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word版含答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原文经典原文 1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对应学生用书对应学生用书 P3孔子孔子(前前 551 年前年前 479 年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的南辛镇鲁源村,葬于今曲阜孔林葬于今曲阜孔林,享年享年 73 岁岁。孔子的言行思想主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孔子的母亲曾去尼

2、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孔子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梁。梁。孔子对后世

3、影响深远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至圣”“”“万世师表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人”之首。之首。1988 年年,75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呼吁全世界“21 世纪人类要生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战国乱悠悠”,东周时期是历史

4、上著名的乱世。春秋时,东周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春秋时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人民的生活愈加氏的家臣阳虎作乱。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人民的生活愈加痛苦。痛苦。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学校荒废,贵族零落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散,

5、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孔子主张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孔子主张“有教无有教无类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文学背景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的的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

6、时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时被列为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时被列为“七经七经”之一。南宋朱熹将它和孟子以及礼之一。南宋朱熹将它和孟子以及礼记记中的中的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合编为合编为“四书四书”,与与“五经五经”并列并列,后来成为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后来成为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7、必读书目。全书二十篇全书二十篇,每篇由长短不同的若干段文字组成每篇由长短不同的若干段文字组成,多数是以多数是以“子曰子曰”开头的孔子语录开头的孔子语录,少数段落略有记事和对话。全书主要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少数段落略有记事和对话。全书主要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一是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仁”。这个概念在这个概念在论语论语中共出现中共出现了了 109 次次。 为了实践为了实践“仁仁”这一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与行为标准这一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与行为标准, 孔子十分重视孔子十分重视“礼礼”。论论语中还能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他首创私学,以自己的学说来教

8、育学生,提出语中还能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他首创私学,以自己的学说来教育学生,提出“有教无有教无类类”。二是通过对孔子言行的描述,塑造活生生的孔子形象。这种塑造可能不是有意识的,二是通过对孔子言行的描述,塑造活生生的孔子形象。这种塑造可能不是有意识的,也只是记录了孔子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记载,但从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也只是记录了孔子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记载,但从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惯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走下神坛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个走下神坛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孔子孔子。节选的节选的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 ,通过孔子与弟子

9、的谈话,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礼礼”)等问题作了形象而生动的说明等问题作了形象而生动的说明。在学习方面强调知在学习方面强调知识的继承创新和复习的必要性,在学习态度方面讲到要虚心要惜时,在个人修养方面突出识的继承创新和复习的必要性,在学习态度方面讲到要虚心要惜时,在个人修养方面突出坚毅精神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坚毅精神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节选篇目节选篇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学而学而”篇篇阐述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阐述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为政为政”篇篇阐述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人生

10、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境界阐述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境界“公冶长公冶长”篇篇以言以言“志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雍也雍也”篇篇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用山水类比来阐发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用山水类比来阐发“知知”与与“仁仁”“述而述而”篇篇阐述孔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君子、小人胸襟品格的不同阐述孔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君子、小人胸襟品格的不同“颜渊颜渊”篇篇解释什么是解释什么是“仁仁”“季氏季氏”篇篇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个人的修养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个人的修养子子 曰:曰:“君子

11、食君子食无无求求饱,居无饱,居无 求求安,安,敏敏 于于事事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而而慎慎于于言,言,就就有有道道而而正正焉,焉,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可可谓好学也已。谓好学也已。”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无:无:副词,不,不要。副词,不,不要。安:安:安逸、舒适。安逸、舒适。敏:敏:敏捷,勤快。敏捷,勤快。而: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而: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12、。就:就:靠近。靠近。有道:有道: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正:正:修正修正 自己的道德行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已:已:通通“矣矣”,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以上以上“学而学而”篇篇)子子曰: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三十而立,而立, 四十四十孔子说: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而而不不惑,五十惑,五十而而知知能遇事不疑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能遇事不疑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天天命,六十命,六十而而耳耳顺,顺,七十七十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六十岁便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

