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第1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第2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第3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第4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互联网金融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但在当时的美国却几乎没有“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的这一说法或称谓,而更多的那么是以电子金融(E-Finance)、网络保险、网络银行、P2P等形态而开展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开展程度和金融监管环境在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所以,与中国互联网金融相比,其在美国并没有得到别具一格的开展.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最早被明确提出是在谢平2021年的研究报告中,他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互联网和新兴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按发起主体划分).随着我国金融的迅速开展,上述的两种互联网金融日益融合,但是一般而言,人们提到的互联网金融通

2、常是指后者.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所说的“传统金融核心同“互联网创新精神的区别,前者传达给我们的的是精英化、神秘化、交易摩擦、信息不对称等等概念,而互联网创新精神是开放、共享、平等、普惠和民主等等的结合.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仍处于初期开展阶段且开展速度势如破竹,而与此同时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环境与金融市场的步伐并为与其同步,因此,这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是一巨大的挑战,金融监管不到位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开展也会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正常运行,这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平稳开展,影响“四个全面的合理布局.随着我国金融脱媒与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深化与开展,政府应当结合两者的开展状况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充分

3、的考虑,从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更为合理的选择;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标准检察,同时尊重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的不断开展,发挥出货币政策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开展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与金融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程度进行考察与分析,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以此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的选择以及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脱媒AbstractInternetfinanc

4、e“wasfirstappearedintheUnitedStatesinthe1990s,butatthattimetherewasnostatementortermlike"InternetFinance",sotheelectronicfinance(E-Finance)Networkinsurance,Internetbanking,P2PandotherdecentralizedformsinsteadoftheusageofthatkindtermofdevelopmentandfinancialmarketsintheUnitedStates.Asweallk

5、nowthatthedegreeoffinancialmarketdevelopmentandfinancialregulatoryenvironmentineachcountryaredifferent,comparedwithChineseInternetfinance,itdidn'tgetauniquedevelopmentintheUnitedStates.InChina,theconceptof"Internetfinance"wasfirstproposedinXie'sstudyin2021,whichdividesInternetfinan

6、ceintothefinancialInternetoftradit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sandInternetfinanceofemergingInternetcompanies(dividedbythemainbod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financial,thetwokindsofInternetfinanceincreasinglyintegrated,whileingeneral,whenpeoplerefertotheInternetfinance,theyusuallymeanthelatterasatypicalr

7、epresentative.Thisismainlybecausewhatwecallthe"traditionalfinancialcore"with"Internetinnovationquality"difference,theformeractuallymeans"eliteMysticism,informationasymmetry",thelattershowsthemeaningof"open,shared,tothecenter,equality,choice,Pratt&Whitney,democr

8、acy."TheInternetfinanceinourcountryisstillintheinitialstageofdevelopmentandthepaceofdevelopmentisirresistible,whileatthesametimeChina'sInternetfinancialregulatoryenvironmentand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marketcapacitytoachievesynchronization,therefore,thisisahugechallengetoourcountry'smac

9、roeconomicpolicyis,TherapiddevelopmentoffinancialsupervisionwillleadtothenormaloperationofChina'smonetarypolicytransmissionmechanism,whichwillaffectthesteady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yaswellasthe"fourcomprehensive"rationallayout.WiththefurtherdevelopmentoffinancialdislocationandInterne

10、tfinanceinChina,thegovernmentshouldtakefullaccountofthetransmiss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soastomakeamorereasonablechoiceofmonetarypolicyintermediarytargetandmonetarypolicytool,Atthesametime,toimprovetheestablishmentofthedepositinsurancesystem,andconstantlypromote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san

11、dincreasethecapitalmarketdevelopmentisreasonableandstandardizedprosecution,etc.,playamonetarypolicyinpromoting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positiverole.Thispaperanalyzesthelinksofthemaintransmiss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Thetransferofmonetarypolicyiscloselyrelatedtothechangeoffinancia

12、lstructure.Therefore,thisarticleexaminesandanalyzesthedegreeofInternetfinancialdevelopmentinChinafromtherealityofourcountry,andanalyzestheinfluenceofInternetfinanceonChina'smonetarypolicytransmissionmechanismbytheoreticalandempiricalanalysis,SoastoplayanimportantpracticalvaluetoChina'smoneta

