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C2010气道吸引的指南_第1页
AARC2010气道吸引的指南_第2页
AARC2010气道吸引的指南_第3页
AARC2010气道吸引的指南_第4页
AARC2010气道吸引的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ARC201互道吸引指南10项推荐操作标准:推荐发现气道内分泌物时按需吸引,而不是按时吸引.吸引过程影响氧合时,建议预给氧.建议机械通气者不断开呼吸机连接进行吸引操作.建议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尤其在给婴幼儿患者做吸引操作时.建议吸引操作前不要进行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建议在高吸氧浓度或高PEEP有肺泡萎陷风险,婴儿患者采用密闭式吸引方式.婴儿采用密闭式吸引.急性肺损伤患者如气道吸引导致肺萎陷,建议防止断开呼吸机,使用肺复张手法.儿童和成人患者使用小于气道内导管内径50%勺吸引管,而婴儿患者应使用小于导管内径70%勺吸引管.建议气管内吸痰吸引时间小于是15秒.1、0简介气道内吸引是人工气道患者

2、比拟普通的一项操作.是气道分泌物去除治疗和预防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阻塞技术的重要组成局部.气道吸引程序包含患者准备,气道吸引和吸引后护理三步骤.吸引技术包括开放式吸引和密闭式吸引两种,开放式吸引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密闭式吸引技术包含一个无菌辅助装置,内罩式吸引管进行气道吸引,无需断开呼吸机连接.有两种深度方式进行吸引,包含浅度吸引和深度吸引.深度吸引是指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再回抽吸引管1cm,浅度吸引管插入一定预设深度,通常为人工气道长度加上辅助装置的长度.2、0患者准备推荐尽可能使用更小的吸引管,由于吸引压力对潮气量的影响比吸引管型号小.吸引管型号和吸引压力的选择需要联合考虑.大直径

3、的吸引管型号,通过气道内的吸引压力小.2、1成人患者吸引管不超过气道内导管内径50%儿童和婴儿50-60%,不超过70%2、2吸引前给成人患者30-60秒的100瓶氧浓度,婴幼儿患者给提高吸氧浓度10%通过以下方式完成操作:2、2、1呼吸机调节吸氧浓度.2、2、2呼吸机临时高浓度吸氧功能.2、2、3不推荐手动通气来提升氧浓度,如果没有前两项提升氧浓度技术,操作者需确认PEEP2、3每次吸引前应检查负压,压力应在有效去除分泌物前提下越小越好.推荐成人负压在150mmhg,L童在80mmhg2、4密闭式吸引方式可以在吸引过程中维持机械通气和供氧.2、4、1预防肺泡萎陷.2、4、2高吸氧浓度和PEE

4、P寸,2、4、3既不增加也不减低VAP发生率.2、4、4每日更换密闭式吸痰管并不能减低VAP的发生危险,也不节省本钱.三天更换一次.2、5患者须有脉搏血氧监测仪器进行氧合状况监测.3、0操作步骤3、1为了防止气道粘膜损伤,推荐浅度吸引.3、2深度吸引的相关损伤比浅度吸引大.3、3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3、4开放式吸引时,遵循无菌操作原那么.3、5气道内生理盐水滴注:经人工气道滴入生理盐水,认为可以稀释气道内分泌物,便以粘稠分泌物的去除,但是支持这假设的循证资料很少.生理盐水的滴注可以引起刺激性咳嗽从而增加分泌物的去除,近期研究提示吸引前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增加VAP的发生率,大量的研究文献提示

5、生理盐水的滴注没有益处,不建议每次吸引前滴注.4、0吸引后护理4、1吸引操作后应给予至少1分钟的高浓度氧,尤其患者在吸引前和吸引中并发低氧血症.4、2不例行给过度通气.4、2、1有明显有肺泡萎陷证据时可以尝试肺复张手法.4、3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响.5、0环境气道内吸引操作需经过培训的人员在包含并不限于以下的环境进行.5、1医院.5、2其它护理机构.5、3家庭.5、4门诊.5、5诊所.5、6医疗救护转运车.6、0适应证6、1需要维护人工气道通畅.6、2需要去除气道内积聚的分泌物,有以下指征之一时.6、2、1v-p曲线环内有锯齿状改变或气道内有明显大气泡.6、2、2容量限制模式时气道峰压增高或压力限

6、制模式时潮气量减少.6、2、3氧合或血气值恶化.6、2、4气道内有明显的分泌物.6、2、5患者没有有效地自主呼吸水平.6、2、6急性呼吸窘迫.6、2、7疑心胃内容物或上气道分泌物误吸.6、3需要获取痰液标本进行化验检查时.7、0禁忌症气道内吸引是人工气道患者所必需的一个操作,无绝对禁忌症.8、0并发症:8、1减少肺的动态顺应性和功能残气量.8、2肺不张.8、3缺氧、低氧血症.8、4气管和或支气道粘膜损伤.8、5气道狭窄/气管痉挛.8、6增加下气道细菌定植.8、7改变颅内血流灌注和增加颅内压.8、8高血压.8、9低血压.8、10心律失常.8、11生理盐水滴入并发症.8、11、1过度咳嗽.8、11

7、、2氧合状况恶化.8、11、3支气管痉挛.8、11、4气管导管内壁细菌生物膜下移至下气道.8、11、5疼痛、焦虑、呼吸困难.8、11、6心动过速8、11、7增加颅内压.9、0方法的局限性气道内吸引并不是一个良性操作,操作者必须保持警惕相关损害和并发症,采取所必需的预防举措保证患者平安.气道内吸引无法清除周围气道内分泌物.10、0评估吸引需要操作者需要常规评估患者吸引适应症.11、1机械通气波型和呼吸音改善.11、2最高吸气平台缩小并气道峰压下降,气道阻力或增加动态顺应性,压力限制模式时增加潮气量.11、3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或氧合状态.11、4去除肺内分泌物.12、0吸引所需的物质12、1设备12

8、、1、1负压12、1、2负压调节器12、1、3液体收集瓶和连接管12、1、4一次性无菌手套12、1、5无菌吸引管12、1、6无菌水和水杯12、1、7护目镜、口罩和其它标准防护设备.12、1、8可调节的氧供装置.12、1、9脉氧监测仪、12、1、10连接氧气设备的简易呼吸器备用12、1、11听诊器12、2附加装置12、2、1心电图仪12、2、2无菌痰液收集器12、3操作者受过相关培训,可以正确进行需要吸引评估,正确执行操作后评估的执业医生,护士及治疗师13、0监测操作前、中、后13、1呼吸音.13、2氧合状况.13、2、1皮肤颜色.13、2、2脉氧.13、3呼吸频率和节律.13、4血流动力学.1

9、3、4、1脉率.13、4、2血压.13、4、3心电图.13、5痰液特征.13、5、1颜色.13、5、2量.13、5、3粘稠度.13、2、4气味.13、6咳嗽特征.13、7颅内压.13、8呼吸机参数.13、8、1气道峰压和平台压.13、8、2潮气量.13、8、3压力、流速、容量曲线.13、8、4氧浓度.140频率.临床提示有吸引适应征时进行气道吸引.15、0感染限制.15、1遵循CDCB准防护举措.15、1、1手动通气时,防止污染气道.15、1、2整个吸引过程保持无菌.15、2所有的设备应进行适当的处置或消毒.16、0推荐不常规例行气道内吸引,当有气道分泌物指征时进行吸引.16、2吸引前进行预给氧.16、3推荐吸引操作前防止断开呼吸机.16、4基于婴儿和儿童相关研究,推荐浅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16、5吸引操作前,推荐不例行给予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