微生物。 例如为了别离能够利用石蜡的微生物, 常在 培养基中参加石蜡作为碳源。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参加某些微生物生长抑制剂, 抑制那些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 长,以到达从混杂微生物菌群的环境中别离到所需的微生物。 例如用于别离真菌的马丁培养 基。鉴别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参加特定指示剂, 它能与某一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显色反 应,便于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例如用于鉴定大肠杆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本章着重介绍培养基的常规配制程序, 培养细菌、

46、 放线菌、 酵母菌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 配制方法,以及几种常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此外还介绍高压蒸汽灭菌法, 它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灭菌方法。一、培养基的常规配制程序一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基配制过程各环节的要求和考前须知。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二根本原理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工作的重要根底。 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 谢类型的多样性, 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 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 差异。 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 例如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 棉塞 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培养基的无菌检查等根本环

47、节大致相同。三实验材料1. 药品 待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琼脂、 1mol/L NaOH 溶液、 1mol/L HCl 溶液等。2. 仪器 天平或台秤、高压蒸汽灭菌锅。3. 玻璃器皿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4. 其它物品药匙、称量纸、 pH 试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盖、牛皮纸、报纸等。四实验步骤1. 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锥形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 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 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 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 烘箱中烘干后备用。详见附录一。

48、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培养皿的包装: 培养皿由一 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 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 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 之后才能使用。2移液管的包装: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 它的作用是防止外界及口中杂菌吹 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圈拉直的回形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 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 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先将报纸裁成宽约 5cm左右的图3 - 1单支移液管包扎方法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

49、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迭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右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迭打结,准备灭菌见图3- 1。3. 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液体培养基配制称量:一般可用1/100粗天平称量配制培养基所需的各种药品。先按培养基配方计算各 成分的用量,然后进行准确称量。溶化:将称好的药品置于一烧杯中,先参加少量水根据实验需要可用自来水或蒸馏水,用玻棒搅动,加热溶解。定容: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倒入一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如某种药品用量太少时, 可预先配成较浓溶液,然后按比例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参加到培养基中。调pH : 一般用pH试纸测定培

50、养基的 pH。用剪刀剪取一小段 pH试纸,然后用镊子夹 住pH试纸,在培养基中蘸一下,观看其pH范围,如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1mol/L NaOH 或1mol/L HCl溶液进行调节。调节 pH时,应逐滴参加 NaOH或HCI溶液,防止局部过酸 或过碱,破坏培养基中成分。边加边搅拌,并不时用pH试纸测试,直至到达所需 pH为止。过滤: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培养基。一般无特殊要求时,此步可省去。2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应将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加热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1.5%2%参加,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免糊底烧焦。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融化,最后补足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分。4. 培养基的分装

51、根据不同需要,可将已配好培养基装入试管或锥形瓶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造成污染。 如操作不小心,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时,可用镊子夹一小块脱脂 棉或卷纸,擦去管口或瓶口的培养基。1试管的分装取一个玻璃漏斗,装在铁架上,漏斗下连一根橡皮管,橡皮管下端再与另一玻璃管相接, 橡皮管的中部加一弹簧夹。分装时,用左手拿住空试管中部,并将漏斗下的玻璃管嘴插入试 管内,以右手拇指及食指开放弹簧夹,中指及无名指夹住玻璃管嘴,使培养基直接流入试管内图3 2。图3 2培养基的分装装入试管培养基的量视试管大小及需要而定,假设所用试管大小为15X 150 mm时,液体培养基可分装至试管高度 1/4左右

52、为宜;如分装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时,在琼脂完全融化后,应趁热分装于试管中;用于制作斜面的固体培养基的分装量为管高1/3约10 ml;半固体培养基分装量为管高的1/3为宜。2锥形瓶的分装用于振荡培养微生物用时,可在250m1锥形瓶中参加50m1的液体培养基;假设用于制作 平板培养基用时,可在250ml锥形瓶中参加150m1液体培养基,然后再参加3g琼脂粉按2% 计算,灭菌时瓶中琼脂粉同时被融化。5. 棉塞的制作及试管、锥形瓶的包扎为了培养好气性微生物,需提供优良通气条件,同时为防止杂菌污染, 那么必须对通入试管或锥形瓶内空气预先进行过滤除菌。通常方法是在试管及锥形瓶口加上棉花塞等。1试管棉塞的制作

53、制棉塞时,应选用大小、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块,铺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圆孔 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央压入圆孔中制成棉塞,然后直接压入试管或锥形瓶口。也可借用玻璃棒塞入,也可用折迭卷塞法制作棉塞图3- 3。铺平折角卷成形图3-3棉塞制作过程制作的棉塞应紧贴管壁,不留缝隙,以防外界微生物沿缝隙侵入,棉塞不宜过紧或过松, 塞好后以手提棉塞,试管不下落为准。棉塞的2/3在试管内,1/3在试管外图3-4。目前也有采用金属或塑料试管帽代替棉塞,直接盖在试管口上, 灭菌待用。将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盖好管帽的试管捆成一捆,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用铅笔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灭菌待用。2锥形瓶棉塞制作通

54、常在棉塞外包上一层纱布,再塞在瓶口上。有时为了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加大通气量, 那么可用8层纱布代替棉塞包在瓶口上。目前也有采用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直接盖在瓶口上, 既保证良好通气,过滤除菌又操作简便,故极受欢送。在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包上八层纱布或盖好培养容器封口膜的锥形瓶口上,再包上一层牛皮纸并用线绳捆好,灭菌待用。图3 4试管帽和棉塞1.试管帽;2.正确的棉塞;3.不正确的棉塞;4.不正确的棉塞6. 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经分装包扎之后,应立即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不能及时灭菌,那么应暂存于冰箱中。7. 斜面和平板的制作1斜面的制作将已灭菌装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趁热置于木棒上,使成适当斜度,凝固后即成斜面图 3 5。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 1/3,底层长为试 管的2/3。如制作半固体或固体深层培养基时, 灭菌后那么应垂直放置至冷凝。-2平板的制作将装在锥形瓶或试管中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