13、rypolicytools,thechoiceofintermediatetargetsandtheroleofmacro-control.Keywords:Internetfinancemonetarypolicytransmissionmechanismfinancialdisintermediation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目的1.1.3 选题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研究思路1.4 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理论根底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开展现状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2.1.2

14、 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现状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定义及原理2.2.2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2.2.3 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2.2.4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2.2.5 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第三章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3.1 互联网金融开展对我国货币层次和货币供求的影响3.1.1 对货币层次的影响3.1.2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3.1.3 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影响分析3.2.1 我国利率体系3.2.2 互联网金融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3.3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影响

15、分析3.3.1 增强托宾q值效应3.3.2 增强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3.4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影响分析3.4.1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起到替代作用3.4.2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创造水平3.4.3 增强资产负债表效应第四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4.1 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4.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依据4.1.2 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4.2 加快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制度4.2.1 目前我国存在的监管问题4.2.2 加快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制度4.3 尊重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开展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1

16、 选题背景金融系统是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千百年来,它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开展.从系统结构的观点来阐述,每一个系统的产生都是由于结构不断地演进;从历史角度来看,货币的产生说明金融系统已经开始孕育,同时其自身的整体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且持久.随着金融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演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一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效果作用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系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结构的演进,并且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调控方式甚至效果也随这金融系统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正式成为我国的中央银行

17、之后,我国金融系统在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改革.金融结构近年来的不断更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成为我国整个经济界所关注的焦点.1.1.2 选题目的步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一国乃至全球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局部,本论文选择“互联网金融开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作为研究主题,目的是着重关注近年来不断开展壮大的互联网金融且扎根于中国国情来对我国金融系统从单一到多元的结构演进,来考察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我国政策传导机制的产生、完善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和货币传导机制可以独立的作为两个论点,它们当中任何一个都是当前各国金融研究中的具有较大争议的热点

18、问题,而本人将这两个话题结合起来分析,应更是具有挑战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会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结构转型的不断发展而变迁,所以我们更有必要结合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开展壮大这一事实,进一步对中国货币传导机制作用的机理、传导效果是如何在金融系统结构演进中发生变化的来进行相关考察.1.1.3 选题意义此次对该课题进行分析,也是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的更深入化的探讨和对其开展的展望,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研究,一方面是对近年来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研究结论的总结与丰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对深化关于我国金融结构开展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为我国开展、稳定金融系统,转变、完善金融结构,为

19、进行货币传导机制的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为此,本人秉着以科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将互联网金融概念及其内涵作为出发点,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开展及其演变来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变迁和金融体系的结构演进奠定相应的理论根底.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Estrella(2002)对美国以证券化为典型方式的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与金融脱媒进行了相应研究.他认为,新形式的证券化在许多国家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其通过降低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资本的需求使银行具有了更大的融资灵活性.同时银行系统结构的不断演进对货币政策实际产生的传导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ol

20、dos(2006)对加拿大非金融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说明,在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和当时市场的名义利率上升的不确定性导致国内许多企业通过减少发行证券融资而转向更多依赖于短期银行贷款.Capelle-Blcancard,Cluppey-Soubeyran和Soulat(2006)提出“信贷中介比率和“市场中介比率的概念,前者是指各国的非金融机构从国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资金量在其国内非金融机构全部外部融资资金量的占比,后者是指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内非金融部门发行的证券占国内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的比率,两者相加总和为一比率一一金融中介比率.他们提出“金融中介比率的概念就是要有通过研究金

21、融机构融资状况来反映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不仅在宏观经济开展作用,在微观经济中同样也有十分巨大的影响.Goh和Tan(2021)对马来西亚的互联网金融开展引起的金融脱媒进行了相应研究.两人将金融脱媒定义为资金短缺部门为了满足融资需求,它们开始不通过金融机构而是从资金市场直接获得资金(直接融资).他们对以利率传导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说明:自1990年起随着马来西亚金融体系向以市场主导转变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加深成为了马来西亚金融体系的一个十清楚显的特点,这同时也使得马来两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结构和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1.2.2 国内研究现状宋日I(2021)对中国金融脱媒状况进行了