13、岁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六十岁便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而从心所欲,不而从心所欲,不踰踰矩。矩。”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有:有:连词,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相连词,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当于“又又”。立:立:自立。孔子说自立。孔子说“立于立于礼礼”。“自立自立”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来处事。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来处事。不惑:不惑:遇事遇事不疑惑。不疑惑。天命: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含义。含义。耳顺:耳顺:一听人言语,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所

14、一听人言语,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逆。一说,能听进不同的意见。违逆。一说,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从:从:遵从。遵从。踰:踰:越过。越过。矩:矩:规矩。规矩。子曰:子曰:“由!由!诲女诲女知之知之乎?知之乎?知之 为知为知之,之,孔子说:孔子说:“子路呀!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子路呀!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不知为为不不知,是知,是知知也。也。”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由:由:孔子学孔子学生子路的名。生子路的名。乎:乎:表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吗。表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吗。是:是:代词,这,不

15、同于现在的代词,这,不同于现在的判断动词判断动词“是是”。知:知:同同“智智”,聪明、明智。,聪明、明智。也:也:句末表判断。句末表判断。 (以上以上“为政为政”篇篇)颜渊、颜渊、季路季路侍。侍。子曰:子曰:“盍盍各各言言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何不各人说说尔尔志?志?”子路曰:子路曰:“愿愿 车车 马马 衣衣 轻轻 裘裘与朋友与朋友自己的志向呢?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共,敝之敝之而无憾。而无憾。”颜渊曰:颜渊曰:“愿愿无无伐伐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共同

16、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善,善,无无施施劳。劳。”子路曰:子路曰:“愿愿闻闻子子之之志!志!”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子子曰:曰:“老者老者安之,朋友安之,朋友信信之,之,孔子说:孔子说:“ 我的志向是我的志向是 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者少者怀怀之。之。”少年人得到关怀、养护。少年人得到关怀、养护。”颜渊:颜渊: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盍:盍:何不。何不。敝:敝:名词作动词,用坏,用破。名词作

17、动词,用坏,用破。憾:憾:恨,抱恨,抱怨。怨。伐:伐:夸耀、炫耀。夸耀、炫耀。施:施:表白。表白。愿:愿:愿意。愿意。愿:愿:希望。希望。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老师孔子。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老师孔子。安、信:安、信:都是使动用法。都是使动用法。(以上以上“公冶长公冶长”篇篇)子曰:子曰:“知之者知之者不不如好之者,如好之者,好好之者之者孔子说: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不如乐之者。如乐之者。”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之:之:代词,一般认为指代词,一般认为指学问。学问。者:者:的人。的人。子曰:子曰:

18、“知者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山;知者动,仁者动,仁者静;静;孔子说: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知者知者乐,仁者乐,仁者寿。寿。”智者快乐,仁者长寿。智者快乐,仁者长寿。”乐:乐:喜爱。喜爱。动:动:活跃。活跃。 (以上以上“雍也雍也”篇篇)子曰:子曰: “饭疏食、饭疏食、饮水,饮水,曲肱曲肱而枕之,乐而枕之,乐亦亦在在孔子说: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矣。不其中矣。不义而义而富富且且贵,贵,于于我我如如浮云。浮云。”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19、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饭:饭:动词,吃。动词,吃。疏食:疏食:粗粮。粗粮。饮饮 y y n n :喝。喝。肱肱 n n :由肩由肩膀到胳膊肘这一块,泛指胳膊。膀到胳膊肘这一块,泛指胳膊。义:义:名词作动词,合乎义。名词作动词,合乎义。子子曰:曰:“君子君子坦坦荡荡荡,小人长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坦:坦:开朗、直率。开朗、直率。荡荡:荡荡:宽广、宽阔。宽广、宽阔。长:长:总是,常常。总是,常常。戚戚:戚戚:忧愁,哀伤。忧愁,哀

20、伤。 (以上以上“述而述而”篇篇)颜渊问颜渊问仁。子仁。子曰:曰:“克克己己复复颜渊问什么是颜渊问什么是“仁仁”。孔子说:。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礼礼为为仁。仁。一日一日克克己己复复礼,礼,天下天下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人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人归归仁仁焉。焉。为为仁仁由由己,己,而而由由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德全在于自己,还能靠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德全在于自己,还能靠人乎哉?人乎哉?”别人吗?别人吗?”克:克:克制、约束。克制、约束。一日:一日:古今异义词,古义,一旦;今古今异义词,古义,一旦;今义:一天。义:

21、一天。归:归:称许、赞许。称许、赞许。哉:哉:多用反问语气。多用反问语气。颜渊曰:颜渊曰:“请问请问其其目。目。”子子曰:曰:“非非礼礼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纲目。请问实行仁德的纲目。”孔子说:孔子说:“不合乎礼不合乎礼勿勿视,视,非非礼礼勿听,非勿听,非礼礼勿言,非勿言,非礼礼勿动。勿动。”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做。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做。”颜渊曰:颜渊曰:“回虽回虽不不敏,请事敏,请事斯斯语矣!语矣!”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吧!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吧!”其:其:代代词,代词,代实

22、现仁的措施。实现仁的措施。目:目:纲目,具体要点。纲目,具体要点。敏:敏:聪敏,聪聪敏,聪明。明。事:事:名词作动词,实践,实行。名词作动词,实践,实行。斯:斯:代词,这些。代词,这些。 (以上以上“颜渊颜渊”篇篇)孔子曰:孔子曰: “君子有三君子有三戒:戒:少之时,血气少之时,血气未未孔子说: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定,戒定,戒之在之在色;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刚,戒之在之在斗;斗;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

23、斗;及其老及其老也,血气既也,血气既衰,衰,戒之在戒之在得。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贪欲。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贪欲。”及:及:等到。等到。其:其:代词,他。代词,他。得:得:泛指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 (以上以上“季氏季氏”篇篇)对应学生用书对应学生用书 P5诵读诵读 论语十则第一至三则,完成以下各题。论语十则第一至三则,完成以下各题。 突破词句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敏敏于事而于事而慎慎于言于言(敏捷,勤快敏捷,勤快)(小心谨慎小心谨慎)(2)就就有道而有道而正正

24、焉,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靠近,到靠近,到那里去那里去)(修正修正)(通通“矣矣”,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3)三十而三十而立立(自立,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处事自立,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处事)(4)七十而七十而从从心所欲,不心所欲,不踰矩踰矩(顺从顺从)(超越准则超越准则)(5)由!诲由!诲女女知之乎?知之乎?(同同“汝汝”,你,你)(6)知之知之为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知知也也(就是就是)(代词,这代词,这)(同同“智智”,聪明,明智,聪明,明智)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25、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译文: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句式:句式: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应为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于事敏而于言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译文:译文:我十五岁时在学习上立志。我十五岁时在学习上立志。(或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或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句式:句式: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志于学志于学”应为应为“于学志于学志”。(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

26、为不知,是知也。译文: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句式:句式:判断句,以判断句,以“也也”为判断句的标志。为判断句的标志。 要义探究要义探究 3这三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主张?这三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主张?明确明确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有如下四点主张: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有如下四点主张:(1)(1)学习要专心致学习要专心致志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即“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居

27、无求安居无求安”;(2)(2)学习要谨慎学习要谨慎,要深入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即“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3)(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即“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4)(4)在学习的问题上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定的志向,才可以有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孔子为什么主张孔子为什么主张“慎于言慎于言”?明确明确孔子主张孔子主张“慎言慎言”“”

28、“讷言讷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1)(1)孔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忠信”“”“言思忠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亏了于道德就有亏了。(2)(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时机当时机,这样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这样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也才能发挥作用也才能发挥作用。(3)(3)孔子认为德是内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言是外,内在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

29、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巧言令色,鲜巧言令色,鲜矣仁矣仁”。诵读诵读 论语十则第四至六则,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则第四至六则,完成下列各题。 突破词句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敝敝之之而而无憾无憾(破,坏破,坏)(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2)愿无愿无伐伐善,无善,无施施劳劳(夸耀,炫耀夸耀,炫耀)(表白表白)(3)知者知者动动,仁者静,仁者静(活跃活跃)6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译文: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

