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_第1页
包装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_第2页
包装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_第3页
包装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_第4页
包装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包装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讲义第一节 设备的磨损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产生磨损。磨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形磨损,亦称物质磨损或物质损耗;一种是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 损或经济磨损。无论有形磨损还是无形磨损,其结果都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减少设备磨损和在设备磨损后及时进行补偿,就必须首先弄 清产生磨损的原因和磨损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经济措施。 一、产生磨损的原因及其规律 (一)产生磨损的原因及其规律 设备无论在使用或是在闲置过程中,都会产生磨损。磨损,即设备在实物形态上的磨损。设备在运转使用中,作相互运动的零、部件的表 面,在力的作用下,因摩擦而产生各种复杂的变化,使表面磨损、剥

2、落和形态改变,以及由于物理、化学的原因引起零、部件疲劳、腐蚀 和老化等等。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既有正常磨损,又有因保管、使用不当和因受自然力的腐蚀(工作环境恶劣所致)而引起的非 正常磨损。这种磨损的结果,通常表现为: (1)使组成设备的各零、部件的原始尺寸改变。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改变零、部件的几何形状。 (2)使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性质改变,导致传动松动,精度和工作性能下降。 (3)零件损坏,甚至因个别零件的损坏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零件的损坏,导致整个部件损坏,造成严重事故。 设备在闲置过程中,自然力的作用(如油封油质中的腐蚀性介质的侵蚀,空气中的水分和有害气体的侵蚀等等)是

3、产生磨损的主要原因, 如果保管不善,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措施,就会使设备受腐蚀,随着时间的延长,腐蚀面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造成精度和工作能力自 然丧失,甚至因锈蚀严重而报废。 在一般情况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的磨损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也称磨合磨损阶段)。在这个阶段,设备各零、部件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和微观几何形状(粗糙度)都要发生 明显的变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无论经何种精密加工,其表面仍有一定粗糙度。当互相配合作相对运动 时,如粗糙表面由于摩擦而磨损。此时的磨损速度很快,磨损量和时间决定于零件加工的粗糙程度。这种现象一

4、般发生在设备制造、修理 的总装调试时和投入使用期的调试和初期使用阶段。 当作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表面经磨合磨损以后,磨损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正常磨损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如果零部件的工作条件不变或 变化很小时,磨损量基本随时间匀速增加。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非常缓慢。当磨损至一定程度,零件不能继续 工作时,这一阶段的时间就是这个零件的使用寿命。 第三阶段称为剧烈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零件已到达它的寿命期而仍继续使用,破坏了正常磨损关系,使磨损加剧,磨 损量急剧上升,造成机器设备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下降。例如,机器设备上的轴和滑动轴承之间的相互摩擦,在正常

5、情况下 ,是由相互的配合间隙内的流体或半流体隔开,使它们不直接接触摩擦。当轴或轴承磨损至一定程度而仍继续使用时,就因间隙增大,造 成油或油脂量不足,液体摩擦失去作用,使轴与轴承直接摩擦,磨损加剧。 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如何使初期磨损阶段越短越好,正常磨损阶段越长越好,避免出现剧烈磨损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短,说明设 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的质量好。正常磨损阶段长,说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长,就可以减少更换或修复的次数和停机时间,提高了设 备的可利用率。如果能控制零、部件的磨损在未进入剧烈磨损阶段时,就采取了相应措施,说明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已具有一定水平,基 本掌握了磨损规律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6、。 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些设备(或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初期磨损阶段以后没有一个明显的正常磨损阶段,有的虽然有正常磨损阶 段,但时间很短暂,就直接进入剧烈磨损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除设备(或零、部件)的原制造(或修理)质量低劣外,在一般情况下 ,大都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如超负荷、超范围使用,引起作用力增加;因润滑不良,使两个相互运动的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摩 擦;在两个摩擦面之间聚集了磨料和磨损物;等等。所有这些,均系使用不合理,维护保养不良所致。 也有这样一种现象:由于组成设备的零、部件中,某些零、部件的工件特殊,它的磨损规律无一般零、部件正常磨损规律的一、二阶段, 会直接出现剧烈磨