22、相关研究.他的研究说明,我国在金融市场的两个方面一一金融部门和银行部门,及资产和负债两方面都出现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导致相应程度的金融脱媒现象.但银行部门资产方的金融脱媒进程减慢了,这主要是银行部门增加了对个体部门贷款所导致的.近些年以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开展进程虽然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部门主要的资产负债结构仍然在银行部门的掌握内.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开展和其引起的金融脱媒不断扩张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但这类情况像2006年至2007年期间中发生高速脱媒的情况是具有时期性的,平稳将是未来脱媒的常态.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导致的金融脱媒一方面使得以利率为主的渠道逐渐

23、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货币政策拓展了新的传导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货币政策传导由于银行层面脱媒过程中银行信贷渠道不断弱化效应而带来的负面作用.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例相应增加不但有利于疏通和拓展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龙琼华(2021)将金融系统结构发生变迁的演进主要过程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古代的创生与初步发育阶段、近代的系统化开展阶段和现代的复杂巨系统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金融系统的结构演进以及其特点进行讨论.在原始公社时期,还没有出现所谓的私有制和剩余产品,但随着原始经济的不断开展,需求的双从耦合性的约束问题日益显现,货币的形成标志着

24、金融系统开始创生,随后,农业经济不断开展同时货币的功能也进一步开展,金融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育壮大;在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国家不断开展,牵动了近代金融系统的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代科学技术空前开展,金融自由化愈发壮大,并且金融自由化、经济金融化和全球化的深刻变迁,都在推动着近代金融的多样化开展.伍戈、刘琨2021通过实证分析我国金融脱媒与货币传导的相互联系做了相关研究.他们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正随着资本市场的大力开展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在近年来得到显著上升,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显现.他们从一些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大量长期研究成果得出结

25、论:由于世界各国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以及金融脱媒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其对各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变得多样化且复杂化,因此难以得出一个普遍性结论,这必须从各国实际出发,具体问题估计分析,全球金融的不断复杂化的演进,这需要我们更加投入到该领域做出鞭辟入里的探讨和研究.阎美娜2021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做了相应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她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我国银行的监管体系和盈利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她还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合作化经营进程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开展而加快,因此货币当局在进行选择和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对本国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必须将这种金融业态的转型和调整纳入到考核范围中.同时互联

26、网金融的开展也会推动我国金融产业的分工的专业化进程,并且极有可能产生出新型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而且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开展的同时,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会随之增加,传统货币政策的环境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变得复杂化、多样化,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也将增加,货币当局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环境不确定性也将随之递增.因此,阎美娜从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合理监管等多方面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的建议.1.3 研究思路目前,全球互联网金融竞相开展壮大,世界各国都有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开展以及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做出相关研究.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根本概念及其开展趋势为出发点,对于互联网

27、金融开展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研究,同时分析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开展的情况以及它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开展的影响最后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1.4 研究方法1、前期通过阅读有关互联网金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书籍文献,对这两个论点的理论根底作出相应了解,通过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材料,同时认真阅读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现有资料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2、中期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论文进行相应修改、补充和完善.通过查找相关权威数据、文献等,对所需研究的论点进行进一步理论实证分析.3、后期对论文进行最后的审查,根据相关资料数据,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从相关政策及制度等方

28、面提出有待完善的建议.第二章相关理论根底概述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开展现状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简称ITFIN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交易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效劳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国内谢平教授也因此称之为第三金融业态.他认为只要是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保险业或证券业等相关联的金融中介与无金融中介资本市场当中的金融运营模式都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2.1.2 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现状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开展初期,互联网金融产品层见迭出,参差不齐,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见表2-1o表2-1我国互联网

