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登鹳雀楼之四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重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准备: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3、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二、解题、介绍作者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
2、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四、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五、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1) 指名读。(2) 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3) 指名说一二行诗意。(4) 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
3、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5)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2、学习三四行。(1) 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2) 说说诗句的意思。(3) 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 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六、想象诗情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七、指导背诵1、看图练习背诵:指
4、名背,分组背。2、随音乐一齐背诵。八、作业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2、抄写、默写这首诗。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材分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教学重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设计理念创设实践活动,给
5、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教学目标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 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教学流程一、复习检测。1 .读词卡。2 .找朋友游戏一一连字成词。【在我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2.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6、,把课文读通顺。3. 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4. 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2. 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3. 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 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
7、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2. 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3.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4. 交流合作结果。【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5. 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6. 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7. 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五、学会背诵的技巧。【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
8、生学会巧背。】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六、复习巩固。1. 看谁读得最快。(1) 乌鸦口渴要喝水。(2) 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3)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句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2. 看谁写得最好。kebMfazhao板书设计19乌鸦喝水水不多口又小一一喝不着放石子一一喝着课后反思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
9、、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19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由范文先
10、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实录及点评授课教师: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小学方育红实录及点评: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小学赵娟教学内容:语文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4课电视塔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电视塔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电视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生字卡电视”,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
11、谁来读?生1:电视师:读视”的时候,要把小舌头翘起来,你再读读。生1:电视师:跟老师读,电视。生:电视、电视、电视。2、打开折叠卡片出示塔”字师:这个字宝宝谁认识?生1:塔生2:塔师: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2:塔生:塔塔塔师:谁能连起来读?生1:电视塔生2:电视塔生齐读:电视塔3、不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4课电视塔。(将电视塔”卡片贴在黑板上。)师:你见过电视塔吗?它是什么样子的?生1:电视塔高高的,伸到天上去了。生2:电视塔很尖。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在黑板上画电视塔的简笔画)过渡:师: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请小朋友翻开书71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也可以问
12、问老师和同桌的小朋友。点评: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从龟视”二字引出塔”字,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根据学生对生活中电视塔的回忆和描述,老师画出尖尖的、高高的电视塔,使学生对电视塔的特点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1、学习第一句。(1)师:小朋友读的真好,课文的哪一句写了铁塔的样子?(出示课文第一句)生1:第一句。师:请你来读读这句。生1: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师:小朋友自己再读读。师: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铁塔很高。生2:我知道铁塔尖尖的,到白云和天上去了。(2)师:铁塔真高,它还和蓝天白云交朋友呢!谁能把铁塔高高的感觉读出来。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