7、损阶段,这种磨损叫特种磨损。 特种磨损是零件表面因疲劳而损坏所致,一般发生在设备中用作传递力的零件,如电动机的轴键部分;花键轴和花键槽等等。 (二)设备磨损的经济后果 设备由于磨损,会导致性能、精度、生产效率逐步下降,消耗不断增加,废品率上升,与设备有关的费用(使用费)也逐步提高,从而使 所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当有形磨损比较严重,或达到一定程度仍未采取措施时,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并由此会发生事故,使设备 提前失去工作能力。这样,不仅要付出较大的修理费用,花较长的修理时间,才能恢复其性能、精度,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还直接危 及人身安全,影响工人劳动情绪,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难以估量了。

8、二、减少磨损的措施和磨损的补偿 磨损会引起设备原值的降低。磨损严重的设备,往往造成不能正常运转使用。 设备的磨损形式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补偿磨损的形式也不同。设备产生磨损后,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修理来消除的,这类磨损属可消除 性的有形磨损,其补偿形式,一般称为磨损的局部补偿。另一部分是不能通过修理消除的,这类磨损属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不可消除 性的有形磨损,一种是因可消除性有形磨损不及时或没有进行局部补偿,形成磨损的积累,导致提前丧失工作能力,修理代价大而不经济 ,需要置新的设备来替代。另一种是设备已到达其自然寿命,不能作为劳动工具继续使用、修理又不经济时,需要用同样用途的新设备来 替换更新。

9、用设备更新的技术措施进行有形磨损补偿,称为磨损的完全补偿或整体补偿。 磨损的补偿,是为了恢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有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基础技术管理工作。 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从设备的磨损规律得知,正常磨损期越长,设备的使用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要使设备在使用期的使用效果最佳,就必须使正常磨 损期等于设备的自然寿命。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以后,希望它在使用期的可利用时间越多越好。 设备使用效果的时间可利用率的高低,是由设备停机检修时间决定。设备的停机检修时间越多,可工作的时间就越少,时间可利用率就越 低;反之,时间可利

10、用率就越高。我们的理想是,要求设备的时间可利率为百分之百。要达到这一目标,涉及各方面的因素,就设备自身 而言,除构成期的质量(包括性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结构的合理性,选材的先进性、合理性,加工、制造的质量保证程度,等等)是基 础条件外,使用期的正确、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认真地管理,是延长设备寿命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高时间可利用 率的基本条件。实际工作中的无数事例表明,相同型号、同一制造厂在同期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工作,由于使用和维 护保养条件的优劣,使用效果悬殊很大。这种情况不仅在两台设备之间,即使在同一台设备,会因不同的操作使用人员之使用、维护保养 水平的差

11、异,使用效果也不相同。例如有一工厂的钢桶缝焊机,虽已使用了二十年,却未进行过大、中修理,小修理次数也不多,故障停 机次数很少,设备仍保持应有精度和性能,外观犹新。操作使用这台设备的,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他的经验 就是正合理地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切实做到“爱护设备就象战士爱护武器一样”。这样的事例,在很多企业都有。由此说明,加强设 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可以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大大压缩设备的检修停机时间,提高时间可利用率。因此,设备使用期管理工作的重点 ,应放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上。 一、正确使用设备 做到设备合理使用的基本条件是:按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和实际需要配备

12、设备,使其配套成龙,布局合理、协调;依据设备的性 能、承荷能力和技术特性,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选择配备合格的操作者;制订并执行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法规,包括一系列规章、制 度,保证操作者按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维护设备;具有保证设备充分发挥效能的客观环境,包括必要的防护措施和防潮、防腐、防 尘、防震措施等;建立和执行使用设备的各项责任制度。使用设备的管理,就是依据这些基本条件,对设备从与供方签订合同起,直至退 出生产为止,通过计划、组织、教育、监督以及一系列措施,达到减少磨损,保持设备应有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获得最佳经济效果。 (一)合理配

13、备设备 生产部门合理配备设备是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充分发挥效能、提高使用效果的前提。合理配备,就是企业应根据生产能力、生产性 质和企业发展方向,按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的实际需要配备和选择设备。在配备和选择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考虑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的成套性。不然,就会产生设备之间不相适应,造成生产安排不协调,影响正常生产进行。 (2)设备的配备,在性能上和经济效率上应相互协调,并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变,品种、数量和技术要求的变化,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 推广应用,各类设备的配备比例也应随之调整,使其适应。 (3)在配备设备过程中,切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一个企业内,在全面规划