29、金融产品分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分类主流产品第三方支付类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等等融资类P2P网贷拍拍贷、盛融在线、宜信贷等等众筹集资众筹网、品秀在线等等平台小贷阿里小贷、重庆苏宁小额贷款等等理财类余额宝、理财通、活期宝、零钱包等等虚拟货币类比特币、Q币、网易币等等1第三方支付类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相应条件的独立机构以签约的方式通过与各大银行进行交易活动的网络支付模式.它的开展在使得资金让渡更加合理,交易本钱大大降低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系统风险.因此我国央行在2021年出台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方法?,该文件对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公司机构在持有客户备付金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次年7月,中央银行对外发

30、布第三方支付牌照,此时我国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单位机构已超过250家.图2-1为从2021年开始截止到2021年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交易额.图2-2为2021年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知名企业交易量所占的市场份额.兀200000:180000184804额易交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600004000020000537302021202120212021202120212021年份图2-1我国2021年至2021年第三支付互联网交易额市场份额比8.20%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快钱汇付天下其他图2-22021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知名企业交易量市场份额(2)融资平台类我国融资平台

31、类产品已P2R众筹融资和平台小贷为主.根据2021年央视新闻报道,仅在2021年新上线的P2P平台就有多达将近1300余家,且在年末P2P交易平台交易量到达近3000亿人民币,而在2021年约为212亿,增幅到达惊人的130%而根据网贷之家的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P2P累计成交量已突破4万亿大关.同时众筹融资也在迅速开展,根据?金融世界?在2021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我国众筹融资平台已形成18791万元的融资规模.平台小贷中以阿里小贷为代表,我们发现在阿里小贷成立不到4年期间,其效劳客户量超过60万家,2021年阿里小贷整年收入高达17亿元人民币.(3)理财类理财类产品

32、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具有理财效劳的金融产品.以余额宝为例,上市于2021年中旬,它的用户量在2021年年末突破了4000万人,净收入179亿元,2021年增加到240亿元,在2021年为231.31亿元.在市场占有方面,余额宝仍然是我国占比最大的货币基金.(4)虚拟货币类虚拟货币是一种由互联网运营商在自己创立的网站上创造并发行的以数字为代号的,具有支付功能的新型货币形式.目前在世界著名的虚拟货币有比特币、莱特币等等,它们往往采取去中央化来实现和一些货币之间的互换,一些网站还可用相关虚拟货币来购置实物商品,然而虚拟货币不可能称为大宗商品一般等价物,但是其在执行真实货币职能的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开展在不

33、断增强.我国常见的虚拟货币包括腾讯的Q币,网易的网易币等等,且规模到达百亿,每年增幅为20批右.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定义及原理2.2.2 策传导机制的定义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中介指标进行干预影响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古往今来,学者们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方向或角度不同产生了许多学派理论.目前各国普遍公认的是米什金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划分,将米什金(1995)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进行分类,包括利率传导机制理论、资产价格传

34、导机制理论、信用传导机制理论、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等.因此本节对目前适用范围较广的几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简要阐述,为接下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奠定相应的理论根底.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原理图2-3货币政策框架图2.2.3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1、凯恩斯利率渠道理论凯恩斯在1935年发表的?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为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凯恩斯提出市场经济中仅有两类资产:债权和货币,并且两者是可互替的.其中,货币虽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息但它的流动性相对较强,因此人们受流动性偏好的影响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相对而言,债权虽可产生利息但是其流动性较弱.凯恩斯认为,

35、长期利率由于十分稳定所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变量.利率传导影响程度大小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a.货币需求利率弹性;b.投资支出利率弹性;c.投资乘数.这三个因素的细微变动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都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的影响.2、IS-LM模型IS-LM模型是以凯恩斯理论为根底而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它由希克斯英国经济学家和汉森美国经济学家提倡的,因此该模型也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其中,LM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线,IS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线.该模型传导机理简述:当Ms一定时,货币市场均衡线LM与产品市场均衡线IS交于点E,该点就是均衡点,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得LM往右移动,此时利率会随之下降,

36、市场投资会由于利率的下降受到刺激,这将提升均衡产出.而紧缩性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那么是完全相反的.2.2.4 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1、托宾q理论该理论传导过程简述:在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增加的货币供给量M将使得利率r下降,此时人们会减少手中的持币量,同时转向购置股票,这时股票的价格P6会随着人们对股票需求的增加而上升,PE的上升使得q值企业的市值与资本重置本钱之比升高,这就说明企业资本重置本钱降低,人们的投资欲望增强.该推论亦可往反方向推,简图表示如下:M>r>qPEIY2、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是安东和莫迪利亚尼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人们的消