13、入云天。师;这个小朋友的高”字读得真好,老师感觉铁塔真的很高。谁再来读读。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师:这个小朋有把入云天”拉长了一些,好像电视塔真的到天上去了呢!师:请小女孩站起来读读。点评:由于学生有了在第一个环节中对电视塔的了解,因此,很快就能知道这一句是写电视塔又高又尖。这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样的基础上朗读,效果当然会很好。(3)师:铁塔又高又尖,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生1:火箭是尖尖的。生2:五角星是尖尖的。师:这些尖尖的东西都是(手势)上一一生)小,下一一(生)大,小朋友跟我读,上小下大尖尖尖。生:上小下大尖尖尖。师:你有办法记住它
14、吗?生:先记一个小”字,把小”的钩去掉,再记一个大”。师:尖字怎么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看课件演示尖”字的笔顺)师:我们再看一遍,这一次我们要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尖”字,边口述。尖”字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些,撇起笔时和竖稍稍对齐。请小朋友打开中字本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尖字。看谁的字写得又端正又漂亮。(学生练写,教师指导)(4)师:小朋友看天空中飘来了什么?(课件:天空中飘来两片云)它还会变呢!(课件:演变成云字)它变成了一一生齐答:云师:云”字怎么写的?我们来看看。师:谁会写云”字,请你们当小老师教老师写,好吗?生齐说:横横撇折点;师在
15、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芸”字师:你们发现云”的哪一笔写在横中线上?生1:第二笔,横。师;谁来给云字找朋友?生1:云白云师:你能用白云”说句话吗?生1:白云在天上飘。生2:云乌云师:什么时候会有乌云呢?生:要下雨的时候。生3:风云(风字读成了方言。老师纠正)(5)小朋友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点评:哭”与云”字的教学很有特色。教学尖”字是从电尖尖的视塔向生活中尖尖的物体过渡的,这样就挖掘了学生的生活资源,重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知道了尖就是上小下大”,很巧妙地教会了学生记字的方法。然后又让学生把尖”字上的小”与平常写的小”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
16、能力。芸”字的课件设计很好,两片云变成了云字,激发了学生学字的兴趣。特别是采取请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好,学生说笔画,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很有成就感,体现了师生平等。2、学习第二句。(1)师:小朋友看,谁来了?(点课件:孙悟空卡通图象)生:孙悟空!(2)师:谁来喊喊它的名字?生1:孙悟空师:读孙”的时候要把舌头伸直。悟”读第四声。师:谁再来喊。生2:孙悟空师:老师听这一组的小朋友喊喊。生:孙悟空师:我们一起来喊。(3) 师: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学生鼓掌)课件:出示迎字师:这就是欢迎的迎”,谁会读?生:迎师:跟老师读,迎。生:迎迎迎师:谁来给迎”字找朋友。生1:迎欢迎生2:迎
17、迎来(4) 师:孙悟空来到小朋友家的电视前,小朋友多高兴呀!谁来高兴的读这一句。生1: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师:请男孩子来读读。男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师: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5) 师:小朋友那么喜欢孙悟空,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生1:孙悟空你可以教我七十二变吗?生2:孙悟空你到我家来玩吧!师;孙悟空也有话对你们说呢!(课间休息)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到位。无论识字、朗读还是说话,都充满童趣。学生与在孙悟空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了学习的快乐。(6) 师:小朋友想想,是谁迎来了孙悟空?生1:是电视机。生2:是电视塔。师:你们想知是怎样迎来的
18、吗?(生说不出)这个问题是挺难的,还是让孙悟空来告诉我们吧!(课件:画面上演示卫星发射信号,电视塔接受信号又传播到千家万户的情景;同时配有画外音孙悟空:小朋友,电视塔的本领可大啦!它先通过仪器,接收许多电视信号,然后把这些信号发送到千家万户。这样,我就来到了你们眼前。你们知道了吗?现在,请你们看好了,我要变了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精彩!电视塔的作用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如果让老师讲,不仅呆板,而且效果肯定出不来。教者在这儿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聪明的华佗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斤字。2. 正确、流利地
19、朗读课文。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教法建议识字、写字教学1. 识字教学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一一角”村一一对”公分”着_着”买一一斗”2. 写字教学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
20、,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七”,一捺要长些,托起文”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同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词句教学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两只羊叫得很凶。”邱”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
21、”,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朗读指导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2
22、3课时。教学设计示例(一)12聪明的华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斤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1. 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 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 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 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轻声自由读课文。(1)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3) 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检查自学。(1) 认读生字。(2) 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1. 学习第一段。(1) 指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职工餐厅用工合同范本
- 劳动纠纷解除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合同范本英语
- 出地转让合同范本
- 协会招商服务合同范本
- 医院废品合同范本
- 协议解除销售合同范本
- 医院融资合同范本
- 劳动建筑合同范本
- 住宿方舱租赁合同范本
-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
-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课件
- 人工智能概论课件完整版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中学教学课件:下第课《认识人工智能》课件
- 2023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2024至2030年中国蜜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 高达模型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国旗国旗真美丽》说课稿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查房课件
- GB/T 44255-2024土方机械纯电动液压挖掘机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