30、我,少年人得到关怀、养护。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关怀、养护。(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译文: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要义探究要义探究 7如何理解孔子的如何理解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的志向?明确明确孔子的基本思想是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仁仁”, 就是为人类生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就是为人类生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男女老少,每个人平等相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男女老少

31、,每个人平等相处,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境界。处,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境界。8“知之知之者不如者不如好之好之者者,好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乐之者者”中中“知之知之”“”“好之好之”“”“乐之乐之”有何联系有何联系与区别?与区别?明确明确这一则里的这一则里的“之之”字没有说明是指什么字没有说明是指什么,一般认为是指学问一般认为是指学问。知之知之、好之好之、乐乐之是三种不同的境界之是三种不同的境界。了解了解,只是一般的关心只是一般的关心;爱好爱好,则是一定的投入则是一定的投入;只有以此为乐者只有以此为乐者,才将全部身心置于其中,也才会有真知灼见,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32、,而这,才将全部身心置于其中,也才会有真知灼见,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而这,正是知之者、好之者所无法相比的。正是知之者、好之者所无法相比的。孔子对于孔子对于“知之知之”“”“好之好之”“”“乐之乐之”作了明显的境界层次区分。其实这三者也是有着作了明显的境界层次区分。其实这三者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可以说密切联系的。可以说“知之知之”是一种认识,是一种认识,“好之好之”是一种兴趣,是一种兴趣,“乐之乐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感。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没有认识,就不会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情感。相反,认识越深刻,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没有认识,就不会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情感。相反,认识越深刻,兴趣就

33、越浓厚,情感也就越丰富。兴趣就越浓厚,情感也就越丰富。9孔子为什么说孔子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明确明确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君子的人格修养上来说明智者与仁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的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君子的人格修养上来说明智者与仁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的品质特征的。品质特征的。“知者乐水知者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这同智者捷于应对、敏,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这同智者捷于应对、敏于事功的精神品质相类似,能够引起智者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于事功的精神品质相类似,能够引起智者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仁者乐山仁者乐山”,是因为山,是因为山屹立不动、宽厚育物的静的特征同仁者

34、宽厚爱人、沉着稳健的品质有相通之处,能给仁者屹立不动、宽厚育物的静的特征同仁者宽厚爱人、沉着稳健的品质有相通之处,能给仁者带来精神上的喜悦。带来精神上的喜悦。诵读第七至十则,完成以下各题。诵读第七至十则,完成以下各题。 突破词句突破词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饭饭疏食疏食、饮水、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粗粮粗粮)(2)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克制,约束克制,约束)(回复,符合回复,符合)(3)回虽不回虽不敏敏,请,请事事斯斯语矣语矣(聪敏,聪明聪敏,聪明)(实践实践)(这这)11翻译下面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翻译下面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

35、)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译文:译文: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句式:句式:判断句,以判断句,以“为为”作为判断句的标志。作为判断句的标志。(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要义探究要义探究 12如何看待孔子对于富贵如何看待孔子对于富贵“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的思想?的思想?明确明确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一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一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36、: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的人民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的人民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了上,形成发展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革命,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革命气节的优良传统。没有气节的优良传统。没有“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不改其乐不改其乐”的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前一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后一方面对于我们民族文化、民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前一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后一方

37、面对于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积极作用。族精神有积极作用。13读过读过“颜渊问仁颜渊问仁”一则,你对一则,你对“仁仁”有什么样的认识?在这个性张扬的今天,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在这个性张扬的今天,你认为认为“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还值得提倡吗?还值得提倡吗?明确明确“仁仁”是一个具有动态标准的道德理想是一个具有动态标准的道德理想。孔子曾对不同的学生问孔子曾对不同的学生问“仁仁”,学生学生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这则明显是对颜渊而言的,强调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这则明显是对颜渊而言的,强调“仁仁”要求克制私心私欲,用要求克制私心私欲,用“礼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针对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针对