14、、平衡和落实各单位设备能力时,要以发挥设备 的最大作用和最高利用效果为出发点,尽可能做到集中而不分散。 (4)有的专用设备,如果能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进、改装或通过某项工模夹具的革新来解决,就不要购置专用的设备。 (5)在配备设备中,要注意提高设备工艺加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期短的产品。 (二)新设备的使用 新设备的使用,要着重抓好以下主要环节: 1、操作工的选择和培训 应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复杂程度,择优挑选责任心强、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能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 、学习。现在,电子计算机控制设备、多功能的高效设备、程控自动化设备曰趋增多,这些设

15、备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对操作使用要求高 。操作者不具备一定文化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是难以掌握和操作的,使用不当不仅发挥不了设备应有的效能,甚至会把设备损坏。在选择 操作工人时,必须经过: (1)文化知识和智力选择。 (2)专业知识学习、考核。 (3)操作使用技能培训。 只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培训,并经过全部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才能成为一名符合要求的设备操作者。 2、拟订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 应根据设备说明书上所规定的技术要求性能、结构特点、操作使用规范、调整措施等,组织拟订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向操作人员提出操作 使用要求的规范,并组织学习,使他们能掌握、熟知操作使用设备的具体要求和有关规定。

16、在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中,要具体规定设备的 使用范围、要求、方法、操作和保养的要求,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在拟订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要拟订保养细则。设备保养细则的内容,包括外部保养和传动系统、安全装置、润滑系统、操纵系统、液压 系统、电气控制计量仪表等等各项保养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明确规定保养时间。 3、明确岗位职责 对单人使用的设备,在明确操作人员后,必须明确其职责;两人以上同时使用或单人操作有两、三班制生产的设备,应明确班组长负责设 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三)设备的正常使用过程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应与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操作技术管理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管好、用好。在使用过程中,要求: 1、按设

17、备技术性能合理地安排生产任务 生产者应依据设备的性能、技术条件、加工范围、载荷能力等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不能超负荷、超范围使用设备;不能片面追求产量而拼 设备,该修的不修或挤占设备保养时间。要避免“大马拉小车”,造成设备、能源的浪费。 2、加强工艺管理 设备完好与否,是工艺管理和操作过硬的先决条件。然而工艺的合理性又直接影响设备的状态。从一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表明 ,由于工艺的不合理,因动载荷加大,磨损速度加快,磨损量增加,使设备的修理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 3、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工人要根据设备的有关技术文件、资料上规定的操作使用程序和设备的特性、技术要求、性能,正确

18、、合理使用设备 。为了保证设备得到正确、合理使用,要定期组织操作工学习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进行基本功训练;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他们达到“四个过硬”:在设备上过硬熟悉设备性能、结构、原理,会维护保养,会检查和排除一般性故障; 在操作上过硬动作熟练、准确,协调动作好;在质量上过硬懂工艺流程,加工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在复杂情况面前过硬 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范知识,能判断、预防和处理事故,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到“三好”(即:管理、用好、维护保养好)、“五不要”(即:不要开着机器离开工作岗位,必须离 开时,应停车并切断电源;不要违反

19、操作规程,严格按使用要求和规范操作使用设备,不准脚踏设备和用脚踢电器开关、操作手柄;不要 超负荷、超加工范围使用设备,必要时应事先报告并经有关方面同意后可使用;不要带“病”运转,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停车检查,直 到查明原因、排除隐患后才能继续使用;不要在机器上放置工件、材料、工具、量具等,严禁敲打设备导轨等部位),使设备经常保持整 齐、清洁、润滑、安全。 4、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制度 在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中,“操作不熟练”往往是由于操作工对该设备性能、操作要求、技术规范不熟悉所致。因此,操作工台因工作需要 调换使用其他型号、类别的设备时,应先熟悉新岗位所操作的设备性能、结构、原理和操作规范、使用要

20、求,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操作。为 了适应“一专多能”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定人定机时,可允许操作工同时申请操作几种不同类别和型号的设备,但应全部考核合格才能 操作使用这些设备。 5、配备从事检查、督促设备使用的设备检查员和维护工 为了及时检查、督促设备正确、合理使用和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应设立专职“设备检查员”,负责拟 订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细则,检查、督促操作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养细则操作、保养设备;负责解决设备保养、故障排除中存在的技 术问题;负责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和有关资料的积累,研究常见故障、多发性故障的解决措施;负责设备使用期内信息的储存、传递和 反馈。设备

21、检查员应经常巡回于各设备使用部门,及时了解、检查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情况,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通知停机,并负责督促 直至排除。 设备维护工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查、督促分管区域内的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协助设备检查员对操作工进行有关设备使用、维护保 养技术的考核,帮助操作工掌握机器性能、结构和原理;排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维护工要经常巡回于各设备 ,做到勤问、勤听、勤看、勤检查。 6、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设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一般设备要求工作环境清洁,不受腐蚀性、有害物质的浸蚀,安装必要的防护、防腐、 防潮、保暖、降温等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控

