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一轮复习_第1页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一轮复习_第2页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一轮复习_第3页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一轮复习_第4页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实 验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白质考纲考纲考情考情三年三年4 4考高考指数考高考指数: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4.(20134.(2013江苏高考改编江苏高考改编) )在在1 1、3 3、5 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2 mL蒸馏水蒸馏水,2,2、4 4、6 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 ,然后在然后在1 14 4号号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5,5、6 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

2、缩脲试剂, ,摇匀。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1A.1、3 3、5 5、6 6号试管内都呈蓝色号试管内都呈蓝色B.3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4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号试管内呈砖红色, ,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D.4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6号试管内呈紫色号试管内呈紫色谈一谈谈一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植物器官说说哪些植物器官(苹苹果、梨、马铃薯、花生种子、黄豆种子)果、梨、马铃薯、花生种子、黄豆种子)的细的细胞中富含糖类、脂质或蛋白质胞中富含糖类、脂

3、质或蛋白质?材料:材料:糖类糖类:苹果、梨、马铃薯:苹果、梨、马铃薯脂肪脂肪:花生种子、核桃种子:花生种子、核桃种子蛋白质蛋白质:牛奶、黄豆种子:牛奶、黄豆种子【实验原理实验原理】砖红色沉淀砖红色沉淀 红色红色紫色紫色 2. 操作流程(1)还原糖的检测糖量糖量 白色或近于白色白色或近于白色 斐林斐林 砖红砖红 呈现蓝色呈现蓝色 还原糖还原糖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1.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对对于选材有什么要求于选材有什么要求? ?提示提示: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1)(1)含量较高含量较高, ,如

4、检测还原糖时宜选用苹果如检测还原糖时宜选用苹果, ,苹果含大量还苹果含大量还原糖原糖, ,不能选择甘蔗、甜菜等不能选择甘蔗、甜菜等, ,因为这两种实验材料中含因为这两种实验材料中含蔗糖较高蔗糖较高, ,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蔗糖不具有还原性。(2)(2)颜色为白色或浅色。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白色或浅色的材料可以避免材料白色或浅色的材料可以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遮盖反应结果本身的颜色遮盖反应结果, ,如检测还原糖时一般不选择西如检测还原糖时一般不选择西瓜瓜, ,检测蛋白质时一般不选择血红蛋白等。检测蛋白质时一般不选择血红蛋白等。2.2.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

5、色? ?提示提示: :蔗糖属于非还原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 ,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象不是无色, ,而是浅蓝色而是浅蓝色Cu(OH)Cu(OH)2 2的颜色的颜色 。3.3.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提示: :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 ,容易产生蓝色的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Cu(OH)2 2沉淀沉淀, ,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配制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配制, ,使用时现配现用。使用时现配现用。(2)(2)脂肪的检测脂肪的检测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方法一:花生种子

6、匀浆3 3滴苏丹滴苏丹染液染液 色色方法二:方法二:橘黄橘黄 橘黄橘黄 酒精溶液酒精溶液 盖玻片盖玻片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3)蛋白质的检测双缩脲双缩脲 双缩脲双缩脲 1mL 4滴滴 3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比较项目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不不同同点点使用使用方法方法甲液和乙液等量混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合均匀后即可使用,且现配现用且现配现用使用时先加使用时先加 再加再加实质实质新配制的新配制的Cu(OH)Cu(OH)2 2反反应应碱性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的CuCu2 2反应反应呈色呈色反应反应条件条件需需不需不需 即可反应即可

7、反应颜色颜色砖红色砖红色紫色紫色浓度浓度乙液乙液CuSOCuSO4 4的质量浓的质量浓度为度为0.05 g/mL0.05 g/mLB B液液CuSOCuSO4 4的质量浓度为的质量浓度为0.01 0.01 g/mLg/mL相同点相同点都含有都含有NaOHNaOH、CuSOCuSO4 4两种成分,且所用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NaOH溶液的溶液的质量浓度都是质量浓度都是A A液液 B B液液 水浴加热水浴加热 加热加热 0.1 g/mL 0.1 g/mL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1.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哪些实哪些实验需要加热验

8、需要加热? ?哪些实验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哪些实验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提示提示: :(1)(1)只有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需要加热只有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需要加热, ,且实验中需要用温且实验中需要用温水浴加热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2)(2)只有检测脂肪的实验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只有检测脂肪的实验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因为脂肪颗粒储存因为脂肪颗粒储存于细胞中于细胞中, ,必须用显微镜观察。必须用显微镜观察。2.2.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蛋白质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蛋白质, ,为什么一定要稀释为什么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到一定程度? ?提示提示: :如果不充分稀释蛋

9、清液如果不充分稀释蛋清液,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试管的内壁上, ,使反应不彻底使反应不彻底, ,试管也不容易洗刷干净。试管也不容易洗刷干净。6.6.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 ,但在使用时但在使用时, ,斐林试剂甲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必须混合使用液与乙液必须混合使用, ,而双缩脲试剂则先滴加而双缩脲试剂则先滴加A A液液, ,再滴加再滴加B B液液, ,请分析原因。请分析原因。提示提示: :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不同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不同, ,所以使用方法不同。所以使用方法不同。(1)(1)检测还原糖检测还原糖: :反

10、应原理是反应原理是Cu(OH)Cu(OH)2 2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的CuCu2 2O O沉淀沉淀, ,所以先将甲液和乙液混合生成所以先将甲液和乙液混合生成Cu(OH)Cu(OH)2 2后再与还原后再与还原糖反应。糖反应。(2)(2)检测蛋白质检测蛋白质: :反应原理是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反应原理是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Cu2+2+反应产生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紫色络合物, ,所以先滴加所以先滴加A 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4.(20134.(2013江苏高考改编江苏高考改编) )在在1 1、3 3、5 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2

11、 mL蒸馏水蒸馏水,2,2、4 4、6 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 ,然后在然后在1 14 4号号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5,5、6 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 ,摇匀。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1A.1、3 3、5 5、6 6号试管内都呈蓝色号试管内都呈蓝色B.3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4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号试管内呈砖红色, ,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D.4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6号试管内呈紫色号试管内呈紫色D55(6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探究某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上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