38、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虽然孔子强调用虽然孔子强调用“礼礼”来约束来约束“自身自身”的言行,以达到的言行,以达到“复礼复礼”的目的,在主张张扬个性的今天,似乎不切合实际,但是提倡约的目的,在主张张扬个性的今天,似乎不切合实际,但是提倡约束自己、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束自己、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对应学生用书对应学生用书 P99一、基础巩固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就有道而正正焉焉正:正确正:正确B三十而三十而立立,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立:自立立:自立C愿无伐

39、善,无愿无伐善,无施施劳劳施:表白施:表白D回虽不回虽不敏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矣敏:聪敏,聪明敏:聪敏,聪明解析:解析:正:修正。正:修正。答案:答案:A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知之之者不如好之者者不如好之者古古之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必有师B及其壮及其壮也也,血气方刚,血气方刚廉颇者,赵之良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也C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为仁仁如今人方如今人方为为刀俎,我刀俎,我为为鱼肉鱼肉D不义不义而而富且贵富且贵冰,水为之,冰,水为之,而而寒于水寒于水解析解析:C 项项,动词动词,为为,是是。A 项项,之之,代词代词;助词助词,的的。B 项项

40、,也也,表提顿语气助词表提顿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的语气助词。不译;表判断的语气助词。D 项,而,表修饰;表转折。项,而,表修饰;表转折。答案: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下列句子中,不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析解析: A 项项, “已已”通通“矣矣”; B 项项, “有有”通通“又又”; C 项项, 最后一个最后一个“知知”通通“智智”。答案: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下列各句

41、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不同的一项是同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C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D是寡人之过也是寡人之过也解析:解析:B 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答案:答案:B5名句名篇填空。名句名篇填空。(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 _, 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4)及其壮也,及其

42、壮也,_,_。答案: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戒之在斗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译文:_(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译文:译文:_(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译文:_答案:答案:(1)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可

43、以说是喜欢学习了。(2)(我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3)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二、阅读提升二、阅读提升(一一)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79 题。题。颜渊颜渊、季路侍季路侍。子曰子曰:“盍各言尔志?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之而无憾。”颜渊曰颜渊曰:“愿无伐善愿无伐善,无施劳无施劳。”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44、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曰: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

45、衰,戒之在得。”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孔子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孔子“仁仁”的思想的一项是的思想的一项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ABCD解析:解析:不是孔子的话,是颜渊准备实践不是孔子的话,是颜渊准备实践“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对年轻人的告诫。是对年轻人的告诫。答案:答案:C8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

46、的理解,不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胸怀。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胸怀。B在师生对话中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讲话鲁莽,只讲朋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C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切磋,有请益有请益,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

47、情景。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解析:解析: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答案:答案:B9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言志”?答答: 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在三人在三人“言志言志”的语言中,显出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子路抢先回答,急躁的语言中,显出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子路抢先回答,急躁而不谦让,神情、个性跃然纸上;颜渊则表

48、现出温文、舒缓的儒雅风度,内容上显示其极而不谦让,神情、个性跃然纸上;颜渊则表现出温文、舒缓的儒雅风度,内容上显示其极其重视德行修养,语势上显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孔子态度庄重,语调舒缓,完全是长者其重视德行修养,语势上显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孔子态度庄重,语调舒缓,完全是长者风范。风范。“言志言志”的三句话简明、精确、含蓄而内蕴丰富,极具启发性。的三句话简明、精确、含蓄而内蕴丰富,极具启发性。(二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题。(一一)子贡问子贡问:“师师与商与商也孰贤?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师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曰:曰:“然则

49、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子曰: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不得中行而与之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也(二二)子贡曰:子贡曰:“君子亦有君子亦有恶恶乎?乎?”子曰:子曰:“有恶。恶称人有恶。恶称人之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

50、敢而窒者。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曰:“赐也,亦有恶乎?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注注师:颛孙师,即子张。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商:卜商,即子夏。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A师也师也过过,商也不及,商也不及过:过错过:过错B不得中行而不得中行而与与之之与:交往,结交与:交往,结交C君子亦有君子亦有恶恶乎乎恶:厌恶恶:厌恶D恶不恶不孙孙以为勇者以为勇者孙:通孙:通“逊逊”,谦逊,谦逊解析:解析:过:过分。过:过分。答案:答案