22、制和安全警报装置的仪器仪表。如果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符合要求,甚至很恶劣 ,不仅影响产品质量,损伤设备,对职工健康也有害无益,从而影响操作工情绪。 7、建立、建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和技术要求,制订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办法,并组织学习,保证贯彻执行,这是使设备得到合理使用的基本条件。 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1)设备操作使用责任制。 (2)设备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 (3)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4)设备维护修理专业人员的巡回检查制度。 (5)设备交接班制度。 二、设备的维护保养 在曰常工作中,设备的曰常维护,是指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部件、零件相互摩擦,而产生的技术状态变化

23、,进行经常的检查、调 整和处理。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由操作工和维修工共同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指操作工和维修工,根据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有关设 备的启动、润滑、调整、防腐、防护等要求和保养细则,对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的设备所进行的一系列作业,它是设备自身运动的客观要 求。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曰常维护保养、设备的润滑和定期加油换油、预防性试验、定期校正精度、设备的防腐和一级保养等。 设备的曰常维护保养简称例保,是指操作工每天在设备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必须进行的工作。 设备的曰常维护保养,是减少磨损,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基础工作。曰常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是:操作者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使

24、用设备,经常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并在班前、班后填写记录;应保持设备完整,附件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无损;要 经常擦拭设备的各个部件,保持油垢、无漏油,运转灵活;应按正常运转的需要,及时注油、换油,并保持油路畅通;经常检查安全防护 装置是否完备可靠,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通过设备维护保养,达到“整齐、清洁、安全、润滑”。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合理,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零部件无缺损。清洁:设备内外清洁,无灰尘,无黑污锈蚀;各运动件无油污,无拉毛、碰伤、划痕;各部位不漏水、漏气、漏油;切 屑、垃圾清扫干净。润滑:按设备各部位润滑要求,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

25、;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醒 目,油路畅通。安全:要求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和交接班制度;操作工应熟悉设备性能、结构和原理,遵守操作规程,正确 、合理地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可靠,受压容器按规定时间进行预防性试验,保证安全、可靠;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接地良好,电力传导电缆按规定时间、要求进预防性试验,保证传输安全、正常,无事故隐患。 在曰常维护保养中,只有“严”字当头,正确、合理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认真管理,切实加强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的检查, 及时地、认真地、高质量地消除隐患,排除故障。要做好使用运行情况记录,保证原始资料、凭证的正确性和完整

26、性。要求操作工能针对 设备存在的常见故障,提出改善性建议,并与维修工一起,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减少故障发生频率和杜绝事故发生,达 到维护保养的目的。因此,要求设备操作工: 1、在开机前 检查电源及电气控制开关、旋扭等是否安全、可靠;各操纵机构、传动部位、挡块、限位开关等位置是否正常、灵活;各运转滑动部位润 滑是否良好,油杯、油孔、油毡、油线等处是否油量充足;检查油箱油位和滤油器是否清洁。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开机试运转。在启 动和试运转时,要检查各部位工作情况,有无异常现象和声响。检查结束后,要作好记录。 2、在使用过程中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不要违章操作。 (2)设

27、备上不要放置工、量、夹、刃具和工件、原材料等。确保活动导轨面和导轨面接合处无切屑、尘灰,无油污、锈迹,无拉毛、划 痕,研伤、撞伤等现象。 (3)应随时注意观察各部件运转情况和仪器仪表指示是否准确、灵敏,声响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直到查明原因、排 除为止。 (4)设备运转时,操作工应集中精力,不要边操作边交谈,更不能开着机器离开岗位。 (5)设备发生故障后,自己不能排除的应立即与维修工联系;在排除故障时,不要离开工作岗位,应与维修工一起工作,并提供故障的 发生、发展情况,共同作好故障排除记录。 3、当班工作结束后 无论加工完成与否,都应进行认真擦拭,全面保养,要求达到: (1)设备

