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物质性质的描绘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氢氧化钠易潮解 C. 碳酸不稳定 &
2、#160; D. 盐酸能与铁锈反响2.以下成语表达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 钻木取火 B. 木
3、已成舟 C. 冰冻三尺
4、60; D. 凿壁偷光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下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湿法炼铜 B. 黑火药爆炸
5、 C. 用粮食酿酒 D. 玉石雕琢成玉器4.以下物质的用处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稀盐酸用来制药物
6、;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 酒精用作燃料5.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以下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7、#160; B.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议论着你认为
8、它们的表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 酒精: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就减轻了7.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盐酸挥发
9、160; B. 牛奶发酵
10、160; C. 海水晒盐 D. 干冰升华8.我国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以下古代工艺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冶铁并铸成铁器 B
11、.用巨石修筑长城C.琢磨玉石成饰品 D.在甲骨上刻文字9.以下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 B. 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 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D. 用明矾溶液制明矾晶体10.以下描绘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 氧气难溶于水 D. 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
12、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11.以下表达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具有氧化性
13、 B. 硫可以在空气中燃烧C. 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14、160; D. 硫粉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12.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处,以下物质的性质与用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氢气能燃烧-理想燃料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C. 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作枯燥剂 D. 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气割、气焊13.以下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
15、60; B. 浓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C. 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16、0; D.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1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A. 化合反响
17、60; B. 化学变化
18、60; C. 物理变化 D. 置换反响15.以下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蜡烛燃烧 B.矿石冶炼、水分蒸发C.瓷器破碎、银器变黑
19、60; D.铁生锈、灯泡通电发光二、填空题 16.下述描绘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_A瓷碗易碎 B轮胎能炸 C饭菜会馊 D_ 17.观察化学反响的三个阶段:_的现象_的现象_的现象。 1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门的科学 19.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下同A肥皂水B氧气C氢气D明矾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 2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3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 4常用净水剂是_ 。 20.化学是一门以_
20、为根底的科学,_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答复以下问题:1醋酸的化学式为_;2树木上涂刷石灰浆的作用是_;3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是因为_。 22.“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测,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
21、0;,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 假如乙小组的观点正确,现象应该是_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是_。 23.以下关于木炭的描绘: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黑火药;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 ,属于用处的_ 三、综合题 24.写出以下错误操纵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取用药品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_;
22、 2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正对手心:_; 3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 25.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构造及变化规律等。指出以下研究涉及食盐的哪个方面。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_; 2食盐中含有哪些元素:_; 3食盐的外形为什么是立方体:_; 4向食盐水中通电得到的物质是什么: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 A.选项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B.选项氢氧化钠易潮解,为吸收水分没有发生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C.选项碳酸不稳定,属于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D.选项盐酸能与铁锈反响,发生化学变化,
23、属于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答案】A 【解析】 :A、钻木取火包括木柴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C、冰冻三尺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凿壁偷光只是将墙壁凿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A【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确实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3.【答案】D 【
24、解析】 :A、湿法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黑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玉石雕琢成玉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4.【答案】B 【解析】【解答】A、稀盐酸用来制药物,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符合题意;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需要通过化学变
25、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D、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爆竹声声一岁除过程中,烟花爆竹燃放时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烈火燃烧假设等闲过程中,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应选: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
26、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试管被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减轻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B【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7.【答案】B 【解析】【解答】A、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牛奶发
27、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由固态转化成了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8.【答案】A 【解析】【解答】A、冶铁并铸成铁器,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用巨石修筑长城,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琢磨玉石成饰品,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在甲骨上刻文字,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28、,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9.【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假如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属于化学变化;反之,那么是物理变化【解答】A、燃放烟花,发生了可燃物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叶片受药品的腐蚀,柔软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叶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明矾溶液制明矾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29、理变化应选D【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应选项错误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应选项错误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应选项错误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响才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应选项正确应选:D【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
30、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复原性等11.【答案】D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氧化性,是通过氧气具有助燃性表现出来的,故A属于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硫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C、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D、硫粉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属于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据
31、此分析判断即可.12.【答案】C 【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只有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解答】A、氢气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空气,所以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故A的对应关系正确,故不选;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构造,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作净水剂,故B的对应关系正确,故不选;C、浓硫酸之所以可以用作枯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不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所以C的对应关系不正确,应选;D、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可以在气割、气焊中提供氧气,故D的对应关系正确,故不选应选C【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比
32、较多,主要考察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处的科学规律,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多考虑物质的性质和用处的关系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应选:C【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14.【答案】B 【解析
33、】【分析】根据反响前、反响后的物质种类来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还需理解四大根本反响类型【解答】由题目中所给信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知,反响前的物质是水,反响后的物质是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响应选B【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解反响是一变多的反响,化合反响是多变一的反响,置换反响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15.【答案】C 【解析】【解答】A、牛奶变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燃烧均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B、矿石冶炼生成新物质,
34、属于化学变化;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C、瓷器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银器变黑是银在空气中久置,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D、铁生锈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16.【答案】C;酒精易燃等 【解析】【解答】A瓷碗易碎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B轮胎能炸,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饭菜会馊,有新物质生成
35、,属于化学性质,C符合题意。D酒精易燃等属于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酒精易燃等【分析】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17.【答案】反响前;反响进展时;反响后 【解析】【解答】观察化学变化在观察反响的整个过程,即反响前、反响中、反响后都要观察。【分析】根据观察的实验方法要求分析。18.【答案】组成;构造;性质;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构造、性质、变化、用处等 故答案为:组成;构造;性质;变化规律【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展分析解答即可
36、19.【答案】C;B ;A ;D 【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故填:C;2氧气能帮助呼吸,能用于急救病人,故填:B;3肥皂水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故填:A;4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常用于净水,故填:D【分析】此题考察了常见物质的用处,完成此题,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展20.【答案】实验;科学探究 【解析】【解答】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故答案为:实验;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进展分析解答即可21.【答案】CH3COOH;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炉具清洁剂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返聘合同终止范本撰写要点
- 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
- 咖啡厅翻新拆除协议
- 2025年度荒地承包合同协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合作
- 个人有效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农业园区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
- 2025年度人事外包与员工职业规划辅导合同
- 2025年度医疗机构医生岗位聘用合同
- 2025年度临时用工协议书:城市绿化工程临时用工管理协议
- 涂布级高龄土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30篇
- 《同济大学简介》课件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文献的载体课件
-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解析
- 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方案
- 历年中考地理生物变态难题
-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解放牌汽车CA10B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