51、:A11下列句中下列句中“之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不得中行而与不得中行而与之之B恶称人恶称人之之恶者恶者C吾属今为吾属今为之之虏矣虏矣D不如因而厚遇不如因而厚遇之之解析:解析:B 项中的项中的“之之”为结构助词,的;其他三项中的为结构助词,的;其他三项中的“之之”均为代词。均为代词。答案:答案:B12用用“/”为选文为选文(一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有有 子子 曰曰 礼礼 之之 用用 和和 为为 贵贵 先先 王王 之之 道道 斯斯 为为 美美 小小 大大 由由 之之 有有 所所 不不 行行 知知和和 而而 和和 不不 以以 礼

52、礼 节节 之之 亦亦 不不 可可 行行 也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不必苦思。断句讲求一定的技巧断句讲求一定的技巧,主要方法有:名词断句法、修辞断句法、句式断句法、对话断句法。本题中有主要方法有:名词断句法、修辞断句法、句式断句法、对话断句法。本题中有“有子曰有子曰”一句,可知第一处断句在一句,可知第一处断句在“曰曰”之后,其余可用其他方法推出。之后,其余可用其他方法推出

53、。答案答案:有子曰有子曰/礼之用礼之用/和为贵和为贵/先王之道先王之道/斯为美斯为美/小大由之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有所不行/知和而和知和而和/不以礼不以礼节之节之/亦不可行也亦不可行也13选文选文(一一)中孔子是如何评价中孔子是如何评价“狂狂”与与“狷狷”的?的?答答: 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狂狂”与与“狷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种是流于进取,敢作敢为;另一种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种是流于进取,敢作敢为;另一种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

54、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思想。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思想。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一一)子贡问子贡问(孔子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说孔子说:“子张说话做事过激过分不中子张说话做事过激过分不中和,子夏则保守迟缓不到位。和,子夏则保守迟缓不到位。”子贡说: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孔子说:“过分不中过分不中和与迟缓不到位是一样的。和与迟缓不到位是一样的。”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君子对于天下(之事之事),无可,无不可,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无可,无不

55、可,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孔子说: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有子说有子说:“礼仪制度的应用礼仪制度的应用,以以(遇事做到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和谐为可贵。古代贤王治理国家古代贤王治理国家,可贵之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仪制度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仪制度来调节和约

56、束,那也是不可以的。”(二二)子贡说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孔子说:“有厌恶的事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讲礼义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讲礼义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人。”孔子又说:孔子又说:“子贡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子贡说:“厌恶偷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厌恶偷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

57、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三、语言表达三、语言表达14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所给的横线处。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所给的横线处。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 _ ,_,_, _。既有论语既有论语 ,则有孟子,则有孟子 。孔曰孔曰“成仁成仁”,孟曰,孟曰“取义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既有大乘至圣,则有亚圣。既有大乘至圣,则有亚圣。史记说: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

58、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解析:解析:紧承上句的孔孟一句,故列在第一处。紧承上句的孔孟一句,故列在第一处。都含有都含有“既有既有”“”“则有则有”,排列,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所以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所以紧承其后。紧承其后。句中有句中有“也也”字,应该放在字,应该放在后才合适。后才合适。承接承接说明孔孟的紧密关系。说明孔孟的紧密关系。“今人冯友兰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放在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放在最后一处。最后一处。答案:答案:15(湖北高考湖北高考)高一年级将举办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读论语 ,谈交友,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

59、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要求:紧扣活动主题;紧扣活动主题;必须原创;必须原创;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不超过 30 字。字。答答: 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首先要了解论语论语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写作时紧扣写作时紧扣“读读论语论语 ,谈交友谈交友”这一活动主题这一活动主题。其次其次,要明白写的是赠言,注意要写得得体并富有文采,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要明白写的是赠言,

60、注意要写得得体并富有文采,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不能超过所写语句不能超过 30 字。字。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_,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_具备道德才能获得幸福。许多统治者认为用道德原则具备道德才能获得幸福。许多统治者认为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