28、内外清洁,无锈迹,工作场地清洁、整齐,地面无油污、垃圾;加工件存放整齐。 (2)各传动系统工作正常;所有操作手柄灵活、可靠。 (3)润滑装置齐全,保管妥善、清洁。 (4)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可靠,内外清洁。 (5)设备附件齐全,保管妥善、清洁。 (6)工具箱内量、夹、工、刃具等存放整齐、合理、清洁,并严格按要求保管,保证量具准确、精密、可靠。 (7)设备上的全部仪器、仪表和安全装置完整无损,灵敏、可靠,指示准确;各传输管接口处无泄漏现象。 (8)保养后,各操纵手柄等应置于非工作状态位置,电气控制开关、旋扭等回复至“0”位,切断电源。 (9)认真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10)保养工作未完

29、成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保养不合要求,接班人员提出异议时,应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 为了保证设备操作工进行曰常维护保养,规定每班工作结束前和节、假曰放假前的一定时间内,要求操作工进行设备保养。对连续作业不 能停机保养的设备,操作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擦拭、检查、保养,完成保养细则中规定工作内容并达到要求。 三、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设备的“三级保养制”是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众管理,搞好设备维护保养的有效办法。 (一)“三级保养制”的内容 1、曰常维护保养: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和加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班中设备 发生故障,及时给予

30、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辅导,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 油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 3、三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 部分,局部恢复精度,满足加工零件的最低要求。 (二)“三好”“四会”的内容 实行“三级保养制”,必须使操作工对设备做到“三好”“四会”的要求: 1、“三好”的内容: (1)管好: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不乱用别人的设备,管好工具、附件,不丢失损坏,放置

31、整齐,安全防护装置 齐全好用,线路、管道完整。 (2)用好:设备不带病运转,不超负荷使用,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细心爱护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3)修好:按计划检修时间,停机修理,积极配合维修工,参加设备的二级保养工作和大、中修理后完工验收试车工作。 2、“四会”的内容 (1)会使用: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艺,正确使用设备。 (2)会保养:正确地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油线、油毡、滤油器清洁,认真清扫,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 无脏物、漆见本色铁见光。按规定进行一级保养工作。 (3)会检查:了解设备精度标准,会检查与

32、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检验项目,并能进行适当调整。会检查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 (4)会排除故障:能通过不下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能判断异常状况的部位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排 除故障。发生事故,参加分析,明确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 第三节 设备的润滑 一、基本概念 摩擦、磨损与润滑,是一门研究物体相互接触的摩擦表面之间关系的科学。摩擦是物理现象,磨损是摩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润滑是降低 摩擦、减少磨损的措施,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三者组成了一门与设备管理有着紧密联系的新兴学科摩擦学。 机器的摩擦,将造成经济损失,这是无可疑议的。摩擦又大量消耗能源,专家们估计,世界

33、能源的三分之一是消耗在克服摩擦上。摩擦是 设备零部件报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分析,有百分之八十的零件,其损坏原因是由磨损而报废。尽管摩擦会给人带来种种不利,但我 们还可以利用摩擦来为人类服务。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控制摩擦,减少磨损,从而减少因摩擦、磨损所造成的设备损坏、能源浪费 、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 两个摩擦面之间缺乏润滑时,将形成干摩擦,由此使两摩擦面严重擦伤和咬焊。在加入合适的润滑油之后,使之形成油膜(即润滑膜), 消除了干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减少了磨损,降低了零部件损坏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设备的润滑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上述 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对润滑管理工

34、作的基本要求是: (1)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杜绝设备因润滑不良而发生事故。 (2)减少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减少摩擦阻力,降低能源消耗。 (4)减少油料消耗,节约用油,采取一系列治漏措施,避免浪费。 二、主要工作内容 润滑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制订设备的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和办法;制订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 (2)编制各类设备润滑卡片、图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3)指导操作工、设备维护修理专业人员正确搞好润滑,提出改进润滑工作的措施、方法。 (4)制订润滑油和擦拭材料的消耗定额。 (5)编制设备的年、季、月度清洗换油计划,并组织实施。 (6)对润进

35、厂滑油料进行质量检验。 (7)正确选用润滑油料。 (8)对大型重点设备和液压设备润滑系统进行改进、改装、改造,改善润滑系统。 (9)贯彻设备润滑的“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三级过滤”工作。 三、润滑“五定” 润滑“五定”,是我国广大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好经验。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润滑“五定”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润滑“五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1、定点 根据设备的润滑部位、润滑点和润滑装置(油标、油槽、油泵、油池等)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加、换油,并要求熟悉它的结构、作用和润 滑方法。 2、定质