37、费支出决定生命周期内的总财富.当一国货币当局对该国货币供给进行调整时,利率r会相应降低或上升,从而影响永久性资产的价值PE,家庭总财富额W与此同时也将受到影响,结果消费支出C发生变化,最后影响总产出Y.M,r-PE>W>C>Y3、布鲁纳梅尔查理论凯恩斯理论中,凯恩斯提出市场经济中仅有两类资产,而布鲁纳和梅尔查认为资产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充当交易媒介的资产如货币等;第二类是通过利率来表示收益率的名义资产如股票和债券等;最后一类是用价格表示其收益率的真实资本请求权如不动资产、耐用消费品和资本请求权等.人们通过对这三类资产的比拟和权衡来寻找最优点从而进行相应合理的投资.其传导过

38、程如下:,"PE>CI>YM2.2.5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R.V.Rosa于1951年提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随后该理论在1988年被Blinder与Bernanke两人进行更深一步地研究,他们认为该传导中,主要是以下两个传导路径在发生作用.1、银行贷款渠道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认为银行在信贷市场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就使得银行在贷款环节上具有了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的性质,借款人或一些借款人取得的局部资金或全部资金的唯一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布兰德B1inder与贝尔纳克Bernanke建立了一个名为CC-LM的模型来表示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银行贷款渠道来传导的.该模

39、型是对IS-LM模型丰富与开展,它考虑到金融资产的差异性.其传导过程如下:MrJt银行信贷供给水平tI,CtY2、资产负债表渠道理论该理论又称为广义信贷渠道,伯南克和格特勒于1989年首次提出.它与上文谈到的利率传导机制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它们都考虑到实际利率的变化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的影响.该传导渠道可分为两个路径,分别是对企业的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见下简式:MtrIt企业净值t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It信用可靠性融资溢价ITYMTr金融资产价格家庭债务价值家庭财务困难的可能性.、C>Y2.2.6 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开展使得各国的经济相对于过去联系地更为

40、紧密,以汇率E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传导机制对一国的货币政策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汇率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开放的经济环境当中,一国货币当局调整本国的货币供给后,会通过利率和物价的变化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从而导致汇率发生变化,而汇率的变动又将带动一国净出口NX的变化,最终该国总产出Y也相应发生变化.M>r>ENXY第三章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展,金融系统也在结构上产生巨变.近年来金融结构的演进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也逐渐成为我国整个经济界关注的焦点.本章基于根底理论,从互联网金融及其内涵着手,对我国货币政

41、策传导机制的发展与演变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3.1 互联网金融开展对我国货币层次和货币供求的影响3.1.1 对货币层次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完善与丰富,一方面货币层次的流动性由此加快,货币内涵也得到丰富和完善;而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界定时由于它而带来不小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开展还会导致传统货币不断向虚拟货币靠拢甚至同质化,这将会加大我们对货币各层次界定的难度.人们的日常交易活动和支付过程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而变得简易化,这促使人们不断减少对传统银行活期存款的需求,此时货币当局对界定M0M1M2等各个层次货币的概念由于虚拟货币不断涌入金融市场而变得

42、更加不易.图3-1表示2021年四个季度至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M0M1M2的同比增速.由图3-1可以看出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开展的冲击,M0M1波动十分频繁.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量进入金融市场,并且它们与生俱来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吸引了大量银行活期存款用户转向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当中去,最终使得M0M1频繁波动.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图3-12021-2021年的M0M1M2的同比增速3.1.2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一方面,货币发行主体由于存款性金融结构的存款派生功能而变得多样化,这类货币并不受央行所限

