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1.gif)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2.gif)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3.gif)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4.gif)
![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a2a822d6-a90c-45e1-bc42-d99c5079568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刘渡舟如何用乌梅丸治疑难杂病简介乌梅丸组成 乌梅三百枚(480g) 细辛六两(180g) 干姜十两(300g) 黄连十六两(480g) 当归四两(120g)附子六两,炮去皮 (180g) 蜀椒四两,出汗 (120g) 桂枝六两,去皮 (180g) 人参六两(180g) 黄柏六两(180g) 用法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饮送下,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 滑物、 臭食等(现代用法:乌梅用 50%醋浸一宿,去核捣烂,和入余药捣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
2、服9g,日服 2-3 次,空腹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方解蛔厥之证,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蛔虫本喜温而恶寒,故有“遇寒则动, 得温则安”之说。蛔虫寄生于肠中,其性喜钻窜上扰。若肠道虚寒,则不利于蛔虫生存而扰动不安,故脘腹阵痛、烦闷呕吐,甚则吐蛔;由于蛔虫起伏无时,虫动则发,虫伏则止,故腹痛与呕吐时发时止;痛甚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四肢厥冷,发为蛔厥。本证既有虚寒的一面,又有虫扰气逆化热的一面,针对寒热错杂、蛔虫上扰的病机,治宜寒热并
3、调、温脏安蛔之法。柯琴说“蛔得酸则静, 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方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则痛止,为君药。 蛔动因于肠寒,蜀椒、 细辛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共为臣药。黄连、黄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所生之热;附子、桂枝、干姜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当归、人参补养气血,且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均为佐药。以蜜为丸,甘缓和中,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关于久泻久痢,多呈脾胃虚寒,肠滑失禁,气血不足而湿热积滞未去之寒热虚实错杂证候,本方集酸收涩肠、
4、温阳补虚、清热燥湿诸法于一方,切中病机,故每可奏效。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之力较弱,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若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 寒重者, 可减黄连、黄柏; 口苦, 心下疼热甚者,重用乌梅、黄连, 并加川楝子、白芍;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呕吐者,可加吴茱萸、半夏;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槟榔。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菌痢、慢性胃肠炎、结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传承刘渡舟:乌梅丸治疗很多疑难
5、杂证的钥匙。刘渡舟老师认为:乌梅丸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之证很好,调理肝胃不和。效果也是挺好的,常用来治疗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胃痛、下利。乌梅丸又主久利。乌梅有酸敛的作用,又有附子、人参,所以久利不止,寒热错杂,脏腑冷暖,下焦不约,适合用乌梅丸。乌梅丸方证变化多端,是很难把握的方证,临床应用较少,关键在于证据难以综合辨析。他总结了有效的病例,分析乌梅丸存在的共性,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刘老遵循黄师不求其全,但求其真原则,依据看得见、摸得到的规律,除了寒热错杂的症状,乌梅丸方证有以下三个特点:1. 杨桃皮乌梅丸方证患者的脸色,青黄混杂,兼有少许光泽,仿如杨桃皮的颜色。杨桃从初熟至熟透的颜色变化,与乌
6、梅丸方证患者面部皮肤颜色变化有一定的相似度。久病患者,脸色呈焦黄而有少许光泽,犹如熟透而坠地的杨桃,焦黄而伴有斑点,那是典型的乌梅丸脸色; 初病之人,虽脸色青黄混杂,或青多黄少,或黄多青少,必具二个要素:一是四肢厥冷,二为面色有少许光泽。与蒌黄有差别。从青黄混杂发展至黄多青少,最终至焦黄,其脸色均具有少许光泽,预示寒热错杂中寒与热的比例变化,但总属于寒多热少。至于为什么乌梅丸方证患者会出现青黄混杂、少许光泽的脸部皮肤颜色,从传统医经中的五行理论、寒热错杂的表现,也许可以想通一些道理,大家不防思考。2. 冰棍手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阴病,常见四肢厥冷。临证中,把脉时不防触觉双手皮温,往往发觉乌梅丸方
