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_第1页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 问是知之始。培养学生问题认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对促动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营造氛围,消除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认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 授通过大量调查和观察发现:上课时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认 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认识强。上课时曾独立主动的提出问题的学生 大概只有 13.8%13.8%左右(农村学校更低)。学生在这种“只学答”的氛 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要培养学 生

2、的问题认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和 谐的学习环境。这是大家已有的共识。详细要做到:1 1、老师学生互相平等;2 2、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3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二、精心组织,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 学会思考问题。”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 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 问题提出来。1 1、可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1)在知识的“来龙”上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

3、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千米的 认识”时,就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换 算的”等问题。(2 2) 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 还搞不清或说 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例如:a a、某一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 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就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提问。b b、一种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就在算理上下功夫提问。c c、某一应用题应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多 种或更加好的解法?就抓住主要问题提问。(3 3) 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提问。如果对知识不

4、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 似的孤立个体,可就此提问。如学习“因数和倍数”时,对因数、倍 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分不清,通过提问理清概念。(4 4) 在知识的“去脉”上提问。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却不了解它的作用,也能够提问,并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见的问。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不 知它的作用,能够提出为什么要学它,是否同化简分数及分数的计算 相关等问题。2 2、引导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1 1)观察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内在 的联系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

5、 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实物拿出来, 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 问:a a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 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c 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2) 追问法。当新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能够顺着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为什么? ”例如,在教“比的意义”,说比的后项不能为 0 0 时,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球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4:0,5:01:0,4:0,5:0?老师除讲清道理外,对追问学生应大加表扬。(3) 类比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

6、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学习“ 9 9 的乘法口诀”时,便可联系“ 8 8、7 7 的乘 法口诀”提出问题:9 9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 9 9 的乘法口诀? 前后各句之间有什么规律?三、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使学生乐于提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 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乐于提问是 2121 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所以, 在平时的 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 计教学过程时,注重给每个教学环节留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

7、维 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绝不代替;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决不暗示,以便学生乐于提问。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1、学生对老师提问。学生总认为书本上讲的,老师说的总是对的。其实“不怀疑不能 见真理。”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简单 的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时时处处能主动探索 和发现,不惟师、不唯上。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老师 有意出示等底等咼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以后,让学生进一步提出问 题。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 实验,为什么不用其它的圆柱与圆锥呢?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

8、,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同学又提出如下问题:老师,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 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等底不等高的 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引起全 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老师再拿出不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 底与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验 证以上这些情况是否有可能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这种新颖别致、妙 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使学生的问题认识 得到充分发挥。2 2、学生对学生提问。每节课我都注意留些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 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 考对方,可采用分组对抗、争夺“智慧星”、争当“数学小博士”、“聪明

9、的一休”等多种竞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能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教学“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周长” 一课时,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 考对方,很多学生积极发问: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 长又该怎样计算?学生提的问题都一一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同学进一步提问,能不能利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 周长?任意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这些问题提 出后,能够让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够让学生课后去讨论,这样,课内 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3、学生对教材提问。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数学教材语言精炼、叙述严谨、科学性强, 很多地方把思考过程都省略了。所以在看书过程中有些内容学生比较 难看懂,这就要鼓励学生对所学教材大胆提问,展开讨论。如教学“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划去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 应该先划去哪一处呢?戈怯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能不能把被 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这些问题确是问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