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转换技术_第1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_第2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_第3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_第4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式中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为应变灵敏系数,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O1。应变片 引出线 固定垫圈 固定螺丝 限程螺丝 模块 弹性体 托盘 加热丝 应变片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三、需用器

2、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主控台上电压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1、检查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各应变片初始阻值R1= R2= R3= R4=350,加热丝初始阻值为50左右。2、差动放大器的调零首先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到底(即此时放大器增益最大。然后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相连并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上的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检查无误后从主控

3、台上接入模块电源±15V以及地线。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块上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电压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 R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一直到做完实验为止)3、电桥调零+4V -4V 接主控箱 电源输出 接主控箱 电源输出 接主控箱 电源输出 图1-2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 接数显表 Vi 地 R1 加热 适当调小增益Rw3(顺时针旋转3-4圈,电位器最大可顺时针旋转5圈),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块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其

4、中模块上虚线电阻符号为示意符号,没有实际的电阻存在),按图1-2完成接线,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同时,将模块左上方拨段开关拨至左边“直流”档(直流档和交流档调零电阻阻值不同)。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备注:1、如出现零漂现象,则是应变片在供电电压下,应变片本身通过电流所形成的应变片温度效应的影响,可观察零漂数值的变化,若调零后数值稳定下来,表示应变片已处于工作状态,时间大概510分钟。2、如出现数值不稳定,电压表读数随机跳变情况,可再次确认各实验线的连接是否牢靠,且保证实验过程中,尽量不接触实验线,另外,由于应变实

5、验增益比较大,实验线陈旧或老化后产生线间电容效应,也会产生此现象。4、测量并记录在电子秤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关闭电源。表1-1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电压(mv)5、计算灵敏度和误差 根据表1-1计算系统灵敏度S,S=(输出电压变化量;重量变化量);计算非线性误差:f1=F S×100%,式中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500g或200g。五、思考题: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

6、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二、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实验模块上对应变片的受力方向有标识)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2=。三、需要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主控台上电压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1、 保持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中的Rw3和Rw4的当前位置不变。接主控箱电源输出 接主控箱电源输出 接数显表Vi 地 图2-1

7、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 2、根据图2-1接线。R1、R2为实验模块左上方的应变片,此时要根据模块上的标识确认R1和R2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接入桥路电源±4V,检查连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进行桥路调零。依次轻放标准砝码,将实验数据记入表2-1,根据表2-1计算灵敏度S=,非线性误差f2。表2-1 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电压(mv)五、思考题: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

8、真正为零。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受力方向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 R2= R3= R4,其变化值R1=R2=R3=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3=。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三、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主控台上电压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图3-1接线图1、保持单臂、半桥实验中的Rw3和Rw4的当前位置不变。2、根据图3-1接线,

9、实验方法与半桥实验相同,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表3-1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电压(mv)3、根据表3-1计算系统灵敏度S,S=(输出电压变化量;重量变化量);计算非线性误差:f1=F S×100%,式中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F 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实验十五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二、基本原理:利用平板电容和其他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A、d三个参数中,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只

10、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变)、测微小位移(d变)和测量液位(A变)等多种电容传感器。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块、测微头、数显单元(主控台电压表)、直流稳压源。四、实验步骤:1、 按图15-1安装示意图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图15-1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电容传感器 模块 测量架 测微头 接主控箱电源输出 接主控箱数显表 Vi 地 图15-2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2、将电容传感器专用连线插入电容传感器实验模块专用接口,接线图如图15-23、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端Vo1与数显表单元(主控台电压表)Vi相接(插入主控箱Vi孔),Rw

11、调节到中间位置。4、接入±15V电源,旋动测微头推进电容传感器动极板位置,每隔0.5mm记下位移X与输出电压值(此时电压档位打在20v),填入表4-1。表15-1 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X(mm)V(mv)5、根据表15-1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f。画出特性曲线 v=f(x)实验十七 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 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二、基本原理: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H = KH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它就可以进行位移测量。三、需用器件与单元: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霍尔传感器、直流源±4V、±

12、15V、测微头、数显单元。四、实验步骤:1、将霍尔传感器按图17-1安装。霍尔传感器与实验模块的连接按图17-2进行。1、3为电源±4V,2、4为输出。 主控箱 数显表 3 1 2 4 图17-2 霍尔传感器位移直流激励接线图 1 2 3 4 连线插座编号 1、3为电源线 2、4为信号输出Vi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在磁钢中间位置,再调节Rw1(Rw3处于中间位置)使数显表指示为零。图17-13、旋转测微头向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0.2mm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17-1。表17-1X(mm)V(mv)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13、。五、思考题: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量的变化?实验三十三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性能与应用范围。二、基本原理:当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回路,如两个接点有温度差,就会产生热电势,这就是热电效应。温度高的接点称工作端,将其置于被测温度场,以相应电路就可间接测得被测温度值,温度低的接点就称冷端(也称自由端),冷端可以是室温值或经补偿后的0ºC、25ºC。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热电偶K型、E型、温度测量控制仪、数显单元(主控台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15V。四、实验步骤:1、 在温度控制仪上选择控制方式为内控方式,将K,E热

14、电偶插到温度测量控制仪的插孔中,K型的自由端接到温度控制仪上标有传感器字样的插孔中。2、 从主控箱上将±15V电压,地接到温度模块上,并将R5,R6两端短接同时接地,打开主控箱电源开关,将模块上的Vo2与主控箱数显表单元上的Vi相接。将Rw2旋至中间位置,调节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设定温度测量控制仪上的温度仪表控制温度T=40。3、 去掉R5,R6接地线及连线,将E型热电偶的自由端与温度模块的放大器R5,R6相接,同时E型热电偶的蓝色接线端子接地。观察温控仪表的温度值,当温度控制在40时,调节Rw2,对照分度表将Vo2输出调至和分度表10倍数值相当(分度表见后)。4、 调节温度仪表

15、的温度值T=50,等温度稳定后对照分度表观察数显表的电压值,若电压值超过分度表的10倍数值时,调节放大倍数Rw2,使Vo2输出与分度表10倍数值相当。5、 重新将温度设定值设为T=40,等温度稳定后对照分度表观察数显表的电压值,此时Vo2输出值是否与10倍分度表值相当,再次调节放大倍数Rw2,使其与分度表10倍数值接近。6、 重复步骤4,5以确定放大倍数为10倍关系。记录当T=50时数显表的电压值。重新设定温度值为40+nt,建议t=5,n=17,每隔1n读出数显表输出电压值与温度值,并记入表11-3中。表33-1 E型热电偶电势(经放大)与温度数据(考虑到热电偶的精度及处理电路的本身误差,分

16、度表的对应值可能有一定的偏差)T+n·tV(mv)表33-1 五、思考题:1、同样实验方法,完成K型热电偶电势(经放大)与温度数据2、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三个实验你对各类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范围有何认识?3、能否用Pt100设计一个直接显示摄氏温度-50ºC-50ºC的数字式温度计,并利用本实验台进行实验。 E型热电偶分度表          E           

17、0;                参考端温度:0                         整10度值010203040506070809000591119218012419304736834329498356461006317699676838377907897871050111222119491268120013419141611490915661164171717817942187101948120256300210332181422597233832417124961257542654927345281434002894329744305463135032155329603376734574353823619050036999378083942640236410454185342662434704427845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