43、制,从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将会使得货币供给受到内生性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同时也会提升货币供给的内生性.M0M1在金融市场中是属于较活泼的货币,这种多频次的波动对计量狭义的货币体系和监测以M2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过程都起到负面作用.止匕外,金融市场中的表外业务不断开展,货币供给量在各类金融结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得到准确的反映,货币供给量的可预测性也将被削弱.图3-2表示的是2021年至2021年7月我国货币供给量变化情况.图3-22021-2021年我国货币供给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由图3-2可以看出M0M1虽然有变化但是远没有互联网金融对M2影响的程度大,2

44、021年到2021年7月M2供给量增长了将近60%图3-32007-2021年我国居民主要金融资产结构图3-3表示我国居民的存款占比呈下降的趋势,而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显然不断增加.3.1.3 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才e有货币主要是由于三类动机-交易动机、投机动机和预防动机.假设短期收入的波动幅度十分细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对于人们投入到交易与预防动机的货币量是可以进行合理预测的,并且它相对稳定,但对于投机动机的投入量那么会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改变.根据弗里德曼提出的恒久性收入,货币需求函数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一一稳定性对于货币需求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表2-2列举了几个我国互

45、联网主要货币基金的赎回效率.表3-12021年我国互联网主要货币基金的赎回效率产品名称赎回效率近七日变化收益率截止到11月22日余额宝7X24小时实时至IJ账5.04%东方财富活期宝7X24小时实时至IJ账4.76%活期通7X24小时实时至IJ账4.95%现金宝7X24小时实时至IJ账5.21%定期宝T+1或T+27天理财7.37%;14天理财4.68%30天理财5.37%;60天理财5.03%收益宝下午4时前赎回,第二个交易日中午12时前到账最高5.63%表3-1中所列举的几个互联网金融投资产品收益率相对传统金融存款利率较高且收益可在短期到账,这无疑命中了投资者的喜好,他们将大量的活期、定期

46、存款人将现金转入到余额宝等产品中,而大大减少了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货币的需求量,更加倾向于将它们替代为投机性的需求货币.但是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受到如利率等多重因素影响而不稳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居民对投机性货币的需求将会受到明显的冲击,最终削弱了整体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开展还会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币需求变化频率加快.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在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的同时会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3.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影响分析在世界各国研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学派分支,其中凯恩斯主

47、义理论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利率.因此本节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利率这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货币政策传导到利率到投资进行简述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产生的影响.3.2.1 我国利率体系我国利率体系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三类:央行利率、金融结构利率和市场利率.1、央行利率中央银行利率在我国利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q再贴现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U1存款准备金利率)L-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利率体系0_?冉贷款利率,)?一般再贷款利率勤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I(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勒图3-4中央银行利率结构图2、金融机构利率金融机构利率是指其自身吸收存款

48、和发放贷款时所使用的利率,大致可分为两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M存款利率口?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黝率Q优惠贷款利率In金融机构利率o(贷款利率图3-5金融结构利率结构图3、金融市场利率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可分为两大类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二级市场利率图3-6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图3.2.2 互联网金融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在采取适合本国经济开展某一时段状况的货币政策时,都要对选中的政策是否能使本国市场利率向着理想化目标靠近,以及其对金融市场各个方面作用的有效性进行全局考察研究.目前,利率市场化在我国仍未得到完全实现,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传导

49、效果不理想.同时,互联网金融冲击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对商业银行产生倒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起着积极影响.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已根本实现,而在市场化改革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就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而互联网金融在这几年我国不断开展却大大加快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开展势头甚猛,它们之所以开展迅速得益于自身对于互联网内涵的贴切,做到了普惠、便利、亲民.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融资难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个人投资者甚至许多中小投资企业的问题,这种两难的情况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使得金融参与者进入

50、金融市场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人们投身于金融活动的积极性.3.3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分析当前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股票和“资产价格这一目标中介在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理论中的概念是广义的,股票、债券、期权等等金融资产都包括在其中,同时像房地产、机器、较为耐用的消费品等这些非金融性资产也包括在其中房地产是居民的主要投资对象,并且我们发现股票和房地产这两个市场与其他行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它们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地开展,因此目前我国学者对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放在股票和房地产这两个市场上.3.3.1 增强托宾q