36、 供应适当粘度的润滑油,使摩擦表面建立牢固的油膜,是防止咬焊磨损的有力措施。选用较高极压性能的润滑油,使摩擦表面保持较强的 极压薄膜,能延缓疲劳磨损时间。润滑油对金属表面有保护作用,能减轻锈蚀磨损。因此,必须按设备说明书、润滑图表或卡片中规定的 品种、牌号使用润滑油,同时其质量必须经过检验,并符合国家标准。润滑部位上各种润滑装置,要做到完整、清洁。 3、定量 根据各润滑部位、润滑点和润滑装置的油量要求加注润滑油,是保证润滑的基本条件,且有助于排除摩擦表面的硬粒,可防止因硬粒存在 而产生磨粒磨损。如果油量加注不足,使各润滑面得不到应有油量,造成润滑不良,由此而产生咬焊、拉痕、研伤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37、;如 果油量加注过多,将产生漏油、滴油,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影响设备保养和环境清洁。所以,要严格按润滑图表规定的注油量注 油。 4、定时 根据设备各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和润滑方式,确定加注时间,并按规定时间加注润滑油,是搞好定质、定量的重要环节。设备的操作工和 修理工要严格按设备的说明书和润滑图表、润滑卡片上规定的分工,分别按时在各润滑点加注油料,和按计划进行清洗换油。 5、定人 设备上各润滑部位,都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例如,凡每班应加注一次油的润滑点,由设备操作者负责。各种贮油箱,如需要清洗换油 时,则由维修工配合,共同进行。凡需拆卸后才能添加油或换油的部位,由维修工定期清洗换油,操作

38、工配合。所有电器部位,由电工负 责加油或换油。 第四节 设备的故障和设备事故 一、设备故障 我们希望设备在安装以后能一次调试成功,尽早投入正常使用,尽快发挥效益;在使用、运行过程中,要求连续正常运行,故障停机时间 趋于零,设备的可利用时间达到百分之百,然而,设备运动过程中技术状态的变化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这种设想也就难以实现。但是, 要使故障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并非不能实现。为此,消灭和减少设备故障是设备管理者与维修工的一项重要任务。 设备故障简单的定义是指: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系统、机器或构成系统、机器的零部件丧失了其规定机 能的事件。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很多,涉及

39、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生的过程也很复杂。总的说来,设备故障主要原因有: (1)周围环境的作用; (2)机器运转各机构的相互作用; (3)制造装配过程潜伏的缺陷。 为了研究故障,就必须把大量不同的故障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划分不同的类型。我们把这种故障的状态特征叫做故障模式,如磨损、变 形、断裂等都是典型的故障模式。划分不同的故障模式,是为了研究故障的机理,就是研究故障的物理、化学或机械过程,如腐蚀、疲劳 、热影响、蠕变等。故障机理和故障模式既受保管、运输、使用、维护、修理等条件和时间的影响,更受设计、制造、装配、试验阶段工 作质量的影响。搞清楚了故障机理,就可以采取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来预测、防止故

40、障的发生,把因故障造成的影响损失降低到最少。 二、设备故障的发生规律 与设备磨损规律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形成设备故障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按其规律得出的曲线图形似“澡盒”。因此,我们常把这一曲线 称为“澡盒曲线”。 第一阶段为初期故障阶段,也称初发故障期。是指新设备安装调试过程至移交生产试用阶段,由于设计、制造中的缺陷,以及零部件加工 质量、操作工操作不习惯或尚未全部熟练掌握其性能等原因所产生的故障。这一阶段故障较多,是充分暴露问题的时候。随着调试、运转 逐渐正常,故障发生率逐步下降。这种现象,也会在设备修理后,移交使用的过程中发生。 第二阶段是偶发故障期。经过第一阶段的调试、试用后,设备的各部分

41、机件已进入磨损阶段,操作工也已逐步掌握(习惯)了设备的性能 、原理和机构调整的特点。此时,设备进入正常运行阶段,故障明显减少。在这一阶段所发生的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维护、使用不当, 工作条件(负荷、环境等)变化等原因,或者由于材料缺陷、控制失灵、结构不合理等到设计、制造上存在的问题所致。 第三阶段是磨损劣化故障期,也称故障多发期。这是由于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各部分机件因磨损、老化、腐蚀逐步加剧而丧失机能 ,使设备故障增多,生产效能下降,为排除故障所需时间也不断增长,维修费用上升。这说明设备的一些零部件已到了使用寿命期,应该 采取不同形式的检修,更换已磨损件,才能恢复生产效能。如果继续使用,