7、证的厥冷线索。当然,四肢厥冷,夸张的形容似冰棍,是乌梅丸方证的典型表现,很多患者往往只表现四肢欠温或冬天睡不暖,如果再结合其它虚寒症状体征,冰棍手对乌梅丸的使用就具有指导意义。四逆散方证虽具有四肢不温,但没有虚寒内症;而太阴虚寒却没有热象。3. 气球脉李土懋先生总结乌梅丸的脉象是脉弦无底里,弦为寒属肝,无底里即无力,是虚。其对乌梅丸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歩。 为形象表达脉弦无力,刘老师称之为气球脉,轻按则弦,重按无力,便于临床使用。虽是无力,终究脉弦,非太阴少阴所具,是乌梅丸扩大应用的关键点之一。杨桃皮、冰棍手、气球脉是乌梅丸方证中的三种典型表现,对初学者而言, 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有助于快速准
8、确应用乌梅丸。临证时,当患者出现寒热错杂症,方药难明,难以下手,如果伴有杨桃皮、冰棍手、气球脉,那么,我们要高度怀疑是乌梅丸方证。我们深研乌梅丸方证机理,以方测证,以证测方, 形成乌梅丸的方证要点,那么,乌梅丸的扩大应用机会就多成为医林高手的境界。乌梅丸体质还包括了疼痛、腹泻、烦躁、失眠等证。比如舌质一般偏红,但也有淡的,但其脉必弦,有的还是弦大搏指。刘老用方经验是当有寒热虚实错杂之证而又非其它几张治疗寒热错杂之方所适应者时,即可考虑用使用本方,如刘老曾用此方治疗过一例不明原因的食欲异常亢进又伴肢体疼痛及无名发热二年不愈的患者,用药十数剂即症状消失,虽然一年余后该患者被确诊为大肠癌而很快不治,
9、但此方当时的捷效却给刘老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乌梅丸体质较瘦,易腹痛、 腹泻、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沉紧、怕冷、恶寒。食欲差,易患咽痛,咳嗽。应用乌梅丸可治疗哪些病症?1. 失眠, 2 心中灼热,3肛门热感。临床中患者可见经常上半夜加重,可用乌梅丸。 . 失眠周某,女,54 岁失眠年头晕心悸面色无华懒言少语四肢发凉,大便稀脉沉细,尺脉甚沉,舌淡苔白乌梅 30 干姜 20 附子 40(先煎)细辛 6 桂枝15 川椒 10 人参 15 黄连 12 黄柏 12 当归 12 枣仁 20 远志 12 剂愈 . 口腔溃疡付某,男,35 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年近来因感冒,又复发,舌尖红,苔白微厚 脉极沉 乌梅
10、 20 桂枝 15 细辛 6 干姜 15 人参 12当归 12 黄连 12 黄柏 12 麻黄 15 剂愈 . 便秘曲某,女,15 岁,大便天行,不干燥少腹胀满,月经来时少腹冷痛,得热则减四肢发凉脉沉细, 苔白 乌梅 20 附子 20 干姜 15 川椒 10 桂枝 15 细辛 6 当归 12 桃仁 12 红花 12 熟地 15 黄连 10 黄柏 10 7 剂愈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阳病篇。主治蛔厥及久痢等。方中由乌梅、细辛、桂枝、附子、人参、当归、黄柏、黄连、干姜、川椒十味药组成。本方以辛热、寒苦之药杂合并用,辛、 甘、 苦、酸合于一炉,故有升降之效,适合于厥阴病的治疗。尤在泾云:若以寒之逆,则
11、寒下转中,或仅投温剂,则必格拒而不入,故以黄连之苦,以通寒格,参姜之温,以复正气而逐阴也。本案用乌梅汤,平寒热而有升降气机之妙,更加白芍以柔肝克刚,全方温中清上,使气机畅达,气温调和,为寒热并用, 酸甘苦辛复法, 共奏滋阴泄热、温阳通降、安蛔止痛之功效。成某,女,37 岁, 2010 年 3 月 10 日初诊。主诉:患右肋痛3 月余,痛时局部灼热,痛如刀割,伴心烦不眠。经当地医院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经服中西药罔效。现右肋部灼痛,心烦不安,纳呆,干呕,口干且苦,不欲饮水,小便短赤,舌胖,舌质红紫,舌苔黄腻,脉弦滑。肋痛者必与肝气不舒有关,但观此患者,肝郁有热兼脾土不足,属肝
12、横侮土之证,而成上热中寒、相互交杂结于右肋。治疗之法,当以辛开苦降解寒热错杂。以乌梅汤立方加减:乌梅12 克,黄连9 克,黄柏 9 克,人参6 克,当归15 克,川椒9 克,细辛3 克,桂枝 10 克。水煎服,每日1 剂, 3 剂。二诊:患者服本方 1 剂,则痛减,3 剂后病势逐渐缓和。前方加白芍20克,以柔肝止痛,继服5 剂,病痛告愈,后无复发。乌梅丸治偏头痛。乌梅丸本是伤寒论中主治忧厥的要方,笔者以之治疗多种类型的头痛,亦获显著效果,举例如下:刘某,女 ,38 岁 ,1967 年 7 月初诊。主诉:头痛近十年。其痛于每日上午八点开始发作,痛在巅顶,其痛如劈,中午以后,则疼痛自然减轻。常因头痛影响劳动。刻诊: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服务保安工作总结
- 【正版授权】 ISO 59040:2025 EN Circular economy - Product circularity data sheet
- 2025-2030全球商业药品采购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草酸镥水合物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农机三角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工业级硅酸钾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航空航天设备零部件用清洗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直流电流分流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帐篷地面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500+Ah电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革兰阳性球菌》课件
- 基础护理学导尿操作
- 标牌加工风险防范方案
- 2015-2024北京中考真题英语汇编:阅读单选CD篇
- 临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 员工积分考核管理办法
-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2024中国妇科临床实践指南-卵巢癌
- 2024-2030年中国靶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医疗行业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改进方案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