51、值效应我国的金融脱媒现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开展而日趋严重,其中,以股票市场为融资平台的交易活动在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过程中所发挥得作用越来越明显.图3-7表示的是2002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市场融资规模结构,可以看出通过传统银行来贷款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通过股票、债券和第三方平台融资的规模在显著上升.目前的股票市场仍在不断开展完善,企业通过股市融得资金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我国资本市场近几年开展速度十分迅速,金融市场上交易者在进行金融活动时更是处处存在着摩擦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钱高仍然是困扰企业外部直接融资的一个难题,但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债券等市场直接从市场融得资金并且

52、过程相对过去也变得十分便利.因此,对我国宏观经济起到最深远持久影响且与国人衣食住行、企业融资最密不可分的市场无疑是股票市场.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不断开展与完善,投资者也更容易通过股市情况对一个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投资者可以更加理性地且更准确地进行投资.因此,当采取积极扩张的货币政策而导致企业股价上涨,托宾q值将会大于1,这意味着投资者更有理由且更多地投资于该公司.因此可得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所导致的金融脱媒对托宾q值发挥的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增强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中的传导效应.100%80%60%40%20%0%200220042006202120212021人民币贷款比例

53、股票、债券融资比例其他融资比例图3-72002-2021年我国经济市场融资规模结构3.3.2 增强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萌芽和不断开展使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展,百姓投资的对象种类不断增多且还在不断丰富,形成了以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多种资产组合的格局.与传统银行存款相比,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市价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货币政策的稍稍变化都能引起这类金融资产的相照应.因此由互联网金融所催生的更加多元化的投资产品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居民的总财富的增减起到了更大的冲击效应.比方当利率上升时,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市价下降地更为明显,居民总财富也会明显下降,此时在财富效应的

54、作用下,居民消费也随之减少.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增强了资产价格的财富效应.3.4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影响分析我国央行通过宏观手段调控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对金融活动进行适当地干预,积极地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可以对影响社会信贷规模,从而实现预期目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存在潜在的替换效应,同时它也具备信用创造水平,这就会使的我国中央银行所制定且实施货币政策所产生对银行信贷的调节过程将与互联网融资反向互补,这将导致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和利率水平无法受到相对应的影响.3.4.1 互联网金融在其开展过程中对银行信

55、用所起到的替代作用一方面,如果以具体融资形式来对互联网融资进行分类,那么其可分为商业信用和民间信用二者都是非银行信用.互联网融资中,银行存款在负债端进行,此时资产端对该类贷款产生上述所谈到的替代效应,换言之,就是银行信用被非银行信用替代从信用形式上看,对于非银行间的信用是中央银行通过市场手段来进行调控但难以对其进行直接的限制.互联网融资这一过程拉长了信贷链条,此时,银行信用在社会信用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它对银行信用扩张的限制水平受到削弱;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使得影子银行的业务大量增加,在增加资金来源的同时又降低了对央行货币政策中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敏感性.3.4.2

56、 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信用创造的水平它的信用创造功能是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开展而形成的.我国社会总信用的辐射面和规模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开展而得到扩大,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开展所给我们带来的使得银行信贷占社会总信用的比重显著下降的一点就是扩打大了银行体系外的非银行类信用.3.4.3 增强资产负债表效应互联网金融开展所导致的金融脱媒使得银行存款已经不在是企业或居民仅有的投资金融资产,不断开展和完善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早已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重要组成局部.当货币当局由于调整我国货币政策而引起资产价格发生变动时,持有多类金融资产的资产负债将比以银行存款作为仅有的金融资产的企业或百姓发生的变

57、动更为明显,同样企业的资产净值与其外部融资的水平将受到相比以往更显著的冲击.所以从理论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使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得到有效增强.第四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开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都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开展而受到巨大冲击,加剧了它们的进程,这就使得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传统银行体系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同时也削弱了货币供给规模与社会总融资规模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最终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产生巨大冲击,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并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来采取积极合理的举措.4.1 选择和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4.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依据“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这“三性是一国货币当局在选择适合本国经济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也就是说在事前能否对中介目标进行有效合理地预测,在事中能否对其进行灵活的限制和改变,并且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否存在紧密关联度都是制定和实施有效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4.1.2 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