42、就可能造成事故。 在三个阶段里发生的故障,凡因正常磨损发生的故障,称为有规律性故障(磨损故障、渐发故障)。但并不是所有设备故障都是有规律性 的故障,在每个阶段里都伴随着一些无规律性故障,如第一阶段里因设计、制造缺陷发生的故障(称为随机性故障),这类故障发生的概 率与已使用的时间无关;第二阶段里的因超负荷、超范围使用和因维护保养不良等非正常磨损原因发生的故障,大都在毫无规则的情况下 了生发展的,故称为突发性故障。无论是随机性故障或突发性故障,因为发生发展不规则,也就无法预测预知,所以,统称为偶发性故障 或不可预测性故障。 规律性故障又可分为能观测到的和不能观测到的两种: (1)能观测到的规律性故

43、障。故障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和顺序的,且这种规律和顺序是可以通过检测观察到的,这个规律就是设备 的磨损规律,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根据组成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技术特性、传动原理、结构状况等等,先由易磨损件逐渐发展到一般零部 件。这就是我们在下面要讲的备件储备的依据之一。 (2)不可能观察到的规律性故障。特种磨损故障属于这类规律性故障。预防这类故障的发生和发展,只有加强预防性检修,有计划地更 换那些可能发生故障的零部件。但是,记录使用时间,逐步摸索规律,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偶发性故障也可分为能观察到和不能观察到两种: (1)能观察到的偶发性故障。偶发性故障虽然它的发生发展不规律,但它的发生是有一个

44、过程的,也是有预兆的。因此,如果加强故障 检查,就能使这些故障在未发生以前就予以排除。将故障的预兆现象,检查、分析的原因和诊断的结果、排除的措施等全部记录下来。以 便通过大量的、长期的资料积累,为消灭同类故障提供可靠的信息。如果故障的发生时间很短,难以估计其存在的问题,则应采取对各重 要零部件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情况。 (2)不能观察的偶发性故障。这种故障的发生不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因此,无法测出,象这类故障,在发生以后,就必须作好记录, 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如属设计、制造或修理技术、修理质量方面的原因,可将情况向制造部门或技术部门反映,以便改进 设计,提高制造、修理质

45、量;如属使用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所致,就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类似故障发生。 三、设备故障的处理 要减少故障和消灭故障,就必须重视故障的研究和管理,重点又在记录故障、分析故障,并将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储存,为改进 设计,加强修理、制造质量管理,改善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可靠的信息,预防同类故障发生。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设备管理概念束缚,设备的故障管理并未纳入设备使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简单地认为,机器设备在生产使用过 程中发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曰常维护修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及时排除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在大部分企业里,一般都配备了专门的 维修工,从事曰常设备故障的排除工作。虽然耗费了大量

46、人力和费用,却不重视故障管理,缺乏故障统计,结果造成: (1)故障发生后,故障分析和判断是凭印象、靠经验。这样,即使是工作时间长、对设备状况比较了解、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操作工和 维修工,也难免诊断失误;工作时间短、对设备状况尚不十分清楚又缺乏实际经验的操作人和设备维修工,无法利用以往的资料来分析、 排除故障。因而,故障排除时间长,经济损失增加。 (2)不能为技术人员和维修工提供必需的、基本的资料,反馈必要的信息。这样,为减少、消灭故障的设计缺乏依据,设备技术状况得 不得改善,维修工不但不能减少,工作量却曰益增大。 (3)使计划检修不能取得较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计划检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设备在

47、生产使用过程中故障少,发挥效能高。也就是 说,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计划检修,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应处于偶发故障期。然而,安排计划检修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设备故障记录 和故障分析资料,缺乏故障统计资料,计划检修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造成不良经济后果。 设备的故障管理包括:(1)设备检查;(2)故障记录;(3)故障统计分析;)(4)减少故障和消灭故障的措施研究和管理等四个 方面的工作。 (一)设备的检查 设备检查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种方式。为减少设备故障的检查,就是对设备在使用运行过程中性能(指操作、声响等)、传动机构的观察 检查和零件磨损量、精度、温升和输出参数(出力、压力、效能等)的变化进行测

48、量。目的是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和隐患,针对存在 的问题,拟议措施,有目的地做好修前准备工作,以压缩修理时间和提高修理质量。设备的检查,是我国现阶段用以消灭事故,减少故障 ,压缩故障停机时间,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措施,也是使用期管理的中心环节。设备的检查包括:设备使用的曰常检查,曰常维护修 理巡回检查,设备的使用管理检查和各种形式的定期检查。 1、设备使用的曰常检查 是指操作工在操作设备前,使用过程中和设备有异常现象时,以及在交接班过程中的检查。在检查中,要把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及时记 录下来,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目前,有不少企业在应用“点检”表,这是一种检查记录形式,大部分企业仍沿用曰常维

