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_第1页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_第2页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_第3页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根据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包括结合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构建知识框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并初步建立了大材料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新教学体系,获得了一些较好的教改效果和经验。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在材料学院进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中,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立了四门材料科学的平台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加工工艺。其中,材料科学基础是最基

2、础、最重要的平台课程,在学科知识构建中起着“基石”的作用,其教学内容设定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了材料学知识的基础深度和知识面的广泛程度,并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展开、实施及教学效果。可以说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因此,探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丰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并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培养目的,明确课程定位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本科课程目录设置中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其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材料学院设有材料物

3、理、材料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等三个本科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将培养模式拓宽到培养完整的、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整体概念的人才上来,并统一为一个新的大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了打破原有专业划分的界限,从材料科学的本质出发,在三大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相互映衬下制定了“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加强实践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改革。 结合我校的实际,把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定位在:通过对这一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专业)问题,并为将来工作过程中,研究、创造新材料和新工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知识框架,优化教学内容 1、

4、理论教学。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是对结构的认识以及它对性能的影响。对此,需要了解材料在各种过程如加热过程、冷却过程、反应过程、界面过程、扩散过程、相变过程等的行为。因此,研究过程是理解结构的重要环节,结构是决定性能的核心,而外界条件则控制着结构的形成。 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应包括以下四个知识模块: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原子的排列方式,理想的完整结构、不完整结构(晶体缺陷)、固体中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扩散)、材料的变形和回复、再结晶。材料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包括单元系的相变、二元合金系的相变规律、三元合金系的相变规律。实际材料的状态,包括晶体、非晶体、亚稳态。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材料的电、热、磁、光等性能

5、。 材料科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材料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全面接触专业领域的课程,它具有概念多、知识面宽、应用基础理论广的特点,学生常常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例如,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理论应用到材料科学的基础课程中。因此,他们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授课时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外,还要注重讲课的方式,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记忆,并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并重点掌握课程的精髓,进而懂得建立这些理论、概念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等。 2、实践教学。材料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材料科学基础是典型的以基础理论

6、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课程。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会进一步加强,反过来又会促进他们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使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可见,实践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多数教师还在采用重基础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即使开展了实验教学。也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再现,不仅枯燥、难懂,而且没有把它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从而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真正提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进行综合性的实验设计,把实验分为三大类型: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研究型实验,加大实

7、验成绩在综合成绩评定中的比例,以刺激学生重视实验,从而提高实验能力。 通过基本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就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再现,这类实验有详细的指导书,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也非常具体,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理解,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为充分反映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与性能、使用条件这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规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开设基本实验。每个实验8学时,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材料的组成、表面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实验,如通过粘土电动电位的测定,根据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研究粘土的表面结构与粘土电动电位的关系,进而分析粘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能。材

8、料性能方面的测试,主要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应力一应变的关系、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冲击性等,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力学性能等。相平衡的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静态法一淬冷法来研究材料的相变过程,并进行相平衡的研究;其次,对相同的材料进行差热分析,并测出物质的相变温度,进行相平衡的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固相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关系,找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获得反应活化能,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固相反应机理。 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综合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一般步骤和解决

9、问题的方法。为此,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如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的保护、无机功能材料的烧结等),分别开设了专业的综合实验模块,加大了综合性实验的开发力度,也将教师的部分科研内容转化成了实验内容。 通过创新实践项目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对一般实验的一个飞跃,其作用是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他们的纵向和横向思维,并使创新思想得到发展。如把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性能测试等几个分散的实验,通过资源整合和开放实验室,开设技能训练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参与专业创新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实验技能也显著提高,这对于完善实验室的建设、

10、服务于行业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组织实施设计性实验,既能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机会,锻炼和提高了工程技术素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益。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的改革。要摒弃满堂灌和偏重讲授的思想,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法引导学习。除了作业以外,还应留一些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思考题。 要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为了充分

1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利于增强他们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改革期末一张卷的做法,而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等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占15、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60,从实施效果来看,既督促了学生的学习,加大了平时的学习力度,还减轻了期末复习的负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把讲授、自学、讨论、练习、辅导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改变课堂上单一讲授的局面,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增大教学的教育能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2、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坚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如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

12、,用动态画面直观形象地演示了课程所涉及的晶体微观结构、晶体缺陷、三元相图等内容,为材料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可见,采用实物模型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并加强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容量增大,且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趋势的发展,并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然而,还不能完全取代板书的作用。实践证明,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板书,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板书是不可缺少的配角。 此外,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教师以语言、手势、声调、表情等信息来加强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知识,教师也可以随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期达到老师一计算机一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四)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本科教学及其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