49、护保养记录和交 接班记录形式。 2、设备曰常维护修理巡回检查 是由维修工负责的检查工作。它要求维修工经常巡回于所负责部门,对每一台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和设备的技术状况做到勤看、勤 听、勤问、勤检查。要利用一切非生产时间,查看操作工反映的设备疑点,及时检查、了解,掌握情况,消除隐患,排除故障。维修工必 须详细、准确、全面地填写维修记录,把曰常巡回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设备、部位、检查诊断结果和排除措施等全部记录下来。 3、设备的使用管理检查 是设备检查员在巡回检查、督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技术状况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 处理,并通知维修工进行检查和修理

50、。 4、定期检查 是指设备检查员和维修工,在操作工的参与和配合下,根据设备在曰常观察中所反映的功能状况和按各类设备的特性、工艺技术要求等, 定期的进行检查,其中包括定期精度检测、校正,预防性试验,设备技术状况定期普查等。 定期检查是以检查设备的静态技术状况为主的,如测定设备的精度、性能、出力;测量和调整设备的安装基础;设备容器和传导管线的耐 压、耐高温、绝缘等性能的试验和测定,等等。通过检查,了解、掌握设备经一定时间运行使用后,实际技术状况和性能、精度的下降程 度,以便研究、确定为恢复其性能、精度和技术功能的检修形式与时间。 修理前的检查,也是定期检查的一种形式,但主要是为修理作好准备,以缩短

51、修理停歇时间,提高修理质量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修理 前检查的内容比较全面,其中包括检查设备的静态和动态技术状况,确定更换磨损件,制订故障排除方案、措施和方法。 设备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主观检查法,是通过人的感官功能,采取看、听、摸、嗅、感觉等简单的方法,对设备的操作灵敏程度, 传动机构是否正常,温升、声响等有无异常,加工件表面粗糙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等进行检查、判断。一种是客观检查法,就是应用各种 检测工具,测定设备的技术性能。由于主观检查是与检查人员的素质有关的,因此,可靠性差。客观检查比较可靠。 (二)设备故障维修记录 故障维修记录是设备发生故障时,经检查、诊断、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排除后

52、,把故障发生发展直至排除的全过程简要的记录下来。故障记 录的内容包括:故障发生前的迹象、原因,发生故障的部位、诊断结果和排除措施,更换和修复磨损件的名称、数量和磨损特点,排除故 障所需的时间。目的在于对设备故障的类别进行汇总和观察设备每次故障发生的间隔时间,以及它的发展过程,积累原始资料。故障记录 一般由设备维修工填写。 (三)设备故障的统计与分析 设备故障统计,是在故障记录的基础上,对设备发生的原因、性质和有关数据的统计,是故障分析的基础资料。 故障分析可分为单台设备在统计期内发生故障的具体分析和同类型设备(或同型号设备)在统计期内所发生故障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 掌握在单台分析基础上的。因

53、此,要求单台分析要具体、详细,找出发生故障的各种原因及其性质,并尽快可能利用所掌握的有关数据加 以说明。当然,故障分析不仅局限于单台综合分析和同类型、同型号设备故障的综合分析。为了研究消灭和减少故障的对策,可将故障原 因、性质等再次分解,以便掌握故障的确切数据。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可应用“因果分析图”的方法。 (四)减少故障和消灭故障的措施 应根据故障分析,针对设备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故障,采取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例如,经检修后的设备,在移交使用时的初期故 障阶段,凡因修理质量(包括更换件加工精度、粗糙度、公差配合、装配质量、以及技术鉴定失误等原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应加强检 修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和维修工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一切为用户着想”和“质量第一”的思想。同时,建立 健全岗位责任制,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查有关人员工作成果的主要内容,并同他们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新设备在调试、初期使用阶段,因 设计和工艺技术缺陷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则应把有关设备故障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设备制造或管理部门,以便改进设计,加强制造工艺 技术管理。如因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问题而发生设备故障,就应加强对操作工的教育和使用的管理。因检查不及时或故障诊断 不正确所出现的故障和因此而造成事故的,就应采取必要措施,一方面加强对维修工的教育和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